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1-伤寒大白-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 
前条浮大表脉,尚曰可攻。此条同一硬满,何曰不可攻?前条有有热属脏,内已包藏,便 
硬消水,口燥唇焦,种种里热之症,故曰攻之。此条无有热属脏,恐食滞痰饮硬满。言此 
条不可攻,则上条可攻,愈有下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可去,心下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 
伤寒大下后,若身热去,心下结痛,此为结胸,当用陷胸汤。今身热不去,心下结痛,当 
用柴胡汤。不用柴胡而用此汤者,以汗下后,身热里烦,心下结痛耳。 
太阳病,重发汗,复下之,不大便六七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 
而痛,大陷胸汤主之。 
此分别同是下后,上条身热不去,心下结痛,与此条日晡潮热,小腹硬痛,治分上下。夫 
大便不通六七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且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则成结胸症,故用陷胸汤。 
x栀连平胃散x 即平胃散加栀连。 
胃有湿热,故加栀,连湿郁成痰,加半夏、石菖蒲;若顽痰胶结,加海石、香附。 
x二陈汤x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加石菖蒲 
治痰用二陈,不易之论。然顽痰胶结,非南星、石菖蒲不能开郁痰成积,非海石、香附不 
能解痰食相凝,须以保和丸合用。夫二陈汤,治痰病之缓者;导痰汤、指迷丸、化痰丸, 
则稍重;控涎丹、滚痰丸则重矣。要知应用控涎、滚痰症,不惟二陈不及,即用指迷、化 
痰亦不及。应用二陈症,不惟控涎、滚痰太过,即指迷、化痰亦太过也。 
x枳壳川连汤x 二味。 
此方加木香,能治湿热下利;加当归、大黄,能治燥热下血,腹痛频并。今以心下满闷亦 
用此方,以枳壳与川连同用,能消心下热结之痞。若痰涎凝结,加半夏、栝蒌实,则合小 
陷胸汤。加广皮、浓朴、竹茹,能清胃热而止呕吐;加大黄、甘草,又合调胃承气汤。 
x栀子豆豉汤x 二味。 
仲景治心胸满闷,以表症尚在者仍用发表。表邪已解,里有热结者,用诸泻心汤。心腹硬 
痛,有下症者,用陷胸汤。若汗下后,心烦痞塞,立栀子豉汤,和解其热,栀子浓朴汤, 
宽解其气,此无穷法门也。 
x大陷胸汤x 见结胸。 
按大陷胸汤,治心下硬痛,大实大满。小陷胸汤,治热痰凝结中焦。枳壳川连汤、栀子浓 
朴汤,治热邪凝结气分。栀子豆豉汤,治汗下后烦热痞塞。诸泻心汤,治寒药误下,抑遏 
痰热于胸前,此丝丝入扣法门也。 

卷三
结胸
属性:《伤寒论》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满,此千 
古疑句也。观仲景以大小陷胸汤重方治结胸,以诸泻心汤轻方治痞满,则知发于阳、发于 
阴,乃言病之轻重。旧注以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不知无热恶寒者,阴症 
也,反下之,即死矣,焉能成痞满?仲景岂用黄连泻心寒药,治误下后之阴症乎!又云∶太 
阳病风伤于卫,当用桂枝汤,误用承气汤下之,因作结胸。太阳病,寒伤于营,当用麻黄 
汤,误用承气汤下之,因成痞满。余细玩之,亦不拘太阳一经以致病。下文云∶伤寒五六 
日,呕而发热,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 
之。若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泻心汤。可见少阳经误下,亦有结胸痞满之 
症。又以心下硬痛者,为结胸,以心下但满而不痛者,为痞满,可见结胸痞满但以痛不痛分 
别病之轻重命名。总之,三阳表邪未解而重,下早而变心下硬痛,名曰结胸;三阳表邪未解 
而轻,下早变心下但满不痛,名曰痞满。仲景未曾尽拘太阳一经,亦未必以风寒伤卫伤营分 
别。观其用方主治,则以大陷胸汤丸,治心下直至小腹硬痛大结胸症;用小陷胸汤丸,但治 
心下痛小结胸症;以诸泻心汤,但治心下满不痛之痞气。细玩寒伤营发于阴,无汗之表邪 
症,重于风伤卫有汗之表邪,何故误下反不成结胸反成不痛之痞满,反用泻心汤轻方,按此 
明明以症之轻重,命名立方。其以陷胸泻心立名者,以其病在心胸博位耳。若热邪内陷阳明 
大肠下部,则不得谓之结胸而为阳明腹痛下症,不用陷胸而用承气汤下之矣。又如表症未 
