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对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所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所付出的东西交换而来的。交往的这种互惠原则,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你身上有某种东西吸引着别人与你交往。

    如果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首先想到这一点,而且懂得如何维持交换中的平衡,那么你就不愁没人愿意与你交往。

    所以,先不要问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要先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

    快速融入他人的“圈子”

    善于交际的小陆,在IT销售行业工作了好几年,认识了行业内的一些前辈,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他想跳槽的时候,有个同行马上就给他介绍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同行了解他的能力和条件,愿意帮助他。

    喜欢旅游的小谢,经常在网上召集一帮人游山玩水,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每次旅游他都能结识到很多的好朋友。虽然他是独生子,但他从来不感到孤独,而且生活充满了乐趣,每当无聊的时候,他都会因跟“驴友”们在一起而感到很快乐。

    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们这个圈子的人……”“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就是一个小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彼此熟悉,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或是有个共同的任务。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一个俱乐部、一个兴趣爱好小组等等,都可以看成一个圈子。上面的小陆和小谢都有自己的圈子,他们不仅能在圈子中找到归属感、乐趣,还能受益于各自的圈子。

    一个人不可能独自存在于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一个朋友圈子。在一个圈子中,人们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而归属感又能给予自己安全感。圈子是一个人一生中交往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同的圈子决定着不同的生活态度。

    对于许多20多岁,刚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结交新的朋友,融入他人的社交圈子是很重要的一堂课,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心理挑战。从学校进入社会,随着自身角色的转变、环境的改变、人生任务的转变、周围人员的改变,一开始总会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刚刚断乳的年轻人,往往会出现一段时期的“社交空窗”,常常因此更加在意自己的举动,潜意识里把自己固定在新人的角色上,处理人际关系时,容易拘谨、害羞、多疑和无所适从,总感觉自己落了单。这也是让他们最感到苦闷的事情。“刚才他们明明聊得很开心,可是我一走过去,他们就闭嘴了,难道是在说我什么吗?”“看着同事们谈笑风生,我也想融入进去,可就是插不上嘴……”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都觉得很难融入别人的圈子中去。

第一部分 第1章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5)

    有一个年轻人就非常苦恼于不知如何跟人打成一片,他内心中常常希望跟同事们相处和谐、亲密,但现实中他总是感到很孤独。他给我的邮件中这样写道:

    我刚从大学毕业,现在在一个单位的办公室工作。每天都坐班,要和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工作还好办,和人交往就有些发憷。看到别人在业余时间有说有笑,打牌聊天,好不热闹,而自己形单影只,和别人无话可说,即便说几句,也感到索然无味。

    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周围就有些人,口才非常好,很会吹牛,讲笑话。我在他们之间显得很逊色,并不很懂幽默,比如同寝室的人在插科打诨、嬉笑怒骂,轮到我那里就卡住了,不知怎么接话,处事也不怎么圆熟,很容易莫明其妙地得罪人。

    我真羡慕那些“自来熟”的人,而自己怎么就做不来呢?我很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和人家打成一片。

    这个男孩上班近两个月,除了本部门的同事,其他办公室的人他基本都叫不上名字,甚至有几次,他的同事还把他错当成实习生。平日里,大家工作都不轻松,多数时间都是埋首于各自的格子间,偶尔放风打岔的时候,他一边琢磨要不要参与,一边斟酌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插话进去,等他“酝酿”好了,大家的话题正好结束。同事一边工作一边闲谈时,他常常是个被忽略的“透明人”。

    人都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抑郁、焦虑。可是,人的交往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环境熏陶和有意识地培养下产生出来的。

    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首先不能自卑退缩,被动地等别人来理你,询问你的需求,来帮助你,而应该有一种愿意主动“凑热闹”的态度,别人在玩,你可以欣赏;别人聊天,你可以倾听,然后找机会加入。

    不要害羞,也不要不好意思接受他人的关心或帮助,只顾自己埋头苦干,其结果是事情不见得做得好,还会让人觉得你很清高、不合群。与其自己瞎揣摩,不如利用初来乍到需要先熟悉情况的空闲,多观察观察工作环境,如工作氛围是开放还是保守,同事之间的交流是直接还是含蓄等,再慢慢自然地融入进去。

