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摩萨德秘史-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会主义、开拓精神、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

    梅厄·阿米特则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美国式的情报管理方法,极力发挥人和技
术手段的综合作用。最新式的计算机及其它技术是阿米特情报系统的基本工具。

    西蒙·佩雷斯和伊扎克·沙米尔在早期都曾有过法国式情报工作的经历。1956
—1967年,佩雷斯曾经为了一些秘密国防工程而频繁前往巴黎活动;沙米尔当时则
是驻巴黎的一名摩萨德高级特工。他们都继承了迷宫般的法国情报机构的欺骗手法,
并将它们引进到以色列。如今,使眼色的传统习俗已替代了正式允许的官方批准的
形式。

    实际上,在摩萨德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以色列人的民族性格。卫星、电子侦听
及其它新时代的发明创造加强了其力量,但“人工情报”始终是以色列依靠的最重
要手段,其人工情报的资源始终是其优势的决定因素。

    今天,如同以色列建国初期一样,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被用于一个“犹太谍报”
系统的建设,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人员被投入到了对付阿拉伯恐怖主义的艰难斗争。
而在这些活动中摩萨德正遇到很大困难,这一点是他们早先所没有预料到的。


 
         
            




              八、历任局长简介

    1 .“情报先生”罗文·希洛。

    摩萨德于1951年9 月1 日成立时,罗文·希洛被本—古里安总理任命为该机构
首任局长。

    罗文·希洛原名罗文·扎斯兰斯基,190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一个信仰东正教的
犹太居民区,当时的巴勒斯坦还处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在学生时代,他
学习认真、智力超群,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言语不多,但却常常显示出
幽默感。由于在戏剧方面很有天资,似乎决定了他日后将从事情报工作。

    加入犹太复国主义地下组织哈加纳后,他化名为罗文·希洛。此名出自于希伯
莱语中“夏利亚”一词,意为“间谍”,而他当时曾多次作为本—古里安的高级特
使,执行过各种秘密任务。在哈加纳中,希洛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本—古里安及其他
指挥官的注意。他们使他飞黄腾达,他则以赤胆忠心回报提携者。

    1931年8 月,21岁的罗文·希洛首次接受了国外任务。犹太办事处让他潜人伊
拉克执行秘密任务。他以教书及兼职记者身份作掩护,花费三年时间,在伊拉克建
立起了一个秘密情报网。

    在此期间,希洛曾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有过密切交往,从中获得了重要启
迪,并且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忘记过这些山民。以色列建国后,当希洛为情报事业
设计未来构想时,他曾反复强调与中东地区所有非阿拉伯少数民族建立秘密联系的
必要性。

    他认为,犹太人可以在阿拉伯世界的外围获得朋友。希洛的“外围哲学”后来
成为以色列情报界一项不变的原则。1934年,希洛回到耶路撒冷后,“哈加纳”交
给他一项新的任务——协助肖尔·阿维格(迈耶罗夫)组建一个专门情报机构,以
保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长期利益。当时,希洛的公开身份是本—古里安的犹太办
事处与巴勒斯坦英国总督之间的联络官。在此身份的掩护下,希洛与阿维格密切合
作,很快建立起了“沙伊”这一重要情报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文·希洛在敌后为犹太通讯社从事特殊工作。他抓
住纳粹德国是英国人和犹太人共同敌人的机会,设法在英国军队中建立了一个犹太
旅。以色列建国后,该旅成为以色列武装部队的基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沙伊努力营救同胞,虽然成效不大,但是对于希洛及其
部队来说,这次战争却是他们学习和实践情报工作的大好时机。在这些实践中,沙
伊的特工们学会了渗透、侦察、伪装等重要技巧。

    二战期间,希洛还广泛结交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朋友。在后来犹太人与阿拉伯人
争夺巴勒斯坦控制权的斗争中,这些朋友曾向犹太人提供了帮助。希洛还不失时机
地与驻耶路撒冷和开罗的英国军事情报官建立起了牢固的关系。

    而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揭开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与美国情报部门之
间交往的序幕。

