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山之石-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怎么会这样呢?
  ■ 这也不奇怪。好比两个人,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面对面走过去,交锋。结果怎么样呢?很可能是南边的跑到北边,北边的跑到了南边。
  ○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 对,我称之为〃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
  ○ 会这样吗?
  ■ 会呀!比方说,墨子是主张平等的。他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亲疏远近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对每个人、一切人,都应该平等地、无差别地爱。这就是〃兼爱〃。但墨子又同时主张〃尚同〃,要求所有人都无条件地服从上级,而且最终只服从天子一个人。请问,这是平等呀,还是不平等?是〃左〃呀,还是〃右〃?
  ○ 这还真不好说。
  ■ 还有,墨子的立场,无疑是草根的、平民的、劳动人民的。为了替劳动人民争取权益,墨子著书立说,奔走呼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恨不得磨穿鞋底,磨破嘴皮。然而他的改革方案又是什么呢?君主专政,精英治国。
  ○ 墨子主张精英治国吗?
  ■ 主张。这个主张,在墨子的思想体系里面,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尚贤〃。具体地说,就是由最圣明的人担任天子,次圣明的人担任国君,再次圣明的人担任乡长里长,然后村民、乡民、国民、人民,逐级〃尚同〃。村民意见分歧,里长统一不了,乡长说了算。乡民意见分歧,乡长统一不了,国君说了算。国民意见分歧,国君统一不了,天子说了算。天子,是最高的决策者和仲裁者。请问,这又究竟是〃草根政治〃呀,还是〃精英政治〃?是〃人民民主〃呀,还是〃君主专政〃?
  ○ 这么说,墨子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 你看是自相矛盾,我看是逻辑必然。因为有一个问题墨子解决不了,那就是平等之后,人际关系如何规范,社会秩序怎样维持。
  ○ 这个问题谁解决了?
  ■ 法家。
  ○ 儒家解决不了吗?
  ■ 儒家怎么解决得了?儒家是主张不平等的。不过有趣的是,挺身而出维护民权,甚至认为民权高于君权的,却又是儒家的孟子。
  ○ 这又是怎么回事?
  ■ 我们下次再说。
                  第44节:捌  从君权到民权(1)
  捌 从君权到民权
  孟子认为,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权革命
  ○ 上次你说,孟子挺身而出维护民权,甚至认为民权高于君权,是这样吗?
  ■ 是啊!孟子的名言众所周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嘛!
  ○ 说说而已吧?
  ■ 不,真干。有一次,孟子问梁惠王
  ○ 梁惠王是谁?
  ■ 就是魏惠王。因为他把国都迁到了大梁,所以又叫〃梁惠王〃。
  ○ 梁惠王这个人怎么样?
  ■ 很牛。他的祖父是魏文侯,父亲是魏武侯。他自己继位以后,二十多年间魏国是战国群雄中最强大的,因此第一个称王。
  ○ 第一个称王的不是楚吗?
  ■ 那是在春秋。战国第一个称王的是梁惠王。
  ○ 梁惠王这么牛,孟子对他应该很客气吧?
  ■ 很不客气。当然,开始的时候,梁惠王也不客气。孟子第一次去见梁惠王,梁惠王就大大咧咧地说,嗨,老头!大老远地跑来,打算给寡人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呀?
  ○ 孟子怎么回答?
  ■ 毫不客气,硬邦邦地就顶回去〃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还说,现在天下大乱,就因为诸侯、大夫、士人、庶人,都只想着对自己有好处。上上下下,争权夺利,岂有不乱之理?所以,再也不要讲功利、讲好处,要讲仁义、讲道德!
  ○ 后来呢?
  ■ 后来孟子就不停地教训梁惠王。
  ○ 怎样教训?
  ■ 设套儿,或者说启发式。孟子问梁惠王,用棍子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没有。孟子又问,用刀子杀人,和用政治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又说,也没有。接下来,孟子就给了梁惠王一个措手不及,说得他目瞪口呆。
                  第45节:捌  从君权到民权(2)
  ○ 孟子怎么说?
