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摩萨德秘史-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可装下。

    又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摩萨德总部正在举行每周例行的“情报局长碰头会”。
近十年来,每周三下午4 点,以色列各情报机构的首脑都要在这里碰头,并由摩萨
德局长主持会议,以协调整个情报工作。由于会议通常都是在咖啡桌旁进行,因此
情报界头头们都喜欢称之为“咖啡桌会议”。

    “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玩艺儿从美国运出来?”新上任的摩萨德局长兹维·扎
米尔发问。

    “没有问题,”摩萨德特别行动处处长答道,“我们已经说服‘埃勒·奥勒’
航空公司的一名职员。后天,第一批42磅浓缩铀可以运到。”

    “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一共搞到了多少货?”

    “据我估计,400 磅只会多不会少。如果我们现在用它制造原子弹的话,这些
铀足够18枚核弹头用的。”

    正当摩萨德为其行动而感到高兴之时,正如其事先所估计的那样,偷取浓缩铀
的行动给“挪用者”带来了麻烦。

    1965年4 月30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一次例行调查中,偶然地获得了重大发
现:“纽梅克”公司的账目表明,威斯汀豪斯公司向“纽梅克”公司提供的用于
“阿波罗”空间计划的134 磅浓缩铀,竟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于是,美国原
子能委员会立即对夏皮罗进行了严厉的盘问。

    夏皮罗在回答问题时闪烁其词。他声称“纽梅克”公司在特殊的生产过程中曾
经埋掉了一部分报废的铀,而这种做法则属于十分正常的。但检察官却认为这个说
法证据不足,坚持要把装有报废铀的容器从地下挖出来才可结案。果然,1965年10
月21日的挖掘检查结果表明,埋掉的铀还不到“丢失”数量的百分之十。

    随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查,结果又有了新的发现:
“丢失”的浓缩铀竞多达391 磅,远远超过了原先的估计。检察官在调查报告中这
样写道:“从未有一家公司丢失过这么多的铀。”

    但是夏皮罗却矢口否认自己的公司丢失过铀。他坚持说公司所有的交易都是手
续完备的,只是一部分成交凭据在去年“保持工厂清洁”运动中不小心散失了。

    基于法律的原因,美国原子能检察官在草拟的报告中使用了措辞谨慎的典型官
方语言:“尽管尚不能有把握地断言,未曾发生过该原料失窃或转让事件,但监督
小组没有找到可支持这一结论的具体佐证。”言外之意,对于夏皮罗提不出任何犯
罪证据。于是,他只需偿付损失。第二天,原子能委员会给他送来了一份92.9 万
美元的帐单。

    但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任霍华德·布朗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求助于美国联邦
调查局。联邦调查局的结论也依然是模棱两可:夏皮罗“并不一定是摩萨德间谍,
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是犹太复国主义的狂热拥护者”。于是,“纽梅克”
公司还是照常营业,而且居然重新获得了政府的大宗订货,并被原子能委员会划入
“能够最为妥善地经营浓缩铀”的国家公司之列。但是饱尝苦头的夏皮罗却决定激
流勇退,1966年底,他关闭了“纽梅克”公司。

    1986年,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得知以色列拥有原子弹的消息后,他们就判断出迪
莫纳正在使用的浓缩铀极可能是来自美国。但是直到今天,美国人也仍未能掌握足
够的证据。有人怀疑,美国人即便是拿到了确凿的证据,也未必就愿意披露出来,
因为这只能使他们在世人面前大丢其脸。

    例如,中央情报局的一名特工就曾对《华盛顿明星报》的记者约翰J ·菲亚尔
卡说过:“我们中的许多人宁可信其无,也不愿信其有。他们不愿意正视事实,就
好像获悉最要好的朋友强奸了胞妹一样。我们正在逐步排除这个问题。”

    而秘密从事核武器研究的以色列人,也同样不愿将此事披露出来。30年后的今
天,尽管摩萨德特工的许多杰作都作为炫耀而先后曝光,但60年代从美国窃取浓缩
铀之事,却至今讳莫如深。

    不过,以色列并非对全部核秘密都保持缄默不语,例如其报端就曾披露过一件
摩萨德一手操办的偷运铀矿石的“高酸铅盐”行动。


 
         