解,而误下之,表邪内陷,系在太阴脾家阴经,而见下症者不用承气,而用桂枝大黄汤。以 
大黄下秽腐,以桂枝散内陷之表邪,且制大黄不伤太阴脏气,不比结胸在上之阳经症,可用 
陷胸汤者;不比热结在下之阳明症,可用承气汤者。外另有水结胸症,用生姜半夏汤者;有 
痰火结胸而用川连半夏汤者。今余又推展邪气食气,互相胶结,用平胃保和散者,凡此皆后 
世类结胸症也。 
太阳篇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满。所以成结胸 
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此条申明表热未解,失汗误下,成结胸痞满之由。言病发于阳,表热之重者,下早表热内 
陷而成结胸;发于阴,表热之轻者,若下早成痞满。旧注风伤卫为阳,寒伤营为阴。不知 
寒伤营无汗身痛,发热之表邪,重于风伤卫有汗之表邪。岂误下反变痞满之轻病?必是以 
表热之轻重而分阴阳也。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 
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燥烦, 
心下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无汗 
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浮而动数,表脉也。头痛发热,盗汗恶寒,表症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结胸脉也。膈 
内拒痛,懊 ,心下因硬,结胸症也,故用大陷汤。设若不结胸,头有汗遍身无汗,小便 
不利,则淤热无从发泄,身发黄矣。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 
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表症失汗,惧下有成结胸痞满。今重发汗,复下之,亦成结胸。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 
晡小有潮热,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故用大陷胸汤。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汤。 
结胸而至颈项亦强,胸邪十分紧实,用大陷胸汤,恐过而不留;陷胸丸,恐滞而愈结。今 
煮汁服之,则婉转逐邪。 
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如结胸状, 
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此条辨结胸脏结之症,惟在饮食如故,时时下利上以别症。寸脉浮,关脉沉,舌上有苔, 
不可用辛温。白苔而滑,不可用寒凉,故曰难治。 
病患胁下,素有痞气,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 
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此申素有痞气之人,今痛引入小腹,下连阴筋者,名脏结之死症。又申脏结非阳经症,故 
无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有苔而滑者,故不可攻。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条重申胸前实热,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宜用大陷胸汤。 
小结胸症,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此重申不按不痛,脉浮滑,不沉实,宜用小陷胸汤。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主之。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 
胁也,但头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上段言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已可下。然见往来寒热,少阳表症,只可大柴胡双解表 
里。下段言但结胸,外无大热者,乃是水结胸,阻绝阴阳,故但头汗,余处无汗,必以大 
