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常的佛心-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星期都很难过。到了星期五晚上11点左右,我在服务台当班。当走进厨房时,我看到一张便条,是写给厨师的,告诉他员工还要多吃两天小香肠及泡菜。    
  我勃然大怒。因为当时没有其他更佳的听众,我就把所有不满一股脑儿向刚来上班的夜班查账员薛格门·沃尔曼宣泄。我说我忍无可忍了,要去拿一碟小香肠及泡菜,吵醒老板,用那碟东西掷他。什么人也没权力要我整个星期吃小香肠和泡菜,而且还要我付账。老天,我非常讨厌吃小香肠和泡菜,要我再吃一天都难受。整家旅馆都糟透了,我要卷铺盖不干,然后去蒙坦那。我这样痛骂了20分钟,还不时拍打桌子,踢椅子,不停地咒骂。    
  当我大吵大闹时,沃尔曼一直安静地坐在凳子上,用忧郁的眼神望着我。他曾在奥斯威辛纳粹德国集中营关过3年,最后死里逃生。他是一名德国犹太人,身材瘦小,经常咳嗽。他喜欢上夜班,因为他孤身一人,既可沉思默想,又可以享受安静,更可以随时走进厨房吃点东西——维也纳小香肠和泡菜对他来说是美味佳肴。    
  “听着,弗尔钦,听我说,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不是小香肠和泡菜,不是老板,也不是这份工作。”    
  “那么到底我的问题在哪里?”    
  “弗尔钦,你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你不晓得不便和困难的分别。若你弄折了颈骨,或者食不果腹,或者你的房子起火,那么你的确有困难。其他的都只是不便。生命就是不便,生命中充满种种坎坷。”    
  “学习把不便和困难分开,你就会活得长久些,而且不会太惹得像我这样的人烦恼。晚安。”    
  他挥手叫我去睡觉,那手势既像打发我,又像祝福我。    
  有生以来很少有人这样给我当头一棒。那天深夜,沃尔曼使我茅塞顿开。    
  此后30年来,我每逢挫折,被逼得无路可退,快要愤怒得做出蠢事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张忧伤的面孔,问我:“弗尔钦,这是困难还只是不便?”    
  我把这句话叫做沃尔曼试金石。   
  评:那个人在最残酷的人间地狱呆过,却洞察了生命的真相——人到什么时候,能够没有矛盾、没有坎坷?你再怎么努力,都无法从矛盾中真正解脱,因为,你选择了一颗充满矛盾的心呀。    
  人总是把心思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就这样成了目标的奴隶,再也无心去领略生命中的万千风景。   
  那清晰的蟋蟀声   
  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接受一位住在纽约的友人邀请,到纽约做客。   
  当纽约友人引领着印地安人出了机场正要穿越马路时,印地安人对着纽约友人说:“你听到蟋蟀声了吗?”   
  纽约友人笑着说:“您大概坐飞机坐太久了,这机场的引道连到高速公路上,怎么可能有蟋蟀呢?”   
  又走了两步路,印地安朋友又说:“真的有蟋蟀!我清楚地听到了它们的声音。”   
  纽约友人笑得更大声了:“您瞧!那儿正在施工打洞,机械的噪音那么大,怎么会听得到蟋蟀声呢?”   
  印地安人二话不说,走到斑马线旁安全岛的草地上,翻开了一段枯倒的树干,招呼纽约友人前来观看那两只正高歌的蟋蟀!   
  只见纽约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你的听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么吵的环境下还听得到蟋蟀叫声!”   
  印地安朋友说:“你也可以啊!每个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里的零钱来做个实验吗?”   
  “可以!可以!我口袋里大大小小的铜板有十几元,您全拿去用!”   
  纽约友人很快地把钱掏出来交给印地安友人。   
  “仔细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没朝我们这儿看的人!”说完话的印地安友人,把铜板抛到柏油路上。突然,有好多人转过头来看,甚至有人开始弯下腰来捡钱。   
  “您瞧,大家的听力都差不多,不一样的地方是,你们纽约人专注的是钱,我专注的是自然与生命。所以听到与听不到,全然在于有没有专注地倾听。”   
  评:自然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生命的意义、尊严与荣光,你为什么不可以?   
