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装起来的平民,不仅保护着铁路,保护着东北军的后勤线,还直接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移民点的“俱乐部”变成了战地医院,数以万计的伤兵在那里得到最好的治疗……”

    在台灯的照明下的莫理循书写着他的最新的一篇新闻报道,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他一直在北方铁路两侧的城市以及乡村采访着,他诧异的发现自己所身处的并不是一个地区。而是一个庞大的军营,在这个军营之中,所有人都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主动的为这场战争服务着。

    “……如果说东北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怕就是东北的移民农场。当然在官方的词语中,其被称之为“移民定居点”,十年前,东北大地上尽是广阔的草原有如澳大利亚的腹地一般,尽是无主之地,而现在那些广阔肥沃的草原现在完全变为耕地。上亿英亩耕地被有组织的开垦,再分租给内地的移民,而不是一次性的出售,农场的收成四分之一作为地租上缴国家,四分之一则作为地税上交,四分之二归移民个人,看似繁重的租税实际上相比内地的居民赋税却相对减轻了20%…30%,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十年后承租者其可以按照承租初始地价购进土地。过去很多人都忽视了上亿英亩的耕地的作为,但根据官方的资料表明,这些耕地每年可以提供超过5亿元的收入,尽管东北的民族相比关内以及欧美等国都承受着极为繁重的税收——除了直接的地税之外,还有隐形的地租以及经济统治下的低廉的官定粮价,但正利益于此,在过去的十年间,东北方才获得了充足的资金用于工业建设以及军备建设……”

    写到东北的民众承担的税收时,莫理循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他所接触到的那些面色红润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移民,那些移民无不是居住在环境良好的定居点中,那里不见关内农村的破败,尽管他们承担着相对沉重的税收,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还会如此的安逸?

    “人均15元!”

    这是东北农民承担的租税,东北三省亿万亩耕地产出之半,都被政府以税收及地租的方式收取,即便如此,其官定的粮价仍然比内地低了15%,在政府统制粮食贸易的情况下,通过这种不公平的定价,他们又进一步榨取了原本应属于农民的收益,尽管如此,东北的民众却依然乐意接受这种“压榨”。

    “真像是工蚁般的人……”

    那些民众给予莫理循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像是工蚁一般,任劳任怨的辛苦劳作,并承担着他国难以想象的沉重税收,但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那么就不会有现在东北的工业化,同样也不会有现在东北进行的这场战争——在过去的十年间,数以十亿计的军费开支以及现在日均数百万元的军费开支,都足以拖垮一个国家,但现在,尽管东北的经济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莫理循看来却是有利于东北的经济。

    “……钢铁产量在迅速增加,数以亿元的军需生产刺激着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除了传统的军装制造以及罐头等军需品的生产之外,对民间的军火采购同样在刺激着东北的工业发展。仅在滨江市一地的国防采购会议上,军事采购官员向民间工厂下发了五百万枚手榴弹、一百万发炮弹的定单,现在如果有人询问此时的东北投资什么利润最高,投资工厂无疑是新世纪利润最高、回报最快的投资,尽管这种军事上的刺激是短暂的。但是对于东北工业经济的刺激却是长久的……”

    放下笔的时候,莫理循却是一副眉头不展的模样,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一切。准确的来说,他已经看不懂这个国家了。

    “未来的中国会在国际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作为驻大连总领事的朱尔典吸着他的大烟斗,坐在吸烟室的壁炉边的沙发上,此时这位“中国通”的眉宇间闪动着一丝忧虑。

    而在忧虑之外,更多的却是疑惑。

    与大多数英国驻华外交官一样,这位出身于农家的爱尔兰人,同样也是一位真正的“中国通”,但与其它号称“中国通”的外交官全然不同。他在中国生活、工作了26年,作为英国人的他,对中国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英国的了解。

    26年前,不过才24岁的朱尔典便来到中国,先在北京公使馆任见习翻译员,后到沿海各口岸学习领事业务。1888年升为北京公使馆馆员,3年后成为中文书记长,十年后升为驻大连总领事。

    在1901年之后,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有一天,大连当局会取代京师当局,作为总领事的朱尔典在未来极有可能出任驻华公使,甚至驻华大使。作为英国驻华外交官员,朱尔典非常清楚,一但中国的政权发生如其所料的更迭,那么其与英国的外交级别势必会升级为大使级。

    但这一切并不在朱尔典的考虑之中,甚至作为英国驻大连的外交官,他都未曾关注过正在进行的战争。尽管伦敦更关心战争的变化,而他的不关心完全是基于一个原因——他相信中国人赢定了!

    “中国实在是太大了!”

    终于,在良久的沉默之后,而对莫理循,朱尔典用极为无奈的口吻道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为了对抗俄国人,不得不选择东北作为我们的同盟,如果东北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这个同盟无疑是有利于英国的远东政策,但是,我的朋友,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是,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东北势必吹响统一中国的号角,到时候,英国不得不面对又一个现实——”

    话声稍稍一顿,朱尔典道出了自己的疑虑。

    “在解除了俄罗斯对远东以及东南亚的威胁之后,我们又将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

    “中国的威胁?”