    另外,要加入他人的圈子,就必须找出与他人的共同话题。

    那些所谓的“文友”、“书友”、“歌友”等,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而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学会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当然,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常识和技巧,和别人有了共同的活动乐趣,才有可能共享快乐。

    还要注意的是,要扩大自己的圈子,积极地接受别人的邀请是必须的。在聚会中,会有机会认识很多的新朋友,朋友的朋友经过一两次见面、接触,也会很快变成你的朋友。这样你的圈子也就慢慢扩大了。因此,在别人邀请你参加某个活动的时候,即使你很不想参加,也应该愉快地应邀。朋友的多寡,社交的成败,有时候就在于你的一念之间。

    最后,你可以在和大家一般交往中寻找价值观较为接近的人成为好朋友,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社交小圈子。

    放下清高,让自己俗一点

    有些人天生骨子里就散发着一股清高劲,凡事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一旦别人的举动不在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之内,就开始疏远、鄙视他人。而另外一些人天生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亲和力,想他人所想,虽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但有时候他也能“随大流”,办事灵活,主动与人亲近。

第一部分 第1章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6)

    汪洋所在的工厂很大。他开始进工厂上班时,工友们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汪洋在工作中发现,一个小时加工300个部件很容易,但是,他周围的工人平均只加工200个,并告诉他要放慢速度,悠着点。汪洋心想:“为什么要放慢?我喜欢多干!而且你们一个个生产效率这么低不是有损工厂利益吗?”

    因此,他仍然坚持每小时加工300个部件,并认为工友们都是些懒惰、爱占小便宜的家伙!还没等他鄙视完他的工友,他就发现,工友们早已不愿意搭理他了。只要他过来,人们就停止了谈话,有时大家还笑话他!虽然他从未有意识地讨好大家,但他的产量一个星期后也下降到了每小时200个,很快他又融入了工友之间。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汪洋开始的清高,让他的同伴们有意地疏远了他,他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并没有在其他方面讨好他的同伴,而只是把自己的产量降低就行了。

    清高,“清”意思是无色,洁净;“高”又代表着高处不胜寒。那些自认为洁净的人往往被人孤立。

    清高的人常常独来独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而是他们认为自己鹤立鸡群,周围的人都不配与自己一起交流,一起同乐。这样就免不了被他人疏远。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的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特点。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偏离者,群体则会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对于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的冒险性。

    很多年轻人被同伴疏远了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认为自己不过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却受到他人的排斥。问题就在所谓的“自己的原则”上,经常,你所坚持的原则并非真正的原则,而是自己的偏好甚至乖僻,由此所产生的与他人的格格不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有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所以,我们做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你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经常有年轻人说,“我不喜欢和他们玩,他们太爱招摇了!”“我不喜欢和他们共事,他们都太俗了!”当别人劝他别太清高时,他会说:“那可不是我的性格,我的理想可不是靠这个去实现的。”比如,在工作上,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这个看不顺眼,对那个也不喜欢,认为老板没多大本事,认为同事都不如自己,对公司的制度不满意,对一些潜规则更是不屑一顾。在社会生活中,一些自认为有个性的所谓“愤青”,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超凡脱俗,对一些人情世故看不惯,甚至唾弃、鄙视。如果这种不满的情绪时常表露出来,肯定是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利的。

    如果你要融入某个圈子的话,就不要太挑剔圈子成员的某些共同的、在你看来是缺点的“缺点”。不要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要懂得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

    因此,千万不要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对周围的人一律瞧不起。实际上这样做是愚笨至极,更是得不偿失。你等于自己给自己砌起一道高墙,有意割断与别人的自然联系,让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绝地。

第一部分 第1章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7)

    做人应该懂得低调。不能因为别人与自己脾气不同,身份有异,价值观不一致就显示出不耐烦或瞧不起别人的样子。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个脱离群体的怪人。因此,即使你真是高人一筹,也要懂得放下架子,放下学历,放下背景,踏踏实实地,谦虚地向人学习。更何况有时候只是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即使你真的很优秀,在别人面前你也不可能有绝对的优势。这让我想起一个小的幽默故事来:

    有一天,一名大学教授到一个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条小船游江,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船夫:“你会物理吗?”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教授又问船夫:“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

    教授听后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意义已失去三分之一;不会物理,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计算机,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意义总共失去三分之二……说到这儿,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云,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在暴风雨笼罩的江面,小船是很危险的。

    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教授一愣答道:“不会。”船夫说道:“那你的人生意义快要全部失去了……”

    在某些方面,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要谦虚一点。如果你做不到这点,那么你至少要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说法,但是你要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你用不着刻意奉承别人,但你一定要学会真心地赞美和欣赏别人;你不一定要请客送礼,但你至少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你不需要说那些言不由衷的话,但要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

    记住,一个人想成功,就得在一些人和事上妥协。放下清高的架子,让自己俗一点吧!