  (解脱)   
  每天早上醒来,你都要面对繁忙的一天。然而,你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灵魂的步调   
  有一位考古学家,千里迢迢来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   
  他雇用了一些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进发。   
  那些土著人的脚力确实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的行李和器材,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考古学家先喊着需要休息,所有的土著人才只好停下来等候他。   
  考古学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宿愿,好好地研究一番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   
  到了第四天,考古学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翻译却说,土著人拒绝行动,令考古学家恼怒不已。   
  经过详细的沟通,考古学家终于了解,这里的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考古学家对这项习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通过翻译询问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考古学家的问题,说道:“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考古学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他心中深深地认为,这是他这一趟考古旅行中,最有价值的一项收获。   
  我们总是感叹人生的短暂,于是经常看到人们匆匆地赶路。充斥着我们四周的现代世界,越来越像一部千螺万杆,轰轰作响的巨型钟表,而我们就像一个个元件被上紧了发条般随着运转。但你可曾真切地感到过,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还有一个自由的自己,他真正地洞悉我们人生的来龙去脉,他真正地懂得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宿愿。他——就是我们的灵魂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匆匆赶路,好像也是为着一些目标,但千万别忘了经常分出些时间,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让他引导我们的方向,让他重新勾勒我们真心的渴望,让他给我们的努力注入乐趣、意义和幸福。谁能协调好灵魂的步调,谁就能拥有自由而充实的人生。   
  评:我们总是需要一点时间,把生活的重担暂且放下,让灵魂的脚步跟上。不管多忙,偶尔也该给你的心灵放放假。   
  (解脱)   
  人为什么会被情绪控制?如果那些情绪会伤害你,你为什么要听它的?你为什么不能解脱?   
  无怨才是佛   
  李二信佛,念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解脱。也许是自己不够宽容,他便对什么事情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可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他并没觉得有多大进步。   
  在许多事情上,李二都是按照他所能理解的佛的方式来生活的。起初人们觉得他为人真好,李二会成为一位大师的。李二也这样看。李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甚至他还要求别人这样做。别人自是不做的了,李二见状便摇头叹息。   
  李二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人们便觉得他古怪起来,后来,人们更觉得他是疯子,不再是李二了。事情缘于一个小偷。   
  一天,李二见街上一些人打一个小偷,他忙去劝阻,说上一通理论,人家很不理解,失主更是生气地说,关你屁事。李二说,人家偷东西,也许是一时误入迷途,怎么能这么打呢?失主一听就更来气了:你跟他是一伙的吧。李二连忙说不是。就在这样闹腾的时候,小偷趁人不注意,早溜之大吉了。失主便拉住李二赔他的钱财,李二当然不干。于是,这事搞到派出所,在警察的调解下,李二赔了一笔钱了事。自此以后,李二觉得有些事情真是不可思议,人们见了他也“另眼相看”,并指指点点。李二更加郁闷了,以至他念佛时,心念也无法集中,精神也恍惚了起来。   
  对于这样一件事,李二虽然觉得不快,还是努力地劝自己想开些,但总不能够。   
  李二一天在街上闲步,遇见一个老头。老头看了看他,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年轻人。李二本不想说,但看着他慈祥的目光,便把心中的疑惑说了。   
  老者微笑着听李二诉说,时不时问一句什么,李二索性一股脑地全说了,并问老者自己怎么做才好。   
  老者依然微笑着说,什么是佛?怎能成佛?佛是明彻,佛是慈悲,佛是祥和,佛就是没有怨。心里有怨,什么也不用谈。   
  李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弄了半天,连这个也没弄明白啊。   
  评:那些情绪根本就不听你指挥,你想平静都平静不下来,所以情绪不是你,是外来的控制你的东西。你愿意总是被外来的东西控制,就像鬼上身一样吗?    
  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不要它来,只能选择怎样对待。   
  成为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味道如何?”大师问。   
  “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   
  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评:痛苦是一种能量,它来自于心灵和现实的碰撞摩擦,它告诉你,你心里的所想所要不切实际。既然这样,一定是自己有问题,为什么不把这种能量导向自身,用来推动自己的成长?   