            




          三、第二次偷铀:“高酸铅盐”行动

    1 .迪莫纳反应堆的困境。

    尽管以色列的迪莫纳反应堆于1964年6 月就已开炉运行,但制造原子弹的指令
却迟迟没有下达。消息灵通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内部对于以色列是否应拥
有核武器,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摩西·达扬将军和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西蒙·佩雷斯,从一开始就是核计划最积
极的赞成者。军人们主要是从国家防务和国家财力角度来考虑其必要性的。达扬在
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谈到了自己的理由:“我们别无选择。我国
因人口所限,无论在人力上还是财力上,都无法装备越来越多的坦克、越来越多的
飞机。否则,用不了多久,我们所有的官兵都将忙于保养飞机和给坦克上油。”

    而以色列新总理列维·艾希科尔则更多地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他不同意制造
核武器,并称本—古里安所制定的核计划是个“十足的劣作”。他的意见得到了以
色列外交部长等人的拥护和支持。

    不过,以色列国民却普遍支持制造原子弹。1966年3 月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
明:每100 个以色列人中,就有76人希望国家拥有原子弹,甚至还有六分之一的以
色列人认为,以色列军队实际上已经装备了核武器。

    “六天战争”的大获全胜,使得摩西·达扬成了以色列的传奇人物。国防部长
达扬终于在内阁争论中获胜。1967年夏末秋初之际,以色列内阁通过了制造原子弹
的秘密议案。

    迪莫纳也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是安全问题:摩萨德工作人员不得不干掉一名
为苏联克格勃从事间谍活动的法国科学家——他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此外,
萧墙之内还存在另一安全问题。一名以色列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误入迪莫纳上空禁
区,结果被他的战友击落了。

    国内这些让人焦虑的争论、失误与麻烦并不能阻止以色列人发展核弹的信心。
他们所担心的是,同1962年那次一样,以色列的科学家仍然缺乏铀。原子弹科学家
们向政府提出了原料问题——他们急需大量的优质氧化铀,而此种物资在当时的国
际市场上已无法买到。他们发出紧急呼吁:尽快为我们搞到200 吨氧化铀!

    这才是以色列在发展原子武器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于是,任务再次交给了摩萨德。

    摩萨德局长梅厄·阿米特接受任务后,立即开始广泛搜寻目标。很快,他们就
通过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里的“内线”了解到眼下比利时布鲁塞尔“矿业总公司”
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氧化铀矿石。而这批从设在扎伊尔的一家姊妹公司手中接收下
来的优质现货,此时正存放在荷兰安特卫普港附近的一个仓库里。

    不久,一个代号为“高酸铅盐”的行动计划炮制出笼了。

    2 .“高酸铝盐”行动。

    “高酸铅盐”行动计划的核心,是设法找到一个既为国际原子能管理机构认可、
又愿意秘密接受以色列委托的贸易伙伴,这批氧化铀矿石将由他们出面通过“正常
途径”买下,然后再设法于运输途中将其劫持到以色列。

    这将是一项极端危险的特别行动,整个行动从始至终都必须绝对保密。因为自
从“核俱乐部”成员增加后,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对核原料的管制更加严格了。美、
苏、英、法等核大国为阻止以色列人制造原子弹,一直在严密地监视着他们的一举
一动。

    27岁的摩萨德特工丹尼尔·艾贝尔(化名为丹尼尔·埃特),为了寻找实施
“高酸铅盐”行动的契机,奉命从特拉维夫总部紧急飞往西德,他将在那里拜会联
邦德国威斯巴登州的一家化学公司的老板——赫伯特·舒尔岑。



    这位舒尔岑,在以色列人眼里并非尤物。通过摩萨德的秘密档案,可以知道舒
尔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纳粹德国空军飞行员,为第三帝国打过仗,因此,
很快被那些在希特勒德国失去亲人的摩萨德人士打入“纳粹分子”之列(不过只要
任务所需,特拉维夫可以置这类“道义上的想法”于不顾)。战后舒尔岑开始经商,
现与人合办了一家“阿斯马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设在威斯巴登,专门经
营消除化学及放射性污染的化学剂。这位前纳粹飞行员酷爱金钱和美女,这便为使
其就范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安排巧妙,功夫做到,不愁他不替摩萨德效力。