    眉头微微一扬,莫理循用诧异的语气说道。

    “这,怎么可能呢?我们现在谈论的可是中国!”

    莫理循的语气显得极为诧异,中国会对英国造成威胁?难道这是在说笑话吗?确实,在许多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中国会挑战英国?挑战英国治下的世界,这可能吗?中国拥有这样的实力吗?

    “我的朋友,我相信圣彼得堡在此之前,也曾有同样的念头,他们也曾如你一般质疑过这个问题,当然他们也曾在发出同样的疑问时,也曾大笑不已,但是现在呢?我们都非常清楚,中国人赢得这场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只要中国人击败俄国人的舰队,中国就将会赢得这场战争,嗯,至于后贝加尔的战事,现在对于库罗帕特金而言,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可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中国,或许他们可以挑战俄罗斯,但是挑战英国,这根本就不可能!”

    尽管意识到中国的变化,但是莫理循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不可能挑战英国,当然,这是因为其力量实在太过弱小,或许他们能够在英国的支持下挑战俄罗斯,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有威胁英国的本钱。

    “时间!”

    吸一口烟,朱尔典认真的说道。

    “时间会改变一切!”

    这正是朱尔典担心的地方,只有身处东北,身处中国才能最直观的了解到中国所发生的变化,那种变化是惊人的,而这一切不过始自于十年之前,短短的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前,你来到东北的时候,东北有什么呢?”

    朱尔典反问一声的同时,又将视线投向窗外,他似乎是在回忆着十年前的大连,那时候这里不过只是一个海边的渔村,但是现在,这却是远东第二大都市,其在远东的地位仅次于上海,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城市规模以及工业经济早已远超过上海。

    “那时候,东北除了大豆、牧场其它的几乎什么都没有,这里与17世纪完全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我们现在去看这里的话,你看到的是什么?你从火车向外看去,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的朋友,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工厂,那些工厂都是在过去十年间建立的,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东北!”

    是的,仅仅只是一个东北,如果是整个中国呢?

    如果东北当局拥有了全中国,那么在其引领下的中国会在未来十年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恐怕并不仅仅只是“翻天覆地”那么简单,到时候,全世界都将会震惊于中国所蕴藏的力量,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英国届时所面对的威胁,甚至可能大于现在俄罗斯给英国造成的威胁。

    “这,这只是一种假设,再则,我想……”

    话声稍稍一顿,莫理循的眉头紧皱着。

    “我想伦敦非常清楚,也许在未来中国很有可能会给英国造成威胁,当然,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可能,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对于英国而言,中国的威胁是将来的,但是俄罗斯的威胁却是现实存在的!”

    “所以……”

    无奈的苦笑一声,朱尔典吸了口烟。

    “我们才会支持中国人去打俄国人,现在,相比于中国人的胜利,我更希望俄国人能够少输一点,至少这样,这样他们才会有牵制中国人的力量!”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267章 图存(求月票)

    “辉珊,你曾经向我说过,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海军需要不断的扩充力量,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不计代价的扩充着海上的力量。你也曾又对我做了担保:海军能够赢得这场战争,能够击败我们的敌人,现在,真正的考验已经到来了。”

    在海军部的作战会议室中,唐浩然的头也不回地说着。他向前躬着身子,俯看着桌上巨大的海图,那是大幅的世界海图,在海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两只舰队所处的位置。准确的来说是三支舰队,在东京湾的水雷闭塞线内还有一支存在舰队。

    专注着海图的唐浩然而不去理会容尚谦,这位东北的海军部长,尽管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自己只是位“过渡”,但是他这位“过渡部长”却“过渡”了近十年。他的神志越来越集中,有些嘶哑的腔调调越来越低,半寸长的黑看起完全竖立着,一双神情复杂的眼睛炯炯亮。

    大比例尺南美火地岛一带完全落在他的眼中,地图在他的脑海中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峡湾、满是荒无人烟的荒岛和白色的雪峰,当然还有企鹅。

    现在随着时间的临近,对于那场大海战唐浩然越的紧张起来了,这多少总与中国海军的近代有着很大的联系,近代中国海军可是毫无胜迹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十年6军,百年海军,东北海军委实太过年青了,在看似强大的东北海军之中,充斥着大量的年青军官,在其它国家的海军之中,那些不过毕业七年的军官们不过只是刚刚成为巡洋舰舰长,而在东北海军中,他们却已经堪当大任的成为主力舰舰长,这又如何能不让唐浩然担心呢?