  ■ 孟子说,那好,那我们就来看看大王的魏国。大王的魏国是什么样的呢?是统治者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骏马,老百姓却是脸上有菜色,田里有尸体。请问你这是什么?是率领野兽来吃人(此率兽而食人)!兽类相残,人类尚且厌恶;主持国家政治,却率领野兽吃人,又有什么资格〃为民父母〃?
  ○ 没资格〃为民父母〃,又怎么样呢?
  ■ 对不起,请你下台。
  ○ 这话也是对梁惠王说的?
  ■ 不,对齐宣王。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要出差,把老婆孩子托付给朋友。等他回来,却发现老婆孩子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齐宣王说,绝交(弃之)!孟子又问,如果长官管不了部下,又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职(已之)!孟子再问,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搞不好,那又该怎么办呢?
  ○ 齐宣王怎么说?
  ■ 王顾左右而言他,把脑袋别到一边,看着随从们说别的去了。
  ○ 哈,孟子还是没辙。
  ■ 不,有辙。又一次,齐宣王向孟子问公卿的事。孟子说,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贵戚之卿),有和王室不同宗族的公卿(异姓之卿),他们是不同的。如果是同宗的〃贵戚之卿〃,那么,君王有了大的过错,他们就要劝阻(君有大过则谏)。如果反复劝阻君王还不改,就废了他(易位)!
  ○ 齐宣王吓坏了吧?
  ■ 当时脸色就变了(王勃然变乎色)。孟子说,大王不必紧张,臣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宣王的脸色这才恢复正常,又问不同宗族的〃异姓之卿〃会怎么样。
  ○ 孟子怎么回答?
  ■ 孟子说,一样。他们的职责,也是〃君有过则谏〃。不同的是,如果反复劝阻君王还不改,就离开他(则去)! 
  ○ 哈哈,还是不要那不合格的君主!
  ■ 对,只不过一种是抛弃他,让他去做孤家寡人;另一种是废了他,让他去做孤魂野鬼。实际上,孟子有一个主张,就是君主如果不合格,人民有权革命。
  ○ 孟子说过这话吗?
  ■ 说过,也是对齐宣王说的。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商汤作为夏桀的臣子,周武作为殷纣的臣子,怎么可以弑君呢?孟子说,破坏仁的叫做贼(贼仁者谓之贼),破坏义的叫做残(贼义者谓之残),贼仁残义的就叫做独夫(残贼之人谓之一夫)。我只听说过打倒了那个独夫殷纣,没听说过什么〃弑君〃。
                  第46节:捌  从君权到民权(3)
  ○ 孟子当真说了这话?
  ■ 千真万确。他的这段话,就记录在《孟子》的《梁惠王下》。
  作为〃体制内〃的改革者,孟子是走得最远的
  ○ 这有点奇怪。孟子,难道是主张民主制,反对君主制的?
  ■ 不不不!孟子怎么可能反对君主制呢?他是维护君主制的。君主制的基本原则,比如君权神授,君主独尊,他都维护,都赞成。
  ○ 你这样说,有证据吗?
  ■ 有。孟子有个学生,叫万章。万章曾经问他,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事吗?孟子说,天子不能把天下给人。万章问,但是舜得到了天下,谁给他的?孟子回答说〃天与之〃。这就是他主张〃君权神授〃的证据。
  ○ 主张君主独尊的证据呢?
  ■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这也是孟子的名言,虽然他说这话是孔子说的。所以,孟子和孔子一样,也是〃体制内〃的人,至少在思想上是〃体制内〃的。他也和孔子一样,主张在〃体制内〃进行改革。只不过孟子比孔子走得更远。作为〃体制内〃的改革者,孟子可能是走得最远的。
  ○ 孟子怎么就比孔子走得远呢?
