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说爱情不是一剂毒药-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炒作也有莫大关系。只说写手的责任而不提媒体的责任是不公平的。

    》网络文化是刚刚诞生的婴儿,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尚有待于写手们

    去努力弥补,但我们不能为了泼脏水而把婴儿都泼了。

    》网络写手,也应该努力改变网络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十,网络,写手们永远的爱人

    》这是一个创造和建设的时代。

    》当一个无穷无尽的新的虚拟的世界在我们面前诞生,我们为之欢呼、

    为之雀跃,最初的狂喜过后,我们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做好迎接她的准

    备。

    》除了象笔者这样的科幻小说家曾在作品中朦胧地描写过虚拟世界外,

    绝大多数人并没想过,该怎样在这新世界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开始的混乱是必然的,当所有人都以空前的热情参与到这人类新世

    界、新疆域的开发时,我们忽然发现,游戏的规则还没有产生。

    》整个网络世界如此,遑论网络文化呢?

    》网络写手是新世界的第一批拓荒者,他们以自己辛勤的耕耘,在不

    毛的荒凉网络沙漠中开辟出一块块文化绿洲,网络写手是新天地中不倦的

    夜莺,她们用自己永远的歌声,在浑沌的电子海洋中划分出春夏秋冬。

    》但是,大多数网络写手并没有思索过自己的存在对网络意味着什么,

    他们缺乏一种使命感。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任何人类所创造的都是建筑,是大厦,是

    桥梁,是城市,只有网络文化(这里指的当然是广义的网络文化),创造

    的是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

    》无论你写的是小说、诗歌、散文,无论你记叙、议论、抒情,无论

    你纪实,你虚构,你虚虚实实,你真真假假,无论你哭,你笑,你叹,你

    骂,无论你爱,你恨,你针砭时蔽,你快意恩仇,都构成了网络世界的一

    花一草一枝一叶,你用自己的文字,装点着虚拟的空间。可以说,没有写

    手,网络只不过是一片文化沙漠。网络为写手们创造了无限的驰骋空间,

    写手们则用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现在,网恋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所谓网恋,无非就是网上的爱

    情或通过网络来恋爱,我想,还可以加上第三层意思,就是人对网络本身

    的依恋,而在所有网虫中,网络写手可谓是最爱网络的一群。他们不计名

    利,不计得失地写作着,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生命,网络成了他们永

    远的爱人。

    》作为现实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虽然我们也在创造历史,但实际上我

    们只能延续历史,很多时候,我们会体会到人生的无奈而随波逐流,也就

    是说,尽管理论上我们可以创造或改变历史,但实际上我们对历史的进程

    无能为力。要试图改变历史,必须要付出巨大而常人难以承受有时又往往

    是徒劳的代价。

    》网络中就不同了。首先网络世界并未成型,在未来一二十年内,将

    构成未来网络世界的基本框架,正是写手们大显身手的黄金时代,而网络

    新世界的历史,正有待于我们这一代人去书写。新的游戏规则,有待于我

    们去建立。其二,中国人口十多亿,网民仅两千五百万,网络写手恐怕不

    到一万,作为个体,你在网络中的发言权显然要比现实中放大几十万倍。

    其三,网络中还没有把持一方的权威,你的声音和任何人一样响亮。其四,

    你在网络世界中的努力并不象现实生活中那样,非得付出极大的代价。所

    以,第一代网络写手可谓是生逢其时。

    》作为新世界的探索者、拓荒者、建设者、缔造者,作为在这新世界

    中留下第一个脚印的游客、建成第一个家园的居民,新崛起的互联网帝国

    的第一代公民,新人类历史的创造者,网络写手无疑负有神圣的使命。但

    愿在我们白发苍苍对着下一代回首网事的时候,能够毫不羞耻的回答说,

    我们无愧于第一代公民的称号,我们努力过,建设过,歌唱过,我们尽力

    了。

    》当然,这要求恐怕是高了一点,有的人就是为了发泄才来网上的,那

    可以去特定的区域,儿童不宜的区域,这样,当未来我们的子孙进入这新

    世界时,可以有一块干净的落脚点,而他们会知道,他们的父辈留给他们

    的,不全是垃圾。

    写到这儿,我的心有点沉重,我们会实现这一目标吗?

