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山之石-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墨子主张专制吗?不见得吧?我看墨子挺民主的。他认为,执政者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包括对自己过错的批评,这难道还不民主?
  ■ 表面上看,是这样。墨子确实要求执政者必须〃得下之情〃,也说过〃上有过则规谏之〃的话。但是,我们不能根据这只言片语就下结论。顺便说一句,抓住只言片语就做文章,是咱们学术界(也包括界外)一些人的毛病。许多无谓的笔墨官司,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 那应该怎么样?
  ■ 对墨子的这些话,至少要问四个问题为什么、干什么、怎样能、怎么办。弄清楚了这四个问题,我们才能知道墨子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究竟是民主还是专制。
  ○ 那好。请问,为什么要求执政者听意见呢?
  ■ 墨子讲得很清楚〃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可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 你这样说,有点愣往人家头上扣屎盆子。〃上之为政〃怎么就一定是统治呢?就不能理解为〃领导〃或者〃管理〃吗?再说了,〃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又有什么不对呢?不管是谁执政,恐怕都要了解社情民意吧?难道只有专制政府需要体察下情,民主政府反倒是不需要的?
  ■ 这就要看第二个问题了解社情民意干什么。干什么呢?墨子说,是为了知道哪些人做了好事,哪些人做了坏事(明于民之善非)。知道这些,又是为了干什么呢?是为了奖励和惩罚,叫做〃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统治。
                  第51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2)
  ○ 这也说不通。扬善惩恶,有什么不对?难道民主政府就不扬善惩恶?就连企业管理,也得奖勤罚懒吧?
  ■ 但你得承认,这里面并没有广泛征求意见的要求。墨子的〃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与决策民主无关,也没有让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思。
  ○ 好,我承认。说第三个问题吧!
  ■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才能了解社情民意。这个问题,墨子自己是问过的,叫做〃得下之情将奈何可〃。
  ○ 那墨子认为怎样才可以?
  ■ 他自己的回答,是〃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然后可矣〃。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只有向上统一于一种意见,这才可以〃。也就是说,上级了解情况,下级反映意见,都必须也只能根据上级的意见、想法来进行。这个问题可就大了。情况好一点,是上级想了解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糟一点,只怕就是上级想听到什么说法,就说什么。
  ○ 投其所好,顺着上面的意思说?
  ■ 这一套,咱们中国人不是驾轻就熟吗?
  ○ 这确实有问题。
  ■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这就是领导听了意见以后怎么办。我们知道,群众的意见,是不可能一致的。人多嘴杂,众说纷纭,叽叽喳喳,七嘴八舌,怎么办?
  ○ 墨子说怎么办?
  ■ 一切听领导的,叫做〃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请注意墨子的说法,前面是〃唯能〃,此处是〃必皆〃,都没有价钱可讲。
  ○ 这也没有什么不对,民主也要集中嘛!
  ■ 问题是怎么集中,由谁集中。墨子的主张,前面已经说过,就是村民意见分歧,听里长的;里长统一不了,听乡长的;乡长统一不了,听国君的;国君统一不了,听天子的(请参看《走东门,进西屋;打左灯,向右转》)。也就是说,群众服从领导,下级服从上级,天下人都服从天子。所以我说,墨子的主张,是名为〃民主集中〃,实为〃专制独裁〃。
  ○ 专制独裁,就用不着这样广泛征求意见吧?
  ■ 专制也有多种。墨子这种,是〃开明专制〃。至于他的〃独裁〃,则无妨称之为〃高明独裁〃,因为是先听意见再作决定。这当然比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好多了,也比拍着脑袋瞎指挥好多了。
                  第52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3)
  ○ 就不能是民主吗?
  ■ 不要以为让人说话、多听意见就是民主。民主首先是权利,而不是义务。但是你看看墨子的主张,群众提意见是权利呢,还是义务?是义务。墨子规定,但凡听到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不向上级报告的(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级做出了判断不跟着说对说错的(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甚至上级有了过错不能批评的(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一旦发现,就要惩罚(上得则诛罚之),就要批斗(万民闻则非毁之)。请问,这难道也是民主?如果是,这种〃民主〃岂不是太恐怖了吗?
