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打穷忙:给穷忙族的第一张大字报-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今天的情境中,身为“穷忙族”的你就是典型的不折不扣的西绪弗斯。 

    如果说“穷忙族”和西绪弗斯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西绪弗斯受到宿命的安排而无可奈何,而“穷忙族”却存在着摆脱这种命运的机会。 

    在生活中,“穷忙族”大都是一些工作勤奋努力的朋友。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他们: 

    起得比鸡早, 

    睡得比狗晚, 

    吃得比猪差, 

    干得比驴多。 

    他们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对自己说:“我今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他只要在办公室里忙碌了10个小时,不管做了多少工作,产生了多少效果,离开时都会筋疲力尽。 

    不幸的是,他们说到底却不过是在做着与西绪弗斯一样的工作。 

    那些“穷忙族”的人,不仅为自己的收入而苦恼,而且因为经济前景混沌不明,竞争激烈,位置随时会被取代,莫名的不安全感以及忙碌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其他人。这种感受,更把他们的生活带进一种近乎失控的状态。 

    勃拉温教授正忙着赶写一篇学术报告。他突然对妻子说:“亲爱的,我的铅笔放在哪儿了?” 

    妻子回答:“它不是正夹在你的耳朵上吗?” 

    教授有些生气了:“你没看见我都要忙死了,你就不能说得具体一点,铅笔究竟夹在哪只耳朵?” 

    笑过以后,如果要让你用两个词来形容这位教授的状态,那会是什么? 

    没错,是忙碌和迷失。 

    很多“穷忙族”都忙得迷失了自我:他们知道工作很重要,家庭也很重要,但是工作和生活却总是在持续不断的冲突里,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照顾两方面的需要,但是却没有办法在两方面都获得成功和快乐。 
    其实,“穷忙族”自己的心里也常常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做了这么多事情又怎么样?到底哪些事真的有用?他们觉得生活真没意思。每天有没完没了的事情要做,但是能做完的就那么几件,于是压力来了。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想起还有十件事情没有做,这些事让他们内疚。 

    “穷忙”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卫生组织称,“忙”会带来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偏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焦裕禄”因穷忙族的存在而有了全新的解释“焦虑、抑郁、忙碌”。 

    这就像抽烟一样,虽然明知是一种慢性自杀,却会让人上瘾,让人忙碌得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我们虽然也曾想过什么对自己重要,还定过目标,但是一回到日常工作中,包括老板、同事甚至家人的打断,凡是几乎定下来要做的事情,十有八九到头来都得让路于这些人的要求。我们开始对什么最重要表示怀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享受成功。 

    在“穷忙族”当中,也有一些所谓的成功者。所有人都说他相当成功,他努力工作,放弃了许许多多东西,终于爬到事业的高峰,但却没有享受幸福的感觉。 

    所有这些到底是因为什么?或者把上面的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失控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人生最大的悲剧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以隐谜害人的怪物斯芬克斯,它给每一个路过的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如果路人无法解出这个谜,就会被它吃掉。 

    后来,俄狄浦斯经过这里,同样被要求解答这个谜语。俄狄浦斯回答说:“是人。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 

    斯芬克斯无言以对,最后坠崖而死。它其实就是今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像,似乎仍然在向每个来到它面前的人追问:你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吗? 

    不必去埃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下面这个人生寓言,以更精妙的譬喻让100个人读了以后有99个人发出叹息。 

    一位青年搬到一幢80层楼的顶层住。这一天,他打点行装出门去爬山,兴尽而返。回到小区,却发现自己住的那栋楼停电了!他坐在大堂里等了不一会儿,还没有来电。 
    他摇了摇头:看来没什么选择,虽然背着一大包的行李,但只能爬楼梯回家了。 

    于是,他背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第20层楼的时候,他开始累了,背上的包变得重如千钧,于是他决定把包放在这层楼,独自先爬上去,等来了电以后再坐电梯下来拿。 

    他继续往上爬,因为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他十分轻松地往上爬着。可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他又累了。但是想到现在只爬了一半,前面还有40楼要爬,心情开始变得沮丧起来,一边懊恼自己没注意停电公告,一边抱怨电力公司效率太差。就这样懊恼地抱怨着,一路到了60楼。 

    这时,他累得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也平静了,于是就默默地继续走。就这样,80楼的家门口终于到了,可是他翻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都没有找到钥匙:钥匙留在20楼的包里了! 

