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1-伤寒大白-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外感之嗽,初起即当从外散表。若初起先见咳嗽,即为肺家受邪,单治肺邪。若见左胁 
作痛,即为金邪入木,以肺受邪热,乘克少阳肝胆木位,宜清理肺邪,佐以清肝胆之药,如 
泻白散加柴胡、黄芩,以清少阳。惟先见少阳寒热症,后变咳嗽,乃名木火刑金,以少阳火 
邪刑伤肺金而为咳嗽,宜清少阳,佐以清肺之药,如泻清各半汤等,加桑白皮、桔梗。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 
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此言外有太阳表邪,内有水饮伏结,上则干呕发喘咳,下则小便不利,小腹满,故以小青 
龙汤辛散内伏之水饮,敷布胃中,从发表之药作汗外解。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此重申太阳经,心下有水气喘咳,发热不渴,可用小青龙汤。服小青龙汤已发渴者,此寒 
饮已去,病欲解,不必再服小青龙汤。 
x小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白芍药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 甘草 
此方泛视杂合,细玩有苦心。原文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又云∶ 
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皆以小青龙汤主之。曰表不解,不得不用麻、桂;曰 
水气内伏,又非麻黄桂枝大青龙三方所能治。故以干姜、半夏辛散心下所伏之水饮,先散 
中焦,续得麻桂、细辛引拔水引,作汗出表,不使水邪干肺喘咳。又以白芍药敛住肝家营 
血,五味子敛住肾家阴津。但欲辛散心下内伏水饮,作汗发出皮毛,内散水饮,外解表 
邪,不欲其阳液阴津,亦从麻、桂、细辛而出。夫大青龙汤,行周天之云雨;小青龙,地 
下之蛟龙。初起但发山中内伏之水而外出,若不用干姜、半夏先散水饮,徒用麻、桂散 
表,则伏内之水饮不散。若用十枣汤等下水饮,太阳之表邪,乘虚内陷。 
x小柴胡汤x 见寒热。 
x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x 
同一少阳病,有呕吐,加半夏;有烦渴,去半夏,易以栝蒌根。 
x荆防饮x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杏仁 
此方治伤风咳嗽,用桔梗开肺窍,桑白皮、杏仁泻肺气,加荆芥、防风将肺中之风轻轻泻药出。 
x黄芩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黄芩 
三拗汤,治肺受寒邪而嗽者,荆防饮,治肺受风邪而嗽者;此方治肺火嗽者。广而推之, 
燥火加知母、石膏;风热加防风、石膏;风湿加防风、苍术;痰多者加栝蒌、海石。 

卷三
呃逆
属性:《伤寒论》有哕无呃。按《灵枢》治哕篇,以草刺鼻作嚏,嚏已无息,疾迎引之,立已。大惊 
之,亦已。推之即今外治呃逆之法。方书以干呕与哕,妄拟咳逆。夫咳逆者,以咳嗽气逆立 
名。呃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逆。呃逆之症,若身发寒热,呕逆作 
呃,此表邪传少阳也。若见左脉浮紧,身热无汗,羌活柴胡汤主之。若有汗,脉数,小柴胡 
合清胆汤。若内热口渴,呃声作止,时时汗出,唇焦便结,右脉沉数,此阳明里热上冲也, 
干葛竹茹汤,竹茹清胃汤。若里热便闭,六脉数大者,用泻心汤,凉膈散。有下症者,承气 
汤。若胃热兼虚者,人参橘皮竹茹汤。若中脘多痰,右脉滑大者,二陈竹茹加枳桔。有痰有 
火,脉沉而数者,栀连二陈汤加葛根、竹茹,或导痰汤下之。若食滞中焦,气口脉滑者,平 
胃保和散。若误服寒凉,六脉沉迟,中焦凝滞者,宜大顺饮温中保和散。若阴火上冲而呃逆 
者。知柏四物汤。另有初起不发热,口不渴,二便清利,六脉沉迟而见呃逆,此阴症寒呃 
也,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丁香柿蒂汤主治。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 
