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慢慢地走-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邻居老王不一样,我觉得他不一样,我虽然和他接触的不多,只是平时上下班碰着时打个招呼,或者夏天在街上乘凉时一块儿聊聊。他是个文艺工作者,妻子说他是作家,可我好象从来没有见过他写的什么东西发表过。他和我一样一直住着这样的棚户,冬天是冷库,夏天是温室。他说他以前是教师,后来被调到了文联工作,不过他还是觉得应该做教师。那次我问他:“你现在多好,不比当教师强?当教师每天还要上课,一站就是四十多分钟,说得口干舌噪,而且吸食大量的粉笔沫容易得肺病和吼炎。”老王说:“但那样我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像我现在这样,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我说:“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现在可是国家的文艺工作者,要给百姓带来知识的。”老王说:“我现在能带来什么呢?我们的民族还在沉睡,我又有什么能力呢?”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他也没说。
厂子在这个时候也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各方的努力扶持也没能让它起死回生,在晃晃悠悠地挺了几年后,它终于被宣布要倒闭了。这次是谁也没有办法了,不是我去给厂长送礼就可以留下扫厕所那么回事了。这次是没有地方留了,连厕所也不需要有人再清扫了。这就算正式没有工作了?政府没有能力再给解决,要求各人自找出路。我能做什么呢?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和妻子把事情一说,出乎我意料,妻子没有慌乱,反而显得比我还要沉稳,她说:“下来就下来呗!你那活儿反正也不挣钱,净在那儿干耗着。还不如早点儿去干点儿别的。”我没有发现,妻子的思想在这两年竟然有了大的转变,看来她比我更快地适应了市场经济。我说:“我能干什么呢?”妻子吃惊地看着我说:“什么不能干?现在挣钱的路那么多,你想走哪条就走哪条。”
第六章
    我能走哪条呢?人已到了中年,还有什么斗志去拼呢?何况这么多年我是在近似于封闭的世界中活着,对外界的事物早已不熟悉了,我能适应新的环境吗?在我的思想里,这些年接触的就是我那个阶层的人,谈论的就是柴米油盐,说是也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其实就是在耍嘴,我们懂什么?不过看电视上,报纸上说的,然后再拿来卖弄就是了,我们哪有去分析这些问题的能力。我就像是一只关在动物园里的野兽,哪怕就是老虎也好,在被关了许多年以后,早已忘了森林是什么样了。突然有一天被放出来了,或许它根本就没有勇气再回森林了,如果遇见狼怎么办?况且我不是什么老虎,充其量是一只野兔。
“不为五斗米折腰”,我相信那只是说说而已,绝对是假的,即使有人在这样做,我怀疑他是不是早就积累了大量财富,下半生根本就不用愁了,所以才会做个姿态,摆个样子而已。如果他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不相信还有人会继续清高。我更不能,也不需要,连厕所我都可以去扫,还有什么我不能干的?所以当毛蛋对我说,“你就到我这儿来吧!我给你找个轻快活儿。”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本来也是我去找的他,我认识的人中似乎也就只有这么一个还有点儿本事的,这也算不上是我后天交往的,我们在一个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所以想想这些年来了,我竟一个人也没有交往,不是我没有朋友,而是我没有有权有势的朋友,和我一样的阶级兄弟我还是有的。再一想,也不难理解,我又怎么能交往到那些人呢?我们不是一个阶层的,谁会理你呢?就算我去巴结人家,也要看人家的脸色是白是红。其实一直以来笼罩在我们头上的那些东西根本就没有消失,只是在一段时间,在我们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它被迫藏了起来,但它还是深深印在每个人的思想里的。当条件又成熟时,它就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主流。我指的是在我脑中的那些封建观念,如几千年的等级制,虽然我们没有人为的去划分,但事实上是它一直都在每个人的脑中,不曾淡忘过。
毛蛋还真够意思,我没有想到我们只是个老乡,它对我那么照顾。说实话,在小时候我们并不是好朋友,只是在批斗中,我们同病相怜罢了。他让我在工地上给他看材料,这可是最轻的活儿了,什么也不用干,就是管着那些钢筋水泥之类的,只要识数能数过来就行了,比那些推着小车推灰沙,或者拿着铁锨在筛子前面筛沙要强多了。毛蛋说:“这活儿就得找个自己人干,放心!”他还把我当了自己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何况本来我就不是那种混工作的人。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总算是有个落脚点了,虽然不是什么吃国家粮的工作,但毛蛋给我的工资还挺高,我的家庭还算可以正常运转,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但妻子逐渐有些躁动起来,我发现她似乎不再满足这平静的生活了,我问她:“你现在好象有些变了。”她说:“都什么年代了,再不变就真要被淘汰了。”我说:“怎么变呢?”她说:“以前我们就知道上班,拿死工资,每天算计着这个月的生活费还有多少,今年要攒多少钱。现在想想,那些年真是白过了,不仅没有钱,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说:“那现在你想怎么办?”她说:“现在当然得想法子多挣钱了。什么都是假的,就钱是真的,有钱你可以买好吃的,买漂亮的衣服,买先进的家电。”我说:“我们都拿死工资,怎么去多挣钱呢?”妻子说:“我现在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好方法。”我说:“什么方法?”她说:“股票。”
