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够雇佣五个日本工人!”

    日本工人的廉价,甚至比历史上俄国人雇佣的华工更为廉价,正因为其廉价,才使得俄国人于尼古拉总督区设立大量的招工站,招聘日本工人前往西伯利亚修铁路。

    “而且日本劳工干活非常卖力,从不偷懒。甚至在游记中,俄国工程师用赞扬的口吻说道。如果没有日本劳工,也许他们很有可能无法按期完工,但是现在,他相信日本劳工可以让工期提前完成!”

    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历史上,因为资金,尤其是人力的原因,使得俄国用了14年都未能修通西伯利亚铁路,当然到日俄战争爆发时,只有地形复杂的乌苏里和环贝加尔湖两段铁路未曾完工。可他们毕竟用了14年,至于现在,他们还会再用14年吗?

    可现在,对日本的战争,却解决了制约铁路修建速度人力问题,日本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劳力资源,这势必有可能加快铁路的筑建,西伯利亚铁路会在什么时候修通?这才是真正决定中俄两国命运的关键。如果日本工人加快了筑路工程,那意味着历史留给中国的时间也就更短了。也就是说,自己的历史经验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用处,铁路极有可能在1904年之前完工,但具体会是什么时候?这些未知数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日本移民,在改变着远东地区的经济,使得远东迅速繁荣起来。另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日本劳工,正迅速修建着西伯利亚铁路,一但这条铁路筑通。那么我们与俄国之间……眷诚,你说。能不令人担心吗?”

    担心的不是乌苏里江的大米,那些大米再香甜,也是俄国人的米,而俄国人的米,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而言,就意味着子弹。意味着战争!如果不能斩断那头北极熊的爪子,自己甚至都不可能有余力进关。更不可能统一中国。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关内的总督们,会不会做出什么“牺牲”,勾结俄国人出卖东北,尽管可能性不大,但在中国的历史上,类似的勾结外人的行径可是屡见不鲜。

    “大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多明年,我们就能修通北进支线。届时移民必然可沿铁路的进入三江地区……”

    作为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立即感觉到了肩膀上的压力,铁路的筑建关系着移民的速度。关系着能否将尽可能多的移民送至黑龙江以及吉林北部的移民点。

    “铁路……”

    念叨着这两个字,唐浩然不禁苦笑一声,暗自思量着另一个问题,无论如何,看来中俄两国是没办法绕开铁路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对中国造成直接威胁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是俄国人意图染指的横线铁路。

    纷乱的思绪随着火车的摇曳飞散着,但唐浩然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越往北。那车外的一片漆黑与荒芜,无疑在向他显露一个事实。一个吉北太过荒凉的事实!

    凌晨时分,滨江火车站的月台上。站着一队官兵,与普通的部队不同,这群穿着厚呢军装的的士兵左肩臂上都带着马头臂章,这显示着他们的身份——骑兵,在东北军中骑兵至今都是个“稀罕物”,说他稀罕可着实不假,十万东北军,至今不过只有两个骑兵团,尽管在混成旅的编制中都有骑兵营,可超过半数的骑兵营,仍然骑着矮小的蒙古马,而不是骑兵团的顿河马。

    这会这些素来自觉高人一等的骑兵,正在月台上来回走动着,在他们的腰间,尺寸宽大、造型另类的博查特手枪的枪套总是随着脚步胡乱摆动着,若非是木制的枪托被系在马鞍上,估计这会这些人早就开口骂了起来。

    虽说对博查特手枪多少不满,可却并不妨碍他们对其的喜爱,尤其是那可以在马背上更换的弹匣,更是赢得了所有骑兵的喜爱,尽管骑兵教范上规定在进攻时采用整齐划一的队列,但是相比于马刀,骑兵们无疑更喜欢这种可以在马背上换弹匣的手枪,甚至骑兵们还特意根据其特点制定了新的战术。

    尽管博查特手枪有着左轮手枪难以岂及的优点,但它并不是完美的,首先它太过昂贵,其他的皮套挂在武装带着,因枪尾的重心问题,总让人感觉有些重心不稳。在平常或许没什么,但今天的这个场合却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场合,尤其需要注重仪容。

    “早知道,真应该让他们换上转轮枪!”

