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确实很想听听姚广孝的建议,姚广孝却瞥了一眼朱棣道:“如果我建议李总兵继续表面效忠朱允炆,请殿下不要介意。”   
朱棣大度地一摆手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我不相信李总兵。我是绝不会把皇上吐血的秘事告诉他,大师尽管直言。”   
“好!那我就说了。”姚广孝郑重地对李维正道:“从表面上,李总兵还要效忠皇太孙千万不要让他生疑,这是皇上肯让你在辽东领兵的根本原因,但我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谋反案会闹到什么程度,我很担心所有在外领兵的大将都难以幸免,为了防止万一,李总兵最好能制造出事端,在这段时间内领兵出征,躲过这次清洗。”   
他话音一落,李维正和朱棣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打倭寇!”   
两人对望一眼,一齐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果然是一路人。   
…… …… ……   
朱棣已经离开了,但李维正却心事难宁,今天发生了许多出乎他意料的事,朱棣的用人不疑让他心中有一种默默的感动,尽管许多书籍上都说朱棣靖难成功是有一点运气和偶然性,但李维正现在明白了,朱棣夺得皇位是必然的,他有着帝王该有的一切品质,大度、宽容、狠毒、果断,以及善于用人,自己要想从他手下窃国大明,是何其之难,但是事情没有绝对,他李维正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但更重要是,他知道历史,而朱棣不知道。   
“蓝玉案”,这是他进入大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能不能改变历史的行进轨迹,就要从这个大案入手了,李维正当即把十三郎和孙济找来。将他的计划详详细细给二人讲了一遍,这两个心腹将承担起他交给重任。   
二人立刻离开了辽东,各自带领手下分头而行。   
虽然离演兵的时间还早,但棋盘已经摆下,所有对弈者也已落座。开始各自细数自己的棋子,进行落子前的布局思索,对弈者的将是三人,朱元璋、朱棣和李维正,而棋子无数,甚至包括未来的皇帝朱允炆。就在李维正在开始布局他的天下之棋时,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岁末,两个天大的喜讯相继传来,一个是杨二田历经无数次的失败,终于研制成功了燧发枪。   
而另一个喜讯是他的家事,李维正的两个妻子叶家姐妹同时出现了怀孕征兆。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制枪造炮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制枪造炮   
大明王朝对匠户的控制异常严格,尤其是制造火器的工匠几乎全部集中在京城,由宝源局统一管理,辽东几乎找不到一个会制造火器的工匠,在朝廷的档案里,辽东是绝对不可能制造出枪炮来,但李维正却秘密建立了一个枪炮厂,确切的说,枪炮厂并不在辽东,而是在原来被朝鲜占领的大明土地上,朝鲜李成桂退兵后,李维正便在原安边城的位置上建立了铁岭卫,征集四万高丽民夫耗时近三个月,将安边城加高加固,并疏宽了安边河,使海船直接可以从大海抵达安边城下。   
铁岭卫是李维正一手建立,他从辽东六万军中挑选了一万最精锐的士兵,并亲自从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百户、千户,这些军官都是他一手提拔,对他皆忠心耿耿,可以说铁岭卫就是他李维正直属军队。   
李维正任辽东总兵以后,用了三个月时间对辽东军队进行了大整顿。用此涨彼消的办法大大强化了他能控制的军队,一个也是刚刚成立的旅顺卫,即辽东水师,扩充到五千军。其次还有金州卫、复州卫和建州卫这三个他亲任指挥使的军卫也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他禀报朝廷以分散女真人为借口,将女真人居多的定辽三卫压缩成一卫,另外,他将大部分老弱之兵调整到沈阳卫和海州卫,这样一来,他实际掌控了四万辽东精兵。   
但李维正掌控得最牢的还是新成立的旅顺卫和铁岭卫,尤其是铁岭卫。位于最偏远的朝鲜北方,这里信息闭塞,远离朝廷中枢,朱元璋基本上是得不到这里的情况,所以李维正便将他的秘密兵工厂设在铁岭卫。   