    这个世界其实非常小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心态:

    走在大街上,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虽然感觉这样做不太好,但是想想,“反正没人认识我!”心里马上就好过一点了。

    与陌生的人在陌生的地方发生了一些冲突,吵嘴几句,感觉有点损害自己的形象,但又一想,“反正谁也不认识谁!”内心马上就释然了。

    正因为觉得大家都不是熟人,谁也不认识谁,所以做起事情来,我们经常不注意形象,不顾及其他。

    然而,在我们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却经常会因此在以后的某个场合使自己非常尴尬。以为自己的行为没人注意,其实却早被别人关注,自己即将面对的合作者或交往者,在自己随地吐痰或与人争吵时,他就站在一边,像自己记住了他一样,他也记住了自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很小,今天的路人很可能就是你将来必须打交道的人。

    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看出这个世界的确没有多大。或许这样的事你自己就碰到过。

    小王经人介绍了一份工作,到一家私营企业干活。这天,在即将上班之前,他打算去拜访一下这个姓孙的老板。在路上,他路过一个烤鸭店,店外排了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是买烤鸭的。他想到,介绍人不是说孙老板喜欢吃烤鸭吗?现在买两只作为登门拜访的礼物,不是正好吗?

    他一看表,约的是下午两点,现在都一点了。要是排队的话,还得等半天呢!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插到了队伍的前面。他倒是插到了前面,但是排在后面的一位中年妇女不同意了,顺口说了句:“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素质这么低!”经这个中年妇女一说,其他人也开始说他了。他恼羞成怒,也开始破口大骂起来:“关你什么事?我就喜欢。你管得着吗?你有劲的话也往前挤啊,我看你一把老骨头,是挤不动了吧!”

第一部分 第1章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8)

    这句话把那个中年女人气得半死,两人对骂了十多分钟。结果以小王的声音大、语速快获胜。其他人见他这么横,也由得他去插队了,风波慢慢平息下来。后来,小王顺利地买了两只烤鸭,离开的时候,队伍仍然排得很长。只见那个妇女不停地捶腰,显然等得有些累了。他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过分了,但转念一想,这个地方自己也就来一回,反正人海茫茫,谁也不认识谁,管他呢!

    当他提着烤鸭,敲开孙老板的家门时,孙老板看着他手中的烤鸭,眉开眼笑,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接着,两人在客厅聊得还不错。

    一会儿,孙老板的夫人从外面回来了。孙老板正要介绍小王与他夫人认识。小王抬头一看,惊呆了,原来孙老板的夫人正是买烤鸭时跟他对骂的中年妇女。她不管小王是不是客,指着小王,对孙老板说:“你赶紧让他出去,我不欢迎这么没素质的人!”

    小王主动灰溜溜地从孙老板家溜了出来。工作的事就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插曲给黄了。他后悔不已,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小呢!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巧事,有时候,我们在一个陌生的角落,碰到一个陌生的人,闲聊几句,竟然发现彼此居然有一个共同的熟人,然后不由地感叹,这世界真小啊。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我们通常以为碰见认识的人或是有关联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实际上,这种事情的发生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的“小世界定律”。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想要描绘一个联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开放和灵活。网络信息的发达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都可以在瞬间传播到任何一个地方,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变得更加容易。

    小世界定律告诉我们,既然人和人这样容易联系上,那么我们搭建自己广泛的人脉网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效果。这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近”。

    小张在一家中型企业做销售,闲暇时间他喜欢上网,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一有时间就将自己在商场打拼的体会、经验、教训、甘苦贴在网上。

    有一次,在浏览博客网页时,他发现一篇很精彩的专业文章。读完之后,他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以及对文章的肯定和赞美。这样一来二去,他和作者建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