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课经济学-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惯用战争术语,诸如,应该“击退”舶来品的“入侵”。他们在财政上的建议和在战场
上所采用的招式一样。设立关税壁垒以击退舶来品的入侵,就像布设坦克陷阱、战
壕、铁丝网,用以抵御或延缓敌军的攻势。 

敌军要克服这些障碍就得付出更高的代价——部署更大的坦克;使用地雷探测
器;派出工兵剪除铁丝网、架桥、抢滩。同样,在外贸中要克服关税壁垒,需要加
大投入开发更有效率的运输方式。一方面,我们尽力去降低英国和美国,或者加拿
大和美国之间的运输成本,这就需要投资研发速度更快和效率更高的飞机与船只,
投资修筑更好的公路和桥梁,投资启用更好的火车和卡车。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用
关税来冲销我们在高效率运输上的投资,使得商品的运输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我们
降低羊毛衫运输成本一块钱,以利羊毛衫在两地之间运送,我们接着提高关税两块


钱,来阻止这件事。我们投资去降低货运成本,然后又用关税减低运输的投资价
值。这样做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 

 关税常被看作是以牺牲消费者来造福生产者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
话大致不错。那些主张征收关税的人,只考虑到受关税保护的生产者能立即获得利
益,却忽略被迫支付关税的消费者会立即遭受损失。但把关税只看成是生产者利益
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冲突,却是不对的。关税的确让所有的消费者蒙受损失,但并
非所有的生产者都从中获益。前面谈过,关税只对受保护的生产者有帮助,为此不
惜牺牲其他所有的美国生产者:尤其是对那些出口潜力相对较大的生产者利益的损
害。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明白这最后一点,我们来看一个夸张的情形。假定我们设立
的关税壁垒很高,完全是禁止性的,让人根本不可能从国外进口商品。再假设美国
羊毛衫售价刚好上涨5美元。消费者购买一件羊毛衫必须多花5美元,由于这一
点,消费者对其他100种产品购力平均减少了5美分。选这些数字,只是为了说
明其中原理。实际数字当然不会分布得这么均匀。这里也不考虑羊毛衫业因为其他
行业受保护而遭受伤害的复杂情形。 

现在,外国产品在美国完全丧失了市场,外国人手上换不来美元,根本没办法
去购买任何美国产品。这种情形下,美国产业的受害程度,和以前的出口率成正
比。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包括,原棉生产者、铜生产商,以及缝纫机、农业机械、打
字机、商用飞机等产品的制造商。 

就算关税壁垒不是完全禁止性的,仍然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只不过损害程度较
轻而已。 

因此,关税的作用是改变美国的生产结构。它改变了职业数量、职业类型,以
及一种产业相对于另一种产业的规模。关税使得相对效率较低的产业规模变大,相


对效率较高的产业规模变小。总体结果是减低美国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减低相应贸
易国的生产效率。 

尽管支持和反对的意见一直争执不下,不过就长期而言,关税和就业的问题是
无关的。的确,突然调高或调低关税所引发的产业调整,都会引起暂时的失业率上
升,甚至会带来暂时的经济萧条。从长远来看,关税和工资却有关系。关税一定会
使实质工资下降,因为它减低了效率、生产和财富。 

衍生出关税谬论的核心谬论是本书所要剖析的。也就是,只看单一关税税率对
一群制造商造成的立即影响,而忽略了由此对全体消费者和其他所有制造商造成的
长期影响。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关税来保护所有的制造商?如此一来,这个问
题不就解决了吗。”其中的误解在于,这样做并不能让所有制造商平均获益,那些产
品销路已经具备国际优势的本国制造商,根本不可能从中获益;关税所导致购买力
转向,一定会给那些生产效率高的制造商造成损失。 