兵工厂在安边城内,由两个大院子二十几间屋组成,有五百名亲兵严密防守,任何人都不得进入,确切一点说,现在还不是兵工厂,只是个火器研究所,杨二田带着三十几名徒弟在这里研制燧发枪,燧发枪的原理和思路是李维正提供,杨二田根据他说的思路和原理绘制了图样。他和徒弟们就照图研制前来,没有样品,没有先例,他的研制格外艰难,但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十二月造出了第一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燧发枪。   
十二月底,得到消息的李维正赶到了铁岭卫。   
此刻,他们并不在安边城内,而是在城外森林中的一处靶场,这里是铁岭卫士兵们练习射击火铳的地方,靶场中已经没有旁人了,三百名亲卫在周围巡逻,不准任何人靠近。靶场里只有李维正及三十几名亲兵。杨二田和他的一名徒弟在指导李维正射击第一枪。   
其实杨二田在十一月初就研制成功了火绳枪,但火绳枪最大的问题还是点火不便,耗费时间,而是骑兵也不易射击,所以当李维正告诉了他燧发枪的原理后,他立刻放弃了火绳枪的改良,全心全意投入到燧发枪的研制之中去。   
作为穿越人士,李维正见过火绳枪的图片,但他也没有见过燧发枪。不过顾名思义,燧发枪就是用火石点火,李维正想到了以前的老式打火机,用齿轮摩擦火石起火花。从而把气点燃,他知道的就这么多。其他的就要靠杨二田来设计并制造。   
有火绳枪为基础,杨二田只需要一个思路就足够了,他把夹火绳的铁夹子改成夹一块火石,通过扳机上的弹片,将铁夹子向后拉到有足够的反弹力时,猛地砸下,火石撞击到火药盖上,这时火药盖被撞开,而撞击产生的火花就会飞溅到火药池,从而点燃火药。   
原理很简单,但是实际制造起来却困难得多,其中的难点是火石撞击到火药盖上这个环节上,如何保证有火星飞溅进火药池,一次偶然成功不算什么,关键是要稳定,十次中至少有八次成功才行,杨二田和他徒弟们试验了上百次,才终于摸索到了一套成熟的工艺。   
但也有遗憾的地方,那就是膛线,李维正提出制作膛线的方案,事实上杨二田他们也做成功了,但最后不得不放弃,原因是枪管所用材质的硬度不够,在射击十几次后,膛线就会因磨损而变形,反而会严重影响射击效果,明初的科技和工艺加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制作膛线的程度。   
尽管如此,燧发枪的研制成功。还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维正从杨二田手中接过了他梦寐已久的燧发枪,枪长约四尺,齐到人的胸部。外形和后世的步枪没有区别了。枪全身呈乌黑色,由枪管、枪身和枪托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枪管下面还有一把倒装的刺刀,这样,即使敌人冲到面前,火枪手也能拉出刺刀和敌人贴身肉搏,这个方案也是李维正提出,是个极为实用的附件,另外还有一根长长的管刺,一头尖锐,一头圆滑,用于装药和装弹。   
“大人,请装药。”   
杨二田已经将一个袋子挂在李维正身上,这个袋子有点像后世的书包,一分为二。里面衬有木板,防止士兵伏在地上压坏里面的火药包,火药分为两种,一种是燃烧药,另一种是爆炸药。都是定装,李维正在两个月前试验火绳枪时便已经会用了。   
他先取出一枚爆炸药,这是用毛纸包好的,他将药塞进枪管,用管刺尖锐的一头捅了下去,尖刺随即刺穿了爆炸药的纸包,药粉便滑进管底。第二步是装弹,子弹是略小于管径的一颗铅弹,形状和后世的弹头完全一样,呈锥形,弹身略长一点点,不过解决气密性的办法已经有了。是用一张纸把子弹包住塞进去,再用管刺圆滑的一头将子弹塞进去顶死,这样就完成了装弹过程。   
接下来是向火药池装药,这里面却不能用纸包,一般而言是用装药匙。但杨二田采用的却是长条形纸管。就仿佛后世的雀巢咖啡条一样,李维正摸出一条,直接用牙齿咬开了,将药倒进火药池内,这样装药的过程就完成了,再加上瞄准射击,如果动作熟练的话,一分钟可以射两枪。如果用三段射法,就几乎没有间隔了。   
近两百步外已经有一块纸靶竖起来了,李维正慢慢抬起枪,瞄准了远处的靶子,旁边的杨二田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尽管他已经试验了数百次,但到了最后检验的时刻,他还是一点自信都没有,就怕李维正这一枪失败。   
李维正慢慢扣动扳机,龙头形状的击铁开始慢慢向后拉动,当扳机到底时,击铁猛地向前击去,击铁上夹着的火石准确地打在火药盖上,“当!”地一声脆响,火药盖被撞开了。几颗火星迸出,倏地射进了火药池中,瞬间,“轰!”地一声,一股后座力弹来,枪托顶着李维正的肩窝,枪只是略略一动,子弹已经射出。   
片刻,靶子旁一面红旗招展,射中了,所有的人都一阵欢呼,成功了。李维正也捏紧了拳头,兴奋的大喊一声。   
“大人,我们成功了。”杨二田更是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李维正重重在他肩膀上一拍,赞许道:“干得漂亮。”   
“大人,下来我们要不要大量制作?”   
