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接近权力巅峰的女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由于皇太极继承了汗位,从来就没当过大福晋的叶赫那拉氏却被尊为“孝慈皇后”,努尔哈赤的三位大福晋——佟氏、富察氏、乌拉那拉氏没有一个能得到皇后的称号,佟氏的称号是元妃,富察氏的称号是继妃,乌拉那拉氏的称号是大妃。    
    可真应了母以子贵那句古话,儿子当上皇帝,生母得到皇后的殊荣,但在封建礼制中嫡母的皇后名分是不能被剥夺的。    
    可是皇太极在追尊生母的同时却剥夺了嫡母们的名分。    
    已经成为事实上皇帝的多尔衮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大权在握的他追尊已经当了七年大福晋的母亲为“孝烈武皇后”,这本来就是他母亲早就应该得到的。    
    乌拉那拉氏的“孝烈武皇后”头衔以及“配享太庙”的哀荣享有还不到一年就因为多尔衮于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去世(1650年12月31日)而成为昙花一现。    
    为了争取两白旗大臣的支持、稳定局势,顺治在十二月十八日(1651年1月9日)下达了多尔衮葬礼“合依帝礼”的命令,并充分肯定了多尔衮当“太宗文皇帝(既皇太极)升遐之时,诸王大臣拥戴皇父摄政王,坚持推让,扶立朕躬,又平定中原,统一天下,至德丰功,千古无两”的丰功伟绩。    
    此后七天(十二月二十五日,1651年1月16日)又颁布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庙号成宗的诏书,再次肯定了多尔衮“辟舆图为一统,摄大政者七年”的历史地位。    
    可悲的是在多尔衮被追尊为义皇帝后还不到两个月,就风云突变,已经控制住局面的顺治以“殡服违制”对多尔衮的追夺论罪(顺治八年二月二十一日,1651年3月12日),在籍没家产追夺睿王封爵的同时也就一并撤销了“孝烈武皇后”的尊号,乌拉那拉氏的称号又变回大妃。    
    在顺治的曾孙乾隆即位四十三年时(1778年)下达了为睿王昭雪的命令,充分肯定了多尔衮在“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奉世祖(顺治庙号)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的贡献,并对“殡服违制”之说予以驳斥:“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殡服僭用龙宾,证为觊觎,有是理乎!”而当乾隆皇帝看到实录中记载多尔衮对诸王大臣所说“有忠于皇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忠于皇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为之堕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明君臣之大义”,“岂可不为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大清王朝总算还没忘记这位定鼎中原的决策人。    
    在乌拉那拉氏的儿子中最有悲剧色彩的就是有勇少谋的阿济格,在皇太极统治时期他的地位始终比两个同母弟弟低,崇德改元封给他的头衔是郡王,而当上了正白旗旗主的多尔衮,即使在当上摄政王后对阿济格也一直心存防范,禁止两白旗大臣同阿济格来往。    
    阿济格在多尔衮去世后曾在两白旗大臣中游说、劝他们拥立自己继续担任摄政王,并秘密派人通知自己的儿子劳亲“多率兵”来猎所。    
    顺治及其母亲孝庄皇太后利用两白旗大臣群龙无首的混乱状况争取两白旗大臣倒戈,以至多尔衮集团的骨干额克亲、罗什、博尔惠、吴拜、苏拜等人在护送多尔衮灵柩回京途中,一举将阿济格父子抓获。    
    继之而发生的就是对阿济格图谋摄政一案的审理,顺治八年正月初六(1651年1月26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对阿济格做出终身幽禁、籍没家产的判处。    
    性情刚烈的阿济格因在幽所举火自焚而被处死,也算得上不成功便成仁了。


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乌拉那拉氏“实录”不实

    所谓“实录”是本朝所修,是即位的皇帝命令国史馆等一类的文墨人根据档案材料对先帝爷在位时期的重大事件所编纂的。    
    至于把什么收入“实录”就看当今皇帝的政治需要了,所以“实录”所记载的未必全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这一点在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前三朝实录中相当突出,尤以太祖朝为最,而其中关于乌拉那拉氏殉葬的情节则又是屡屡被改动的内容。    