    瞧着那些骑兵走动时,重心不稳的手枪在其腰间晃荡状,便在心底暗自嘀咕一声,孔庆唐作为滨江镇守区的主官,他是吉林地区陆军部队的战时最高指挥官,这次大帅突然造访滨江着实让他紧张了一把。

    毕竟,无论是吉林也好,黑龙江也罢,说好听了是地广人稀,说难听了就是匪患至今仍存,这地方太大,总有数不尽的地方能藏土匪,就是前阵子,还有商队被抢,那些胡子,把刀枪一收便成了百姓,有时候没准,一个屯里全是胡子,平时种地,闲时抢个商队什么的,算是吃口夜草,这种情况下,如何分辨是胡子还是百姓?

    “万一出了意外,谁能负责?”

    一旁的参谋长的说道的时候,轻声嘀咕一声,可不是嘛,若不是担心出什么意外,孔庆唐又岂会把司令部的直属骑兵营带出来,于东北军骑兵的装备和战斗力从来都是最好的。

    可不是,形象不好,便是形象不好吧!

    “嗯?”

    突然,其中几名军官腰间武器却吸引了孔庆唐的注意,他们的腰间挎着的不是博查特手枪的皮套,而是厚实木盒。

    “这是搞什么?难道他们就不知道……”

    “丁力强!”

    轻喝一声,在骑兵营营长快步跑来的时候,孔庆唐注意到他的腰间也带着个木壳,于是他那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今天什么日子,你拿的是什么家伙,出了事,你能担待得起吗?”

    不待丁力强站稳敬礼,孔庆唐开口便是一阵训斥,只把丁力强整个人都训蒙了,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长,长官,您,您说的是这个?”

    先是一愣,丁力强像是反应过来似的,大拇指往内侧一扣,木壳盖便弹开了,接着一柄造型另类的手枪便被他抽了出来,瞧着那手枪,孔庆唐的眼睛不由一眯,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件新式手枪。

    “这是……”

    “司令,这是咱滨江厂新制的自动枪,比博查特使着要舒服的多,子弹装在扳机前面的钢盒里头,而且还多出了两发来,能装十发子弹!打起来比博查特要好得多,”

    拎着手中的这支手枪,丁力强像是献宝似的显摆着,这几天全顾得忙着今天的警戒了,原本可是答应厂子里,得空的时候,请司令到靶场上打几枪来着,这不人家才把十支样枪送给骑兵营,这一忙起来,反倒把这事给忘了。

    “什么?是滨江产的枪?”

    丁力强的话,只让孔庆唐一阵诧异,可不待他反应过来,便听着前方传来一阵火车的汽笛声,瞧着大帅的列车要进站,孔庆唐连忙吩咐道。

    “赶紧把枪收起来,有什么回头再说,出了乱子,不等你上军事法庭,老子就亲手毙了你!”

    一面吩咐着,孔庆唐又一面叮嘱着带木壳枪的站前排,毕竟那木壳看着也比左右乱晃的博查特舒服一些。

    。。。

 第123章 历史的巧合(平安夜加更!求月票)

    1894年岁末的滨江市街,并不算繁华,实际上只有一条主街,虽是如此,在这条宽达50米的主街两侧,依然耸立着一栋栋符合规划的建筑,虽然这些建筑大都是西式建筑,可却也显出了城市的雏形。

    在中央大街的辅街一侧,耸立着一栋高为三层的西式建筑,建筑显得极为威严,而最引人注意的恐怕还是建筑厚实的墙壁,尤其是一楼,从窗户上可见其墙壁厚度至少有两尺,这里便是滨江镇守区司令部所在,所谓的镇守,实际上就是防御。

    在名义上,滨江镇守区司令部在战时有指挥驻吉林的部队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也只是名义,基于不设“二把手”的原则,或者说基于不能让下属威胁到自身统治的原则,对镇守区的设置中,唐浩然借鉴了后世省军区职能,其主要负责省内的后备役部队、壮丁团建设、平时的征兵工作等工作。相比于省军区,其又多出了一个后勤的职能。但同时,其又与省军区相同,对驻军没有节制之权,但在战时,却又能根据军令部的命令,临时授予节制权力,就是以镇守府改编集团军。

    谨慎与制衡,或许对于唐浩然来说,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才使得东北时至今日仍然保持基本稳定,正是这一原则使得东北军政体系中绝不可能出现“野心家”,毕竟野心家是与其权力相辅相成的。

    在镇守区司令部门厅入口处水磨石嵌黄铜文“保持荣誉”,这是在每一个军事建筑都能看到地铭牌,以提醒官兵们时刻“保持荣誉”,什么是军人的荣誉?