陷胸逐水饮,通闭塞。此申明但头有汗之症,当治胸前凝结。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骨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章邪结胁下,不成结胸,又见太阳少阳表症,当用柴胡桂枝汤先散表邪。结胸病,其脉 
浮大者,不可下,下则死。 
结胸病,脉浮大,即为表邪,故曰下之则死。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症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 
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此申明误下,变三症三条治法。言结胸痞满,不独太阳下早而成,即少阳表症,误下亦成 
者。故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症,反用他药下之,若发热表症仍在,不成结胸 
者,当复与柴胡汤,必蒸蒸发热汗出而解。若下后身不热而见心下硬痛,则成结胸矣,宜 
用大陷胸汤。若满而不痛,则为痞气,宜用半夏泻心汤。 
x大陷胸汤x 
芫花 甘遂 大戟 
热邪传里,内结小腹,用大承气汤。若失汗误下,热邪内陷,作痛胸腹,用大陷胸汤丸。 
x小陷胸汤x 
川连 半夏 栝蒌实 
此方详注胸满,以半夏辛散豁痰,栝蒌荡涤邪秽,川连去积热,则热散痰消。 
x承气汤x 见便结。 
结胸上部病,本不用承气汤。若满而不痛,腹中痛多,又见大便闭结,故变用承气汤下 
行,则上亦宽。 
x桂枝大黄汤x 见腹痛。 
误下,表邪内陷,阳明胃家作痛,脉沉而紧,用大陷胸汤。内陷大肠作痛,脉数而实,用 
承气汤。内陷太阴作痛,脉细而数,用桂枝大黄汤。 
x生姜半夏泻心汤x 
生姜 半夏 枳壳 浓朴 人参 川连 甘草 
此方通治失汗下早痞满之方。多加甘草,名甘草泻心汤,治胃中虚,客气上逆;多加生姜, 
名生姜泻心汤,治胁下水气,腹中雷鸣。 
x平胃保和散x 即平胃散保和丸同研。 
挟食外感,胸中凝结作痛,手不可近,似结胸,实痰饮食积症,故用此方。 
x柴胡桂枝汤x 详注痞满。 

卷三
痞满
属性:痞满致病,同于结胸,均是表邪下早变症,均是表邪内陷心胸。惟以痛者为结胸,但满不痛 
者为痞满。症有痛不痛之分,治有陷胸泻心轻重之别。按诸泻心汤,皆寒药以攻痞。其一加 
附子者,以辛热监制寒药而攻热结,非温里寒也。另有不因误下,自己发热,胸胁满闷,非 
结胸痞满,此太阳少阳两经表邪合病之支结症。仲景用柴胡桂枝汤,又有表邪传入少阳,半 
表半里,心下肋胁痞满,仲景用小柴胡汤,陶氏以枳桔汤合治之。重者以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 
泻心汤主之。 
不因汗下汗出表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噫食臭,此胁下有水饮,故腹中雷鸣而 
下利,用生姜泻心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先发汗,则表邪解,今先大下后发汗,恐表未解;况心下痞满,尚有恶寒,表症仍在,未 
可攻痞,先用桂枝汤解表,后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 
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上章明心下痞见恶寒,乃是表邪。此章明心下痞见恶寒,因汗出,故非表邪。脉浮紧,表 
症;若误下,则紧脉之寒邪入里作痞。按之濡,则内无痰饮食积,但是气痞。其脉关上 
浮,属阳邪,故用大黄黄连以泄痞热。若痞而见恶寒汗出,则是邪热得寒药凝结,不得发 
越而恶寒,故以泻心汤寒药中,加附子开导。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误下心下痞满,应与泻心汤。今痞不解,其人反口渴燥烦,小便不利,此太阳之邪,不特 
痞结心下,复下遗而结膀胱,故用五苓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太阳中风表症,汗出,心下痞硬,下利,又阳明里症。因呕吐,故 
不用承气而双解表里。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未汗吐下解后,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则痰气胃实,当用陷胸泻心汤。今汗吐下后,故 