 6 

 谈到关税,最后我们一定要牢记一件事。不可否认,关税确实对特殊利益集团
有利,至少有可能对特殊利益集团有利。这和我们探讨机器造成的影响,应该注意
的事情一样。没错,关税是牺牲其他每个人的利益,来为他们造福。如果受关税保
护的行业只有一个,当该行业的业主和劳工购买别人的产品时,可以尽享自由贸易
的好处,而该行业将从出售自己的产品中获取额外利益。但是,如果受关税保护的
行业越来越多,最初受保护的行业中的从业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也会
开始因为其他人得到保护而受害,最终结果可能比没有任何人受到保护时还要糟。 

作为极力主张自由贸易的人,我们认为降低关税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我们不应
该否认关税有可能对特殊群体产生利益。反之,我们当然也不应该否认减免关税不
会伤害任何人。的确,降低关税对国家整体有益,但是有人会受到伤害,先前享受


关税保护的行业会首先受到冲击。这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我们主张不该设
立关税保护的原因之一。不过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去面对。例如,有些行业
表示,取消它们的产品关税,会致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至少暂时如此)。他们
所言不虚。而如果它们的工人已经具备行业专门技能,甚至可能因此遭受长期的伤
害,直到他们能掌握别的专门技能为止。探讨关税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设法认清所
有的主要影响,跟探讨机器的影响一样,既观察特殊群体受到的短期影响,也考察
所有群体受到长期影响。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本章内容并不在于反对所有的关税,包括主要用于增进税
收的税种,或者扶持战时需要的产业;也不在于反对开征关税的所有主张。本章只
是针对这样一种谬论:关税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或者“保护美国人
的生活水准”。其实这些事情,它一样都办不到;而且就工资和生活水准来说,关
税的作用适得其反。至于对那些为了其他目的而征收的关税,这些话题已经超出了
本章的讨论范围。 

我们无需在这里探讨进口配额、外汇管制、双边互惠,以及减低、转移或阻止
国际贸易的其他非关税壁垒。一般来说,这些措施造成的影响,不但和高关税或者
禁止性关税类似,实际效果往往更糟。我们可以用上述推理方式,去分析更为复杂
的非关税壁垒带来总体效果。 

 

 

 

 

 

 


第12章 拼命出口 

 

所有的国家对出口怀有一种病态的渴求,这种影响仅次于各国对进口怀有的病
态恐惧。从逻辑上讲,真的没有比这种事情更矛盾的了。长期而言,进口与出口必
然相等(这里的进出口指“国际收支账户”里的所有项目,包括“无形”项目,如旅游
消费、海运费用等)。有出口,才有钱进口;没有进口,就没有机会出口,因为外
国人没有美元可以用来买美国的产品。要想扩大出口,就必须有更多的进口,否则
收不到货款。要想压缩进口,出口也会随之被压缩。所以,当我们决定减少进口的
时候,其实等于决定减少出口。当我们决定扩大出口的时候,其实等于决定扩大进
口。 

原因很简单。一位美国出口商把商品销往英国,换回的是英镑。但是这位老兄
在国内没法用英镑来支付员工工资、用英镑来给太太买衣服、用英镑买剧院门票。
他需要美元来支付这一切。他拿着英镑没有用处,除非他拿去购买英国的产品,或
者把手里的英镑(通过银行或代理商)卖给美国进口商,让他们用于进口英国产品。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在美国的出口以等量的进口支付之前,都无法实现银货两
讫。 

如果交易不是以英镑,而是以美元进行,情形也会一样。除非以前曾有英国出
口商输出产品到美国,并因此有美元积累,否则英国进口商没办法以美元支付美国
出口商。简单地说,外汇市场是执行结算性交易的地方,在美国,是将外国人的美
元借项和他们的美元贷项冲销。在英国,外国人的英镑借项则和他们的英镑贷项冲
销。 