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 
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病,脉弦,少阳也。脉浮大,太阳也,腹满胁下及心痛,少阳症也。鼻干不得汗,嗜 
卧,面目悉黄,有潮热,时时哕者,阳明症也。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 
日,脉续浮,则用小柴胡汤,引阳明之邪,从少阳而出。脉但浮无余症者,则以麻黄汤。 
引阳明之邪,从少阳而出,如法治之。若原不尿,腹满反加哕者,不治。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热必哕。 
阳明不能食,有寒热二条∶胃热不能食,攻其热则愈∶胃寒不能食,攻其热必哕呃。下文 
申明二条。 
又云∶脉浮而迟者,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水饮则哕。 
言阳明里寒不能食,不但寒凉而哕,即饮水亦哕。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言阳明胃实,哕而腹满,当视前后何窍不利,以利之。 
x羌活柴胡汤x 
羌活 柴胡 防风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寒热呕苦,耳聋胁痛而呃,当治少阳。见恶寒头痛,即为少阳太阳,故以此方兼治太阳。 
x小柴胡汤x 见寒热。 
少阳太阳呃逆,以前方发散。若无太阳表邪,竟以此方加竹茹、浓朴,即合清胆汤。 
x承气汤x 见大便结。 
x泻心汤x 见痞满。 
中焦有痰火,寒凉抑遏,每多呃逆。此方以黄连、干姜同用,调其里气,佐以半夏,辛散 
痰涎。兼见呕吐者,加竹茹、藿香;气逆阻滞者,加枳壳、浓朴。 
x凉膈散x 见发狂。 
诸逆上冲,皆属于火。故阳症呃逆,热而无滞,则以此方清之。若见下症,加玄明粉。 
x人参橘皮竹茹汤x 
橘皮 竹茹 生姜 浓朴 半夏 甘草 人参 藿香 
呃逆见表症,散表;呃逆有痰火,用栀连竹茹汤、栀连二陈汤;冷热不调,用半夏泻心 
汤。今因表邪已解,里无实热,惟是胃虚呃逆,故以此方补胃和中。 
x二陈竹茹汤x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竹茹 枳壳 桔梗 
胃热呃逆,用凉膈散;冷热不调,泻心汤;胃虚呃逆,人参橘皮汤。今以痰凝气窒,故以 
二陈汤加竹茹、枳、桔。栀连二陈汤,加干葛、竹茹。 
呕吐呃逆,胃家痰火,故以栀连二陈汤,加竹茹清胆火,干葛宣扬胃热,不惟治呃逆,且 
治呕吐。 
x平胃散x 见谵语。 
胃家湿郁食滞,亦发呃逆。大抵右脉实大不数,即为食满呃逆,不可妄用寒凉。胃实者, 
此方加枳实、莱菔子、青皮;呕吐,加半夏、藿香。 
x保和散x 见胸满。 
湿郁食滞,用前方平胃散,必合保和散则功愈专。然必详审所伤何物,加对病之药,更效。 
x大顺饮x 见腹痛。 
痰火呃逆,用栀连二陈,然皆胃无停滞者方可。若有食滞,又被寒冷抑遏,当用缩砂、草 
蔻温燥,以开寒凝,浓朴青皮辛散,以散滞气,然后再合平胃保和。 
x温中平胃散x 即平胃散加豆蔻、砂仁。 
此方即大顺饮,加苍术去青皮。平胃散加砂仁、豆蔻,善治胃家凝结停滞,然内无燥热可用。 
x理中汤x 见腹痛。 
阳症呃逆,则用栀连二陈汤;阴症呃逆,则用理中汤。虚阳上浮,加黄连以向导。 
x四逆汤x 见厥冷。 
阴症呃逆,四肢厥冷,急用此汤。 
x知柏四物汤x 
阴火呃逆,以此方敛而降之,此即滋阴降火法也。 
x丁香柿蒂汤x 
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 
此治寒呃之方。今人以此治阳症呃逆,大谬。 

卷三
腹痛
属性:伤寒腹痛,寒、热、血、积四条,大节目也。有太阳症,失散表,误用承气下早,阳邪内陷 
阳明,身反不热,脉沉而紧,自胸至腹皆痛,名大小结胸症,用大小陷胸汤。不比误下,阳 
邪内陷太阴腹痛,脉沉而细,用桂枝芍药大黄汤者。若太阳症失于散表,误用承气下早,不 
成上部结胸,阳邪内陷太阴,成腹满腹痛之症,脉必沉细而数,用桂枝芍药大黄汤。不比阳 
邪内陷阳明,脉大汗出,而用大陷胸汤者。又有太阳症,误用承气下早,阳邪不结心下,不 
结太阴,内陷大肠与燥屎食积结聚,小腹作痛,汗出心烦,脉沉数,此阳明大肠腹痛,用不 