    “吾之荣誉即忠诚!”

    在东北军中,而在其胸章以及臂章上,都可以看到这七个字。七字不重,但对于军人来说,这却是他们从进入军营的那里就。就必须要恪守的信条。

    与往日相比,今天的司令部似乎于往日不太一样。显得戒备森严,实际上滨江市街的百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街头上除去警察之外,还有来回巡逻的宪兵,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之所以加强戒备,完全是因为东北事实上的统治者,东三省总督的到来。

    这显然与旧时总督鸣锣开道,高举旗牌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甚至直到现在,几个小时过去之后,仍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知道东三省总督身在滨江的滨江镇守区司令部内。

    站在司令部的后院里,看着手中的这支武器,唐浩然忍不住细细打量着手中的这支武器,首先从它的外观来品味它的精良。其一,‘粗细搭配‘,匠心所至,手枪的主体平面。加工得平整光亮,各处棱线以及倒角、圆角加工得极为工整清晰,给人以舒展流畅的享受;而在枪的一些局部。例如击锤两侧、准星上部以及机匣两侧凹下造型平面,又展现出非常明显的,并且与主体线条走向一致的刀纹痕迹,给人以粗犷有力的感受。其二,‘黑白相间‘,错落有致。典型标志就是它那铮亮的外观。

    而它的表面,远看是深黑色的,但当你把枪拿在手里端详的时候,由于光线的变化。全枪的色泽呈现晶莹剔透、黑里透蓝景象。这在其他枪上是不多见的。更值得赞叹的是,在枪的局部。还有几处银白色,例如机体、发射机组件、表尺钣以及扳机上的自动发射凸笋等等点缀其中。使全枪呈现明快的动感。从全枪看来,银白色的枪机与蓝黑色的抽壳钩、银白色的表尺钣与蓝黑色的游标和表尺分划、银白色的击锤与蓝黑色的保险机柄和机匣,既有鲜明的反差,又有内在的协调。跳跃的点缀与总体的沉稳相呼应,令人心生赞叹。

    这是毛瑟,这不是毛瑟!

    手握着它,唐浩然的脑海中反复的念叨着这句话,几乎是在下火车的时候,在与等人见面时,他便注意到负责警戒的骑兵腰间有木壳,对于后世任何一个稍爱好军事的中国人来说,对于那木壳,甚至那别致到有些丑陋的握把都不陌生,无论是在老照片上,亦或是战争影视剧中,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它就是盒子炮。

    游击队长李向阳的双枪打灭伪军电筒,刘大队长的纵马持枪解救同志,吴琼花一枪打伤南霸天,主角都是盒子炮。

    盒子炮现在发明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手中的这支堪称精美的手枪便是证据,它绝不是穿越而来的,可真正的问题在于,它不再叫毛瑟手枪,甚至到现在,它都没有名字,而在那镜面上却铭刻着两个汉字“滨江”,这是滨江制造的手枪,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它不再叫毛瑟手枪,不再是泊来洋货,而是正宗的“国货”。

    这是因为,它的发明人就在中国,在东北,在滨江,他们是在滨江兵工厂设计并制造出了十二支“盒子炮”,真是……一时间,唐浩然发现自己居然说不出话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历史的不可逆转。

    “大帅,您瞧这墙下垫的有沙袋,若是大帅有兴趣,不妨打上几枪!”