    向前望去:

    网络中,依然美丑并存。

    网坛上,仍旧杂草丛生。

    未来云遮雾障,山高路遥。

    人类依然在前进——在现实生活中,在虚拟世界里。

    历史不会停步。

    生命不会停步。

    网络文化,任重而道远。

    网络写手,道远而任重。

    我爱你,网络。你是我永远的爱人。

    星羽X2001/3/11/完稿

    mailto:xingyux@sina。

    xingyux@sina。

    写了这么多,恐怕又有人要骂我了,我伸长了洗干净了的脖子等着。

    意犹未尽部分,只好另文再续了。

    在重贴全文时,作了部分修改。

    在最后一次修改全文,看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竟不能自已——我哭了。

    好象是二十年来第一次。

    我不知为什么会这样。我近来似乎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了。

    也许我是真的老了。

    2001/3/12/
一只神秘动物的真实故事全文(现在完成时)
    说明:本书已经写到第49章,但因为前面有几段需要调换,今天发一点相关故事给大家看看,请谅解。标点是半角,没有精力改了。

    一只神秘动物的真实故事全文(现在完成时)

    说明:

    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故事;我未写完;所以没有修改;因此文采肯定差一点;不过反而更有生活的真实感;本文类似新闻体。(现已完成,共16节)。

    2005…6…12

    2005年6月11日星期六上午;阴。

    十点十分;笔者坐上了去本县三合乡的中巴车。

    正如不少网友知道的;我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今天我想去德清县新兴旅游胜地下渚湖的和尚山实地调查;因为前些天我从湖对面看见;那里的山上白鹭遮天蔽日;成了名副其实的鸟山;因此;我想去看一看;寻找些素材。

    车到一个三叉路口停住了;我下了车;售票员说;这里到和尚山还有至少十分钟路程;没有车;只能步行。

    虽然是阴天;但天气还是有点闷。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柏油路向前走;南方水乡的风韵经过昨夜第一场梅雨的雨水洗刷变得更加迷人苍翠。这里到处是池塘湖泊;鹅鸭的欢叫不绝于耳。

    经过一顶水泥桥;我对着高高站在水田中的假人微微一笑;想到了是否可以为此申请站得最高的稻草人吉尼斯记录。不过和尚山已在咫尺之遥;我的目光转向了布满树梢的鸟群身上。

    隐没于荒草之中的山脚小道因为路边的坟茔而变得变得有点阴森;抬头望去;由于植被过于繁茂;鸟群反而变得无法看清了;只有那万千鸟儿的叫声变得更加清晰和热闹;转过一个山脚;左边是一条上山的水泥台阶路;前面和右边是一排平房;想必这就是和尚山的庙宇。

    转到平房正面一看;果然不假;门前烛架上;犹有余烬;屋里坐着几个烧香的老太太;正在念佛。一听到我打听白鹭的事;一老太太忽然说;你是来调查的吧?那里有一只beng上声(拱的意思)吃阿三;还很小;你把它拣去吧。

    〃什么‘beng吃阿三‘〃;我不解地问;经过老太太的解释;总算明白了原来是一只小动物。一个老太太自告奋勇地带路;又有一个老太太叫她们带上一个盛装的器具;我道不用;因为野生动物应该受到保护;不能随便捉拿。

    沿门口小路前行几十步;在老太太的指引下;我果然发现一只两个拳头大的毛茸茸的小动物蜷缩在地;头一直缩藏到后腿之间呼呼大睡;我试着用手拨弄了它一下;小动物受扰;将头抬起来;看了他一眼;又将头蜷缩起来继续沉睡;据老太太说;一大清早她们就看见它了。

    我的第一感觉这可能是一只猪獾;猪獾大的可达数十公斤;所以如果是猪獾的话;则这是一只很小的幼仔。

    两人在四周找了找;没有发现野生动物的窝;我判断;这多半是走迷失了路或者是其母亲带着幼仔转移时因为受到什么(比如烧香老太太经过)侵扰和失散;既如此;已经过了几个小时;这里又人迹罕至;其母亲来寻找的机率已经很小;而这么小的动物幼仔;在野外单独生存下来的概率为零。