得桂枝、大黄,而用承气再下者。又有不因误下,热邪自传入里,下结大便,唇焦口燥,满 
腹作痛,脉见沉数,潮热自汗,用三承气正下者。又有热邪传里,时或下利,腹痛频并,此 
有热无结,三阳协热下痢等症,宜黄连枳壳汤。若腹痛大便结,寒热未除,尚带三阳表邪 
者,即有下症,未可攻下,止以大柴胡汤双解表里。若小便不利,小腹硬痛,此为溺涩,八 
正散等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腹脐硬痛,漱水不欲下咽,或如狂喜忘,此蓄血腹痛也,桃仁 
承气汤下之。若初起本是阳症,或寒凉抑遏,寒凝太阴脾经腹痛,脉必沉迟,宜理中汤,建 
中汤。若本是阳症,或多食生冷,寒凝阳明肠胃腹痛,脉必沉大,宜大顺饮或平胃散,用生 
姜汤调服。更有初起不发热,脉沉迟,二便清利,腹微痛,口不渴,此三阴经阴症腹痛也, 
轻则理中,重则四逆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胸中热,上焦热也。胃中邪气,中焦热邪也。腹中痛,下焦热也。三焦皆热而呕吐,故用黄连汤。 
伤寒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此条虽见四肢冷,然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乃是热痛,故用四逆散先治四逆。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法当先与小建中汤。不瘥,与小柴胡加芍药。 
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似三阴腹痛,故先与小建中。设不瘥,乃是少阳郁火未伸, 
故脉弦涩,用小柴胡清少阳,加芍药和弦涩之脉。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水气,其人或咳,或 
呕,或下利,或小便利,真武汤主之。 
此少阴经寒湿,传变太阴腹痛,用真武汤,补土中之火,以制水气下利。 
厥阴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小腹者,此欲下利也。 
阳邪传里,有燥屎,转矢气,下趋肛门,阴寒在里,欲下利,转气下趋小腹。盖热气欲 
出,直从肛门而出。阴寒欲出,则下趋小腹而止。 
x大陷胸汤x 见结胸、痞满。 
x桂枝芍药大黄汤x 
桂枝 白芍药 大黄 甘草 
承气汤,下阳明腹痛者,桂枝大黄汤,治太阴腹痛也。大肠热结,不用桂枝、大黄;脾家 
秽腐,不用承气汤。 
x三乙承气汤x 见大便结。 
x三黄枳壳汤x 
黄柏 黄连 黄芩 枳壳 木通 
腹痛大便秘结者,用承气汤。协热下利而腹痛,当用三黄汤。腹痛皆气结,故用枳壳、木 
通,分利两便。 
x大柴胡汤x 见寒热。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 大黄 枳壳 
误下表邪,心胸痛连小腹,大陷胸汤。邪陷太阴腹痛,桂枝、大黄汤。太阳秘结腹痛,承 
气汤。挟热下利腹痛,三黄枳壳汤。腹痛表症未解,大柴胡汤。今以蓄血腹痛,用此方。 
x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阳症腹痛,当用清热;阴症腹痛,则用此方。 
x四逆汤x 见身痛。 
x建中汤x 
白芍药 桂枝 甘草 
中气虚而腹痛,用理中汤;真阳不足而腹痛,用四逆汤。肝脾血分虚寒,故以戊己汤加 
桂枝。 
x大顺饮x 
缩砂 草豆蔻 浓朴 青皮 
阳症腹痛,当用清热;阴症腹痛,则用温经。今本是阳症,因过服寒凉,以致腹痛,故用辛散疏利。 
x黄连汤x 
黄连 桂枝 干姜 半夏 人参 甘草 大枣 
误用寒药,痰饮热邪,痞塞中焦,故用泻心汤,寒热各半散之。今加参、枣,化泻心汤为 
和中散邪之剂。 
x四逆散x 
柴胡 白芍药 枳壳 甘草 
阴症腹痛厥冷,用四逆汤;阳症腹痛厥冷,用凉膈散。今以阴经阳症腹痛厥冷,不可骤用 
寒凉,故先疏通肝胆血脉,调和胃家中气,四肢温暖,然后清热。 
x真武汤x 
茯苓 白术 白芍药 附子 
阳邪腹痛,肠胃居多,阴寒腹痛,乃脾寒,故用真武汤。 
x通脉四逆汤x 
附子 干姜 广皮 甘草 葱白头 
阴症腹痛,下利厥冷,脉伏,真阳脱矣,故用通脉四逆。 

卷四
下利
属性:下利当分阴阳、表里。在表有寒湿、风湿、湿热;在里有积热、伤食、脏寒、冷冻饮料、外感、 
寒湿、下利、恶寒身痛、无汗、脉浮、泻下清水、色如屋漏、口不作渴,此寒湿伤于太阳 