任何关于外汇的教科书都找得到相关技术细节,这里不再赘述。别看那些教科
书总是被包装得严严实实,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神秘难解的内容,国际贸易与国内
贸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每个人都必须卖些东西给别人,才能获得购买力,才
有钱去买别人的东西;只不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卖的是自身的劳务,而不是出售商


品。国内交易大多也是通过银行等结算机构,以注销买卖双方支票和其他支付的方
式进行。 

在国际金本位体系下,进出口贸易差额有时靠交运黄金的来结算,但也可以用
交运棉花、钢铁、威士忌、香水,或其他任何商品来结算。不过,在金本位制存在
的时候,黄金的需求几乎可以无限扩张(那时,黄金被公认为是剩余的国际“货
币”,而不仅仅是另一种商品),各国不像限制其他商品进口那样限制黄金的输入。
(近年来,许多国家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限制黄金的输出,那是另一码事。) 

有些人,在谈论国内贸易时,又清醒又理智,但当话题转到对外贸易,他们立
刻变得又激动又糊涂。若把他们在对外贸易上极力主张或原则上默认的东西,移植
到国内贸易上,会立刻显露出其论调疯狂愚蠢的一面,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自圆其
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大量贷款给外国来促进出口,而不考
虑这些贷款有多少能收得回来。 

政府当然应该准许自行承担风险的美国公民放贷到国外,而不应该设置任何障
碍,阻止民间贷款给我们的友邦。作为个人,我们愿意基于人道的理由慷慨解囊,
资助贫困和饥饿的人。不过,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对外国人的
资助,如果打着慈善的旗号,反而让人觉得有商业目的之嫌,这就太不明智了。这
只会造成误解,导致将来的关系恶化。 

可是在主张对外大量贷款的论调中,“拉动出口”这个谬论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这个谬论说:即使有一半(或者全部)的贷款变成呆账,得不到偿还,我们还是会
因为这些贷款而受益,因为可以强劲地拉动我们的出口。 

那些用于帮助外国购买我们产品的贷款,要是拖欠不还,就等于我们拿产品去
白送,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一个国家不可能靠无偿的商品输出而变得富有,这样做
只会使这个国家变得更穷。 

 


把这种说法用在个人或私营公司身上,没人质疑其正确性。如果一家汽车公司贷款
5;000美元给一个人买等价的车子,而这个买家最后没有偿清贷款,那么这家汽
车公司不可能因为“售出”这辆车子而增加收益。它损失的是生产汽车的成本。如果
汽车的生产成本是4;000美元,而买家只还一半的贷款,那么这家汽车公司的净
损失是4;000美元减去2;500美元,也就是1;500美元。坏账造成的损失,并没
有从它的销售业绩中赚回来。 

对于私人公司来说如此简单的事实,为什么用于国家,那些聪明人却会犯糊涂
呢?要认清这种交易,需要人们把眼界放宽一点。某个群体确实可以从中受益,而
其他所有的人却得为此承受损失。 

从事出口生意的人整体而言可以从中获益,其利益相当于在海外的贷款呆账数
额。整个国家因此而蒙受损失是肯定的,只不过难以追踪哪些人遭受了多少损失。
私人放贷损失由放贷者自己直接承受,而政府贷款的损失,最后则必须靠加重税负
来解决。此外,这些直接的损失会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造成更多间接损失。 

从长远来看,贷款收不回来对美国的企业和就业并没有好处,并且是有害的。
用于购买美国产品的贷款,外国买主的赖账每多一美元,国内买主最后就会减少一
美元。出口业受益的同时,依靠内销为主的行业将蒙受损失,二者得失大体相当。
长期下来,经营出口业务的许多企业,总的来说也受到伤害。比如,1975年美国
的汽车公司约有15%的产量销往海外市场,假如给国外贷款,出口量可达20%。
但如果贷款收不回来,导致美国消费者的税负加重,造成汽车公司的国内销售额减
退10%,汽车公司也还是无法获利。 