    那么;这是不是一只成年野生动物呢?经过观察;我觉得不像;因为;一;它很喜欢睡觉;哪怕是在路边;有人类在旁边;这是成年野生动物所不可能的习性;第二;拨弄它;它也不逃走;这更是成年野生动物所不可能的;那是不是病了呢?这随即便被否定了;因为抓它的时候;它挣扎得非常有力;不可能连逃走的力气也没有。

    一只神秘动物的真实故事(进行中)第二部分

    既然这是一只幼仔;无法在野外单独生存;我决定;还是把它救回去再说;应该有相关部门管吧?于是我和老太太带着幼仔来到庙里;老太太们连忙拿出塑料马甲袋想把它装起来;可是这个动物挣扎得厉害;况且塑料袋容易造成动物窒息;于是又一个老太太拿来一只塑料渔网;可是它还是从里面钻出来;又有一个老太太拿来一个布袋;这才将其安置好。

    我问老太太们;这是不是猪獾;一个老太太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因为猪獾很大;又有人说那是不是还小;回答说即使幼仔也很大;这就是〃beng吃阿三〃;而〃beng吃阿三〃不是猪獾。

    将这只被老太太们称为〃beng土阿三〃的神秘动物装进布袋;挂在架子上后;我暂别老太太们;去山上看看。

    和尚山分前山和后山;据说是当年防风治水时扁担断了留下的两堆泥土,现在的寺庙位于后山前面山脚;据老太太说;后山上还有一座庙;而原来前山上也有一座庙;规模很大;前几年在拆庙运动中被毁了。而且前山的路很难走。

    我先上了后山;说是山;其实是个低矮的土包;高不过十米;迎面一座大门紧闭的小庙挡住去路;屋后松树枝头;无数白鹭正在上下翻飞;时而扑腾而起;一飞冲天;时而翩然降落;雪压松枝;而其叫声各异;有的若鹅声;引亢高歌;响彻云霄;还有的叫声则近似鸡鸭;唧唧洽洽;浅唱低鸣。

    去前山的道路则完全隐没在荒草从中;拨开草丛没走多远;鞋袜裤腿尽湿。复前行;则小路时隐时现;穿行于杂草树丛竹林之间;由于植被过于繁茂;所以人在山下反而无法看到远处眺望时那种鸟群遮云蔽日的感觉;正应了那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只有不小心碰到树木;才会有惊起鸥鹭一片的欣喜。不过路边时有白鹭的残骸;又使人感到大自然的残酷。

    从山的东面转到山前;一路仔细寻找;但没有任何通往山顶的道路;想必由于多年杳无人迹;上山之路早已被草木吞没;难觅踪影;不过山前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倒是观鸟的理想场所。

    我试图沿山西返回;于是又入荒草竹林。再前行数十步;路入竹林;左边是山;林木森森;藤蔓当道;右手则是湖泊绵绵;墩堤参差;竹林处处无路处处路;每至山重水复之处;就会萌生知难而退念头;但只要坚持走下去;总会柳暗花明。

    此地除山上白鹭云集之外;亦多各种神秘生物;各类蝴蝶种类繁多;翩跹起舞;而一棵竹子上挂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赫然竟是一张神秘动物的毛皮;长约两尺许;看其毛皮残骸;近似猪獾;如此大型动物;何以会丧生于此;这又是一个不解之谜。正因为如此;使得这里的气氛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待续
一只神秘动物的真实故事续
    谁说爱情不是一剂毒药征求书评,有愿意者请去社区-女生频道-超级书评论坛发贴。

    一只神秘动物的真实故事(进行中)第三部分

    绕着前山走了一圈;我终于回到了寺庙;临走前;我向老太太们打听此动物的习性喂养方法等;都说不知道。

    回程路上;离和尚山不远是个小小镇子;叫沿河村;我走进了一家麻将室;向老人们打听这只神秘动物的名字;因为从上面看下去此动物酷似大老鼠;所以众人都否定了猪獾之说;一个老人说这是一只白mi(平声);又有一个说不是;不过叫什么他也说不上;只知道这种动物大的像狗;专门吃田里的泥鳅黄鳝;因此;拿腥气的东西喂它应该不会错。