  ■ 孔子的改革主张是〃正名〃,也就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孟子却明确提出,君主不但要像个君的样子,而且如果不合格,就不能享受尊崇,人民也有权进行革命。
  ○ 那么,君主要怎样才算合格呢?
  ■ 也有三个要求。第一,要〃关注民生,与民同乐〃。孟子认为,一个君主,最起码要能保证国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如果像梁惠王那样,弄得〃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在孟子看来就不合格,至少不太合格。
  ○ 怎样才算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 也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比方说,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袄(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岁以上的都有肉吃(七十者可以食肉),老而无妻、老而无夫、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人(即鳏、寡、孤、独),都能得到关心。这些都是硬指标,没有价钱好讲。
  ○ 还有软指标吗?
  ■ 有,〃与民同乐〃就是。孟子对齐宣王说,能够与民同乐,那就天下归心,那就是王道呀(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第47节:捌  从君权到民权(4)
  ○ 既然是〃王道〃,那就不是底线了吧?
  ■ 对,是高标准严要求。底线,还是保证国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如果既能够关注民生,又能够与民同乐,那就是合格的君主。这是第一个条件。
  ○ 第二个条件呢?
  ■ 合格君主的第二个条件,是要〃了解民意,尊重事实〃。比方说,选拔官员,谁说了算?孟子说,身边的人都说好,不算(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官员们都说好,也不算(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人民群众都说好,就可以考察了(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考察下来发现确实好,才任命(见贤焉,然后用之)。
  ○ 知道了,既要听民意,又要讲事实,是不是?
  ■ 对!罢免官员、处决罪犯,也一样,一定要〃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民父母〃,也才是合格的君主。
  ○ 孟子的这个主张,相当科学,也相当了不起啊!
  ■ 是很了不起,搁在今天都不过时。
  ○ 还有第三个条件吗?
  ■ 有。合格君主的第三个条件,是要〃尊重民权,对等交流〃。他的说法,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也就是说,你把我当人,我也把你当人;你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就把你当敌人,因为你根本就不是合格的君主。
  ○ 好家伙,叫板呀?
  ■ 当然,更多的还是〃正面引导〃。孟子对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你的快乐为快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以人民的忧患为忧患,人民也会以你的忧患为忧患(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苟能如此,岂有不为王之理?
  ○ 这话我怎么听着耳熟呀?很像墨子说的话嘛!
  ■ 墨子和孟子本来就像。
  ○ 怎么走两岔了?
  ■ 这个以后再说,现在还说孟子的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讲的是〃民生〃。第二个条件,讲的是〃民意〃。第三个条件,讲的是〃民权〃。民生、民意、民权,这三条加起来,就是〃民本〃。以民为本,是孟子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他最宝贵的思想。作为〃体制内〃的改革者,孟子走到这一步,真是很远了。
                  第48节:捌  从君权到民权(5)
  从君权到民权,其实是逻辑的必然
  ○ 你这样说,我觉得真是很有意思。墨子原本是〃体制外〃的,走着走着,却走向了〃君主专政〃。孟子原本是〃体制内〃的,走着走着,却走向了〃人民革命〃。怎么会是这样?还有,孟子既主张〃君主独尊〃,又主张〃以民为本〃,又怎么统一呢?
  ■ 我们先讨论第二个问题,行吗?
  ○ 行,请讲!
  ■ 前面说过,孟子的学生万章曾经问他的老师,说〃舜有天下也,孰与之〃?也就是说,舜是怎么得到天下最高领导权的?这个问题很严重,或者说很重大。
  ○ 为什么很严重、很重大?
  ■ 因为涉及政权的合法性。所谓〃孰与之〃,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谁授权〃。孟子答曰〃天与之〃,就等于说是〃天授权〃。这就是〃君权神授〃了,所以我说孟子至少在思想上是〃体制内〃的。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
  ○ 天是怎么授权的,对不对?
  ■ 对。这个问题不讲清楚,〃君权神授〃就不能成立。实际上,万章已经把问题提出来了。万章问,天授权,是反复叮咛嘱咐了吗(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这当然不可能。于是孟子说,天不会开口,它通过事实来说话(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 怎么通过事实来说话?