    这样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但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因为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爬楼的过程,活脱脱就是人的一生的缩影 

    20岁之前,他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包袱在走,自己也不够成熟有能力,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包袱,开始全力追求各种梦想与目标,就这样过了20年。 

    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早已过去,不免有许多的遗憾,于是开始惋惜,并不断地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所谓人到四十两不堪,生不如意死不甘,就是此时心态的写照。 

    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还没完成。 

    仔细一想,原来我们的梦想还留在20岁没有完成。 

    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才能不会在爬了40层楼以后才开始后悔呢? 

    我们在20岁的时候,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一生的梦想开始准备。如果一个爬楼梯的人在20楼时没有想到80楼时的需要,那么到了80岁时所剩下的,当然只有沮丧和失望。 

    遗憾的是,多数人在20岁时都太兴奋,或者太懵懂无知,根本不想一想80岁的情景,更不懂得根据那时的情况来设计自己的一生,只是在一时的愉快和遗憾中不停地“穷忙”着,而忘记了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不算悲剧,因为那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宿命。但是爬楼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因为我们本来可以避免它。 
    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必考虑效果,产品可以照常出产,工厂照常运转,因为他的工作已经由工厂规定好了。可是如果生产的产品就是自己的未来,那就是一种悲剧了。可是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穷忙族”,对这种毫无效果的生命状态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寻找真正的原因 

    一位地位很高的高级白领,乘着热气球去出差。他经过一片草原时,看到草原上有一群羊。他一时兴起,就把气球降落在草原上,并找到了牧羊人开始攀谈。 

    他先自我介绍,接着心血来潮地向牧羊人表示:他有办法帮忙确认散布在草原上的共有几只羊,唯一的条件是,若算得正确,牧羊人得送他一只羊。 

    牧羊人心想,反正最多送给一只羊也没什么了不起,就答应了。 

    于是,这位白领从热气球上搬出一堆仪器,从超级电脑、雷射测距到卫星定位仪,一番忙碌之后,答案终于出来了。他很有信心地说:“一共九百零一只。” 

    牧羊人惊讶地回答:“接近了,只多算了一只,误差是九百分之一,你还是可以挑一只羊做为酬劳。” 

    白领心里有些纳闷,利用这么多精密的仪器,忙碌了这么半天,怎么还会多算了一只。他心里有点不好意思,直觉地就抱起了一只看来最丑的羊,准备带走。 

    牧羊人瞪大了眼睛,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就在他的热气球要起飞之际,牧羊人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喊道:“你可以挑一只大点的羊,但是请把牧羊犬还给我!”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找到自己穷忙的真正原因,报几个学习工作技巧的培训班,或者读几本教你如何提高效率的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认识根源寻找真正的原因。 

    产生“穷忙族”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纳一下无非有以下几种,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令个人生存压力增加,盲从、攀比心理滋生、欲望膨胀和个人期待值过高;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使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形成“M型社会”;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等。 

    有调查显示,“穷忙族”自己认为,忙碌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60。9%);其后原因依次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48。9%);起点太低机会太少(39。5%);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6%);盲从、随大流(24。5%);耐心不够(18。8%)。 

    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解释是这样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拼命工作,甚至自愿加班。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焦虑对于失业的焦虑,对于生存压力的焦虑。” 
    据日本专家统计,过去10年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中国增加了4成。中关村的“加班族”在北京闻名遐迩,以致中关村附近写字楼“左岸工社”的广告就是一只黑虫子,推崇理念是工作即娱乐的16小时工作论。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在这个物价上涨、股票暴跌、压力指数飙升、情感缺失、能源紧缺的时代,一切的“穷忙”,最后都会被归结为时间与钱的矛盾。 

    “穷忙族”之所以喜欢看电视剧《奋斗》,因为他们需要靠修成正果的童话来强打精神。那么,除了电视剧,有没有更实际的摆脱“穷忙”之道呢? 

    有学者认为,有钱者因为有闲,有多余的时间吸收新知识,更懂得多元化投资,因此可以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加快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反过来,“穷忙族”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要同时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变成恶性循环,忙个不停,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 

    这种研究必然会导致一个预料之中的结论,实际上也是很多“穷忙族”的选择,那就是“积极充电”。 

    台湾《商业周刊》曾经给出了一系列教人如何摆脱穷忙的方案,从闲暇时考证照,念EMBA,到学习投资应有尽有。但恐怕这也是往“穷忙族”伤口上撒盐的主意,一方面,为了糊口而终日奔忙的穷忙族,能否抽出时间进入上述步骤是个疑问,另一方面,充电必然使劳碌的他们百上加斤。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后,很可能发现只是白忙了一阵。 