    在皇太极时期纂修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这样描述道:大妃乌拉那拉氏“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日俟终,必令殉之。”在多尔衮摄政时令刚林、祁充格期对《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进行修改,把上述那段对乌拉那拉氏多有谤言的描绘删掉,把她的殉葬改为出于对太祖的景仰—— “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地下”,自愿殉葬。    
    而当多尔衮被追夺论罪后,删掉的内容又被加上,香消玉殒多年的乌拉那拉氏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不得安宁。    
    直至乾隆年间对太祖朝实录最后进行修改时,对乌拉那拉氏殉葬的情节又回到因景仰太祖自愿殉葬的描述。    
    不管如何写、如何改,实际上都掩盖了乌拉那拉氏被逼殉葬的真相,“实录”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篡改,“实录”不实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多尔衮虽然被平反昭雪,但乌拉那拉氏的“孝烈武皇后”头衔并没有随之恢复;乌拉那拉氏被逼殉葬的内幕在清代的官修史书中永远都是个禁区,即使在多尔衮当政时期也是如此,但滔滔而去的历史长河最终将荡尽掩盖真相的尘埃;而建在北京南池子的睿王府以及协和医院前身的豫王府印证着逝去的一切……


清太宗皇太极庄妃博尔吉济特氏嫁给姑父

    62年的风风雨雨,把一位天真伶俐的少女磨炼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都印有她的倩影与足迹;太多的家事与国事以及太多的传奇,不仅在于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还在于她与小叔子多尔衮之间有着说不清的瓜葛,更在于她在弥留之际所做出的不同丈夫合葬的决定,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凄苦、无奈与辛酸,也留下太多的猜测……    
    神秘的宫闱把一位天真伶俐的闺名为“木布泰”的少女变成风姿绰约的庄妃,权力之争又把她磨炼成一位纵横捭阖而不露的女强人;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她经历了太多的家事与国事,面对从天而降的狂飙她从容不迫,面对幼主临朝而造成的大权旁落,她以退为进,巧于周旋,并最终为少年天子赢得了乾纲独断;她在辅佐儿子顺治之后又辅佐孙子康熙,并最终为清王朝培育出一位盛世之君;不管她的儿孙是否需要,她在生前与死后永远守护在他们的身边……    
    天命十年初(明天启五年,1625年)蒙古科尔沁贝勒斋桑之女——博尔吉济特氏家族13岁的木布泰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开始了远嫁的行程,她肩负着家族与部族的使命奔赴沈阳,同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完婚。    
    从年龄上说新娘比丈夫小21岁,从辈分上说皇太极是13岁的木布泰的姑父。    
    11年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木布泰的姑母——莽古思之女嫁给皇太极为福晋。    
    皇太极比16岁的莽古思之女年长7岁,应该说是相当般配的婚姻了,但当时的皇太极已经妻妾成群,皇太极的发妻是清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女儿,继之又娶了乌拉那拉氏,当莽古思之女嫁过来时乌拉那拉氏的儿子豪格都已经6岁了。    
    为了区别姑侄,姑且称莽古思之女为老博尔吉济特氏,称木布泰为小博尔吉济特氏。    
    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如此安排女儿、孙女的婚事,同后金势力的迅速崛起有直接关系。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科尔沁部同海西四部等组成九部联军,讨伐努尔哈赤,但被击败。    
    科尔沁部遂退出反努尔哈赤的同盟,成为蒙古各部中第一个同努尔哈赤结盟的部落。    
    经过再三的权衡,莽古思决定同努尔哈赤结为儿女亲家,皇太极就成为科尔沁部的乘龙快婿。    
    看来联姻皇这步棋是走对了,此后两年努尔哈赤就称汗建国,愈发显示出龙兴之势。    
    满蒙联姻也受到后金的重视,因而莽古思之女在四贝勒的妻妾中被视为嫡妻。    