  ■ 天子做的每一件事,天也满意认可,老百姓也满意赞同,这就是天的授权,也就是天通过事实来说话。
  ○ 请问,这到底是天的授权,还是人的授权?
  ■ 孟子的说法是〃天与之,人与之〃。
  ○ 双重授权?
  ■ 对!这是孟子了不起的地方。表面上看,孟子的说法是双重授权,既是〃天与之〃,也是〃人与之〃。但我们要知道,天是不说话的,也不可能给天子签一份授权书。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授权。这样一来,孟子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君权神授〃变成了〃君权民授〃。而且,他还是〃和平演变〃、〃和平过渡〃。
  ○ 这就为他的〃民本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 正是如此。
  ○ 那么,孟子的这个说法,是他自己的创造呢,还是有来历的呢?
                  第49节:捌  从君权到民权(6)
  ■ 据说也是有来历的,这就是《周书·泰誓》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也就是说,天没有眼睛,它以民众的眼睛为眼睛;天没有耳朵,它以民众的耳朵为耳朵。民众看见了什么,天就看见了什么;民众听见了什么,天就听见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呢?
  ○ 民众说好,天就说好;民众说不好,天就说不好。
  ■ 对了。天既然通过民众来视听,那么,它当然会根据民众的意见来授权。民众说好,天就说好,也就授命;民众说不好,天就说不好,那就革命。显然,天意即民意。因此,君主的领导权,名为天授,实为民授。也因此,如果君主太不像话,人民就有权废了他。于是,孟子就逻辑地、必然地从〃君权〃走向了〃民权〃。
  ○ 孟子走得这么远,那他还是儒家吗?
  ■ 当然是。过去人们总认为,儒家是主张等级、维护君权、反对革命的。惟其如此,儒家思想才会成为统治阶级钦定的国家意识形态,成为他们维持统治的工具。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准确、全面。没错,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但是,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是既讲君权也讲民权,不讲平等却讲对等的。
  ○ 什么叫〃不讲平等却讲对等〃?
  ■ 就是不能单方面定规矩、提要求。比方说,你不能只要求臣民怎么着,不要求君主怎么样。所以,儒家只要讲到道德,就一定是双向的。讲忠讲孝的同时,也讲仁讲慈,叫〃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君仁与臣忠、父慈与子孝,虽不平等,却对等。
  ○ 对等又怎么样呢?
  ■ 那就不能只讲君权,不讲民权。而且,按照对等原则,如果君主居然〃视臣如土芥〃,那么,臣民就可以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视君如寇仇〃。
  ○ 哈!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
  ■ 是的。人民革命,也就顺理成章。
  ○ 话虽这么说,我仍然认为孟子对孔子的思想是一种颠覆。孔子,可是痛恨〃犯上作乱〃的。他极力主张孝悌,也是因为〃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吧?
  ■ 是的。所以孟子要〃正名〃,说革命不是〃弑君〃,是〃诛一夫〃。
  ○ 何况按照对等原则,顶多也就是君权民权一样重,孟子却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民权第一,政权第二,君权第三,这难道不是一种颠覆?
  ■ 所以后世某些统治者不喜欢孟子,比如朱元璋。
  ○ 就像他们不喜欢墨子?
  ■ 不完全一样。实际上,墨子也越走越远了。
                  第50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1)
  玖 从平等到专制 
  墨子的主张,名为〃民主集中〃,实为〃专制独裁〃
  ○ 你说孟子和墨子都是越走越远,此话怎讲?
  ■ 孟子从君权走向了民权,墨子却由平等走向了专制,难道不都是越走越远?
  ○ 墨子主张专制吗?不见得吧?我看墨子挺民主的。他认为,执政者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包括对自己过错的批评,这难道还不民主?
  ■ 表面上看,是这样。墨子确实要求执政者必须〃得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