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常的佛心-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过追踪,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自然金块来自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   
  昨天,在溪水里又发现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谧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激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18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开始创造百万富翁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可是,这位淘金者却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也许会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今天仍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可是我始终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位淘金者是一个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评:欲望止息的时候,幸福悄然来临。它让你完全陶醉在生活里面,你真的不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去追逐什么。    
  人们有问题,所以会去追捧一些有问题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反过来又为人们制造更多的问题。   
  告别凡·高   
  搬家清理物品时,发现了几本以前看过的书,其中有欧文斯通的传记《毕沙罗传》与《凡·高传》,和陈染的随笔《声声断断》。因为我现在已不再藏书,就顺手把它们递给了妹妹,“不要了,送给你吧。”妹妹翻了一下,捡出《凡·高传》丢还了回来,“我不要这本,他是疯子。”   
  我接了过来,不由自主地停止了整理,翻了一下这曾让自己推崇备至的人物的传记,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当初那种审美观,那些曾经的喜好,已引不起自己的任何共鸣了。   
  以前在自己的眼中,被誉为跳动着的阳光与奔放激情的写照的画作,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笨拙,人物面貌一片模糊,构图严重不合比例,堆砌的色块反映了技法的不成熟,狂放的笔触折射出灵魂的骚动不安与思维的混乱。自己虽然只是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却对印象派的画作达到了狂热的喜爱程度,一些印象派画家住过的地方,仿佛自己梦中的圣地,对近年印象派画的拍卖价也如数家珍。特别是对凡·高,崇拜他把一生贡献给了自己的理想,是用生命与激情在作画。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与他类似的人生观,在混乱与不安中纵容着自我的放任,却还感觉良好地认为,那是一种个性的发挥。   
  人先天的本性都是善良与纯真的,而人的观念却是这样由后天的灌输与滋养而形成的。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简直像凡·高一样,狂放的个性与抑郁的心态是两股强大的力量,在我瘦弱的体内拼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扯,简至要到了崩溃的边缘。   
  幸运的是,我读到了好书,那是告诉人们宇宙真理的好书,从此这颗流浪的灵魂才得以安宁,内心得以平和,生命才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开卷有益,好书真能使人受惠无穷。   
  觉今是而昨非,看着手中曾经的“爱好”,我淡淡地笑了,轻轻地把它们压入了书箱底层,心里明白我不会再去碰它了。脑中不由得回荡起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心中一片宁静安详,仿佛听到驼铃阵阵,一队商旅正行进在辽阔的大草原,走在归乡的旅途上……   
  别了凡·高。   
  评:自我是一个陷阱,因为每个人都有问题,你追求自我就等于是追求问题。而心灵升华的第一步,便是承认自我的局限,放下你所有的问题。   
  (解脱)   
  心情激动的时候,你就已经掉在枷锁里了,被外来的什么东西给控制住了。   
  一封邮件   
  一天我在班上,正好有几分空闲,便上网查看邮箱,看到一溜的新邮件。正在好奇地想又有什么消息,一个刺眼的发送者的名字蹿入眼帘,我顿时一阵激动,呼吸也开始微微发紧。这个发送者虽不是我的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正好是前天在上司面前和我大吵一架的同事。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打开了邮件。原来他想从我这里要一份材料。要是换了其他什么人,这材料我一定会给,没问题。偏偏今天他自己送上门来,正好出口气。我没好气地写了回邮拒绝了他。按了“发送“,心里一阵欢喜。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上网查了几次邮箱,看他如何“蹦起来”发怒。但是他没有反应。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他那边还是没有动静。我发现我开始坐不住了。更糟的是,我几乎放不下这件事了。无论我去打水,还是和同事聊天,总是时不时的想去看看邮箱。我开始感到不愉快,闷闷的。本来高高兴兴的一天,就这样莫名奇妙地给搅了。   
  我坐在椅子上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不愉快和焦虑,是因为我没有收到他的回邮,那么为什么他的回邮对我这么重要?因为我的邮件是要“出口气”的……我突然发现,我才是给自己制造不愉快的人,我强烈的争斗信念,给我带来了随后的焦虑和烦躁。如果我当时没有产生要教训他的心,不把我们之间的矛盾看得那么重,而是一视同仁,像对待其他同事那样对待他,我现在的心情会很轻松的。想到这儿,我开始为我的行为后悔。   
  下班回家后,发现他的回邮。打开一看,原来他也没生气,只是解释为什么需要那份材料。我把材料发给他,心里的不愉快也随之消失。我想,我不会再把生活中的摩擦看得那么重,少些争斗心,多些大度。   
  评:真正的解脱,是摆脱各种情绪的控制,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为什么你的喜怒哀乐要被别人控制呢  承 担   
  一心归去   
  种花的邮差   
  生活对爱的奖赏   
  与泥对话   
  乐善好施的境界   
  秤的秘密   
  婚姻:一个数学概念   
  两只红鞋   
  我们家都是坏人   
  一位父亲的忏悔   
  守信一生   
  (承担)   
  每个人都在承担,都怕别人说自己不负责任。但什么才是负责?什么才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承 担   
   有一位心地非常谦虚的主管跑来向我递辞呈,我大吃一惊,因为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属为重的人,以每年公司分红为例,他总是将自己的一份转给部属。失去他,将会是公司的一大损失,每年的考绩都显示他很受部属的支持。   
  我询问原因,绕了个大圈子后,他很委婉地说出离职的原因。原因是他有一位能力很强的副手,但因他曾对这位副手的某些企划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可是副手却不完全认同他的看法,以致于他观察到,副手有些闷闷不乐的行为。   
  显然,这位主管想离开,因为将心比心,他不忍看到副手有志难伸,所以他想空出位置来,让副手有自己挥洒的空间,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障碍。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找来那位副手,并告知他他的主管要离开的事,并询问他是否知道主管离开的理由,他说他不清楚。   
  为了避免给副手太直接的冲击,我先跟他分享了一个故事。故事描述,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显现佛珠链子的珍贵与安全。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菩萨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圆满。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炼,直到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置信,因为庙中惟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不见。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嫌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交谈,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们。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老师父一一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在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说到这边,我把主管离职原因告诉了他,并提醒他:“你还没学会承担,因为别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评:真正的承担,是要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来滋润万物众生的。   
  (承担)   
  为什么坏人都可以度化?他做了那么多坏事,怎么还能修行?   
