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毛瑟手枪的唐浩然自然知道,在正规军中,毛瑟手枪的使用方式都是驳接枪托,以提高射击精度。实际上,这也是为了取个巧,毕竟自己并不经常打靶,练枪。可在这些人面前,却不能丢这个脸。

    第一枪打出之后,随后只用了数秒,便便将剩下的九发子弹倾倒于靶板上,半自动手枪相比于转轮枪的射速优势,完全显示了出来。

    而在空仓挂机时,唐浩然的右手紧握手枪,枪托依然抵肩,左手取出一夹子弹,以左手掌为“撑托”卡住桥夹,大拇指按下桥夹,迅速完成装弹,只显得比丁力强等人更为熟练,他们还需要下枪换手装弹。

    或许唐浩然并没有使用毛瑟手枪的经验,但并不妨碍他于网络上看过一些“视频教材”,这种桥夹快速装弹的方法,曾是那个时代老兵们使用“盒子炮”的拿手好戏。当然这不包托弹匣供弹的盒子炮

    在众人的诧异中,枪声又能响了。

    在不到二十秒的射中;唐浩然连续发射20发枪弹,在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用极短的时间发射的枪弹;全部命中靶位。而更为重要的是手枪没有任何故障。

    “这是一支好枪!”

    看着空仓挂机的手枪,唐浩然冲着众人评价道,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它的击锤还带着转轮枪时代的色彩。于是便提议道。

    “这个击锤的形状会影响到出枪的速度,可能会挂住衣角,以我看。可以改成圆环形……”

    那是历史上的盒子炮击锤外型,这样改进之后。与另一个时空中的盒子炮便不再有多少的区别,嗯,还有枪托的角度。

    一一提出改进意见之后,唐浩然将手枪递还给了菲德尔时,得知其连续射击1500发子弹,没有任何故障时,便点头说道。

    “既然这样,完成这几项改进之后。督府的卫队先定购1200支,至于军队嘛……”

    瞧着那些跃跃欲试的军官们,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

    “由轻武器委员会试验全格后,如果合格的话,就取代手枪吧,退役下来的转轮手枪,修整后可以交给警察部嘛……”

    东北军和警察部使用的手枪,都是早在汉城时,在唐浩然的建议下,借鉴柯尔特以及史密斯韦森手枪设计的“汉式转轮手枪”。其外形更接近后世的m1917式转轮手枪,相比这个时代的手枪,其外形无疑更为“现代”。

    但转轮手枪作为警用或者中高级指挥官的手枪还能凑合。用作战斗手枪,显然有些不甚至称职,即然现在“菲德尔手枪”已经制造了出来,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

    “还有,菲德尔先生,我注意到,它的上机匣和枪管是一体的,这样会不会增加制造难度?毕竟如果有一部工序错了,便会导致个上机匣与枪管报废。是不是可以把两者分开?这样应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借鉴另一时空的经验,唐浩然甚至还指出了其那握在手里手感极差的握把需要改进。一一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后,看着盒子炮被装进木壳中。不知为何。唐浩然只觉得的心思略微一沉。

    眉头紧蹙着,即便是到了司令部作战指挥室中,唐浩然的眉头依然未曾展开。

    “……除现有的以土木工事为基础的要塞之外,司令部计划于沿乌苏里江直至图门江口,设置八至十个的筑垒地域,其借鉴海军要塞以永备工事为主,要塞核心为8英寸海军重炮……”一切都未出乎唐浩然的意料,修建堡垒以抵挡俄军的进攻,这是实力薄弱时一个极为无奈的选择,甚至军令部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在全军中调配组建了以工兵、专家为主的测量队,接受军令部工兵处的直接训练,以用于修建永备工程。

    “那么计划投资是多少?需要多少吨水泥、多少吨钢材?”

