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对联集锦-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极仙翁朝北斗,天大人情。
  顾巡抚一听,十分高兴,把这个学生叫到身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学生回答:“学生名叫张白圭。”
  顾巡抚喜出望外,面前这个小学生,就是他要寻访的“江陵神童”。兴奋之际,口中不觉又吟出一联: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白圭随口应答: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巡抚欣喜异常,随手解下腰间的金带赠给张白圭,并把他留下来问长问短。当问到他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生僻的名字时,白圭回答说:“学生此名乃是家府太爷爷所取。“接着一五一十地把他曾祖父如何为他取名的事说了一遍。
  顾巡抚听完,笑着说:“想必是老太翁求孙心切,月亮怎会变成白龟?”白圭说:“学生自幼启蒙,即读圣贤书,深知子不语‘怪、力、乱、神’。天下成败得失,事在人为;梦幻之言,本不可信。家太爷平生急难赈贫,扶危济困,每言愿以自身作草席,使人睡卧其上。足见家太爷本意,在于期望学生日后能以利国利民为本,勿忘祖德皇恩。”
  顾巡抚见他说得头头是道,越加感到这孩子可爱,于是说:“本巡抚看你才华出众,抱负非凡,将来可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不过若论为官做人之道,至关紧要的,乃是秉公居正,万万不可像墙头草随风摇摆,如此方不负平生才华抱负,也有利于社稷黎民。你看,将‘白圭’改作‘居正’如何?”张白圭觉得这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连连点头称好。从此,张居正这个名字就替代了张白圭。
  李自成联惊知府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陕西米脂县李继寨人。那时朝廷无道,官绅横征暴敛,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李自成一家更是穷得丁当响,经常挨饿受冻,饱尝人间疾苦。
  李自成的父亲是个明白人,宁肯一家人吃糠咽菜,也要儿子读书识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一年,村里关帝庙来了个秀才坐馆收徒,他爹就叫儿子上学去了。穷人家的孩子肯吃苦,李自成上学比谁都用心,天资又聪明,所以学业日进。老秀才十分喜欢,教得很尽心。没多久,他便学会了对对子,不仅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而且对出句来非同一般,使人瞠目结舌。
  有一天,老秀才出了一个上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略一思索,对了句:
  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老秀才听了,异常兴奋,逢人就夸李自成是他教出来的好学生,日后必然有所作为,前途无量。
  当地知府冯驯,是个颇有才华的人,本是官宦后代,年轻轻的就升任知府。那日他下乡办案,中途遇雨,避雨来到关帝庙。见是个学堂,就走了进去。言谈之间,听老秀才夸奖李自成,便想当场考他一番。他唤来李自成,装腔作势,傲慢地以自己为题,出了一句上联: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李自成一听,不假思索地对道: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之宰。
  冯驯闻句,不由大吃一惊,但他不甘心,继续出题道:
  龙门三级浪;
  李自成对道:
  平地一声雷。
  这时候,冯知府原先以“五马诸侯”自居的高傲气焰,顿时烟消云散,荡然无存,舌头伸出老半天,也没有缩回来。他对老秀才感慨地说:“此子才华过人,出语不凡。将来出山,我辈望尘莫及。”
  师生联对见奇才
  凌濛初小时候,天资颖慧,可是家境贫寒,进不了学堂,只好学着岳飞的样子,在学堂外偷听。
  一天,大雪刚过,凌濛初又去学堂偷听。先生正在教学生对课,先生念道:
  雪压竹竿头着地;
  可学生们一个个面朝着屋顶发呆,对不上来。先生气得又是吹胡子,又是瞪眼睛,惹得凌濛初“嘻”的一声笑了出来。那先生一肚子火正没处发,见窗外凌濛初发笑,就冲着他说:“笑什么!难道你对得出?”
