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一教-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缩了回去。这样反复做了几次,星星反应很敏捷,她感到很有趣。
现在,星星在比划“拉米来”的时候已经领悟到了一点玄机。我注意到,李雪莹逗星星比划“拉米来”时,如果李雪莹嘴巴不唱,星星的手不动,只要李雪莹开始唱,星星便看着自己的手慢慢地转动起来。这种联系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只是还不是很稳定,时间超过15秒钟,星星的注意力又分散了。
又过了一个月,星星已经能够比较轻松地说两、三个甚至更多音节的连绵词了,比如“爸、爸”、“打、打、打”等。现在星星还是不知道“爸爸”的含义,只是无意识地乱喊。有的时候,她还能说出两个不同音节的词语,只是有点含混不清。我想,所谓咿呀学语,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在星星10个月的时候,我们给她买了一个小的玩具小手风琴,不久她就耍得很熟了,只要李雪莹嘴里开始唱“1(多)—2(来)—3(米)—”星星便拿起手风琴一张一合地拉起来,边拉边向你笑,样子非常可爱。
星星已经快满1岁了。
因为我和李雪莹结婚的时候没有做家具,所以我利用放暑假,就在学校请人做家具。我很关心星星的情况,所以,每周要回城一次。每次回去,星星只要看上我两眼,便能很快认出来,口里喊着、闹着就往我这边奔,这说明星星现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家里,李雪莹、李春艳、李月静、妈妈、爸爸、陆敏娟都很关心星星,空余时间都围着她转。他们教星星认识一些事物。现在星星已经能够指认吊扇、玩具汽车、玩具小狗、玩具飞机、小皮球等物品和玩具了。
现在星星的语言发展也有了长足进展,能够用“拿来”、“要”等词语来向大人做各种各样得请求事项。有许多时候,我们在谈话的时候,星星还会无意中接住我们说的某个字来组成词语呢。
星星满1岁后,我们就不再让她吃奶了。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星星就能够吃许多我们大人吃的食物了。星星的消化能力很不错,鸡、鱼、猪肉、各种蔬菜都吃,并没有因为吃什么而造成肠胃不适。
9月上旬,星星得了一次感冒。生病期间,星星显得有点萎靡不振,智力表现也收敛了许多。不久,星星的感冒好了,精神也随之好转,我们便开始教星星跳舞。李雪莹把星星放到地上,根据音乐旋律和歌词的内容,一边哼唱,一边抓住星星的小手让她或蹲或站、或左或右地晃动摇摆,做出各种形象、生动的动作。星星显得很兴奋,可以看出她对舞蹈还是很喜爱的。
李雪莹在陆敏娟那里拿了一本《婴儿画报》回来,这几天,她一直在教星星认识书上的动、植物。星星认识事物的能力一直很不错,不久,书上的大部分的动、植物她都能够指认了。但现在星星好象没有以前爱说话了,不象平时那样爱“自言自语”了,只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才大喊大叫,但我们还是不大明白她说的意思。
另外,我还发现星星身上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不认真吃饭、无故哭闹等,我对此感到很忧虑。但母亲和陆敏娟认为,星星还小,我们没有必要管得太严。我虽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他们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许应该对道德是非的各个层面进行一下体验。一帆风顺总是让人感到不踏实,如果能够实现从不良习惯到克服不良习惯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孩子的性格发展可能会更健全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来得不容易的越显珍贵。相反,把孩子管得过严,他们可能就会变得懦弱、胆小和内向,很显然,这种性格是没有希望的。
