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对联集锦-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湖边跑去。
  这时,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岳飞为眼前这位小姑娘关心国家兴亡的赤诚之心所感动,陷入了沉思。
  “将军,天色不早了,回城吧。”护卫的催促声把岳飞从沉思中拉回来。山路已模糊难辩,护卫建议到湖边乘船渡到南门,免得绕道太远。岳飞说:“好吧,咱们顺便再访访那位可爱的小姑娘。”湖边正好停泊着一艘大渔船,船头坐着一位老汉。岳飞他们跟老人招呼了一声,便连人带马登上渔船,直向对岸南门驶去。
  这时,新月初上,映入湖心,与山色倒影叠印在一起,十分清丽可爱。岳飞胸中油然生起一股爱国之情,不禁赞道:“月色妖娆,山河俊俏!”
  “唉——”渔船老汉一声长叹。岳飞不禁一怔,忙问:“老伯,有何不顺心的事?”只见那老汉望着湖心月影,潸然泪下。岳飞好生奇怪,劝解道:“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痛快些!”
  “唉!”老汉又叹了一声,接着满怀怨愤地吟出一联:
  缺残明月团圆易;
  破碎山河收拾难。
  岳飞借着月光打量这位老汉:只见那苍白的面庞上布满愁云,年纪不过五十挂边,虽一身补缀旧衫,但质地却是柔软丝绸。再从他的举止谈吐判断,不像个长年累月穿风闯浪的渔夫。经岳飞细细询问,老汉才诉说了自己的身世:他原在京都礼部衙门任职,因不满秦桧一伙奸党祸国殃民,私下发泄怨愤,被人告密,遭到奸党迫害,妻小皆死于非命,家破人亡。幸得女儿的贴身侍读丫环月翠设计,他们从后花园越墙逃脱。主仆二人来到家乡池州,隐居水上,后又收月翠为义女,相依为命。
  这时候,舟正行在激流漩涡上,老汉全力撑篙,船身仍旧摇晃不前。岳飞看着在激流中摇晃的月影,信口吟道:
  急流揉碎湖中月;
  他正欲吟下联,却听一女声答道:
  奋浆冲开水底天。
  岳飞回头一看,从后舱里钻出一个小姑娘,挥起双浆,奋边摇动,船儿顿时驶出了急流。
  岳飞细看,正是在翠微亭下岩洞口见到的那位小姑娘,便喜滋滋地叫道:“月翠姑娘,是你!月翠这时反而羞涩地低下了头。老汉忙唤月翠到船头向将军行礼。月翠说:“爹,他就是您老敬慕的岳飞将军!”随后把刚才翠微亭下见到岳飞的情况如此这般一说。老汉又激动又内疚地拉着月翠向岳飞跪拜道:“有汉有眼不识泰山,小女无礼冒犯将军,望祈恕罪!”岳飞忙扶起他父女俩,慨然道:“民心可贵!”
  船靠了岸,岳飞命护卫付渡船钱,父女俩执意不收。老汉说:“要不,就请将军留下几句金言,我一定领受!”岳飞面对这不幸的父女俩,想起靖康之耻,奸佞之乱,心潮起伏难平。为抒爱国赤诚,激励这父女俩振作精神,随口吟一上联道:
  白沙湖,湖沙白,捧出赤诚天下白;
  岳飞吟罢,即和护卫牵马登岸,告别这父女俩而去。忽然,老汉高喊:“岳将军,请留步,老汉这就对下联!”于是老汉抒胸坦怀地吟道:
  齐山石,石山齐,扫除哀怨人心齐!
  岳飞拱手道声“谢谢”,然后与护卫纵身上马返城。回到馆衙夜不能眠,遥望齐山,感奋不已,遂铺纸磨墨,飞笔疾书,写下了早已凝成腹稿的《登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欢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小尼巧胜歪和尚
  仰天庵,又叫碧云庵,坐落在健跳镇东门到南门城脚中间的山冈上。庵里住的全是和尚。和尚庙怎么叫“庵”呢?这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呢!