  凌濛初说:“我看蛮好对。”
  先生说:“那你对来。”
  凌濛初脱口而出:
  风吹荷叶背朝天。
  嗬,想不到冷灰堆里爆出个热栗子,还真让他对上了哩!先生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凌濛初,心想:这孩子天天来偷听,看来非常聪明,便有意考考他,说:“我还有一个上联,你能对出来吗?”说着,念道:
  懒弟子仰面数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时,恰巧一个瞎子算命先生走过街头,凌濛初眼睛一亮,对道:
  瞎先生低头算命,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先生暗暗吃惊,连声喊道:“妙!妙!妙!”
  凌濛初见先生喝彩,大着胆子说:“先生,我出个对联给你对对,行吗?”
  先生点点头。凌濛初乃念道:
  六和塔七层,四圆八方;
  先生一听傻了眼,搜尽枯肠对不出,无可奈何地举起手摇了摇。不料凌濛初惊喜地叫了起来:“先生对出了!”
  先生脸孔绯红,惭愧地嗫嚅道:“我对……”
  凌濛初接嘴道:“先生不是对一只手五只,三长两短吗?”
  先生长长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长;
  凌濛初飞快地答道:
  眼珠子,鼻孔子,诸子反在孔子上。
  先生“腾”地站起来,拍案叫道:“奇才,奇才,真是个奇个。小时出口不凡,长大必成大器。”于是,他收凌濛初为义子,让凌濛初免费上学。
  妙答先生显神童
  据说,清朝末期,有一位人称“神童”的李仕彬,自小勤学好思,深得先生钟爱。有一年大年初一,其父背着他去给先生拜年,先生见他穿着新衣服,便出对道:
  三尺天蓝缎;
  李仕彬边向先生拜年,边想着来时见到的药柜上的药名,随即对上:
  六味地黄丸。
  这时,恰逢师娘上楼,先生再出对曰:
  登楼望南北;
  李仕彬拿着糖果,在屋里边吃边走边对:
  行路吃东西。
  先生望着门外河上的断桥,又出上联: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李仕彬随口答曰: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先生又指着烛台曰:
  火烛冲天亮,文光射斗;
  李仕彬到屋外点燃一个爆竹,回来应对道:
  惊爆落地响,怒气冲天。
  先生思索了一会,又出联道:
  除夕日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李仕彬想了一会儿,见先生家有一鼓,便疾步上前,扬槌一击,对道:
  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先生喜不自胜,连连称赞:“真乃神童也!”
  徐文长联斗贪官
  山阴有个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老百姓都恨之入骨,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还在县衙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
  眼前皆赤子;
  头上有青天。
  徐文长见了很气愤,一天趁着黑夜,跑到县衙门口,提笔把对联改成了:
  眼前皆赤地;
  头上有黑天。
  老百姓见了,个个拍手称好;县官气得翘起了胡子。他探得是徐文长改的对联,就命手下人把徐文长传来问罪。
  徐文长当然心中有数,一见县官,故意问:“大人传我有何事?”
  县官想来个下马威,惊堂木一拍,双眼一瞪,喝道:“大胆徐文长,你为何把本官大门口的对联改掉?”
  谁知徐文长根本不买帐,理直气壮地反问道:“请问大人,你有何凭证?平白无故讲我改对联,岂不是诬陷!”