重申一下,这里并不是说私人投资者向海外贷款是不明智的,这里要说的是,
我们不能靠收不回来的贷款变得富有。 

基于这个道理,那些靠对外贷款呆账,或者直接赠与外国的方式,制造出口大
增的做法,才是愚蠢的。企图通过出口补贴的方式拉动出口的做法,同样愚不可
及。出口补贴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给外国人,补贴部分等于白送。这


是企图靠送人东西来发家致富的另一个例子。 

美国政府不顾这些常识,多年来一直实施“对外经济援助”计划,主要是政府对
政府的直接赠予,金额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这里我们只对支持那些计划的一种说
法感兴趣——可以“拉动出口”,进而维持美国的繁荣和就业。许多支持者信以为
真,认为这是聪明甚或是必要的措施。这依然是靠送东西能让国家致富的另一错
觉。被掩盖的真相是:美国直接送出去的,不是出口品本身,而是用来购买产品的
钱。虽然个别出口商有可能从国家的损失中获益,但这里还要扣除“对外经济援助”
计划分摊给他们的税负,剩下部分才是他们的收益。 

只看某项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产生的立即影响,而没有耐心或智慧去考察该政
策对每个人造成的长远影响,这样的错误,我们在这里又多了一个实例。 

如果我们真的去考察每个人所受的长期影响,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结论。
与几个世纪以来大部分政府官员所奉行的教条恰恰相反,这个结论正如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所说: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能有利益,最终并不在于其出
口,而是在于其进口。是进口,让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能以比国内更便宜的价格,买
到外国的商品;是进口,让他们买到国内制造商不生产的商品(在美国尤为突出的
是咖啡和茶叶)。总的来说,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其进
口。 

 

 

 

 

 

 


第13章 “平准价格” 

 

正如关税史所提醒的那样,特殊利益,总能驱使受惠的人处心积虑,去说服众
人为什么他们应该得到特殊待遇。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计划,
那些计划开始显得荒唐可笑,有识之士都懒得去戳穿它。但是特殊利益会驱使受惠
的人坚持推进他们的计划。该计划若能通过立法实施,会立即改善那些人的切身利
益,所以他们不惜代价,雇来身名显赫的经济学专家和公共关系专家为其代言。他
们那些论调在公共场合被人反复提起,再加上大量统计数字、表格、曲线图和圆饼
图的狂轰滥炸,民众很快就信以为真。等到有识之士意识到立法实施势在必行,一
切为时已晚。有识之士没办法在短短几周之内吃透相关的主题,而他们的对手,也
就是利益集团雇来的智囊,已经在这个主题上倾注了数年心血。有识之士被对手指
责成不了解具体情况,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假设和推定,让人觉得强词夺理。 

农产品“平准价格”的历史,正是照上述进程写就的。不知道平准价格第一次作
为立法议案提出具体是哪一天,但是1933年新政实施时,它已经成为既定的原
则,并作为法律颁布;而且,年复一年,平准价格的衍生论调也被陆续颁订为法
律。 

平准价格的说法大致如下。在所有产业中,农业最基本、最重要,必须不惜一
切代价加以保护。还说,只有农民富裕了,其他人的富裕才有着落。要是农民缺乏
购买力,买不起工业产品,工商业就会萎缩。他们认为这是1929年经济崩溃的原
因,起码是经济无力复苏的原因。当时农产品价格暴跌,而工业产品价格的跌幅却
很小。结果,农民买不起工业产品,导致城市工人纷纷下岗;然后,城里人也买不
起农产品,经济萧条四下蔓延,形成恶性循环。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很简单,把农
产品价格拉回到与农民所买产品价格持平的水准。1909年到1914年间就出现了
这种平准价格,那时的农民很富裕,那时的价格关系应该恢复,并且永久维持。 

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隐含了许多谬误,在这里没有时间一一探讨,展开讨论也


会离我们的主题太远。但是我们找不到充分的理由,认定某一年或某一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