毕竟星星才1岁,也许我真的用不着斤斤计较。
1989年秋季学期,通过李芳华的关系,李雪莹从二坝小学调到了城郊一所叫永丰的村校。
开学后,我和李雪莹都要上课,这样,照看星星就成了一大问题。其实,这个时候父亲和母亲都已经退休了,他们完全可以帮我们照看一下星星。确实,我们一直也还是心存侥幸,希望母亲帮我们照看一下星星,至少暂时看一下也行。所以,我们并没有急着去给星星找保姆。但刚开学没几天,母亲就对我们不给星星请保姆频繁地抱怨起来,这件事突然就显得很急迫了。这样,我只好托二坝乡场上的熟人帮我物色。很快,有人就给我们介绍一个叫高小影的小姑娘,只有十四、五岁,才初中毕业。一天,熟人就把高小影带到我们家里来了。经过几天的观察,虽然感到并不是很理想,但我们也找不到足以让我们放弃的缺点,加之保姆之事紧急,我们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于是就决定让她留下来。
小孩爱动,这一点确实不假。星星除了睡觉,其余时间总是在搞上搞下的,而且她还要你注意她、应答她,不然她还有意见。有时候大人只顾自己摆龙门阵,星星自己耍不多会儿便要大人抱,往往抱还不行,还要你带她到外面去耍。照看小孩确实让人心烦,烦就烦在离不了手,分不开身,使你几乎不得片刻安宁。小影虽然还算老实,但她毕竟才十三、四岁,所以,对星星还很缺乏耐心。我们多么希望小影在这方面不断进步,把星星照得越来越好。
有一天晚上,我和星星耍的时候,想训练一下她的思维能力。我把一颗围棋子当着星星的面放进右手掌里捏住,然后把手拿到背后,偷偷把围棋子换到左手,再把右手拿出来。我摊开手掌,围棋子不见了,星星感到有点奇怪。这个时候,我就把左手伸出来摊开,围棋子出现了。开始,星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又如法炮制了一次,星星就明白过来了。但这时我在游戏中又进行了变化,我不再偷换,而是偷偷地把围棋子放在我坐着的小凳上,这样星星在两只手里都找不到围棋子,她又感到茫然了。当然,要星星一下子发现这其中的奥秘是困难了点,所以,我就有意进行引导。我做出左顾右盼地样子找围棋子,我故意用屁股把围棋子挪挤下来。“啪”地一声,顺着声音,我把围棋子从地上捡起来。“啷个在这里哎?”我装着疑惑不解地样子问星星,星星也望着我笑。我又故伎重演,但这时就再也哄不到星星了。
我认为对于星星这样的年龄,语言训练、动作训练是主要的,但思维训练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应该适时抓住机遇。对于早期教育而言,错过任何机遇,都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年龄对星星进行思维训练还是有一定难度,必须在形式上动脑筋,在过程上要有耐心。
三 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
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从学校回到县城。我刚跨进家门,星星便在李雪莹和小影的指引下向我迎来。小影站在星星的后面,牵着她的双手一步一步快步向前走。走到我的跟前,星星就停下来,对我盯着看了有1、2秒钟的时间,随后便手舞足蹈,向着我“哦哦”地大声喊叫起来,显得非常兴奋的样子;星星见到母亲、陆敏娟和李雪莹回家的时候,都有类似的表现。看到星星这样激动的样子,有时侯我也担心:她这种反应是不是有点过分?但转念一想,一个小孩子,既不会说话,也不会掩饰,她不象这样还能怎样呢?
“秦雄已经能‘啊啊啊’地说话了,”李雪莹有点担心地对我说,“如果别人不理他,他就用哭表示不满。我记不很清楚了,星星两个月的时候在说话没有哎?”
秦雄是李芳华和秦文龙的孩子,比星星小10个月。
“星星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学说话”我回忆说,“但是,秦雄才2个月,也不可能说话噻!”
李雪莹说:“你不信?是我亲自听见的哎!”