李维正微一沉吟便问道:“如果我给你五百名工匠,那你三个月能造出多少杆枪?”   
杨二田想了想便道:“如果是熟练工匠的话,大家分工合作,由我的徒弟们带领,三个月可以制作出一万杆枪,但要考虑到不合格品和工匠们的熟练过程,稳妥一点的话,三个月我有把握造出三千杆枪。可是,辽东哪有五百名工匠?”   
李维正却笑了,事实上,他在几个月前便已经做好准备,从十万户辽东移民中,他找出了几千名有手艺的工匠,其中又从里面挑选出了五百名良匠,许以优厚的待遇,就是为了成立他的兵工厂。   
“你放心吧!工匠我已经有了。而且所有的材料和场地我都已准备好。就等你正式研制成功,我们立刻动手。”   
“那好,只要大人把工匠送来。我立刻就可以制造,我现在就去关照徒弟们。”   
杨二田有些急不可耐地转身要走。李维正却一把拉住了他,“杨师傅,稍等一下。”   
“大人还有事吗?”   
李维正点了点头,他从怀中摸出一本册子,展开来,竟是一幅图纸。图纸上用炭笔画了一门火炮,他微微一笑道:“杨师傅,你能看出这门火炮的特殊地方吗?”   
杨二田看了半天,这是一门短炮,可以放在马背上托行,但它特殊的地方是在后面没有底座,竟是个空炮管,而在旁边画了十枚炮底座,每一枚炮底座上都装好了火药,只要把底座装上炮管便可,射击完后再换另一枚底座,杨二田呆住了,他不由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定装火药!”   
李维正拿出的图样其实就是后来的佛郎机火炮了,只不过他是从燧发枪的定装火药上得到启发,自己设计了这种火炮,这样不仅省去了炮座冷却的时间,射速极快,而且火药定量,避免了炸膛的危险,这种火炮小巧玲珑,可驮在马背上运输,俨然就是一门自行火炮,而且这种火炮主要是射击霰弹,是燧发枪的极好补充。   
李维正见杨二田已经明白过来,他便问道:“这种火炮对我极为重要。我希望你无论如何在三月之前给我造出一百门火炮,如果成功,我就叫他杨氏火炮。”   
这种火炮的效果究竟如何,以及燧发枪的正式成军,还有两者之间的配合,他都需要实战来磨练,而明年三月,就将是他将二者第一次用于战争。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双妻有喜   
 作为一个胜利者,李维正并没有因为朝鲜王国的退却便止于边界,事实上,在李成桂败退后,李维正曾率领明军深入朝鲜境内,他们摧毁了朝鲜所有的船只和码头,严禁李成桂的朝鲜军民出海,这其实也是朱元璋的意思,将朝鲜压制在陆地上。北边有铁岭卫防御,四周是茫茫大海。使朝鲜就仿佛蹲于牢笼之中,不准他们再有非分之想。   
但辽东水师却在朝鲜半岛的西面海州建立了一个百户所,有一个军用码头和十几艘军船,负责监视朝鲜都城开京的一举一动,只要朝鲜有任何轻举妄动,辽东的大军就会从海路大举扑来。   
这样一来,明军实际上在朝鲜半岛就有了两个出海口,一个是东面的安边港,一个是西面的海州港,东西呼应,李维正将建立兵工厂的任务交给他在铁岭卫的心腹后,便直接横穿朝鲜半岛,从海州港乘船返回了金州。   
当他的船只抵达旅顺港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六年的正月初五了,大明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之中。辽东半岛也不例外,尤其数万户新移民辽东的百姓更是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隆重来纪念他们新生活的开始。到处是爆竹声声,家家户户都贴了门符,张灯结彩,孩子大人都穿了新衣,脸上带着笑容。   
随着移民的渐渐落户,辽东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个汉人村落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城市也随着汉人的聚居而悄然出现。原本以军户为主的辽东汉人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县一级的官吏出现了,大批知县、县丞、主簿从全国各地被派到辽东,这些官员主要由朝廷吏部从举人中选拔,暂时隶属辽东都司管辖。这些文官的主要任务还是辅助军队对辽东的控制,属于一种半军半民的特殊的军政一体制度。   