    39岁的容尚谦谦恭地在一旁站着。他穿着整洁的海军军服。但是在内心里。他的思想却像绷得紧紧的缆绳,他的情绪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是患得患失,甚至有时候会忧郁沮丧。简直糟透了。

    尽管从未就读过真正的海军军官学校,但是作为海军部长的他却也是一个标准军人,性格可以说极为坚毅,尽管作为“过渡部长”,但是从他主掌海军的那天起。他生平最高的志向,就是为中国建造一支世界最强的大舰队。

    为此,他曾向热衷于军备的唐浩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三十年计划”,准备在1922年的时候,让中国海军舰队的实力足以和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他的这个的时间表自然得到了批准,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海军军官学校,在过去的几年间,每年以一千六百人的度毕业者,现在其已经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军官学校。

    但计划总归是计划,三十年计划是为三十年后计划的。眼前更为迫切的是现实的战争时间表,

    于是,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不断的调整着那个时间表,努力打造的着东北海军的核心力量——“镇洋舰队”。

    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在开始这一道路的时候,东北海军甚至只有一艘炮舰以及一艘巡洋舰,前者是投诚而来的日本人,至于后者则是在旅顺缴获的,再就是几艘用商船改造的训练舰了。

    伟大的事业开始于一片空白,或许对外而言。这种一片空白,也许可以被视一个传奇的开端,但是对于作为海军部长的容尚谦来说,他却非常清楚。这种一片空白对他个人以及东北的挑战,尽管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打造了强大的“镇洋舰队”,但是出于谨慎,在战争爆之后,“镇洋舰队”却并没有挥自己的作用,甚至海军都没有去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海战或者两栖登6战役了。那怕是在整个菲律宾只有不过三个旅的俄军的情况下,那怕是在菲律宾分舰队几度被打回马尼拉湾的情部下,镇洋舰队依然在那里“镇着洋”。

    而现在,这种谨慎却已经结束了,“镇洋舰队”早已驶出了镇海湾,甚至已经驶向了靠近南极的沃伍拉德岛,准确在那里迎战俄罗斯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他们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几乎是从镇洋舰队主力驶离的那天起,他就每天患得患失的处于那种恍惚之中。

    大帅的问题把容尚谦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他低声回答。

    “是的,大帅,这是真正的挑战,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无能为力是了。俄罗斯海军的实力非常强大,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我们的战术使得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优势。”

    容尚谦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

    “如果说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那就是把留守的镇海号以及定海调过去增援它们,当然,我这仅仅是建议而已。”

    唐浩然的头终于从桌面上抬起来,他的目光变得有些犹豫不决,甚至整个人都显得越来越焦躁不安。

    把镇海号、定海号都调过去!

    调动东北海军的每一分力量!

    办公室显出不寻常的寂静。高大的天花板、吊灯、巨大的门窗、厚重的整幅地毯和精致的家具,这栋带着东方色彩的建筑物有一种深沉的压抑感,而现在这座办公室的的主人,正在那里思索着,思索着改变着历史的进程的决定。

    对于海洋,一直以来,唐浩然都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渴望,这种渴望可以说是任何二十一世纪中国青年都具备的共同情怀,那怕他从未在任何一艘船上待过,那怕他对海军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设想过一只强大的舰队,想象过舰队纵横四海的模样。

    但同样,对于海洋他却也是畏惧的,这同他对6战的熟悉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他并不了解海洋,但并不妨碍他从历史中获得答案,唐浩然是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自从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法海峡惨败之后,一次次的海战胜负,都曾左右过一个国家的兴衰,而东北海军无疑是那些试图赢得海战的力量中,最“自不量力”的一方。因为东北海军建军是如此之短,力量看似雄厚,可实际上……他却是以其羸弱的力量去挑战一个巨人。

    正因为对制海权毫无底气,唐浩然整个人才会显得如此紧张。甚至患得患失,毕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总充斥着太多的偶然性。

    “不!”

    猛的摇摇头,在长时间的沉思之后,唐浩然断然说道。

    “我相信他们。我相信他们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理由,我相信他们是一定能够赢得战争胜利,一定能够把好消息带给我们的。请你记住,太平洋虽然浩瀚,但这里只能容得下一个巨人!我相信,我们是唯一的巨人!”

    他按了桌上的电铃,一位侍者端上了两杯咖啡。不加糖与牛奶的黑咖啡一口下了肚,唐浩然又一次恢复了往昔的镇静,那冰冷的意志和顽固的决心又回到他身上。他望着窗外的街道——街道上气氛冷清。行人匆匆。

    战争对于东北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15%的人口被征召入伍之后,即便是在大连,这街道也显得有些冷清,现在东北为了赢得这场仗已经决定投入自己的每一分力量了……哦,不!并不是每一分力量,至少海军还有两艘主力舰,之所以未将它们编入舰队,原因非常简单——其性能落伍,不能与舰队共同作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远东,远东仍然需要舰队加以威慑,需要他们去阻挡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

    “建勋。你知道吗?我们的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我们曾经统治着整个亚洲,现在,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这是“不列颠治世”的时代。但是在几百年前,千百年来,亚洲一直处于“中华治世”的时代,而现在,我们所努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