实际上,那种“啊啊啊”就是“啊啊啊”,离说话还远着呢!李雪莹硬是要拔高理解,这说明她是缺乏自信。我觉得李雪莹把星星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也是无可厚非,但很明显,她对比较结果的分析是错误的。凭什么星星就不能比别人的孩子聪明呢,难道就因为我们是普通老百姓?但不可否认,“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是普遍存在的。
李芳华和秦文龙也没有当着官,但秦文龙在城里工作,而李芳华一直是李雪莹崇拜的偶像,在李雪莹心目中,他们都是“英雄”。
其实,与其说李雪莹认为星星没有别的孩子聪明,还不如说她认为我没有别人聪明,我知道,李雪莹是比较倾向于遗传决定论的;虽然表面上看,李雪莹还不能说出我的什么不是来,但我知道,在内心深处,她对我是怀疑的,因为毕竟来说,我没有现实的优势来对自己进行证明。
但仅仅过了一个星期,李雪莹对星星在智力上的自信心又起来了。星期六我从乡下回城,李雪莹便告诉我星星能应人声了。
“当你‘星星’或者‘星儿’喊她的时候,”李雪莹介绍说,“她会很清脆地“呃呃”地答应你,吐字非常清楚。”
我也观察到,以前我们经常教星星学说的音节,她现在说得更快、更清晰了,这说明星星在控制发声、分辨语音和模仿说话方面又前进了一步。让人感到特别安慰的是,在我们这样的大家庭里,亲情融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氛围中,星星说话的兴致更浓。当星星说话有一点进步的时候,都会得到大家的鼓励。
吃晚饭前,李雪莹让星星指认画报上的事物。星星的认识能力已经相当细腻了,不光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事物,就是大同小异的事物她也能够准确地分辨出来,比如坦克、拖拉机、客车、铲土机、翻斗车和救火车等等,李雪莹随便说一个名称,星星都能准确的指认。很显然,现在星星在进行认识、区分的时候,主要还是凭借的死记硬背,但能够达到这样死记硬背,并不是所有象星星那样大小的孩子都能办到的。
星星是1岁零2个月的时候开始学走路的。在星星满1岁后,我们就时不时地教星星“打墩”在床上或者地上,我们让星星站直,然后就放开扶她的手,让她尽可能长地保持站立姿势不倒下。但从开始星星就把这当着一种好玩的游戏,我们把手放开后,她根本不努力去站,而是由着身子东倒西歪,让我们在她倒之前把她接住。看来“打墩”这种办法有点不适合星星,倒是牵着双手让她走效果要显著一些。不久,星星已经能够在凳子的扶助下比较稳稳地站着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大人在客厅摆龙门阵,星星自己扶着凉板床在一边玩耍。耍了一会儿,有一个玩具掉到了地上,星星便扶着床边蹲下去捡。把玩具捡到手后,她就艰难地想站起来。她“嗝嗝”地憋足气,然后使劲往上站,终于冲破了极限,她站起来了。我们发现后,都很兴奋。于是,我们就把星星抱到屋子中央蹲着,再在她的旁边放一只小凳,李雪莹在星星的后面保护着。
“星星,起来!星星,起来!”我们一起向星星欢呼。
星星听懂了我们的话,她双手抓住凳子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让星星反复从蹲着的姿势站立起来,一连续做了五、六次,星星都成功了。看来,星星的腿力和控制力早就够了,只是我们的要求稍稍滞后了。
这从后面星星“走路”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仅仅一两周的时间,星星已经可以大步“走路”了。在星星10个月的时候,我们给她买有一辆三轮车,在三轮车的后面有一个用来推车的架子,现在李雪莹在前面掌握着龙头的方向,星星扶着车架可以大步大步地推着三轮车往前走了,其行走速度简直让人吃惊。我和星星推车的时候,感到她的力气很大,我必须一直向后压着,不然,任由星星自己推,她就可能因为车速过快而扑倒,这说明星星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行走所需要的脚劲了。
现在,星星已经能够不需要任何东西的扶助而独立站立着了,但她还不敢举足走路。她每次站着的时候我们都鼓励她往前走,并在前面不远处迎接她,但星星只是可怜巴巴地伸出一只小手让我们去扶她。我想,只要星星克服了走路的恐惧,她马上就可以真正走路了。
现在星星已经能够比较容易地跟读有三个音节的词了。现在“奶奶”、“妈妈”经常是挂在星星的嘴边,但星星喊其他人的名字时总要别人提醒,比如,大人说喊“爸爸”,她就喊“爸爸”,大人不提醒,她就想不起来该怎样喊了。
有一天,我和李雪莹讨论了一下星星读幼儿园的事,按李雪莹的想法,星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后,就马上把她送到幼儿园去。她认为星星到幼儿园去,能够过上一种集体生活,性格才会活泼开朗。如果呆在家里,缺乏和小朋友之间的交际,性格有可能变得内向。但我认为,性格到底如何发展和去不去上幼儿园并没有必然联系。谁说在家里就不能和外界交往,实际上许多时间星星还是在外面活动哎!关键的问题是,虽然从幼儿园到小学不需要考试,但现在的幼儿园的基本模式仍然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我觉得对孩子的希望与其说寄托在老师身上,还不如寄托在自己身上稳当。
“不是我要送,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在送,难道他们都送错了!”李雪莹还是动辄“根据别人”。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他们送错了。”我的态度是鲜明的,“你要明白,一个天才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培养不出来的。”
“但是星星不是天才哎!”