  一心归去   
   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去拿,但要留点,米已经吃光,不留点,明天我要挨饿呢!”    
  那个强盗拿走了所有的钱,在临出门的时候,七里禅师说:“收到人家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啊!”    
  “谢谢。”强盗说。他转回身,心里十分慌乱,这种从来没有遇到的现象使他失去了意识。他愣了一下,才想起不该把全部的钱拿走,于是,他掏出一把钱放回抽屉。    
  后来,这个强盗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寺庙去见七里禅师。    
  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    
  “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还说谢谢了,就这样。”    
  这个强盗被七里禅师的宽容感动了,只见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一声不响地跟着差役走了。    
  这个人在服刑期满之后,便立刻去叩见七里禅师,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不答应,这个人就长跪三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    
  人能开启善心,勇于承担,奇迹便会开花。   
  评:认清真实的自己,勇于承担,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便是修行的真正含义了。    
  除了家庭和工作以外,还有没有更多的责任,值得我们承担?   
  种花的邮差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几番变迁, 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评:那些鲜花,有着邮差心灵的芬芳。你有没有真正地为自己活着?为了自己的心灵,你又承担了多少呢?   
  (承担)   
  你的善良、爱心和付出,终究会得到回报,不管以何种形式。   
  生活对爱的奖赏   
  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   
  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耳朵冻得通红,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   
  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天晚上,妻子就和他怄了气。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成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低着头说:“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   
  此后,鞋匠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   
  两年多过去了,没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许多,懂事且听话。鞋匠的妻子渐渐喜欢上了他。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这里。他们连声感谢后,就急匆匆带着孩子走了。一起摆摊的人揶揄鞋匠,说他傻,他呵呵一笑。这之后,便没有了孩子的音信。   
  后来,鞋匠搬离那座小城,经常掰着指头计算孩子的岁数。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等到孩子。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年轻人,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亲人而成名。他创办了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以鞋匠的名字命名。   
  网站显眼的位置上,贴着寻找鞋匠的告示。旁边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懂得把这温暖变成火把,从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   
  评:怎样的回报更有价值,是被你帮助的人只回报你一个,还是他把你的爱,散播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哪一种是你最想要的?   
  (承担)   
  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价。你的梦想越美丽,你需要承担和付出的,也就越多、越大。   
  与泥对话   
  *与泥对话之一   
  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你却饱受冷嘲热讽,难道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   
  泥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亲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爱应该包容,否则就不完全了。”   
  *与泥对话之二   
  有人问泥:“与荷相比,她有美丽的外形,她有芬芳的气息,她有婷婷的风姿,古今中外,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词颂赞她,多少画家艺人描绘她,多少人欣赏她,多少人喜爱她,而你呢?你什么都没有。”   
  泥说:“你错了,我有荷全部生长的经历。她萌芽新生,我分享惊喜;她青涩岁月,我体会她的苦闷;她含羞待放,我分担她隐藏的心事;她风华绝代,我默享她的荣誉和掌声;她饱满圆熟,我们一同欢呼丰收的喜悦。一直到她枯残死亡,我仍为她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你知道吗?你们所有的,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而我却拥有她整个生命!”   
  *与泥对话之三   
  有人问泥:“你无声无息地委身在地,受人践踏,亦无华彩外衣,难道你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吗?”   
  泥说:“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我让花草树木蓬勃生长,供应她们充足的养分,我无穷的生命力还不够显现吗?”   
  评:要想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你还真得把很多表面的虚荣与浮华放下。人有时候不能要求太多,有时候最重要的东西,只许你选择一样。    
  你说你是好人,愿意帮助别人,你又能为别人付出多少、承担多少?   
  乐善好施的境界   
  有位长者不但很富有,而且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自己拥有如此庞大的财产,应该帮助大家,使大家都衣食无缺,因此大开善门,对于遭逢苦难病痛的人,更是用爱心去救济。   
  那些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