    “计划投资为2700万元,需水泥35万吨,钢材……”

    一个吉林需要2700万去修建堡垒,还有朝鲜,还有黑龙江,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数年间,东北将不得不投资5000万元去修建陆上堡垒,而这只是“堡垒工程”投资,还不包括其需要的数量众多的8至42英寸速射炮以及大量的野战炮、机枪。

    盯视着沙盘上的堡垒构造,唐浩然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另一个时空中占据东北的关东军,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中,将数以亿万的财力用于修建堡垒,数万本应发挥作用的部队,失去了机动力,常驻于山腹堡垒之中。可他们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如果他们将上亿元的开支用于加强部队武装,增加装甲部队和火力,又会是什么结果呢?还有法国,法国的马基诺防线是人类要塞史上的颠峰之座,可也同样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笑话,似乎每一个防线最后都成为了笑话。

    无论是马其诺也好,齐格菲也罢,亦或是关东军的要塞,都被敌人一一故克,而成为了笑柄,现在这远不及前三者的堡垒,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或许,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堡垒更容易发挥作用,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攻城重炮、没有空军,任何一座堡垒对于进攻一方来说都是噩梦般的存在,甚至都不一定需要堡垒,只需一战水平的铁丝网与堑壕,再配以大量的机枪。就可以令进攻的一方陷入噩梦之中……

    机枪、堑壕、铁丝网!

    突然,唐浩然的眼前猛然一亮,为什么要修建那种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永备要塞?为什么就不能考虑铁丝网与堑壕呢?只需要给部队配备足够的机枪就行了,以现在的步兵密集队型冲击,只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机枪和铁丝网,就足以确保要地不失。

    最重要的——省钱!

    在几乎每一个筑垒地域都有充足的木材,可供部队修建足够坚固的土木工事,遍地的原始森林就是最好的筑垒原料,完全没有必要将数千万资金用于堡垒的修建上,那些金钱理应用在更合适的地方,比如增强部队的火力,增加部队的机枪以及速射炮数量。

    “咚、咚……”

    手指轻击着沙盘台沿,一直盯视着沙盘的唐浩然突然把视线投向另一个年青的青年军官,许志远,他是军令部工兵处的土木专家,甚至东北军的第一个体系化的“土工作业条令”正是由其草拟,尽管他并不是一名职业军官,只是一名土工专业毕业生,但他却擅长试验,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使得他拟写了那份条令。

    也许可以交给他研究一下野战工事的永备化,就像另一个时空中一战的堑壕一般,其不正是由大量的野战工事,配以少量碉堡组成的防线吗?以一战那种火力,双方尚不能突破彼此,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

    打定注意之后,唐浩然并没有立即否认这个要求,而是出言询问道。

    “这些堡垒的建设前提是铁路筑通,毕竟需要运送大量的物资,铁路不通,物资很难运过去,不过,我们也可以另起炉灶嘛,比如,可以研究一下野战工事……”

    话声稍顿,唐浩然要来了笔与纸,用了十几分钟时间,绘制了一份简单的堑壕示意图,既有深达两米,带有排水沟的锯齿型堑壕,也有覆盖有近一米厚土层的掩体。当然,更重要的是一道道铁丝网以及机枪堡。

    “你们看,我们是不是可以首先在筑垒地域修建这种简易要塞,就是由大量堑壕以及铁丝网组成的要塞……”

    对于堑壕以及铁丝网,东北军的军官们并不陌生,甚至他们非常擅长土工作业,只不过过去的工事更为简陋一些,不像唐浩然绘制的堑壕,甚至还带有浴室、发电机房等带有永备工事色彩的建筑。

    “考虑到这里的冬天,各个营房内可于中间设立一个取暖炉,这样既能供战士们取暖,又能喝到热水,吃到热饭,平常可以屯放60天份的蜂窝煤……”

    一时间脑洞大开的唐浩然,甚至想到了那些堑壕中战士们的生活,更是回忆着二战苏军以及德军等军队的野战工事图样,以完善这一“堡垒体系”,并不时的解释着自己的想法。

    “至于堑壕内单人的休息室,可以挖在战壕内壁上……”

    后世战争的发展,总是给予唐浩然太多的启示,他相信仅凭着这些工事,就足以在一定时间内应对来自俄国的威胁。

    。。。

 第125章 面对现实(第一更,求月票)

    “……堑壕的侧墙,可以使用木条编出条墙进行简单的加固,至于平时的维护,可以通过适当的草皮培植来解决!”