股票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好象只有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才有这东西,或者在我们的旧社会,电视上常演。不过我对这东西还很陌生,就说:“什么股票?”妻子说:“现在听说那股票和摇钱树一样,今天八十,明天就一百,几天就翻番了,赚钱可快了。”我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那股票也不是印钞机,就算是印钞机,国家也不会允许印那么多,那不通货膨胀了吗?我说:“不会吧!还有这样的好事?”妻子说:“你就是孤陋寡闻,我们单位老李的爱人没有工作,就专门搞这个,一个月钱翻了好几番。我跟她说好了,她让我就跟着她爱人买,肯定发大财。”我说:“就算是这样,我们也没有本钱啊!”妻子说:“我把存的钱都取出来,再到我妈那儿借一些,凑它一万块。”我有些担心,这可是我们多年的血汗钱啊!我说:“可别上当了。”妻子说:“就你这小心样儿,一辈子也发不了。”
妻子的确是发了,她几乎每天都回来向我报告好消息,今天买的什么涨了多少钱,明天打算卖出什么能赚多少钱。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感觉我可能真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我现在和一个废物没什么区别,只是在这个社会上碌碌地活着就是了,什么也都和我没有关系,我也什么也参与不进去。
老王终于有书出版了,那天,老王的爱人见人就说,“我们老王出书了,我们家老王出书了。”我不知道老王出的是什么书,但这么多年终于出了,一定是老王精心编造的精品。老王送给我一本,说:“这本送你,你帮忙宣传一下,有喜欢的就介绍给我。”我不明白地问:“为什么?”老王说:“我这是自费出版,要自己包销。”我更不明白了,说:“自费出版?那你出的什么书?自己花钱印,还得自己去卖,图个什么?”老王说:“我这一辈子就这么点儿东西,不让它见着天日,我始终是心里不舒服。”
老王的书名叫《迷惘》,我不明白他怎么起这么个名字,人家一看就迷惘,还会有谁看?不过我还是看了,因为我也没什么事儿,妻子每天和我谈什么日均线,大盘指数,我是一窍不通。电视在儿子女儿手中,我又不能和他们去挣频道。我就只能捧着老王送我的书,往椅子上一坐,装作什么也听不见,有时候妻子问,我就哼呀地吱唔过去,时间长了,她也知道我没有心思听她说,就说:“你呀!一辈子就这样了,没大出息!”然后就不理我了。我知道自己也就这样了,也不求再怎么样了。
老王书上说我们的民族很危险,我觉得有些危言耸听,我们现在不是挺好的吗?经济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老王却写着: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国整整一百年,这一百年我们都是在打仗,可以说整个民族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建国后的三十多年,全民族又是在一种没有思想的情况下渡过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还不如解放前,那时候起码全民族还在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做斗争,在思想、文化、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大批的有志之士在探索奋斗,所以还诞生了许多成果,虽然不能和世界的相比,但至少还是在前进的。但那三十年,我们一片空白,最严重的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完全迷失了方向,没有给全民族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以致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所以在实际中又恢复了封建社会那一套,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到了八十年代后,我们的国门突然打开了,大量的各色西方思想进入国内,将国人一下子给冲懵了,就像从来没有进过城的乡下人进了城,看到哪儿都稀奇。其实很多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好,但既然是人家城里的,肯定是比乡下的要好,就盲目地去崇拜接受。实际上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人生观,在面临选择时不知所措。原因就是这一百多年,我们民族的思想一直都在停滞,我们虽然创造了大量的文明,但没有一样是在思想领域的。都在停滞,我们虽然创造了大量的文明,但没有一样是在思想领域的。
第七章
    再想想这三十年,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举成了经济大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也成了发达国家,如果这些我们没有亲身体验,我们还无法去想像,那么就拿我们自己来比一下吧!到今天我们改革开放不过才十几年,国家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只有十几年,如果是三十年呢?而那三十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真空。整整三十年啊!本来我们的基础就比别人差,又浪费了三十年,结果是我们被世界越甩越远。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很多人还都觉得挺不错的,我们在一点点地接近世界,我们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比世界平均速度要高许多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在经济的冲击下,已经没有人去做这枯燥而且辛苦的工作了,所有的人都把眼光盯在了金钱上,如果总是这样,没有一种正确的信仰将全民族串起来,那早晚有一天是要出大事儿的。