  ○ 是够恐怖的。
  ■ 实话告诉你,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建设〃人间天堂〃的结果,势必都是〃人间地狱〃
  ○ 更恐怖的是什么?
  ■ 极权统治、神权统治、特务统治。
  ○ 不会吧?
  ■ 那我分析给你听。前面说过,按照墨子的设计,理想社会的结构是分层分级的。最底层,是广大民众。民众的上面,是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里长。里长上面,是必须绝对服从的乡长。乡长上面,是必须绝对服从的国君。国君上面,是必须绝对服从的天子。所有的人,最终都必须听天子一个人的,是不是?
  ○ 是啊,这又有什么问题?
  ■ 天下万民,各级领导,凭什么都必须绝对服从天子呢?这里面,岂不是也有一个〃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至少,我们也该问问,天子凭什么就可以〃说一不二〃吧?
  ○ 这个问题呀,墨子其实已经说过了,就因为天子是最圣明的。何况他还选择了次圣明的人担任国君,国君又选择了再次圣明的人担任乡长里长。他们都是贤良圣明的。村民、乡民、国民、人民,当然要〃逐级尚同〃,唯上级之马首是瞻了。
  ■ 那么,天子又为什么就肯定最圣明呢? 
  ○ 这一点,墨子也说清楚了。正是为了〃一同天下之义〃,才〃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嘛!天子如果不是最圣明的,怎么会选他?
  ■ 就算是吧!那么请问,那个最圣明的天子究竟是怎么选出来的?民选?官选?还是天选?墨子可没说。依我看,民选和官选都不大可能,因为既没有选举办法,又没有选举程序。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是民选或者官选,究竟是直接选举,还是开代表大会?再说了,如果是民选或官选,又怎么保证那选出来的天子,就一定是天下最圣明的?
                  第53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4)
  ○ 看来还是天选。
  ■ 也只能是天选。
  ○ 天选又有什么问题?
  ■ 怎么选。这个最圣明的天子,老天爷是怎么选出来的。
  ○ 天的事情,谁知道?天机不可泄露吧!
  ■ 那好,我再问,老天爷选出来以后,怎么告诉天下人的呢?派天使送信?还是空降一份〃上岗证〃?万章曾经问孟子,天授权,是反复叮咛嘱咐了吗(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同样的问题,我们难道不该问问墨子?
  ○ 墨子也可以像孟子那样说,天通过事实来说话(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嘛!
  ■ 这就是说,天子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圣明,而且是天下最圣明,对不对?
  ○ 对呀!有问题吗?
  ■ 没问题,墨子就是这么说的。墨子说,天子肯定是最圣明的。他神通广大,明察秋毫,洞悉一切。一个村民,做了好事或坏事,家里人不全知道(其室人未遍知 ),乡里人也不全知道(乡里未遍闻),天子却清清楚楚,直接下令或赏或罚。结果呢?普天之下的人民,都战战兢兢,不敢为非作歹(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也都诚惶诚恐,拜倒在天子脚下,说我们的天子真是太神了(天子之视听也神)!这不奇怪吗?
  ○ 是奇怪!家里人和乡里人都不全知道的事,天子怎么知道的?
  ■ 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装神弄鬼,这就是〃神权统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告诉他。墨子自己的解释,是后一种。他说,天子其实也不是神。天子能够无所不知,是因为〃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也就是有人通风报信。这实在很可怕。
  ○ 有人告诉他,怎么就可怕呢?
  ■ 请问,是谁通风报信,是谁告诉他的?要知道,前面说的这些事,可是〃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的。群众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去说?这就只有一种可能:天子安排了特务。请大家想想,这岂不可怕?