    其实,艾贝尔与舒尔岑也仅有一面之交。1964年,艾贝尔在参观威斯巴登的美
军基地时曾与之相遇。当时,中央情报局的一名特工曾向他介绍说,舒尔岑先生是
个“有趣的人”。而艾贝尔的任务就是首先把舒尔岑拉下水,并负责策划买下这批
铀矿石并最终运回以色列的整个行动。

    不久,另一名摩萨德特工——埃里亚胡·萨哈罗夫上校奉命来到了威斯巴登。
不过,此时他的公开身份是特拉维夫“塔尔”胶合板厂的老板。经艾贝尔介绍,萨
哈罗夫与舒尔岑认识了。起初他对阿斯马拉公司的染色剂发生了很大兴趣,便同那
位德国人建立了贸易关系。萨哈罗夫表示很愿意与阿斯马拉公司合作做些生意,两
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终于谈成了一笔可以使舒尔岑大有赚头的买卖。

    1945年,舒尔岑曾参加过丹麦上空的空战。他驾驶的战斗机被英国皇家空军的
“喷火式”战斗机击落,他在弃机跳伞时头部负伤,从此,他便留下了永久性的阵
发性头痛病。一次,萨哈罗夫趁他犯病之机,向他建议去以色列进行一段疗养。

    “听我说,老朋友。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间仙境。
那里不仅阳光充沛、气候宜人,”说着,萨哈罗夫向他神秘地挤了挤眼,“更妙的
是,那里还有许多妩媚迷人的欧亚混血姑娘。想想看,这将是多么妙不可言——住
在令人心旷神。冶的海滨,又受着多情女郎们温柔、细心的照看,你的病体要是不
很快康复那才怪呢。”

    看到舒尔岑已经动心,萨哈罗夫又加了把火:“我有一位朋友也得过你这种头
疼病,而且比你还严重,但他现在已经彻底痊愈了。这类神经性疾病最重要的就是
心理治疗,心情愉快是除百病的灵丹妙药。相信我吧,你的老朋友是不会骗你的。”

    最后,萨哈罗夫还表示:为了日后的继续合作,他愿意提供舒尔岑此行的全部
费用。

    舒尔岑完全被打动了。在他放荡的半生经历中,惟一遗憾的就是还没有领略过
兼有东西方风韵的阿拉伯女郎的滋味。如今真是天赐良机,他又怎肯轻易放过?几
天后,他便在萨哈罗夫的“陪同”下,飞往以色列。

    萨哈罗夫安排舒尔岑住进了海法港一幢豪华别墅里。一名以色列脑神经专家每
周为他做两次治疗,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则由两名姿色秀美、热情风流的女郎轮换
陪伴着他尽情嬉戏、游玩。

    完全沉醉人女色的舒尔岑,便在不知不觉之中落入了摩萨德设下的色情陷队他
与妓女们纵欲交欢的种种丑态,已被隐蔽在房间暗处的摄像机全部录下,这些录像
带将成为摩萨德的杀手锏。当然不到万不得已时,摩萨德还是尽量避免使用性讹诈
手段。

    而舒尔岑此时却全然不知,他对萨哈罗夫的慷慨邀请和周到安排表示满意,并
且一个劲地表示着感谢。随着两人感情的不断亲密,萨哈罗夫开始向舒尔岑亮出了
底牌:他是代表以色列政府来请求舒尔岑帮助的,以色列目前最感兴趣的是管制最
严格的战略物资——氧化钠。

    舒尔岑一听,吓得差点跳了起来。直到这时他才醒悟过来:整个以色列之行都
是摩萨德精心策划的!而摩萨德当年绑架艾希曼的特遣行动,至今令他心有余悸。
他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不迭:作为一名前纳粹军官,怎么竟自投罗网地跑到犹太人国
家来了!