    此时作战会议室内,只能听到唐浩然一个人的说话声,诸如 等司令部将校军官无不是用认真聆听的态度听取着他的想法,当然免不了的是速记员快速用笔记下大帅的想法,以使专业人员将其加以整理。

    或许其它人并不了解大,但作为土工专家的许志远,却敏锐的觉察到大帅的想法,同样也看到了这种简易堡垒体系的益处,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的就地取材,修建的堡垒所需的原料,完全自本地,极少使用混凝土、钢材等工业物资。而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堡垒与工业建设争夺工业物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省钱!

    资金!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军令部没有上亿的经费用于修建堡垒,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是这一工作拖沓的根本原因,大家之所以会说“再等等”,等的并不是铁路,而是资金。

    可相比于借鉴海军基地修建的筑垒地域堡垒,大帅现在的这个堡垒耗费的资金是有限的,只是铁丝网、电灯、抽水机等设施,部队只需要投入人力,挖掘堑壕、伐木,便能完成堡垒的筑建工作,短则数月,多则一年,东北的对俄防御堡垒体系既可投入使用。甚至,如果有必要的话,这完全可以再进一步。

    “大帅。我注意到阵地和宿舍的墙壁用小尺寸的木头做防护栏,我认为在非主要区域可以使用木板。为了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这些木材应经过干燥处理,再就是可以掩体顶部,除圆木外,还应采用多层小木条,以减缓土层对房顶的侵蚀……”

    许志远在提及他的想法时。更是提到可以借鉴“地窝子”的修建。实际上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掩体入地更深,其顶部防御能力更强。

    “在关东,为了节省木料很多地窝子都会彻上三四层泥墙,相比于木头墙,它更耐腐朽,因为泥墙下方就是火炕,每年入冬时,烧一冬的火炕就能把墙里的潮气全都烤掉。这地窝子更是越用越久,在参谋旅行时,我甚至见过使用超过30年的地窝子……”

    许志远这么一说,唐浩然又岂会不同意。无非就是将室内的暖炉变成室外的火坑。

    “嗯,这个想法不错,我看可以这么做嘛,当然,我的那些只是一个想法,立足于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嘛。毕竟,咱们或许可以等着铁路,但别人会等到咱们吗?所以,什么事情都要趁早……”

    话声稍稍一顿,唐浩然略沉默片刻,又补充道。

    “在堑壕中,最重要的就是铁丝网,我看司令部可以组织部队充满研究一下这个铁丝网的运用,有需要的话,铁丝网可以优先配发至各堡垒区域,当然,这些铁丝网现在可以先存放于仓库中!”

    很多事情总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至少在外人看来,唐浩然的话很有道理,确实,防御工事的修建工作刻不容缓,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俄国人会不会在铁路修建之前,打进东北,有些事情还是提前作好准备,那样才能让人睡踏实。

    但是,真想睡踏实,却又谈何容易啊!

    “目前,远东地区俄军兵力约为5万人上下,其可动员兵力为12万人,如果计算俄军于尼古拉总督区175万驻军,其兵力25倍于我……”

    压力,总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总还会有新的问题,俄国人的现实压力几乎压得唐浩然喘不过气来。

    “战列舰两艘、一级巡洋舰8艘,二级巡洋舰5艘,鱼雷巡洋舰2艘,炮舰11艘,雷击舰……”

    闭上眼睛,只需要回忆着这些数字,唐浩然便能直观的感受到俄国人的压力,在另一个时空中有一句名言“近世中国就是在日俄两国的步步进逼中,苦苦求生”,对于任何一个欲谋求富强的中国人来说,来自俄国的威胁是不可忽视的,更何况,东北根本没有退缩的余地,失去了东北,所谓的“唐大帅”不过就是另一个“张六子”。

    默默的点着一烟雪茄烟,唐浩然深吸一口,让那雪茄烟雾在口腔中弥漫着,以品味其悠香,可今天这古巴的雪茄,却品不出任何香味来,没有滨江之前,对于北邻压力体会不会像现在这般明显。

    现在的吉林,尤其现在属于吉林北部的长春以北直至后世的三江平原,可以说是一望无际的旷野,人丁稀少已经没办法形容这一切,更合适的词语是“人烟罕至”,有些地方方园百里,甚至军队都比居民更多,这样的地方如何保护?

