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θ荒衲暧衷谀暇┒毫舨环怠!ㄌ煜掠⑿鬯惺郑坎芰酢I拥比缢镏倌薄!ü植还郑旖椎哪院@锞雇蝗惶隽诵疗驳拇示淅础�
第二天,徐阶、岳鸿按店家指示找到了孔庙、孔府、孔林。徐阶在棂星门牌坊〃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对联旁驻足,在奎文阁当代大家李东阳题写《奎文阁赋》的石碑旁默念,在大成殿〃孔子弦歌鼓琴〃的杏坛边伫立,在〃至圣先师〃匾下孔子塑像前顶礼。。。。。。
徐阶壮游回来,已是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十月,徐阶、顾中立、王白谷日复一日在县学攻读,准备迎接后年的应天府乡试。前次乡试,上海、华亭两县秀才一个个铩羽而归,使人文荟萃的松江颜面全无。今次乡试,上海、华亭两县的知县和教谕,都未雨绸缪,在县学里又是对句,又是作文,一篇未完,后一个命题又布置了下来,没完没了,秀才们很少有喘息的时间。县学的空气陡然紧张了起来。
当教谕发觉秀才们的破题抓不住要领以后,就加码训练。所谓破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开头。当年的破题一般只能两句话,要求字数整齐。
一次,教谕出题为《雨》,令秀才们破题。答案呈上,教谕一面看一面摇头。看到王白谷的破题,教谕的脸上方露出一丝笑容,有点意思了,卷子上写着:〃破枕上之客心,救田间之农苦。〃立意是讲自然界的雨,雨打破了游子的思乡之梦,更勾起缕缕思乡之情。雨滋润了万物,免却农夫灌溉之苦。而且〃雨〃字没有出现,比较合适。
等看到徐阶的破题,教谕就不由得连声叫好了:〃云龙方会合,环宇尽沾恩。〃立意由自然界的雨引申为政治上的雨,云龙会合降甘霖,普天之下沾皇恩,既有气势,又隐含徐阶的志向,龙隐喻皇帝,云暗喻自己,君臣际遇,造福万民的追求跃然纸上。
县学,包括府学的秀才都在苦读,准备后年的应天府乡试,但同样是秀才,也有偷闲潇洒的,那就是县学的顾俊。顾俊是富家子,其父是富商,但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所谓士农工商,只能叨陪末位,加以斗大的字不识一箩,想与文人学士附庸风雅,总是受到冷遇,所以他发愤培养儿子,冀儿子中个举人,用他的话说要〃出出心中的鸟气〃。
但富家子往往吃不得苦,在县学做秀才,顾俊觉得苦不堪言。一天晚间,顾俊邀约二三好友,租了条游船,去白龙潭放松去也。
当年松江白龙潭其实是个湖泊,是个好去处,其名声相当于南京的秦淮河。它南通南门河,北经沈泾塘,直达广富林,弃舟登岸,行走六七里,可达佘山。白龙潭周遭岸上也很繁荣,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一到夜间,岸畔士女如云,潭上楼船箫鼓,灯火辉煌。游潭者或在船上品茗观景,谈天说地,欣赏丝竹;或请几位眉似远山、削肩蜂腰的名妓打情骂俏,浅斟低唱。顾俊他们登上游船,请了几位歌妓,搳拳罚酒,传花罚唱,丝竹声起,娇娥曼歌,玩了个鼻孔朝天。用今天的话说,着实是潇洒走一回。
殊不料乐极生悲,不几天,县学秀才狎妓放浪白龙潭的消息就不胫而走。顾俊父亲恨铁不成钢,狠狠地揍了顾俊一顿板子。县学查实以后,对顾俊他们做出停廪半年,停学三月的处罚。谚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县学对秀才们严格了管理,加码了课读分量,搞得徐阶他们有苦难言。
到了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北京政坛发生了一场〃地震〃,顽劣成性的武宗皇帝〃大渐〃了。这〃大渐〃,是中国封建时代特有的用于皇帝的专用术语之一。〃龙体违和〃是说皇帝病了;〃大渐〃则说病势沉重凶险要死了;〃崩〃即一命呜呼!〃大行皇帝〃是指刚死的前任皇帝。就算皇帝当了俘虏,成了敌方的阶下囚,也有一个非常光彩的专用名词--〃狩〃--打猎去了,连当俘虏也潇洒。