“即使不是天才,也不能把孩子送去耽误。”
“凭哪点是送去耽误呢?既然国家在办幼儿园,说明还是有它一定的作用。”
你看,这个根据又变成国家了。
“你想吧,幼儿园那么多孩子,老师怎么管得过来呢?”我解释说。“如果让孩子在家里,我们一对一,几对一的辅导关注,星星的智力活动的状态和机会比幼儿园好得多。”
“你又不是不知道,小影根本就管不来孩子。”李雪莹不以为然地说,“还是要我们自己来管,平时我们哪有时间呢,还不是只有下班后和星期天,但这时星星不上幼儿园,你要管又不是没有时间!”
当然,李雪莹是以小影作为前提条件的,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假如不以小影为前提呢但不以小影为前提现实吗?
“比如,李芳华现在之所以比我能说会道、比我会搞关系,就是因为她从小就独立生活,是生活把她逼出来的,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永远不可能变成强者!”
这要提一李雪莹的家庭。李雪莹的父母都是老师,但一直到退休都是在乡下教书。李芳华是家里的长女,生下来后一直跟着在城里苦苦求生的外婆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和她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还有她的舅舅、舅娘,而她的舅舅、舅娘对人又很刻薄。可以想象一下,远离自己父母,其他不利因素还很多。就象岩石包围着的小草一样,李芳华必须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于生活环境艰难,李芳华从小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就很强。高中毕业后,她居然敢独自去找教育局长要工作,最后竟然成功了。而李雪莹这份工作不过是接母亲的班得来的,而且是以她母亲提前退休作为代价的。所以两相对照,李雪莹自己就经常自惭形秽。
但是,我不知道李雪莹看出来没有,李芳华虽然朋友很多,但并没有几个是和她知心的,因为和她能干伴生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虚伪。
“李芳华的性格算什么好?”我轻蔑地说,”她能说会道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呢?她会搞关系吗?也许有那么一点手腕,但她那样虚伪,有多少人愿意和她深交呢?”
“管得深交浅交,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了!”李雪莹辩解说,“反正我只知道家里有个什么事,我们自己办不到,只好去求别人!”
这个说法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现在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流可能就是现实主义,但我相信这个道理永远不可能说服我关键是,你是什么人物,值得别人来说服!
“人都不是傻子,每个人心里的那点水谁看不明白?”我感叹地说,“还是要真诚待人,这样的朋友才有可能做得长远。”
李雪莹好象抓住了我的一个弱点。“我看李芳华还有几个朋友,但你的朋友在哪里呢?”
“我承认没有什么朋友,”对事实我不得不承认,“那主要是大人的过错难道孤僻的性格就一无是处了吗?并不是噻!纵观古今中外那些著名、杰出的人物,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性格就是比较孤僻的呢。孤僻的性格能使人集中精力干事业,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孤僻就没有他们事业的成功”
“那你的成功在哪里呢,我怎么没有看到呢?”李雪莹瞪大眼睛说,“莫去说别人,先看看自己吧!”
这种争吵明显有点脱离主题了。实际上,在对孤僻性格的看法上,我和李雪莹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都不赞成星星的性格向内向、孤僻方面发展。我承认,如果说孤僻的性格最终促成了事业的成功,那只是一种天意,假如我们非要用孤僻性格去押事业上的成功,这是非常不正常和怪异的,我和李雪莹的都还没有糊涂到这个地步。
所有争论都一样: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