    但令莽古思不安的是女儿命中子嗣不旺,成婚都10年了还没生下一男半女,不能坐果的花一旦凋谢就化为乌有了,这对于科尔沁部、对莽古思家族可是件头等大事。    
    在莽古思的家族中,到了出阁年龄的只有这个快13岁的孙女了。    
    在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儿子和几个孙子中究竟选择哪一个为孙女婿呢?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年龄上最般配的是比孙女大三岁的多尔衮(努尔哈赤第14子)、孙子中则是豪格。    
    但联姻最看中的是地位,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不在四大贝勒之列,而四大贝勒从天命六年(1621年)就协助后金汗处理政务,既接近权力中心,又积累了从政经验。    
    所以还得在四大贝勒中物色孙女婿——大贝勒代善不仅年龄太大,而且早已失去当年的锋芒;出自旁支的二贝勒阿敏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过于急功近利的莽古尔泰肯定成不了大事。    
    比来比去还是觉得,在后金政坛上最有希望的是四贝勒皇太极。    
    对保留着兄死妻嫂、父死妻后母习俗的游牧部族来说,侄女嫁给姑父实在是件司空见惯的事,说来也巧这门婚事订下不久,就传来莽古思之女身怀有孕的消息,而当小博尔吉济特氏同姑父合卺之后半年,老博尔吉济特氏为皇太极生下第二女,联姻终于有了结果,只可惜不是位阿哥,还有点美中不足。    
    有姑侄共事一夫,总算又多了一层保险。    
    关于四贝勒皇太极的神话第一次出现在小博尔吉济特氏生活中是在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那一年她7岁。    
    该年,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一带大败明军。    
    在同明山海关总兵杜松所率领的军队作战时,已经抢占界藩山的四贝勒配合从吉林崖冲下的后金军队全歼杜松一路;在同明开原总兵马林所率领的北路军的激战中,四贝勒所率领的千余骑向占据斐芬山的明军冲去,集中力量歼敌一隅,进而全歼北路明军;而在同刘所率领的南路明军作战时,四贝勒率领军队抢先占领战略要地阿布达里岗,居高临下,为彻底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战事中,四贝勒的战绩最为突出……    
    因而小博尔吉济特氏对姑父皇太极充满钦佩之情。    
    当心目中的偶像出现在博尔吉济特氏眼前,而且是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四目相视时,反倒觉得不自在了,景仰一个人同嫁给一个人毕竟不是一回事。    
    在观念上她可以接受把姑父变为丈夫的现实,可在内心深处就是找不到做夫妻的感觉,说真的她还需要一个转换角色的时间,她不是不想得到名副其实的婚姻,也不是不想体会风月之情、云雨之悦,可一旦到了和丈夫单独相处的时候就格外的紧张,床笫之欢对于她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    
    对于她和四贝勒来说,都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清太宗皇太极庄妃博尔吉济特氏以夫为师

    小博尔吉济特氏嫁到沈阳后一年零六个月——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626年),后金汗努尔哈赤晏驾,虽然她才14岁但已经从大福晋乌拉那拉氏的被迫殉葬中感受到权力之争的血雨腥风……    
    在老汗王去世后,代善在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的说服、推动下明确表态拥戴四贝勒皇太极即位。    
    有了代善的表态,志在必得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但颇通韬略的皇太极却一再强调“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若舍兄而嗣位,既惧弗克善承先志,又惧未能上契天心”,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并不是老汗王指定的继承人,如果越过兄长而即位既怕不能很好地继承父汗的志向,又怕不能符合天意。    
    虽说兄弟子侄一再强调“国不可一日无君”,盛赞“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但皇太极就是要抻一下,不急于接受他们的推举。    