可见做皇帝的好处不胜枚举,无怪乎一部封建史只见杀来杀去,争当皇帝,皇族间也势不两立,甚至不共戴天。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不就是从北平起兵,杀了个昏天黑地,才杀进南京城,从亲侄儿手里夺取皇位的吗?就这么个残忍的主儿,年号倒蛮好听--永乐。死后还叫成祖,大概宣示他夺位成功吧。
且说武宗,躺在豹房那张恣意取乐,不知糟蹋了多少女子的床上,面如金纸,两颊深凹,干瘦得几无人样,已经是只见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身边没有皇后,没有太后(因为她们是不来这娱乐场所的),也没有一个大臣,围在他身边的是一群撺掇他狠命地玩的太监玩伴,所以,直到断气,武宗也不知道该留下点什么遗旨。最后,只留下那几句官样文章:〃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似乎临死还在护着太监。这些话都由太监转述,可信度不高。
武宗一死,麻烦的事儿一大堆,享年三十一岁的武宗没有儿子,皇位谁来继承呢?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根据祖训,提出〃兄终弟及〃的惯例,主张由武宗堂弟朱厚熜继位。此议经皇太后懿旨批准,内阁执行。就这样,远在湖北安陆的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喜从天降,捡了个皇冠,进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宣布明年(公元1522年)为嘉靖元年。
跨入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按例应天府的乡试开考。华亭县学把希望寄托在徐阶、顾中立、王白谷三人身上,给他们开小灶强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徐阶双眼视力竟频频失明。开始时感觉是两只眼睛上下两片黑幕,渐渐向中间推进合拢,然后是一片漆黑。稍隔片刻,黑幕又渐渐向上下拉开,渐渐又恢复视力。起始间隔时间还比较长,后来就越来越频繁了。这种情况,怎么参加乡试?不但徐府上下着急,而且县学教谕、知县聂豹也着急。于是请医诊治,无效;找偏方煮汤汁喝,无用。而徐阶呢,一着急,那病就越发加重了。
看来,参加乡试已无望,再等三年吧。当然也有怪命运的,说是徐阶时运不济,举人无望。眼见得试期逼近,徐阶反倒不着急了,反正赴试无望,也就认命了。
休息在家,徐阶也不看书,也不撰写文章,但思索是不用眼睛的,那就思考县学布置的试题,怎么立意,怎么破题。一天,徐阶正思索间,一声〃无量天尊〃直灌耳朵。忙问缘故,仆人回说,门外有位道长求见。顾夫人被蓝老道吓怕了,连忙问,何处来的道士?回说东岳行宫。原来是本地岳庙的道士,夫人这才放心,出门迎接。那道士年龄四十光景,白面长髯,手执拂尘,走路一瘸一瘸,动问〃贵姓〃,说是〃姓谢〃。〃不知道长驾临,有何见教?〃〃闻听贵府公子目疾,前来一访,看能治否?〃
徐阶一听,作了个揖说:〃上天降无妄之灾,不劳道长费心,我已认命。〃跛足道人笑曰:〃恕贫道粗口,搽搽香澜水,死马权当活马医,如何?〃
顾夫人和徐阶听了,不禁苦笑,已经愁不胜愁,这道长还来添乱,胡诌什么死马活马。无奈之中徐阶问:〃何谓香澜水?〃〃岳庙殿东有泉名香澜,其水也许能治病。〃顾夫人和儿子一商量,认为用泉水搽眼,降降火也好,没什么害处,不妨一试。谁知搽了七天,眼病见好,母子俩千恩万谢。此后,岳庙香澜水能治病的消息传开了。民间贫苦百姓得病后,都去岳庙求仙水。这跛足道人死后,松江人为了纪念他,在岳庙建了水仙祠,尊其为水仙神。
这年九月应天府乡试如期举行,徐阶背上行囊与顾中立、王白谷去南京应试。三场考下来,徐阶感觉良好,心想,这回举人是如囊探物,十拿九稳了。殊不知他差点砸锅!