我自夸一点儿,应该是个作家了,但我始终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职业作家这个称呼,难道作家能是一种职业吗?所谓职业都是要和经济挂钩的,而作家主要是从事人类灵魂研究的,这种崇高的工作怎么能作为一种职业呢?那它在进行过程中还能保持正常的心态吗?能不被金钱所左右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那被金钱所沾染的东西还能完全地去信仰膜拜吗?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不懈地努力,我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别人走了一百多年才行成的东西,没有理由要求我们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完成,甚至任何一种追求效率的想法都是在拔苗助长,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只有一点点,一步步地去走,才能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树立我们民族自己的气质。只是我们一定不要再盲目乐观了,应该踏踏实实地去研究自己,不要再被经济冲昏了头脑……
那时我并没有理解这些东西,直到今天我才感觉这些话的意义。我们的确没有思想,这个“我们”包括我,我想也包括了大多数的国人。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最重要,我们的思想疲乏的有些不可想像。如果说一个人,当昨天流行蓄长发时,他留一头长发;今天流行板寸,他又去理了个板寸;而明天流行秃头,他再去剃个秃头,这样一个人你能说他是个成熟的人吗?对于一个民族也一样,看看今天吧,什么“韩流”、“日流”,一下子就能把我们整个社会改变模样。这样的一个民族是危险的,老王在书里写的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我感觉现在有些漫无边际了,就算我们在特殊的背景下沉睡了一百多年,但现在又过了二十几年了,我们总该有点儿起色了吧!可我感觉这起色似乎太小了,根本就觉察不出,实际上也是我们太多的人没有在努力去探索,而是一直在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更多的舆论不仅不去引导,反而去助长这些错误的发展。
在妻子最初炒股票时,我曾去过证券交易所,那是在她的一再怂恿下,我被她死拉硬拖去的。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里竟然比集市还要热闹,看着所有人的表情,这里似乎就是金库,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到这里来坐上几个小时,然后一人拿一块金砖回家。唯一需要付出劳动的是去报单,那的确是一项苦差事儿,买火车票也没有那么难,上百人去挤一个窗口,大呼小叫的,经常有人就动起手打了起来。我没多呆下去,这种地方确实不是我这种人能来的。
妻子的笑脸并没有持续多久,看到她回来后不再和我谈论股票了,而且脸色也一天比一天暗淡,我知道可能是不妙了。果然一天她说:“股票赔了。”我问:“怎么能赔呢?不是说这是摇钱树,只赚不赔吗?”妻子说:“也不知怎么回事儿,这股票就是只跌不涨。买上就赔钱。”我说:“那你不能不买吗?”妻子说:“我得上班,又不能每天都去股市,让老李她爱人帮忙。他说能赚钱,我就让他买。”我说:“那现在怎么样了?”妻子说:“赚的钱差不多赔光了。”我说:“赔就赔吧!就算你这段日子给自己找了个乐儿,我们不要再买了。”妻子说:“那怎么行?老李他爱人说了,这股票还能卷土重来,人家上海有个叫什么‘百万’的说了,大行情马上就要来了,要抓紧时间建仓。”“建仓?建什么仓?”我不明白地问,妻子笑了,说:“就是买股票,你这个老外。”
后来的确是那样,股票真的又涨回来了,妻子赔的钱又赚回来了。妻子脸上就有了笑容,我想,这可真折腾人。谁知好景并不长,很快又是进入了大熊市,现在我也懂这些术语了。妻子赶紧清仓,盘点了一下资金,竟然还是最初的投入,那一万块钱竟然没有变,这些年她赚了个瞎忙活。后来有人算了一下,说,如果买股市神话中的“爱使”,从第一天你买上就不动,到今天正好三年,你再把它卖了,那么你的收益是三十五倍,因为算上它历年来的送配,它整整涨了三十六倍,就是说当年我们如果买一万块钱的,今天就是三十六万了,而这其中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在家里坐着,等今天去收钱就行了。可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是这样做的,他们不停地进出,最后都和妻子一样,赚了一场忙活。
股市的火爆,我想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思想匮乏,我们根本没有去辨别事物的能力,只能是人去亦云。更深一层的是说明了我们价值观的扭曲,如果股市不能产生那么大的暴利,我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大的动力,可以一天不睡觉去排队买股权证了。
第八章
    还是说说儿子考大学那年的事儿吧!录取分数线下来了,儿子差四十多分,本来我就感觉他可能考不上,但我没想到会差这么多。这样看来是一点儿希望也没有了。我说:“如果你想上,你就再复习一年,明年再考。”儿子说:“还复习什么啊!考不上就算了,你们也没有本事儿,走不上后门;也没有钱,买不出分。我看还是找工作吧!”我知道儿子是有怨言的,他的父母很无能,人家有的是什么省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班干部,可以加分,但儿子说,“那个优秀班干部学习不如我,就因为他爸爸是个官,所以才会当上班干部的。”这些我知道,我们那个年代也是这样,当年因为我是村支书的侄子,我也当过班长,虽然很快就因为二伯的事被撤了。但没等我去安慰儿子,儿子倒先说话了,他说:“这个不怨你们,毕竟当官的是少数,你们当不上就当不上吧!但改革了这么多年,你们还没有钱,我感觉很不理解,这些年你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去做生意赚大钱?有了钱现在还愁没有学上吗?”
这是事实,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有钱可以上大学,那为什么还要考试?仅仅是为了做个样子?不如直接就放开,就是金钱决定一切,我们现在不已经这样了吗?何必还要遮遮盖盖的?我一直都感觉对不起儿子,很多和他一样的同学都去上了大学,后来都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因为那时大学生还是有地位的。可他一直都没有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不停地游荡,直到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