  ○ 也不一定有特务吧?一个村民做了好事或坏事,并不是家里人和乡里人〃都不知道〃,而是〃未遍知〃,〃未遍闻〃,但也有个别知道的。他们就不能告诉天子吗?
                  第54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5)
  ○ 你的意思是说,某个知情村民自觉自愿告诉天子的?
  ■ 不可以吗?
  ○ 你要知道,天子可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闻,什么事情都清清楚楚的。
  ■ 这也没有什么不可能,无非是天下臣民无论发现了什么情况,也无论是什么人发现的,都自觉自愿告诉天子呗!那又怎么样?
  ■ 那就更可怕了。
  ○ 怎么就更可怕了呢?
  ■ 因为普天之下都是特务。一个普天之下都是特务,或者处处都安排了特务,或者人人都以特务为己任的社会,是和谐社会吗?一个实行极权统治、神权统治、特务统治的社会,是美好社会吗?由此可见,任何在人间建设天堂的主张,一旦实施,建设出来的都势必是〃人间地狱〃。所以我说,墨子的〃救市方案〃,不但最不管用,也最用不得。
  理想应该也可以实施,但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强制推行
  ○ 这样看来,墨子确实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而且越走越远。他的本来愿望,是要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平等,实现天下人的共同幸福,结果却走向了极权统治、神权统治和特务统治。这可真是南辕北辙。
  ■ 这事也得说说清楚。墨子并没有,恐怕也不可能主张专制,主张极权。只不过,如果照他那一套来,完全可能导致这种结果。
  ○ 问题是何以如此?
  ■ 原因之一,就是墨子的理想过于美好。过于美好,就难以实现。难以实现,又要实现,就只能硬来。要硬来,就得集权。这就走向了极权统治。为了保证集权,就必须装神弄鬼,也必须安排耳目,这就又整出了神权统治和特务统治。
  ○ 照你这么说,我们不该有美好理想?
  ■ 不是不该有,而是不该急。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在于它不是现实,而且离现实比较远。近,就不是理想,而是目标了。因此,理想的实现,要有步骤,要有阶段,要有可操作的方案,还只能做多少是多少,不能指望一步到位,更不能动用非常手段硬来。
  ○ 墨子硬来吗?
  ■ 有那么一点意思。墨子,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之一,就是实践精神。比方说,墨子是反对侵略战争的。但是墨子的〃反战〃,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当真去做。因此,当他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时,就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的路赶到郢都,阻止了这场侵略战争,也实践了他的反战主张。
                  第55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6)
  ○ 这又怎么样呢?
  ■ 主张实践,又志向极大,这就形成了墨子独特的风格不由分说,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这种风格,对于思想家来说,倒是有利有弊。
  ○ 有什么利弊呢?
  ■ 弊端就是难免失之武断,甚至不讲道理。比如他说,天子肯定是最圣明的,不圣明就不会是天子,就未免有点蛮不讲理。又比如他说,主张兼,就会爱,主张别,就会恨,也未免有点走极端。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思想家的这种武断、霸道、盛气凌人,有时候却又是他的魅力所在。墨子、孟子,都有这个特点。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很〃爷们〃,很〃汉子〃。这当然有魅力。相反,尽管大家都认为,一个学者,一个思想家,应该客观、公允、严谨、不偏不倚,但如果严谨到谨小慎微,客观到没有立场,公允到变成老好人时,那就是〃面瓜〃了。面,是不会有吸引力的。面瓜的思想,也是不会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只能说,作为思想家,墨子的这种风格有利有弊。
  ○ 问题在于他还是实践者?
  ■ 对,而且有组织。更糟糕的是,墨家学派还是一个有武装的〃准军事组织〃。从墨子开始,这个团体就有一个最高领袖,叫〃巨子〃。巨子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导师,又是首领,对自己的弟子有生杀予夺之权。巨子的学生叫〃墨者〃,也都忠心耿耿,训练有素。只要巨子一声令下,跳进火海里,走到刀山上,都不怕,叫〃赴火蹈刀〃。让他们去送死,脚后跟都不会转一下,迎着死亡就上去了,叫〃死不旋踵〃。照这架势,如果墨子让他们做〃人肉炸弹〃,估计拎着包就奔机场了。
  ○ 哎呀我的妈,黑社会,恐怖组织呀?