  这仰天庵本是一座寺庙,主持和尚法名叫做智礼,虽称不上饱学之士,但也精通文墨,颇有名气。他自恃才高,傲气十足,且喜欢寻花问柳,是个不正经的花和尚。
  离寺庙一里路的山脚,有一座观音堂。堂里的主持师太叫秋辇,法名清贞,在此静心修行。离观音堂上方一箭之遥,清贞师太的徒弟——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师姑碧云,结草为庐,晨钟暮鼓,念佛诵经,兼种田园。这茅庐称为上茅蓬,是寺庙和尚下山的必经之路。
  这年春天,智礼来到观音堂,清贞师太以礼相待,命碧云泡茶,并端出几样水果、点心招待他。
  智礼盯着这俊俏的小尼姑,真想过去把她搂进自己怀里。但在清贞师太面前,又不敢放肆。他对碧云说道:“听说师妹善对,今天我特来拜访,不知能否赐教一二?”
  碧云见他口你师妹,虽感不悦,但也不便发作,即以礼相答:“小尼是雏鸭下水,不知深浅,还望大师多多指教。”
  智礼见碧云并不推辞,心中大喜:只要你敢答应,就不怕你不落入我的掌心。于是对清贞师太说道:“师太,贫僧与碧云师妹对对子,可要打个赌才好啊!”
  清贞师太虽知碧云的才学,但还是怕她吃亏,连忙答道:“碧云小徒,岂是大师对手?如有冒犯之处,还望大师恕宥。至于打赌,此非出家人所为,还是免了吧!”
  “哪里,哪里。”智礼道,“碧云师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若她胜了贫僧,岂不为师太增光?”
  碧云见智礼一副傲气,心中忿忿不平,说道:“请问大师,该是如何赌法?”
  “好说,好说。”智礼道,“若是师妹输了,我也不要你身外之物,只要你陪我痛饮三晚。”
  碧云见智礼如此无礼,不由大怒,但她还是强压怒火,问道:“若是大师输了呢?”
  智礼想都没想就答道:“若是我输了,那我寺庙的主持就让你来当。”
  让尼姑去管寺庙,亏他想得出来。但碧云不管这些,她当堂与智礼言定,由智礼出上联,她续下联,一个月内连对三次,若碧云续不上下联,就算输。
  智礼大喜,对碧云说:“咱们以自己的寺、庵为题,先自续一联如何?”
  碧云点头称是。智礼吟道:
  长啸一声山鸣谷响;
  举头四望海阔天空。
  以此来赞美自己寺庙方位之美。碧云不甘示弱,她略一思索,随即自吟一联:
  幽星淡月寒天碧;
  碧草芳花野径幽。
  智礼一听,这丫头把自己修行之地说得如此清静、优雅,而且还是一副回文联。他举目四顾,只见桌上放着碧云刚才端出来的一盘水菱,就伸手取了一只,随手折断,吟道:
  水菱双角,铁裹一团白玉;
  吟完,得意地望着碧云,跷起了二郎腿。碧云一眼望见了盘中的石榴,轻轻拿起一个,慢慢劈开,续上了下联:
  石榴独蒂,锦包万颗珍珠。
  智礼想不到碧云才思如此敏捷,把他的上联对得天衣无缝,心中暗暗称奇。但他相信凭自己的才学,胜这个黄毛丫头是十拿九稳。于是,他又出了一副上联,想以此来难倒碧云:
  沧海汪洋,潮涨潮落波涛澎湃;
  谁知碧云比他来得更快,随口接道:
  崇山峻岭,崖巍崖崛峦巘嵯峨。
  这下智礼再也想不出好的联句来了。他起身向清贞师太告辞,并与碧云约定:三天后,请她们去寺院答对。
  第三天,碧云与清贞师太应约前往。智礼早在山门外的古松下设了一副围棋,邀师太入座对弈,碧云就侍立师太背后。正下着,有一颗松子落了下来。智礼见状,随即吟就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吟毕,举着棋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碧云,等她续下联。碧云抬头远眺,只见城外塘边的柳树下,有几个人正在钓鱼。她心中一喜,即对出了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智礼又吟: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碧云微微一笑,接口吟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聚会。
  吟罢,拉起清贞师太,从容下山而去。
  智礼连输两次,心里也有些不踏实了。好在还有一次,他决心定要胜过碧云。
  这天,他来到上茅蓬碧云的住处,准备作最后一搏。此时正值三月天气,春风得意,花红柳绿,上茅蓬四周经碧云的辛勤劳动,更是美不胜收。
  “哈哈师妹,想不到你这里有如此美景!那我就借此景出联了!”智礼说罢,欣然吟道:
  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碧云细品智礼这副艳丽的上联,一时竟被难住了。这时,只听得“嘭”的一声,石子砸在松树上,惊起了几只在树上歇息的黄莺,扑棱棱地飞了起来。碧云回头一看,见是师太,立即领悟了她的用意,随即续了下联:
  莺穿柳枝,恰似金梭织翠丝。
  对仗工整,把一派春天的景色,尽收联中。
  智礼眼看就要败在一个小尼之手,确实有些心慌意乱了。但他的确也有些肚才,绕着院子一转,看见放生池中的点点荷花,露珠盈盈,煞是好看,随口吟出:
  荷叶贴波,数点散成千点绿;
  碧云看着映在池中的桃花倒影,不慌不忙地接吟:
  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
  智礼见自己真的输在一个黄毛丫头手里,惭愧万分,也不向清贞师太道别,拂袖而去。
  隔了一天,他让小和尚下山,给清贞师太送来一封信,信的抬头直呼师太名字,请她上山研究一下怎样处理打赌之事。谁知他心神不定,落笔时竟把“辇”字写成了“辈”字,“究”字写成了“宄”字。碧云见了,觉得十分好笑。她当即拟了一联,交小和尚带回,作为清贞师太的复信。
  智礼展开一看,只见这副对联写得是:
  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对联不但指出了智礼的错别字,而且意思也十分明了:你不用胡思乱想,这寺庙我接管定了!智礼又羞又恼,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心想:“我这偌大的寺庙,你一个丫头敢来当主持?你若不敢来,我也写副对联取笑你。”正当他胡思乱之际,小和尚跑进来说,清贞师太和碧云上山来了。智礼只得率众僧到山门外迎接。
  只见清贞师太和碧云抬着一包用黄布包着的东西,也不知何物,往山门前一放。清贞师太对智礼合掌作揖,说道:“智礼大师,小徒接管山门来了,请你摘下山门上的挂匾,把这块换上吧!”
  智礼揭开黄布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只风匾额上用金粉写着三个大字:碧云庵。好好一个寺庙,变成了庵,这丫头竟真的来接管了。但他又不能失信,只得叫小和尚摘下原来的挂匾,换上“碧云庵”这块挂匾。
  碧云又亲手将山门两边的“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的对联取下,换上她拟写的对联:
  智山仁水,诵经才能修正道;
  礼门义路,潜心方得悟真谛。
  然后对智礼说:“请大师恕小尼无礼。佛门无戏言,因此小尼前来接管寺院。这山门上挂着我的法号,就等于是我接管了此庵。但庵内一切佛事、众僧事务,还全仗大师好生主持。我特地将这副‘鹤顶格’联悬挂山门,正是为了说明碧云庵主持禅师智礼也。请大师以佛门为重,休生妄念,谨记此训,回头是岸,南无阿弥陀佛。”说完,与清贞师太一起,下山而去。
  智礼禅师自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他为了取得清贞师太和碧云的谅解,亲率僧众,在碧云结庐之处,盖起一座庵堂,供碧云参禅之用。并请她们取回山上的金字挂匾,悬挂在碧云参禅之处。碧云也感到将一座和尚庙改称为“庵”,有失雅观,智礼既已吸取了教训,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将“碧云庵”之匾,移挂自己住处。因此,碧云住的上茅蓬,也叫碧云庵。
  智礼从此断绝尘念,潜心苦修,终成一代大师。为了接受这次教训,他在寺门上挂了一块“仰天庵”的大匾,取“仰赖上天好生之德”和“仰天长叹”之意。从此,这座寺庙又称为仰天庵了,直呼至今。
  张居正联震江夏
  明朝政治家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沙市)人。居正这个名字是后来取的,他原来的名字叫白圭。张居正的祖父听人说,世间的状元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当他快要得重孙子的时候,就日思夜想,巴望天上的星宿能光顾门庭,给自家添个有出息的后代。一天,当他又躺在床上动这个心思的时候,忽然看见许多晶亮的星星在眼前晃动,一轮明晃晃的月亮从天上落了下来,掉在他家的水缸里,化作一只雪亮的白龟。正在这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把他从睡梦中晾醒,他的重孙子降临了,老爷子根据这个梦就给化取了个“白圭”的名字。
  张白圭生得眉清目秀,活泼伶俐,聪明颖悟,逗人喜爱。两岁牙牙学语时,就认得《孟子》上的“王曰”二字。五岁入学,十岁通六经大意,十二岁中秀才,一时轰动荆州古城,被夸为“江陵神童”。
  有一次,张家祠堂请来了一个巫师,手舞足蹈,装神弄鬼,自称“文殊菩萨附身”,吓得在场的男女老幼纷纷跪下,磕头如捣蒜。只有白圭不信这一套,在一旁冷眼相观。巫师十分窝火,装腔作势,借着菩萨的口吻说:“好大胆的顽童,竟敢冒犯吾神!你将来命运一定是: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
  白圭的父亲连忙替儿子请罪说:“菩萨保佑,童言无忌。”白圭满不在乎,哈哈大笑,对巫师说:“你这个家伙倒是讲了两句实话。‘想’字无心是个‘相’,‘富贵无心想’,就是说我将来富贵无比,位至宰相;‘戊戌’两字都不是‘成’字,‘功名两不成’就是说我将在戊戌之年登科,取得功名。”
  巫师恼羞成怒,张口便骂:
  狂荡子,岂是圣门弟子?