也,北方麻黄桂枝汤,江南用羌胡败毒散,先散毒邪。利未止,五苓散分利小便,若头额眼 
眶痛,六脉长大,此寒湿伤于阳明也,苍防干葛汤解表,后用猪苓汤利小便。若时寒时热, 
六脉弦大,此寒湿伤于少阳也,以柴苓汤主之。外感风湿下利,则骨节烦疼,恶风身痛,自 
汗脉浮,此风湿伤于太阳也,北方用桂枝防风汤,江南羌活防风汤。小便不利,苍防四苓 
散。若额痛目痛,手足拘痛,身热多汗,六脉长大,此风湿伤阳明也,苍防干葛汤。利未 
止,合猪苓汤。若寒热往来,呕而口苦,此风湿伤于少阳也,苍防柴胡汤主之。外感湿热,下 
利,发热恶寒,六脉浮大,此湿热伤于太阳也,先用羌独败毒散发表,后用清湿热。若发热 
自汗,六脉长数,此湿热伤于阳明也,先用干葛石膏汤,后用川连枳壳汤。若寒热口苦,此 
湿热伤于少阳也,先用柴胡汤,后用黄芩芍药汤,河间芍药黄连汤。脐腹作痛,里急后重, 
大柴胡汤、香连丸。又有发热汗出,烦躁口干,头痛身痛,时寒时热下利,脉大,三阳挟热 
下利,俗名漏底伤寒,此湿热先伤肠胃。又因早晚风露外束,湿热不得外泄,下流大肠而下 
利,宜以羌防柴苓汤,先散表邪,后以猪苓汤,分利湿热。若寒热往来,口苦而呕,症兼少 
阳,宜柴胡汤。此症若不先散表邪,即用清里,则表邪内缩,不死不休。又有表邪已解,里 
热不散而下利,当用清里治法,如黄芩黄连汤、香连丸等。若痛而即利,利后稍减,少顷复 
痛复利,宜川连枳壳汤。欲便不得便,腹痛有下症,承气汤下之。又有饮食不节,损伤肠 
胃,腹中常痛常利者,此伤食成利症也,宜保和平胃散。家秘消积散。又有本是积热,日发 
热口干,过食生冷,以致肠鸣下利,此因热伤冷症,宜大顺饮等。另有初起不发热,口不 
渴,小便清白,大便滑泄下利,六脉沉迟,此三阴脏寒下利也,轻者理中汤;重者四逆汤。 
夫三阴寒利,脉宜沉小;三阳外感下利,脉忌沉小。内伤下利,左关弦大者,主死。外感下 
利,左关弦大,反不作死论,以人迎脉大,正合外感身热症耳。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利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表症误下,若不见表邪,变下利,痞满结胸者,用泻心汤、陷胸汤。今下后表里不解,故 
仍用桂枝解表,加人参和中气。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此因误下多下,以致下焦不固,又以理中误治中焦,故用固下焦药。设利不止,又当分利 
小便,以此条是水谷利耳。 
二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发热,阳邪也。汗出不解,心下痞硬而下利,里症也。故以此方双解表里。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宜治少阳,故用黄芩汤。若见呕,加半夏、生姜。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者,为负也。脉滑而数 
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承气汤。 
木邪乘克,肠胃下利,若少阳脉大,则阳明受病重。设阳明脉滑数,方可下之。此关防下 
利,忌阳明脉弱,更不可误下。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腹满,吐,食不下,自利而腹自痛,非阳明下症腹痛,若误下之,则胸下结硬。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上章以腹满吐食自利定真太阴,此章以自利不渴承明太阴寒症,《尚论书》皆注热邪,误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至七八 
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秽腐当去故也。 
脉浮,阳脉也;脉缓,太阴也。上章以自利不渴,定其太阴寒症下利;此章以脉浮,手足 
自温,定其太阴湿热下利。太阴湿热,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不发黄。至七八日,大便 
结硬,此外传阳明,湿热变燥而为脾约等症。若不外传而发暴烦下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