用养正涤痰扶元下坠之药。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里未和也,宜十枣汤。 
外有太阳中风,内有下利呕逆,若表邪已解,方可攻。若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 
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里有痰饮结聚作痛,故用此方。 
x生姜泻心汤x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 黄芩 黄连 干姜 大枣 
泻心汤五方,三方皆用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两热两寒,豁痰清热。此方因汗出表 
解,胃阳虚不能敷布水饮,腹中雷鸣而下利,故用生姜佐干姜和胃阳,此以痰热方中,化 
出逐寒饮之法。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大黄 黄连 
痞满症泻心诸方,皆用冷热各半之药。此方除去干姜、半夏辛温,惟用大黄、黄连,此以 
痰热方中,化出单清里热之法。 
x附子泻心汤x 
大黄 黄连 黄芩 附子 
此即前方加黄芩,以合三黄大寒之剂;加熟附子辛热,以散其凝结。此以清热方中,化出 
辛温向导之法。 
x半夏泻心汤x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泻心汤皆用半夏,而独以此方命名者,因痞满呕吐皆是痰涎作祸,故即以此汤,重加半 
夏。此以泻心方中,化出重治痰涎之法。 
x甘草泻心汤x 
甘草 黄芩 干姜 半夏 黄连 大枣 
此方以泻心汤,重加甘草,示明误下损中,心下痞硬,反忌甘温作胀者。细玩泻心诸方, 
示后人练方治病,惟在分两上轻重加减。 
x大枣汤x 
芫花 甘遂 大戟 大枣 
心下痞硬,干呕胁痛,要分表邪已解未解。全见表症者,仲景以小青龙汤,发表邪,散水 
饮。邪在半表半里,则用小柴胡汤和解。若表邪尽散,里有水饮,则用十枣汤。 
x旋复代赭石汤x 
旋复花 甘草 人参 代赭石 生姜 半夏 大枣 
汗吐下后,表里之邪已解,但见心下痞满,噫气无凝结作痛实象,乃是胃虚不能运化,停 
痰结聚不下,故用此方。 
x柴胡桂枝汤x 
柴胡 桂枝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半夏 生姜 
支结有二条∶若少阳阳明见症,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汤;太阳少阳见症,以小柴胡合桂枝 
汤。一以痰热结于心胸,故合小陷胸;一以表邪内传心胸,故合桂枝、芍药。 
x枳桔汤x 
枳壳 桔梗 
仲景以枳术汤,治脾虚食滞之痞;以泻心诸汤,治伤寒热病之痞,今立枳桔汤,以豁胸前 
气痞,兼治胸胁支结。 

卷三
咳逆
属性:《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嗽,不独肺也。此言咳嗽主肺,然别经亦有之,于是详列十二经 
络主咳症形以治内伤。至《伤寒论》太阳篇,论咳两条,皆曰心下有水气,皆用小青龙汤。此 
以水饮内伏,心下太阳表症未解,用发散心下水饮主治。其少阳篇云∶咳者,小柴胡汤。此 
以邪传少阳主治。其少阳篇两条,一以小便不利,泄利下重,用四逆散;一以下利六七日, 
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用猪苓汤。二者皆阳邪传入阴经,当以湿热主治。《伤寒论》惟有太 
阳少阳少阴三经致嗽,非《内经》详而仲景略也。盖因内伤门咳嗽者多,外感咳嗽者少。然外 
感者,六气皆能致也。伤寒致咳,恶寒身痛,发热无汗,脉浮紧,肺素无热,外受寒邪,未 
经郁热,冬月可用三拗汤。肺热感寒者,羌防泻白散。伤风致咳,头痛额痛,发热多汗,脉 
浮而缓,荆防饮。以上二条,表邪利害,宜散表。伤热致咳,喉痛声哑,不恶寒反恶热,汗 
出而热,脉沉而数,黄芩泻白散加荆芥、薄荷;兼风者,加防风。伤燥致咳,口渴唇焦,内 
热烦躁,时常有汗,干嗽无痰,连嗽不已,时或停止,遇夜益甚,右脉急数,泻白散加石 
膏、黄芩。风湿致咳,泻白散合防风神术汤。大凡外感咳逆,既明何经主病,又当究何气致 
病,因寒散寒,因风散风,有热清热,有湿利湿,必当去其致病之根。以外感咳嗽,但去病 
邪,正气自复。例如热病,初起不咳,后致咳,皆因热邪伏于肺胃,要先清其所伏之热邪。 
是以外感之嗽,初起即当从外散表。若初起先见咳嗽,即为肺家受邪,单治肺邪。若见左胁 
作痛,即为金邪入木,以肺受邪热,乘克少阳肝胆木位,宜清理肺邪,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