  ■ 墨子在世的时候倒不是,因为墨子本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又坚守〃只防御不进攻〃的底线,绝不滥杀无辜。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所以我说,墨子本人,是不可怕的。他的主张,却是可怕的。他的组织,也是可怕的。同时我们也要庆幸,幸亏墨子只是〃民间思想家〃,手上没有〃公权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难怪你要说,建设〃人间天堂〃的结果,势必是〃人间地狱〃。如此说来,理想是只能存在心中,不能实施的?
                  第56节:玖  从平等到专制(7)
  ■ 当然可以实施,也应该实施。不实施,理想岂不就变成空想了?但是,你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强制推行。实际上,有理想的并非只有墨家。儒家、道家,甚至法家,也都有理想。只不过,法家有理想,却没有〃理想主义〃;儒家和道家有〃理想主义〃,但不〃强制推行〃。结果,他们反倒比墨家思想更能产生影响。
  ○ 如果单单作为理想来看待,墨子的思想是不是值得肯定呢?
  ■ 墨子追求的公平与正义,还有他主张的平等、互利和博爱,都永远值得肯定。这是墨子留下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但必须补充一点墨子的理想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他的思想中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
  ○ 什么内容?
  ■ 个人的权利与尊严。在墨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没有个人的任何地位。这也是墨子最终从平等走向专制的原因之一。
  ○ 那么,先秦诸子中,有人讲这个吗?
  ■ 有啊,杨朱就是。
  ○ 就是和墨子齐名,也被孟子痛骂的杨朱吗?
  ■ 正是他。
                  第57节:拾  一毛不拔救天下(1)
  拾 一毛不拔救天下
  只有人人〃一毛不拔〃,世界才有救
  ○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杨朱的主张,好像是〃一毛不拔〃吧?
  ■ 没错,这正是杨朱的观点,也正是他的〃救市〃主张。而且,在杨朱看来,只有人人〃一毛不拔〃,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
  ○ 一毛不拔救天下?
  ■ 对!所以,作为儒家的反对派,墨子和杨朱,刚好一左一右。墨子是〃左派〃,杨朱是〃右派〃。墨子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恨不得腿上的粗毛细毛都磨光了;杨朱,却是拔他一根毫毛,都不可以。
  ○ 一个是〃一毛不留〃,一个是〃一毛不拔〃?
  ■ 一个是〃毫不利己〃,一个是〃毫不利人〃。
  ○ 刚好相反?
  ■ 观点相反,命运相同。起先,都是大红大紫,风靡一时,名满天下。后来呢?又都一落千丈,灰不溜秋,几乎销声匿迹。只不过,杨朱比墨子更惨。他的生平事迹几无留痕,思想学说也仅剩只言片语,七零八落地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列子》,是真是假都不清楚。这简直就是〃人间蒸发〃,莫名其妙就失踪了。
  ○ 怎么会这样大起大落?
  ■ 也只能说明,墨子和杨朱的思想,必有深刻独到之处。唯其深刻独到,才会惊世骇俗,引起强烈反响。同样,唯其深刻独到,才很难被人理解或者接受,终至悄无声息。
  ○ 墨子和杨朱,有什么深刻独到之处?
  ■ 墨子的深刻独到之处,是提出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杨朱的深刻独到之处,则是提出了个人的权利与尊严。这两条,都很了不起,也都很〃超前〃。这就不容易真正被人接受,也就只能轰动一时。只不过杨朱的思想,又更难被人理解一些。
  ○ 杨朱的思想,怎么又更难被人理解呢?
  ■ 因为墨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引起积极的反应。毫不利己,大公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