    希洛曾与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们同餐共饮、交流思想。1947年,战略情报局成为
中央情报局的核心。这种联系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最终发展成为美以两国
情报界间的密切合作。希洛在二战期间的表现,不仅反映出他的情报智慧,同时也
证明,他是一位能够从长远和战略性角度看待现代情报工作的杰出人物。

    罗文·希洛作为总理的国际和地区战略顾问,实际上一直主管并协调着以色列
整个情报系统的工作,并被视为以色列情报界当然的领袖。然而,希洛出任摩萨德
局长后不久,他的一些弱点和短处很快就暴露出来。1951年,他派往伊拉克的弗兰
克差点送命,紧接着摩萨德在巴格达的间谍网被破获,都说明了他的情报业务经验
不足。而作为其中主要的负责人和协调者,希洛是难辞其咎的。摩萨德驻巴格达间
谍网是他一手创建的,也是他一手毁掉的。



    事实证明,希洛属于那种只能充当高级顾问的角色。他的战略眼光独树一帜,
在进行宏观战略规划时显得极富机智和极有条理,并在此领域发挥出了不可否认的
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具体的情报业务,他却并不十分在行。

    不久,希洛因在一次车祸中头部受伤,身体状况一直不佳,精力也受到了影响。
1952年9 月20日,罗文·希洛辞去了摩萨德局长职务,但仍继续担任总理的国际和
地区战略顾问。

    总的说来,罗文·希洛并没有在摩萨德的简短任期内做出什么惊人之举,但他
终究是摩萨德的创始人。作为创始人,希洛为摩萨德制定了指导该机构今后数十年
工作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摩萨德与外国安全机构、尤其是与中央情报局建立起工作
关系的基础;为摩萨德建立起一个经济情报处,专门负责侦查阿拉伯国家为了阻止
国外与以色列发展贸易往来所进行的活动。此外,希洛还极力强调,以色列必须与
全世界犹太人建立起亲密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以色列海外特工活动得到了
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广泛支持,并因此取得了令各情报大国自叹弗如的惊人成绩。

    2 .“摩萨德教父”伊塞·哈雷尔。

    1952年9 月,以色列国内安全总局局长伊塞·哈雷尔,继希洛之后成为摩萨德
第二任局长。伊塞·哈雷尔在以色列情报界有着突出的地位和杰出的贡献,所以被
人们称作“摩萨德教父”。关于他,我们会在随后另立一章详加叙述。

    3 .致力于变革的梅厄·阿米特。

    军事情报局局长梅厄·阿米特是摩萨德第三任局长。

    阿米特原名梅厄·斯卢茨基,1926年出生在巴勒斯坦太巴列一个来自俄国的移
民家庭。

    阿米特早年曾在加加利地区的阿洛尼姆集体农庄工作,后加入犹太地下军哈加
纳,曾奉命打入替英国托管当局效命的警察预备队刺探情报。1944年,阿米特已升
为哈加纳的一名连长,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人生涯。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它与周围阿拉伯各国间的各种战争就从未停息过。在50年
代,阿米特曾在步兵和坦克部队中任职。他生性好战,且勇敢过人,他不愿呆在后
方,总是要求到前线去带兵打仗。而在前线,在每次战斗中,他又总是身先士卒。
只要是进攻战斗,阿米特就会把手一挥,大喊一声“跟我来”,便不顾一切地第一
个冲上去。

    当时的以色列军队士气极高,像阿米特这样的勇敢军官也为数不少。之后,为
了激励士气,“跟我来”便被确立为以色列军队的基层分队的战斗信条,阿米特也
就成为“跟我来”原则的创始人之一。

    阿米特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很快成了当时的以军参谋长摩西·达扬将军的好
友。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开始前,他被达扬选作随从参谋。之后,阿米特出任西
奈战场南部军区司令。1958年,在进行跳伞训练时受伤后,他到了美国休养。在美
国休养的时间,获得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同美国情报机构建
立了初步联系。阿米特在美国的经历对他以后的仕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实际上,
他在成为摩萨德的局长以后,就是运用在美国学习到的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
摩萨德的。