    四贝勒的推辞愈发使得众贝勒惶惶不安,于是他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表明对四贝勒即位“众皆悦服”。    
    这样反反复复地持续了十几天,一直到八月二十七日——    
    老汗王去世都已经16天了,皇太极才接受兄弟子侄的推举,并决定在九月初一继承汗位,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在即位问题上所表现的以退为进,是在政治上给小博尔吉济特氏上的第一课。    
    皇太极给小博尔吉济特氏上的第二课,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天聪元年(1627年),即位伊始的皇太极利用明军修复关外重镇无暇东顾的机会,决定派重兵突袭明王朝的战略伙伴——李氏王朝所统治的朝鲜。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王朝派出了援军,经过将近八年时间的血战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明与朝鲜也就结下了情同骨肉的友谊,因而当明与后金大战萨尔浒时,朝鲜派出军队参战。    
    尽管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战败而结束,而且后金的势力很快囊括了辽东半岛,但朝鲜对明朝不改初衷,不仅给在岛上坚持抵抗后金的毛文龙提供方便,还帮助从辽东逃到朝鲜的汉民从海上返回中原地区。    
    在皇太极看来,只有切断朝鲜同明朝的联系,后金在同明的抗衡中才可能消除来自右翼的牵制。    
    为此皇太极在天聪元年(1627年,明天启七年)率领一支军队到辽河一带,摆出要兵进辽西的架势,可在实际上却派大军突袭朝鲜,强迫朝鲜同后金签订城下之盟,以后金为兄,以朝鲜为弟。    
    皇太极在政治上给小博尔吉济特氏上的第三课,则是率领军队突破长城防线,对明京畿地区进行扫荡。    
    由于当年老汗王努尔哈赤在广宁之战后未能穷追不舍、连续作战,就给了明王朝在辽西构筑宁锦防线的机会。    
    明军乘机恢复城堡,练兵、屯田,大大加强了在辽西的防御能力,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受挫就是一个证明。    
    而皇太极即位后对锦州的进攻再次受阻,都充分证明在当时后金还不具备冲破宁锦防线的能力。    
    于是,皇太极决定避实就虚,在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突袭并无重兵防御的长城。    
    皇太极避实就虚的决策,给小博尔吉济特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令小博尔吉济特氏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兵临北京城下的皇太极,居然能仿照《三国演义》蒋干盗书的情节,编造了宁锦防线的缔造者——袁崇焕同皇太极有密约的假情报,并有意泄露给所抓获的明牧马场的太监、且给其提供逃跑的机会,从而用反间计使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把从宁远飞抵京城勤王救驾的袁崇焕逮捕入狱,导演出明朝皇帝自毁长城的传奇……    
    皇太极的运筹帷幄,实在令小博尔吉济特氏叹为观止。    
    天聪四年初(1630年)皇太极班师回朝,但留下一支队伍驻守夺取的关内四城——迁安、永平、遵化、滦州。    
    由于负责驻守关内四城的二贝勒阿敏,在明军突然发动袭击时仓皇逃回关外,从而使得皇太极把关内四城作为南下桥头堡的战略设想落空……    
    然而皇太极却本能地具有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把关内四城失守作为治罪阿敏的理由。    
    阿敏不仅失去二贝勒的头衔,而且被幽禁,皇太极即位后所保留的四大贝勒一同接受朝贺的议政形式初步得到改变,虽然代善、莽古尔泰依然在朝贺时同皇太极并排而坐,但皇太极居中而坐,两位兄长分坐两边,天聪汗的地位明显提高。    
    自幼就“独噬图史”的小博尔吉济特氏在嫁到沈阳后不仅像读天书一样去阅读汉文典籍,而且还从皇太极的治国安邦、军事征伐中学到许多……    
    其中有文韬,有武略,有权术,有机变,有汉文。    
    此时,她已经把丈夫视为良师。    
    由于小博尔吉济特氏在婚后好几年也没有身孕,让皇太极的皇后——也就是她的姑母万分焦急,就连远在科尔沁的家人也都因此方寸大乱,博尔吉济特氏家族决定由她的祖母在朝贺时把自己的老闺女——比侄女还要小好几岁的小姑姑带到沈阳,继续同皇太极联姻。    
    孰料这层意思还没挑明,就节外生枝了,多尔衮见到了汗兄的小姨子,而且是一见钟情,结果由皇太极做主把皇后的妹妹许配给了多尔衮。


清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