  县官一个顶头呆,吞吞吐吐地说:“这个……有人已来本堂告你。”
  “既然有人告我,那请证人来当堂对质。”
  “这个……”县官根本找不出证人,一时弄得难以收场,只得来了个急转弯:“既然你没改,那就算了。本县听说你才思敏捷,万分敬佩,今天想邀你来对对子。”
  徐文长知道县官不怀好意,说:“对对子可以,不过我今天很忙,最多只能对三个对子。”
  “好!”县官肚里有点文才,一开始就出了个难联: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徐文长一向傲岸不羁,蔑视权贵,一听县官想压自己,马上对道: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徐文长以“光棍”自居,摆明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式,且对得天衣无缝,县官也无可奈何。他望了望大堂上挂的灯笼又吟道:
  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
  徐文长不假思索,随口应对道:
  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
  徐文长隐喻公堂暗无天日,县官不觉怒火中烧,说出了第三个上联: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徐文长借题发挥,对出了下联: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县官见徐文长骂自己有眼无珠,气得差点昏了过去。这时,徐文长开口道:“大人,三个上联我均已对出,告辞!”说罢,“嘿嘿”一笑,扬长而去,只剩下县官目瞪口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凌濛初五十中举
  传说凌濛初五十多岁才中举人,为了这点功名,还差点送了老命。
  这一年冬天,凌濛初上京赶考,信心十足,可偏偏遇上个贪财的考官。凌濛初没有送礼,又一次名落孙山。
  凌濛初又气又恨,要找考官说理。半路上下起了雪,凌濛初见路边有个破草帽,就戴在头上挡雪。来到考官府,见门上贴着“爱才如子,执法如山”的对联,凌濛初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刷刷”添了几字,变成了:
  爱才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这一下可惹祸了,几个家丁蹬蹬蹬跑出来,如狼似虎,把凌濛初押上了厅堂。
  考官一看考生凌濛初头戴破草帽,气势汹汹地说:“我看你,头戴夏,脚穿冬,肚里哪有春秋?”
  凌濛初两眼喷火,道:“我看你,面朝南,背朝北,心中光想东西!”
  考官恼羞成怒,一张状子送到了刑部。刑部尚书一看状子,嘿嘿一笑,说:“木匠做枷枷木匠,斩!”
  凌濛初早就呼说刑部尚书原先是个翰林,就叹了口气回道:“翰林监斩斩翰林,绝!”
  刑部尚书一惊:这人出口不凡,定有隐情!就慌忙说:“慢!”把凌濛初重新审了一遍,立刻真相大白。刑部尚书马上给宰相呈文,要求赦免凌濛初。宰相也是晟舍人,早听说家乡有个叫凌濛初的才子,一看呈文,就连忙召见。他见凌濛初须发皆白,同情地说: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凌濛初悲愤地回道: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宰相一听,唷,真是个才子呢!这对子含蓄地说出了科场的舞弊。于是就朱笔一挥,在刑部的呈文上批了个“准”字;并向考官推荐凌濛初为举人。考官见宰相推荐,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就说:“再出个上联让凌濛初对对,如真有奇才,就送他个举人。”
  考官领着凌濛初来到一座孤山的小庙里。庙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执刀跨马的泥塑将军。考官冷冷一笑,出了上联:
  孤山独庙,一将军单刀匹马;
  凌濛初淡淡一笑,向庙外一看,见河上有两个渔翁在钓鱼,眼睛一亮,从容地对道:
  隔河对岸,两渔翁双竿垂钓。
  考官无奈,只好点凌濛初为举人。
  周起渭联对服众
  周起渭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提督等职。
  一个夏日的早晨,康熙皇帝到了周起渭的居室。他见周起渭床上枕头底下压着许多书,翻了一下,又多是古籍,蓦地有感,即出一联道: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万岁突然而至,周起渭已是心头一惊;又见康熙帝出联考他,更感突然。他忙跪倒在地,口称:“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康熙忙说:“爱卿请起,朕无事,随便走走。”说着,把周起渭扶起,问:“刚才朕出的联,卿能对否?”