    1960年,阿米特被任命为以色列军事情报局阿穆恩的军情处长,紧接着,1962
年又接替哈伊姆·赫尔佐格将军,成为阿穆恩第六任局长。

    在担任军事情报局局长期间,阿米特曾努力设法缓解军事情报局与摩萨德之间
的争斗。他上任伊始就公开提出:“在保卫犹太人的工作中,各情报组织不应该互
相敌视,而应该密切合作。”然而,他与哈雷尔在对情报工作的看法上观点相异,
思维方法也格格不人。两大情报机构间的矛盾不仅未能缓解,反而更加升级。

    阿米特刚出任摩萨德局长时,仍兼着军事情报局局长一职,这就为他解决这两
个情报机构的合作问题提供了机会。在此期间,阿米特把阿穆恩负责海外行动的
“131 部队”并人摩萨德,与摩萨德两个较小的行动机构合并为“行动处”,从而
使摩萨德海外行动力量得到了极大加强。阿米特认为,原始材料以及对它的系统性
分析,必须代替对人的直觉的依靠,为此他把军事情报局早已采用了的计算机等先
进技术引人了摩萨德。但他同时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他说:谍报工作“是一种
智力斗争,技术运用及其他方面的改进,只对人的思维劳动起辅助作用”;以色列
使用的是“人与机器的组合体。在这种组合体中,人是决定的因素,情报界更是如
此”。

    阿米特将摩萨德的海外任务扩大到更大的领域。在他任内,摩萨德的“政治行
动与联络处”几乎变成了以色列的秘密外交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胜过外交部。当
时,与那些尚未和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进行外交联络的不是外交部官员,
而是摩萨德驻该国的特工。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以色列的“准外交”活动。摩萨德
首任局长罗文·希洛当年提出的“外围战略”,在阿米特任期内得到全面实现,非
洲的摩洛哥、肯尼亚、扎伊尔、利比里亚和加纳都与摩萨德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报合
作关系。

    摩萨德的特工还以以色列农业、工业和商业专家、顾问的身份打入到非洲十几
个国家,之后抓住各种机会,与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
家建立起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阿米特本想将这一“准外交”活动引向深入,但却未能如愿。

    1967年5 月下旬,埃、叙大兵压境,阿以战争迫在眉睫。但以色列军队立即进
入紧急状态后,阿拉伯联军却按兵不动。作为小国的以色列久耗不起,欲主动发起
进攻以早日结束这种尴尬局面,但又担心苏联的干涉,于是阿米特秘密前往美国寻
求支持和谅解。华盛顿为战争大开绿灯,作出了无言的承诺。于是,以色列于1967
年6 月5 日主动开战,仅用六天时间便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战争开始后,摩萨德
还致信约旦侯赛因国王,企图离间约旦与埃及。当然,“六天战争”的胜利不仅有
赖于摩萨德成功的“准外交”活动,还有赖于它所提供的有关埃及空军的精确情报。
摩萨德向军方建议,对埃及进行空袭的最佳时间是早晨7 时45分。因为此时飞行员
正在进行早餐,空防松懈,值班人员正在进行交接班,地勤人员正把飞机拖向跑道。
于是,以色列战斗机带着炸弹和情报部门提供的目标清单,于7 时45分准时飞达埃
及11个机场及雷达站的上空,在不到6 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奠定了整个战争胜利的基
础——埃及空军在地面就被炸毁殆尽。与此同时,叙利亚和约旦军队也受到了类似
的致命打击。阿米特在局长任期内,还针对这一时期刚刚露头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为摩萨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针。后来当阿米特退休时,大多数西方情报机构
的首脑都致信给他,高度赞扬了阿米特的情报局长生涯,认为他成功地遏制了国际
恐怖主义的活动,并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了有效防御的典范。