    作为旁观者,孔庆唐又岂不知道大帅眼中流露出的异样,只道他是为滨江造出的手枪而惊奇。

    而一旁的菲德尔却更是激动非常,原本他之所以把这些枪“送给”司令部骑兵营营长,是想借其之手,向司令官阁下展示,尽管司令部对吉林地区的军队没有直接管辖权,但是他毕竟是军方的大人物,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欣赏,那么这支手枪势必能够获得军队的采购。可出人意料的是,这支枪竟然这么快就出现在总督大人的面前。

    什么是幸运,或许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情了。

    握着手中的盒子炮,抚摸着它的枪身,感觉着它的冰冷,唐浩然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少时,那时总是幻想着有一天如电影中的英雄一般,双手握着盒子炮,左右开弓将一个个敌人打翻在地,而此时它却真实的出现在自己手中。

    什么是盒子炮情结,或许这就是盒子炮情结吧!

    难道这就是历史的不可逆转?

    后世的经验使得唐浩然非常清楚,在这个手拉步枪的时代,能够半自动射击的盒子炮是多么“逆天”的存在,即便它现在发明了,一定会为军队所接受,或许盒子炮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手枪,但其依然有它的特点。它从设计之初就是手枪界的另类,它的威力,射程,精度,火力持续性远远超越普通手枪。

    毛瑟手枪的作用基本就是增强版本的大号手枪。它的价格虽然较贵,但是实战性能比普通的手枪要强太多,性价比相比一下,还是相当合算的。在机枪没有,步枪射速慢的时代,火力强,装弹多的毛瑟手枪,可以压制大量敌人。

    就像另一个时空中的手枪队,每每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奇兵”的作用,这是其它武器不能赋予的色彩。或许它不是很好的手枪,但绝对是一支出色的战斗手枪。

    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的东北军一定会大批量装备它,那些连排长以及军士们,会放下转轮枪,换上更为强大的盒子炮,甚至这支枪都有可能成为东北的象征。

    历史的不可逆转居然用这种另类的方式展现的唐浩然的面前,如何能不让他心惊,心惊的不是这支手枪,而是历史的诡异之处。

    正如另一个时空中一般,使用桥夹装子弹,一夹十发子弹,其使用的博尔特手枪弹是缩口瓶颈子弹,看起来和毛瑟手枪弹没有多少区别,实际上,所谓的毛瑟手枪弹就是在博尔特枪弹的基础上换装了更为强劲的发射药罢了,两者外形诸元完全一致。甚至到了几十年后,北方的那位邻居变天之后,其研制的第一种制式手枪弹,也不过是照抄了毛瑟手枪弹。

    从到762毫米,只是一个过程,无非只是发射药不断改进的过程。嗯,也许,在这里也可以进行这种改进,毕竟现在东北军使用的无烟药,是比德国的单基发射药更先进的双基无烟药。

    在装弹之后,唐浩然又取过了木制的枪壳,果然正如意料中的一般,其木壳可以与枪柄连接在一起,其实,从握把后方的卡槽既猜了出来。只不过与老照片中平直的枪托不同,这个连接有些向下倾斜,嗯,还有改进的余地。

    “咔……”

    瞧着大帅将枪壳卡在枪柄上,别说是旁人,就是作为设计者的菲德尔也惊呆了,这可是他借鉴博尔特手枪的结果,只不过是将枪托与枪壳结合在一起罢了。

    别说是他惊讶,就是丁力强也是一愣,当初在兵工厂的时候,如果不是那个德国人告诉他可以接枪托,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枪可以接枪托,但是大帅……

    完成枪托的安装之后,唐浩然并没有说话,而是眯着眼睛,直视着前方的靶板,好一会才据起手枪,瞄准,扣动扳机……

    (努力码字,晚上9点还有一更!平安夜加更…顺求月票)

    。。。

 第124章 要塞(第二更,求月票)

    “叭……”

    清脆而又悦耳的枪声与后院响起的时候,众人无不是盯视着那靶板,好奇着大帅的枪法,或许大帅是东三省总督,但对于院中的官佐们来说,却又是他们的大帅,就像现在,大帅身上穿着的甚至是军装。

    在众人的注视中,相隔三十米,唐浩然瞄准着沙袋前置放的靶板,接连扣动了扳机,没有任何意外,按装枪托后的手枪射击极为平稳,后座几乎不值一提。

    了解毛瑟手枪的唐浩然自然知道,在正规军中,毛瑟手枪的使用方式都是驳接枪托,以提高射击精度。实际上,这也是为了取个巧,毕竟自己并不经常打靶,练枪。可在这些人面前,却不能丢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