    回到等车的三岔口;我又问了几个妇女;有一个断然说这就是白mi;而且其肉很好吃。我不禁耸耸肩;心想我可是半点吃它的念头也没有过。

    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城关;想起老人们说这动物爱吃泥鳅的话;特地到菜场转了一下。我在一个卖黄鳝的摊主面前站下;向她要或买夹在黄鳝中的一条泥鳅;摊主拿起泥鳅扔进布袋;只见那小动物立刻来了精神;紧紧咬住泥鳅;摊主道:它一定是太饿了;于是又找出几条泥鳅和小黄鳝一齐扔进了布袋——当然是送的。我看了看摊主的营业执照;摊主名叫姚水芳。于是代这只动物谢过摊主。

    中午十二点四十分;我回到自己家里;找出一只有点裂纹但整体还完好的旧塑料桶;把这只神秘动物装了起来;上面将凳子反过来盖上;这样它就跑不出来了;这时我才发现;这只动物只是咬死了一条泥鳅;并没有把它吃掉;难道它还小不能吃?于是我拿起一条小黄鳝;将其剪成小段扔进桶里;可那动物只是嗅了半天;并没有吃。看来这确实是一只幼仔;可能还在吃奶;无法吃这类食物。而且它只知道睡觉。

    隔壁的大伯看后;认为这是白mi;可是学名叫什么;他也说不上来。怎么办呢?

    我首先想到了上网查询。可是;网上信息虽多;却无法确定有用的;因为它们都被淹没在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仅〃猪獾〃一个词;就有相关信息上千条;而中间真正介绍猪獾的却很少;不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确定了猪獾是不少地方如浙江;江苏;上海等的重点保护动物。

    猪獾的鼻垫与上唇间裸露,吻鼻部狭长而圆,酷似猪鼻。体重10千克以上,体长650…700毫米。全身浅棕色或黑棕色,另杂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颈背有一白色纵纹,从嘴角到头后各有一道短白纹。从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栖居,生活习性与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凶猛,叫声似猪。视觉差,嗅觉发达。夜行性。食性杂,尤喜食动物性食物。(摘自中国自然网)

    单从毛色上来看;这只动物极似猪獾;特别是〃鼻尖至颈背有一白色纵纹,〃而习性因为其还小;所以没法比较;不过从鼻子上来看;猪獾像猪;而这只动物像只大老鼠;所以只能排除。

    至于白mi;我先后查了白脒;白麋;白咪等所有咪字音;都没有满意的答案。

    怎么办?不知道这只动物的底细;就没法喂养;没法喂养;该动物就会死去。我不由心急如焚。

    德清城关是德清县的老县城;新县城已经搬到武康去了;镇上没有林业部门;也没有动物保护协会之类的机构;而且武康也没有动物园;虽然有林业局;也因为今天是周六;找不到人。

    在这时候;我想到了电视台;于是我在网上查到了浙江电视台的总机。

    不过我的信心很快就破灭了;接线员没听完事情;就告诉我;找动物园;我放下电话才想起;德清并没有动物园;可惜一时没有想到说。

    没办法;只好再打;就找具体栏目的吧;不过可惜的是浙江电视台很多栏目并没有公开的电话号码。最后总算打通了了公共频道的热线;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非常热心;最后想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先打德清县电视台电话;他们跟省台有联系;请他们将这个动物拍下来;然后再传给浙江台。

    遗憾的是;根据他提供的电话;我打了好久;都是没有人接;可能是周六工作人员休息吧?

    一只神秘动物的真实故事(进行中)第四部分

    德清电视台打不通;我又想到了;于是我找到电话将情况一说;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立刻答应过来看看。

    约半小时后;我接到了来人的电话;因为我家位于民房深处;轻易找不着;所以约好在桥上见面。

    来者是的见习记者;一个小伙子;名叫沈文杰。

    我们回到家;两人根据网上资料研究了半天;还是没能断定这只神秘动物是不是猪獾;从资料中〃鼻尖至颈背有一白色纵纹,从嘴角到头后各有一道短白纹〃和其十分相似;可从〃吻鼻部狭长而圆,酷似猪鼻〃这点来看又不是;因为从上面看下去;它的头部鼻部就像一只大老鼠;可惜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