    而此时,萨哈罗夫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金钱诱饵。萨哈罗夫保证,只要舒尔岑
肯合作,事成之后他会得到一笔巨额报酬。

    生命的威胁与金钱的诱惑,实在让舒尔岑难以抵挡。经过反复权衡和再三考虑,
舒尔岑终于作出了决定:他愿意在摩萨德的帮助下铤而走险。从那以后,在摩萨德
总部的雇用人员秘密档案里,又多了一个代号为“纳粹飞行员”的德国人的材料。

    1968年3 月ZI日,总部设在联邦德国威斯巴登的阿斯马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向比利时布鲁塞尔矿业公司发出了购买200 吨氧化铀的订货单。订货单上注明
:本公司打算转人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批生产,亟须铀作为辅助催化剂。不过,铀矿
石必须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作为“催化剂”。为此,公司打算将货先运到摩
洛哥卡萨布兰卡的“希纳加”公司加工,而后再运回德国。

    布鲁塞尔矿业公司接到订单后,对于这桩生意十分重视。按照公司生意上的惯
例,他们马上对买主阿斯马拉公司的信誉进行了调查。而在此之前,舒尔岑早已将
以色列提供的850 万马克存人了瑞士一家银行。布鲁塞尔矿业总公司得到银行担保
后,派副总裁德尼·德韦亲自前往威斯巴登,与舒尔岑进行商务洽谈。

    会谈中,德韦副总裁对于阿斯马拉公司开出的价格表示满意。两天后,双方即
在200 吨氧化铀矿石的买卖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到最后关头,一个事先没有考虑好
的细节,却险些使“高酸铅盐”计划化为泡影。

    德韦副总裁把一切交易手续办妥后,他这才好心地提醒舒尔岑,请他注意一件
小小的麻烦:摩洛哥不属于欧洲共同体市场的范围,而凡向欧共体以外的国家输出
铀矿,除了须经“欧洲原子能委员会”监督机构的一般性审批外,还需经过特批。
而他估计,这类特批是很难获准的。他最后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敝公
司就只能通过铁路将货直接发往德国。至于加工之事,只好请贵公司收到货后自行
酌情处理了。”

    舒尔岑一听就傻眼了。摩萨德向他交待任务时,曾特意强调只将装货的船驶人
地中海,剩下的事就不用他管了。正是为了将这批货装上船,他才坚持铀矿石必须
经过加工才能使用,而且还特意选择了既非欧洲大陆又濒地中海的摩洛哥。显然,
艾贝尔和他都忽略了特批这一关,使得原定方案行不通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特拉维夫摩萨德总部。阿米特听后大发雷霆,怒斥部下考虑不
周,竟连这样重要的细节都忽略了。行动计划处处长不久也因此被撤职。

    摩洛哥交易未能做成固然让人恼火,但是不能就此罢手,该怎么于还得怎么于。
艾贝尔又与舒尔岑冥思苦想补救措施。最后他们决定由舒尔岑出面,转而在欧共体
成员国中物色一个新的加工企业。不久,舒尔岑又找到了意大利米兰的生产染料的
“赛卡”公司。

    ‘赛卡“的老板名叫弗朗西斯科·塞托里奥。当老朋友舒尔岑建议他做铀加工
生意时,塞托里奥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的”赛卡“公司从未与铀打过交道。但有
摩萨德作后盾的舒尔岑金钱开道,反正不需他自己掏一分钱。威斯巴登很快就汇来
4 万马克的预付金,并且说明这只是用来购买铀加工设备资金的一小部分。见钱眼
开的弗朗西斯科同意了这笔买卖。

    这头谈好后,舒尔岑便立刻用电话通知了德韦副总裁,说他已将铀矿石的加工
业务改交给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公司承担了,为此,合同书也将做相应的修改。德韦
听后认为这很正常,而且也为参与买卖的各方都是欧洲共同体内部的国家而感到高
兴。他觉得这样的话,审批手续就要简单得多了,这笔大生意也就做成了。

    当这一切就绪后,艾贝尔也总算松了一口气,剩下的事情就是着手解决运货的
船只了。为了购得一艘运铀船,通过一名驻苏黎世全权代表的斡旋,没用24小时,
在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利比里亚注册的“比斯坎贸易海运公司”便成立了,艾贝尔和
土耳其船舶经纪人哈姆·亚里萨尔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随后,哈姆·亚里萨尔拜托汉堡的一位同事、经纪人乌韦·默勒,替他物色一
艘货轮。三周后,也就是1968年9 月,毫不知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