  白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冒失鬼,假充天上神仙。
  巫师斗不过小小年纪的白圭,只得垂头丧气地溜走了。
  张白圭被大家夸为“神童”,但他自己总是说:“乡亲们过奖了,学生哪里是神童。”本来嘛,天才出自勤奋,神童在于用功,世上哪有天生的神童?
  张白圭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十二岁那年参加了荆州府的考试。考场设在荆州城南门附近的文庙书院,这是荆州的最高学府。开考那天,白圭提着考篮,带着文房四宝,随着一大群读书人走向考场。当他们正要通过文庙书院前的三座青石小桥进入考场时,忽听一阵呦喝声,原来是荆州知府李士翱坐着八抬大轿监考来了。众考生连忙四散让路,低头回避。白圭跟在几个胡子一大把的考生后面,不慌不忙地迈着小八字步,只当没有什么事一样。李士翱在轿子里一眼看到了,心里有些奇怪:这么小的考生,还没有见到过咧;再看他那神态,也跟别人不一样。李士翱停下轿来,吩咐随从把他叫到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带着瞧不上眼的口气说:“你这小小孩童,也来本府应考?待我出个对子让你对,对得上就让你过这青石小桥,对不上就请你速速回家。”白圭扑闪着一对机灵的眼睛,回头看看远远围观的众考生,再看看眯眼凝视的李知府,随口说了一声:“大人请。”李士翱朝书院里面两棵高大参天的古树一指,念出上联:
  大文庙,两棵树,顶天立地;
  白圭随手把考篮一举,对出下联:
  小学生,一支笔,治国安邦。
  李士翱一听,两眼忽地一下闪光,而众考生都瞪大眼睛呆住了。李知府心想,这小孩子有点名堂,就点了一下头,打着官腔说道:“小学生出言不凡,且待考场上见。”
  到开卷的时候,李知府摇头晃脑念着一份考卷,嘴里不住地称赞,吩咐手下按考卷号码查出考生姓名来面见。当那名考生站在他面前时,他先是一愣,随后马上堆出一脸笑容,惊喜地说:“原来张白圭就是你呀!不想果有文极,难得难得。”就这样,张白圭以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
  湖广巡抚顾应璘非常爱才,听说江陵出了一个神童,就特地前来荆州府进行视察。此时正当六月天气,顾应璘一行人风尘仆仆,汗流浃背。进入荆州城南门不远,见路旁有一座小庙,门楣上书有“东司庙”三个大字,庙前有一棵大树,绿阴如盖,顾应璘便吩咐在此处歇脚。这时从庙里传来一阵琅琅读书声,顾应璘情不自禁地寻声而去,步入庙中,见偏殿内坐着十数个孩童正在念书。教书先生一见巡抚大人驾到,连忙上前参见,请顾巡抚坐下。庙里的和尚听说巡抚大人亲临,连忙从庙后的西瓜地里摘来几个大西瓜,献给官员们解渴去暑。顾应璘见景生情,雅兴大发,随口吟诵出一句上联:
  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
  念完便要教书先生应对下联。教书先生措手不及,张口结舌,急得满头大汗。他的一个学生连忙替他解围道:
  南极仙翁朝北斗,天大人情。
  顾巡抚一听,十分高兴,把这个学生叫到身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学生回答:“学生名叫张白圭。”
  顾巡抚喜出望外,面前这个小学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