那年头试场叫分房,分好多个。分房考官叫房师,几位房师,已经把徐阶的卷子黜落了。也是徐阶福星高照,不早不晚,主考御史董玘前来该分房巡视,随手在落选的卷子中检起一份看看,读了几句,就感觉不凡,一口气读完,大声叫好。董玘叫来房师,批评了几句,把该试卷列为第一。然后查阅姓名,赫然四字--华亭徐阶!看来,古代考试,瞎眼的考官也不少。
徐阶中举,顾中立、王白谷落选。中举后,徐阶为自己取了个字〃存斋〃,起了个号〃少湖〃。华亭县终于一雪前耻,县衙府衙都松了口气,聂豹更是兴高采烈。一天晚上,顾夫人把公公的遗书交给徐阶,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道:〃癸亥年诞吾孙:汝既生吾家,当刻苦攻读,折桂蟾宫。倘幸入仕,多为善事,万不可贪。齐家治国,光大门楣。然宦海云谲波诡,世事如不可为,及时抽身,不可恋栈,以全己身,保我族类。切记。〃祖父的期望、忧虑,跃然纸上。徐阶把信背熟铭刻于心。与此同时,他的婚姻大事启动了。顾夫人动念为徐阶成亲的原因是,一为喜上加喜,盼明年考进士连捷;二是丈夫徐黼在外为官,徐黼原配林氏所生长子徐隆,已分家别住,徐阶准备参加进士试,没法顾家,另两个儿子徐陈、徐陟,一个十岁、一个九岁,家事全揽在自己身上,感觉很累,为徐阶娶一房亲,就可让媳妇分担一些。
打定主意以后,她发去书信与徐黼商议,信中评说了杨友石、杨琬父女之事,流露出娶杨琬为媳的想法,征求徐黼的意见。
可徐黼在任上脱不开身,详细情况又不明了,就回信嘱咐妻子与曹安商议。
顾夫人听了丈夫的意见,就立即去信广富林曹家。曹安接信后非常为难,因为他不轻易进城,很少涉足官场。可顾夫人一介女流,更不能轻易抛头露面亲赴曹府,这事就两难了。
顾夫人托腮沉思,冷不防背后传来一声:〃寄妈!〃顾夫人不免心怦怦地跳,回头对杨琬说:〃傻丫头,吓了我一跳。〃杨琬抬起玉腕,在顾夫人胸口轻拍几下:〃孩儿不好,寄妈别怕。〃看看杨琬那娇模样,顾夫人心里越发地喜欢,就问:〃琬儿,寄妈忘了问你,你的生日是什么时辰?〃〃丁卯年十二月初三午时。〃〃今年寄妈好好替你办一场生日宴,好吗?〃〃谢谢寄妈!〃杨琬娇笑着。
顾夫人把徐阶和杨琬的生辰八字抄了,带着丫环悄悄到岳庙周近,请一位算命先生掐算。那先生是个瞎子,眼白朝天,念念有词,突露喜色,说是男子属猪,女子属兔,这猪、兔非但不冲不害,而且大吉。顾夫人十分高兴。翌日晚间,顾夫人在房中修书,把情况报与丈夫知晓。忽报聂大人来访,原来聂豹此来也是给徐阶提亲。
聂豹为谁家说亲呢?这里头还有故事。
话说前云南按察司经历沈淮老先生,自从在广富林见了徐阶以后,对徐阶颇为欣赏,就对曹安流露出想把孙女许配徐阶的意思。曹安接到顾夫人书信,知晓了为徐阶物色配偶的事,他虽不赴徐府,却把信息告诉了沈淮,所以一拍即合,沈淮的儿子沈锡却迟迟不肯答应。这沈锡是个秀才,女儿仲恒是他的掌上明珠。当年沈锡携女儿赴昆明探望老父,曾在云南的禅宗胜地筇竹寺为女儿求了一签,那情景宛然在目。
昆明西北郊玉案山上筇竹寺大雄宝殿、梵音阁、天台来阁,三处共供奉五百罗汉,神情特别夸张,形体十分怪异,一罗汉手长超过身长数倍,正在揽月;一罗汉腿长超过身长数倍,两腿跨海。。。。。。女儿看得又叫又跳,新奇得不得了。
后来父女俩在左右立柱上雕刻着〃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的大雄宝殿求了一支签。封签上二十八字是:〃牛女头上插郎花,命中有子旺夫家,孺人恭人授一品,荣华不尽更荣华。〃寺内高僧解签时说,此女是富贵之命,有旺夫之相,丈夫起码是个探花,享尽荣华富贵。根据后来的事实判断,那高僧的解签有些道理,但〃荣华不尽更荣华〃这句解释似是而非,以后便知。
回想这段往事,沈锡兴奋不已,心想,徐阶只是个举人,有没有探花的命还未定,所以迟迟不肯应允。其父沈淮见状,也不想为难儿子,更兼身体欠佳,懒得多管。聂豹闻说此事后,对沈锡详谈了自己的看法,认定徐阶前程不可限量,敦请沈锡再做考量。
县太爷说媒,沈锡拉不开情面,既不拒绝,也不应允,却去顾承祖、曹安那儿咨询,两人对徐阶倒是力挺的。于是沈锡回复聂豹,先排两人的八字,看看合适不合适。这不,聂豹听到回音,就直奔徐府来了。
聂豹是儿子的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顾夫人对聂豹并不回避,因为丈夫比聂豹年长,所以两人就叔嫂相称。