  (解脱)   
  烦恼难以摆脱,因为烦恼不在外面,就在你的心里,你有了一颗烦恼的心。   
  赶不走的驴子   
  一个人有次去见一位大师,要求学习冥想。大师问他:“在你来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他记得,有一只驴子躺在路上。大师说:“好吧,我先让你做一个小小的练习,如果你能做到,那我就会教你冥想。你去坐下,把那只驴子从你的脑子里赶出去。当你做到了,你再回来找我。”   
  可怜的人试了两个小时,但他发觉这只驴子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他没办法把它赶走!两个小时之后,他来到大师那里,说:“实在抱歉,我根本就不能把那只驴子赶出我的头脑!”   
  大师说:“听着!你只看了驴子一眼,甚至过了两个小时你都不能把它忘掉。现在,在你的脑子里堆积了你从小到大那么多的东西,要把这些东西去除,比忘记你看过一眼的驴子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大师接着说道:“但如果你下定决心,真的准备要放下这些重负,那你首先必须认识到,你不必试图摆脱任何东西!不要与你的欲望抗争;不要试图摆脱它们;不要试图解决它们。而只要放下它们,忽略它们,它们就会一个一个地自己离开。”   
  评:只要认清,所有欲望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你就能够看到,那些东西对你的控制力量在慢慢减弱,直到有天,它们再也不能对你起任何作用了。   
  (解脱)   
  永远不要绝望,因为出路一直就在那里,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寻找。   
  寻 表   
  有个在农场工作的农夫,有天这个农夫打扫完马厩后,赫然发现他老婆送他的怀表不见了。由于这个怀表对他来说十分珍贵,于是他马上又跑回马厩寻找。找了一段时间,几乎把马厩整个都翻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因此他气馁地走出马厩。   
  而这时候,他发现外面正有一群孩童在玩耍,于是他向那群孩童说:假如你们之中,有谁能在马厩找出那块遗失的怀表,那个人便能得到五毛钱。于是,孩童们一窝蜂似的跑进马厩里寻找怀表。经过一段时间,当孩童们走出马厩时,都表示没有找到,此时农夫更加气馁与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农夫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可以再进去找一次吗?一个孩童对他说。但是农夫觉得,大家几乎都把马厩翻遍了,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凭你一个人就找得到呢?   
  由于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因此农夫答应了这位孩童。过了不到一会儿的工夫,当那孩童走出马厩时,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农夫很惊讶地问他,你是怎么办到的?那个小孩回答:“我进去之后什么都不做,就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我找到了怀表……”   
  这个故事是否能给你有所启示呢?    
  当你不断地努力力工作时,你是否会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你所努力的方法及方向,是否正确?   
  评:要想从烦恼中解脱,也只需要静下心来。    
  人都怕死,其实是怕生命消逝得太快,来不及找到生命的意义。   
  逃开死亡   
  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他心里想着:“死亡是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呢?”    
  他想到:“人总是在往前跑的时候死亡,例如飞机失事、车祸丧生。所有的动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时候,被捕杀的。从来没有动物是在后退时丧生,所以,死亡是从后面追赶的。”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 “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惟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总是行色匆忙,不论吃饭、工作或走路,都比从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赶路时,突然被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叫住。老人问他说:   
  “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赶什么呢?”    
  他说:“我不是讲追赶,我是在逃开呀!”    
  “逃开什么呢?”老人问。    
  “逃开死亡!”    
  老人问:“你怎么知道死亡是在后面呢?”    
  他说:“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时追赶,而是在终点时等候的。不论你跑快或跑慢,都会抵达终点。”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说。    
  那个人大惊失色:“你今天出现,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说:“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还没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着’一直向我抱怨,赶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会合,和死亡又有什么两样呢?他特别请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着’会合呢?”    
  死神说:“首先,你要站着不动,把心静下来。然后你要环顾四周,用心体会、用爱感觉、 用所有的力量来品味,‘活着’就会赶上你了。”    
  当他把心静下来的时候,老人说:“你回头看看,我的兄弟来了。”    
  他一回头,老人不见了,却看见了从来没有看见的、美丽的街景……   
  死与活,就在于心的回眸。   
  评:解脱就在当下。你只要放下那个原来的自己,也就放下了原来的所有问题。而解脱,就是打破了心的壁垒,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翱翔。   
  (解脱)   
  最有价值的东西,常常无法用价值衡量。   
  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一个河叉分了手,因为一个认为到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   
  十年后,入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他在那儿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如今,俄亥俄河岸边的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好像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讯。有的说已葬身鱼腹,有的说已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自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