同样,自从李维正任辽东总兵以后,辽东军权已完全掌握在位于金山卫的总兵府内,而辽东都司作为军队最高指挥机构的作用也渐渐淡化了。它开始偏向于政务,如对军户、商旅、治安、学校等等方面的管辖。尤其十万民户迁移到辽东后。这种政务的倾向也就更加明显了,辽东都司在军队上的权限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它其实就是挂着都司名的布政使司。   
这就是李维正出任辽东总兵兼辽东都指挥同知的原因,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实这就是姚广孝点透了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李维正是皇太孙朱允炆的人,朱元璋是绝对不可能给他这么大的权力。   
李维正在中午时回到了自己家,他在半个月前便得到了两个妻子同时出现怀孕征兆的消息,紫童和苏童都是十月初来辽东,恰巧那段时间也是他房事最勤的时刻,基本上夜夜都有房事,两个妻子应该就是那时受了身孕。   
李维正不能及时赶回家有种种理由。比如研制成功了燧发枪,比如他想制造新式火炮,再比如男人要重于事业等等等等,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丈夫,在得到妻子怀孕的消息半月后才迟迟回到家中,而且也未能和家人共度除夕之夜,这样的丈夫和父亲是不合格的,李维正也为此心怀内疚。   
他刚走进门,早已事先得到消息的妻子们都一起迎了出来,跑在最前面的是他的两个宝贝女儿,今年她们已经整整三岁了,都长得粉雕玉琢,相貌几乎是一模一样。   
“爹爹回来了!”两个女儿像小鸟一样张开了翅膀,李维正心花怒放,一手一个将她们抱了起来,心疼地在她们脸上各亲一下,笑道:“两个小家伙,想爹爹吗?”   
“想!”妹妹重重地点了点头,指着姐姐道:“姐姐说她想要爹爹的礼物。”   
“你这个小坏蛋,是自己想要礼物吧!”李维正笑着把她们放下来。从怀中取出两只玉锁,给她们挂在脖子上道:“这是爹爹给你们的生日礼物。”   
“谢谢爹爹!”两个小家伙亲了父亲一下,欢喜地拿着玉佩跑到母亲那里炫耀去了。   
紫童、苏童、瑶姬以及倩倩都一起迎了出来,虽然李维正没有能够赶回来和她们共度新年,但她们没有半点埋怨,她们知道李维正是有更重要的事情,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被贬为庶人无所事事的李大郎了,他已是大明的一方诸侯,作为妻子,她们不能拖丈夫的后腿。   
“大郎,有没有我们的礼物?”紫童上前笑道。   
“都有,大家都有份。”   
李维正回头一招手,两名亲兵抬进了一只箱子,他指着箱子笑道:“我给大家买的东西都在箱子里。东西很多,家里人人都有份,大家喜欢什么自己挑。”   
倩倩连忙上前打开箱子,只见里面琳琅满目,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甚至连高丽人参也买了五六根,她忍不住笑了起来,“大哥,你这是把市场搬到咱们家了吧!”   
李维正老脸有些发热,倩倩说的一点也没有错,他快离开海州时才想起要给家人带点礼物,但没有时间了,他便跑到附近的一个市场,把市场上的小东西几乎每样都买了几件。反正会有她们中意的。   
“这个……”李维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所以就每样买了几件,所以让你们挑。”   
苏童也走了过来,她看了看礼物笑道:“其实不在乎大郎买什么,关键是大郎有这份心就行了,大姐、瑶姬姐,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   
瑶姬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