  也是周起渭情急智生,他见康熙手摇扇子,就忙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一时博得龙心大悦,康熙频频颔首道:“卿有才,爱卿确是大才。”第二年,康熙亲点周起渭为浙江主考官,这一年,周起渭只有23岁。
  周起渭自小聪慧无比,12岁就能吟诗联对,尤喜游山玩水。周起渭接到主考浙江的圣旨后,就顺道先到镇江,去游金山风景和古刹金山寺。金山寺方丈也是一个满肚皮学问的老学者,他见周起渭来游山景,连忙殷勤招待。老方丈曾耳闻过许多有关周起渭“巧联妙对”的轶事,今目睹风采,见是一个似乎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心里想:会不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方丈毕竟上了年纪,陪着周起渭游了一天,脚头也觉得有点重了。傍晚,老方丈陪着周起渭在喝茶,这是一间傍山面江的僧房,望出去一览无余。方丈傍窗而坐,一边细细品茗,一边海阔天空聊天。窗外暮色苍茫,只见沙滩金黄一片,水天一色。突然,一阵暴雨袭来,豆大的雨点砸在沙粒上,似乎嘣嘣有声。老方丈兀地有感,就随口出一联道: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这是一个比较难对的联,“沉”、“陈”两字,读音相同,其意相反,老方丈有意要考一下周起渭的才学。周起渭心里有数,这时,刚好小沙弥捧来一对大红烛,摆在窗口,烛光被风一吹,火焰立即倾斜,周起渭灵感一动,随即对道: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老方丈佩服的五体投地,忙道:“大才,老衲不敢得罪贵人了!”周起渭却很谦虚,说:“小可蒙高僧夸奖,不胜荣幸!”
  第二天,周起渭风尘仆仆来到杭州。店铺里早已住满了前来应考的文人,不少举子纷纷求见。有的想拉关系,以拜见为名,通通关节;有的想来目测一番,周起渭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当然,其间也不乏刁钻古怪之人。有姓朱姓王的两位贡生,想当面来难难周起渭,考查一下周起渭的真才实学。
  周起渭与朱、王两贡生一番寒暄之后,姓朱的立即口出一联,要周起渭对。联曰: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把自己比成“凤凰”,意存揶揄,朱贡生出联后,甚为自得,坐在椅上抖着脚,存心要看周起渭出洋相。不料周起渭略一沉思,即对道:
  北龙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
  朱贡生闻联脸红,拉拉王贡生的衣角,想溜了,但王贡生一动不动,也出一联曰: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联语气势磅礴。连朱贡生听后也为之一振,欲走的双脚停住了。须臾,只见周起渭也蓦地从椅上站起,朗声对曰: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朱、王两贡生碰了一鼻子灰,这才知道天外有天。据说他们后来同时中举,也得一官半职,并且还能终生谦虚待人呢!
  纪晓岚联对招贤
  乾隆皇帝为了修订编纂《四库全书》,传旨命大学士纪昀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纪昀接旨后,觉得任务繁重,深感朝中人员不足,缺乏几个得力助手辑定总目纲要。他想,自古江南多才子,不如到江南走一遭。主意打定,便独自南下了。
  这日到了杭州,只见风和日丽,桃红柳绿,正是江南暮春时节。纪昀漫步白堤上,一路问来,得知浙东就有四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姓高,一位姓周,一位姓温,还有一位姓施,均住桐庐富春山中,端的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纪昀忖道:如能请到这四位才子,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天一早,纪昀便上了路。一路走来,纪学士有点气喘吁吁,见山腰有座凉亭,便进去歇脚。
  他踏进亭内一看,只见中间石桌上摆满酒菜,四张石凳上端坐四个文人模样的人。纪昀一旁坐下,听四人出言不凡,便静静旁观。转眼金乌西坠,橙山辉水,微风中吹来片片柳絮,飘荡飞扬。纪昀顿感心旷神怡,诗兴勃发,乃口占一绝:
  富春山上起微风,柳絮飞来片片红。
  桃花开满章台畔,夕阳又照小亭东。
  在座四人听到此诗,不禁对纪昀肃然起敬。他们一起站起,邀纪昀入席叙谈。纪昀见四人气度不凡。说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将自己的真名实姓和下江南访贤的来意和备端出。那四人闻言一惊,原来他们四人正是纪昀要找的四个秀才。
  高秀才拱手道:“久闻纪大人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纪大人续对。”说罢吟出上联:
  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纪昀沉思片刻,即对道:
  空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
  高秀才听罢连连点头说:“果然妙对。”这时周秀才一旁道:“晚生也有一联请纪先生赐教。”便念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