坐定以后,不待顾夫人开口,聂豹抢先说:〃恭喜嫂夫人。〃顾夫人一呆,想这喜从何来?莫非排八字的事泄露了?聂豹接着说:〃小弟今为令郎的婚事而来。〃顾夫人心里埋怨起陪同自己去岳庙的丫环来,嘴巴这么快。但脸上不露声色说:〃请问叔叔说的是谁家的姑娘?〃 聂豹一五一十,便把沈锡的意思讲了一遍。听完以后,顾夫人傻眼了。我不为徐阶婚事操心吧,谁也不提,我一操心吧,聂豹居然立即跟进。怎么办呢?心下转念,多一种选择也好,就把徐阶的八字写在张小红纸上,递了过去。
过了一天,聂豹又到徐府,带来消息说,先生看过两人八字,从生肖上看不相冲不相克不相害,平平。从八字上看女能旺家,子孙满堂,男能荣妻,妻有诰命。顾夫人不知沈锡原先不应这门亲,还以为对方迫切,在八字上弄了手脚。从聂豹手中取了两人八字,说要征求丈夫意见,施了个缓兵之计。私下又去岳庙,找那瞎子先生掐算,报出八字之后,不料碰了一鼻子灰。瞎子先生说:〃此两人八字,前天已掐算过了,爱信不信,请回吧!〃看来那瞎子先生不懂生财之道,多做一笔生意有何不好?且脾气还不小。顾夫人轻声慢语说:〃先生不要误会,并非我不信,只因那天我未到场,只想核实一下。。。。。。〃听她这么一说,瞎子先生态度平和了些:〃此两人的八字能配成好姻缘,不必多疑。〃
回到家中,顾夫人想只能选择沈锡的女儿了,可对杨琬有些不公平,届时为杨琬找一个好婆家,作为弥补吧。
几经周折,双方终于回过头来走了程序:问名、纳采,一切如仪。可婚事要推迟几年,等待徐阶应试之后再举行。
婚事尘埃落定,三个当事人却完全被蒙在鼓里,杨琬无忧无虑,在家中小花园里秋千上春衫薄,仲恒神定气闲,在府中精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徐阶意气风发,在岳阳楼上披襟当风呢。
岳阳楼在明代已经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屹立在洞庭湖畔,登临所见,〃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句多,字数也不足五百,是一篇极好的八股文样板。尤其是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脍炙人口。徐阶从中悟出了作文〃立片言以居要〃,才能高屋建瓴、气势不凡的道理。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徐阶又周览了成都孔明的祠堂,遥想隆中决策的情景;在咸阳的未央宫,思考韩信被杀的教训;在洛阳的周公庙,揣摩握发吐哺的奥秘,收获之大,自不待言。回到松江以后文章又有长进。李绍文《云间杂识》称徐文贞公(即徐阶)梦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将一具仙骨换掉了他的俗骨。醒时犹隐隐觉痛,后官至*。
这话当然是徐阶自己说的,很有些传奇色彩,就像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梦中见自己的笔头上开出花来,从此诗文突飞猛进,终于成了〃诗仙〃;就像南朝的江淹,梦见有人对他说:〃我的一支五色笔在你那里很久了,该还给我了。〃从此就〃江郎才尽〃一样。虽然传说不可轻信,但意思还是有一些的,那是因为徐阶经过此番壮游,眼界大开,精神得到升华,文思泉涌,浩然正气在胸。在这种状态下,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才有了这么一个梦也未可知。
徐阶领了乡荐,也就是行省证明举人身份的文书,赴京会试,登舟从水路赶到浙江,换乘了一条船。这船上有好几位浙江的举人,也是进京赶考的。少年举人踌躇满志,一路上高谈阔论,以显示才能。独独徐阶坐在一旁,闷声不响。当举人们了解徐阶也是举子,赴京赶考以后,就不断出难题问他,徐阶一概笑答不知。于是,这些举子相互咬起了耳朵,说此人学问浅薄,中举出于偶然,私底下就叫他〃偶然〃。
谁知到了北京,会试三场下来,徐阶成绩优异,成了会士,经过廷试,徐阶被钦点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那年徐阶青春二十。一篇《廷试策》显示出徐阶才情不凡,把它与孔明《隆中对》相提并论,也许溢美,然确也出类拔萃!廷试题是:〃朕欲励精有为,上追隆古之治,如之何而可?子诸生皆学古通今,明于王道,有以佐朕之不逮者。其各殚心以对,毋泛毋略,朕将采而行之。〃也就是征求治国的方略。徐阶提出了自己治理天下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