    “六天战争”前的“准外交”活动为摩萨德以及阿米特赢得了无比的荣耀,但
另一次“准外交”活动的参与,却让阿米特最终丢掉了摩萨德局长的宝座。

    1968年3 月,摩西·达扬想秘密访问伊朗,与伊朗国王进行一次私下会谈。鉴
于摩萨德负责与伊朗方面的关系,于是达扬找阿米特替他作出安排,并要求阿米特
对其行踪严格保密。摩萨德局长满足了以色列国防部长的要求,但却将“密”保到
了以色列总理的头上。艾希科尔总理发现此事后怒不可遏。尽管他极为欣赏阿米特
的情报才能,并认为阿米特丝毫不逊色于其前任伊塞·哈雷尔,但还是没有让他连
任摩萨德局长。

    4 .柔中带刚的兹维·扎米尔。

    1968年夏季,以色列情报界爆出了冷门:成绩斐然的情报专家梅厄·阿米特,
未能像其前任哈雷尔那样连任局长,而毫无情报工作经历的兹维·扎米尔将军,却
接替他成为摩萨德第四任局长。

    兹维·扎米尔1925年出生在波兰。出生7 个月后,便随同父母迁居巴勒斯坦。
1942年,18岁的扎米尔参加了帕尔马赫冲锋队。1946年,他在奉命为沙伊的一次偷
运军火行动放风时,被英国警察逮捕并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他继续在军队中工
作。在1948年的独立战争中,他指挥一个旅团,承担了打开通往耶路撒冷通道的任
务。从此,他开始了行伍生涯。

    1950年,兹维·扎米尔成为高级军官进修班的教员。1953年,他又到英国高级
军官学校学习,回国后被任命为步兵学校校长。1956年,在国防部训练司令部担任
高级军官,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曾在西奈战场任某旅旅长。1957年,扎米尔离职去
希伯莱大学攻读文科学士学位,学业完成后被晋升为准将,并主持训练司令部的工
作。1962年,他担任了南方司令部的领导职务,成为以军独当一面的前线指挥官。
在此期间,他曾几度身入加沙地带的所谓“恐怖分子老窝”进行侦察。1966年7 月,
扎米尔又被任命为驻伦敦大使馆武官。

    扎米尔虽然没有情报工作的经历,但在艾希科尔等人看来,foe 尔的力量却恰
恰蕴藏在他的弱点之中。在过去的20年里,摩萨德一直是由自命不凡的间谍大师们
当家,无论是伊塞·哈雷尔还是梅厄·阿米特,都是说话要算数的超级强人。这些
行家里手在情报工作方面的高效率固然可取,但当这种效率影响到政治家们的决策
时,他们宁可挑选一个更为听话的人来担任情报总管。摩萨德首脑毕竟不能当家,
他们不过是为政治家们执行任务的工具,而工具就必须用起来得心应手。

    从外表看,扎米尔秃脑门、招风耳,身材修长,近乎干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
他可能患有胃溃疡或胃下垂之类的疾病。他不苟言笑、离群索居,据熟悉他的朋友
说,他“在家时总是独自呆在地下室里”。总之,扎米尔几乎谈不上魅力,是以军
中缺少风采、毫无情趣的人物之一。

    在就任以色列驻伦敦武官一职期间,扎米尔负责从盎格鲁萨克逊地区购买军火
的所有事务。在英国上流社会中的交际活动,使扎米尔受到了绅士风度的熏陶,以
致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俨然透着一身英国上议院中勋爵们所特有的那种潇洒风
度。他这种衣冠整洁、服饰考究的气质,在穿着随便、不修边幅的以色列特工群体
中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然会显得格外招眼。但扎米尔却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即使
率领特工队行进在40度高温的内格夫沙漠中时,这种风度也不减半分。

    兹维·扎米尔就任摩萨德局长时,恰值法国刚刚宣布对以色列实行武器禁运令,
因此摆在新局长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能否为“纺织厂”(这是迪莫纳核反应堆的
对外名称)搞到铀。这可是关系到以色列核武器研制成败与否的大问题。

    因此,在以色列驻伦敦大使馆为武官扎米尔的离任举行的告别宴会上,当年轻
的肯特公爵问起扎米尔将有何另任时,扎米尔以其特有的幽默回答说:“我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