    后世并没有给唐浩然太多的启示,无非就是移民实边,但另一个时空里的中国,有时间去慢慢的“移民实边”,但这个时空……

    踱着步,唐浩然的脑海中反复思索着与俄国有关的情报,固然,现在吞并了日本的俄国,为英美等国警惕,但警惕归警惕,如果俄国一意孤行,选择向东北进扩张的话,到那时,谁能阻挡俄国人呢?

    除了自己,没有其它人,即便是英美的支持,也将是在东北展现其力量之后,但战争,是自己想要的吗?

    指间夹着雪茄烟,唐浩然想到“祸水东引”的计划,那个计划看似成功了,日本灭亡了,再不可能发动甲午战争,甚至现在甲午年既将平平安安的度过,北洋舰队依然得意洋洋的于东亚展现着其存在,日本却已经成为了历史。

    但历史在这里却又以另一个局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一个更为强大的俄国出现了,这个俄国的扩张**并没有因为吞并了日本而缩小,反倒是进一步扩大了,对日本的吞并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贪婪之心,所以他们现在才会试图染指东北。

    “是铁路!”

    又一次,唐浩然像是提醒着自己什么似的,再次强调着这两个字。俄国人想要合办这条铁路,以缩短至海参崴的距离。

    “他们的野心是因为自己修了这条铁路才产生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早在十年前,在俄国人意图修建通往远东的铁路时,其就已经盯上了这条最忧的路线,在另一个时空中,出于“联俄抑日”的考虑,李鸿章同意与俄国合资修建“中东铁路”,而在这个时空中……俄国人向自己提出了这个要求。

    相比于对李鸿章虚虚假假的“援助”承诺,这一次,俄国方面倒是提出的条件更多的是基于商业上的保证,比如增加发给东北方面像**、水泥以及钢轨等方面的份额,看似空洞的商业承诺,甚至比虚假的“援助”更实际一些,如果一切当真是那么商业的话,那么问题反倒简单了。

    “既然俄国人可以把问题商业化,自己是不是也能商业化呢?”

    房间内静悄悄的,唐浩然的眉头紧蹙着,吸了口雪茄,又吐出烟,任由烟雾于面前弥漫着,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商业化,商业化……

    俄国人想要合办铁路,是想染指东北?当然,俄国人肯定有这方面的野心和想法。毕竟这条铁路在战略上于俄国的意义,甚至大于中国,也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唐浩然才会修建这条铁路,从而避免俄国染指路权。

    可即便是如此,也未能阻挡俄国人“合办”的想法,甚至他们随时准备投资5000万金卢布,用于购买铁路49%的股份,由此可见其“决心”,现在吞并了日本,势头正是强劲时的俄国,自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的拒绝,如果直接拒绝的话,往轻了会引起外交危机,往重了说……那结果就是谁都无法保证的。

    如果只是外交危机还好处理,但如果引发战争的话——沉吟着,唐浩然的眉头一皱,在唇边喃喃着,

    “合办铁路是不是能,绝不能让他们插手铁路的筑建,请神容易送神难……”

    想另一个时空中,沙俄与苏俄,假借着“合办”甚至“合作”的名义,对这条铁路的控制,唐浩然又怎么可能会接受所谓的“合办”。

    “商业化,看样子只有这个办法了,先退一步,给你一条轨道用!”

    于心底思索着,唐浩然自然想到了后世的“三轨铁路”,紧贴着俄式的宽轨中加一条钢轨,以开通准轨列车,这样的话,无论是准轨列车,亦或是俄轨列车都能与这条铁路上行驶。

    “互惠互利,我这边给你加一条钢轨,你们在那边,也得给我加一条钢轨!然后大家互相收过境费,等到了将来……”

    将来打过去的时候,也方便一些,火车可以直接开到海参崴,至于自己这边,反正沿铁路建移民点是原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