    这种靠充电来摆脱穷忙的逻辑,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是把他们送进精神病院的陷阱。 

    要想摆脱“穷忙”,并没有什么简洁易行的无上妙法,而需要从理念上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重新来认识一下时间、财富、工作直至自己的人生。 
    我们不会停止探索,而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点,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并且是生平第一次知道这地方。 

    艾略特 

    生命的“份儿钱” 

    人生与其说是上苍给的,不如说是我们自己挣的。 

    我们每个人都像出租车司机,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租来的车(我们的身体),把一位又一位的客人(任务)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同时还要向出租车公司(生命)缴纳管理费和各项税费,俗称“份儿钱”(保障衣食住行的花费),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所得。 

    如果说,我们这辆车每个月的“份儿钱”加在一起是4500元,每月工作30天,那么每天的“份儿钱”是150元,每天的油钱及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花费是100元,加在一起,我们每天的工作成本至少是250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天拉300元的活儿,能赚到50元,而如果拉500元的活儿,就能赚到250元。 

    如果我们荒废了一天,就是一分钱没挣到,第二天的“份儿钱”就成了300元,加上油钱等费用,就担负着500元的成本压力。但是要在平时每天工作10小时或12小时的基础上把工作时间翻番,又是不可能的,损失一天的时间,我们就相当于让未来多承担一天的“份儿钱”。 

    如果我们每天不是把一位位乘客送到目的地,而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那么就可以说,这样的人生就算是破产了。 

    我们再细化到每个小时,每10分钟,然后扪心自问:我们每天是真正赚到了自己的钱吗? 

    我们的时间在悄悄地大量浪费着,却习以为常。这时我们就需要问自己:“份儿钱”为什么挣不出来?时间财富是怎样浪费掉的? 

    进一步讲,仍然把我们比作出租车司机,尊贵客人就是我们人生中的更远大和美好的目标。虽然所交的“份儿钱”是一样的,但是当成功者把组成生命的时间一分一秒尽量用在“尊贵客人”身上时,“穷忙”一族却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客人身上消耗掉了时间。 

    正因如此,他们才比你更成功,更赚钱,拥有比较好的工作,他们快速升迁,人际关系比较良好,甚至比较健康,然而你却和其余大部分的人一样,过着沮丧、失望、默默无闻的生活。 

    事实上,上交一样的“份儿钱”只是一个假设。因为有统计资料显示,“穷忙族”可用的时间会更短。 
    美国社会保障局研究人员希拉里沃尔登在一篇文章中说,1972年满60岁的老年男性,如果他们处在收入分布的上半部,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收入分布处在下半部的老年男性长1。2岁。这份研究结果指出,到2001年的时候,富人和穷人的这个差距扩大到5。8岁,即收入分布处于下半部的男子平均寿命为79。6岁,而收入分布处于上半部的男子平均寿命则高达85。4岁。 

    著名作家蒋子龙曾经说过,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效率专家德A利亚德博士在其《成功的工作安排》一书中指出:“为了发现把乐器的声音送到更远处的方法,我们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为了使汽车能够提高效率更快地行驶,我们下功夫研制了特别的装置;为了增大光的效率,我们发明了反射镜。但是,在提高我们自身的效率上,人们却几乎没动过脑筋。” 

    实际上,生活中的情况比这位专家所说的还要严重,很多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一件可能只穿几次的衣服的面料和款式,可是对于影响我们命运的人生管理问题,却懒得去潜下心来了解。 

    时间与宇宙同在,可谓无限,但我们一生可用于自我发展的时间却太少了,一个人能够有效运用的时间就更少。 

    所谓有效运用的时间,就是能够让我们发展最快、增长能力最佳的时间。正是由于这种有效时间的稀缺性,才造成多数人在生活中疲于奔命,丧失了健康和快乐的心境,在事业上也没有好的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无数活生生的案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 

    正如德国作家尚保罗说过的: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的人将它草草翻过,聪明的人却会将它细细阅读。为什么呢?因为聪明的人知道,只能读一次。 

    本书中所提供的,就是可以让你由穷而富,由忙而闲的人生艺术。 

    《哈姆雷特》中说:“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它们从人们的心里驱逐出去。”无论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习这些使人成功的方法,不断地反复练习,照着去做,直到成为一种习惯,他就可以过一种更加成功的生活。 

    习惯的养成是比较难的事情,除了多次的反复和琢磨之外别无他法。就像我们学习武术一样,我们无法透过苦练达到李连杰或成龙的水准,因为顶级的水准是需要一定天赋的,但是通过十年如一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