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碥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自序
属性:文以载道,医虽小道,亦道也,则医书亦载道之车也。顾其文繁而义晦,读者 
卒未易得其指归,初学苦之。瑶少多病失学,于圣贤大道无所得,雅不欲为浮靡 
之辞,以贴虚车诮。因念道之大者以治心,其次以治身。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 
而身死次之。医,所以治身也,身死则心无所寄,固小道中之大者。爰取少日所诵 
岐黄家言,芟其繁芜,疏其湮郁,参以己见,HT 为一书,用以阶梯初学, 
非敢谓是载道之车,欲使升车者藉此以登,如履碥石云耳,故以“碥”名编。或曰∶ 
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 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 
咸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予笑而不敢言。 
x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季春望日南海何梦瑶书于乐只堂x 


赵序
属性:予友何君西池,年三十八始成进士,其成晚,故得博通诸艺。能医,尤其笃嗜 
而专精者也。然自其为诸生时,即文名藉甚,学士惠公称为南海明珠。于是,西池 
之见知于人者,独着于诗文,余技遂为所掩。己酉选拔策询水利,西池以医喻,娓 
娓且千言,学士顾公亟赏之,拔置第一。予亦与选,得读其文,然后知西池之旁通 
于医,而犹未悉其妙也。西池联捷后,寻观政西粤,历宰义宁、阳朔、岑溪、思恩 
诸邑,迁牧辽阳,则又但以善政闻。然其在思恩也,疠疫流行,西池广施方药,饮 
者辄起。制府策公下其方于诸邑,存活甚众。辽阳民王洪,病风年余,狂易多力, 
投入秫火中,焦烂无完肤,敷以药,数日愈。于是西池坐厅事,呼伍伯缚王洪庭柱 
间,且詈且歌,州人聚观如堵。西池先威以刑令怖 ,旋予汤液,两人持耳灌之, 
有顷,暴吐下,其病遽失,人咸惊为神。嗣是,西池之医遂稍稍着矣。庚午夏,予 
内子病,两月不少间,诸医皆束手,已治木矣。适西池请告归里,亟延诊。先后处 
大承气、白虎、小柴胡数十剂,效若桴鼓。予谓西池∶诸医皆言阳虚宜扶阳,非参、 
附勿用,子独反之,何也?曰∶此非粗工所知,且此辈妄引《易》义,动言扶 
阳抑阴。夫《易》阳,君子;阴,小人,故当扶抑。医言阴阳,俱气耳。气非 
正则邪,正虚无论阴阳均当扶,邪胜无论寒热均当抑,何得牵西补东耶?人以 
温补为起死回生,而不识热伏于内而妄投桂、附,竟不明其误服杀人。而承气 
汤,大黄、朴、硝即回阳之上品,故能扶。补泻初无定名,盖视病之寒热以为 
去留。今不问何证,概从温补,何异惩溺,而水趋火灭,不亦惑 
乎?又曰∶医有偏黠,庸医不知温补之能杀人也,以为平稳而用之;黠医 
知温补之能杀人,而人不怨,以为可以藏拙而用之。于是,景岳书徒遍天下, 
而河间、丹溪之学绝矣。距邪闲正,吾能己乎?西池之言若此,然 
则西池之医、之着,于天下也所系固不少矣。西池所辑医书凡数种,向欲梓以问世, 
而不名一钱。此编乃朋好所醵刻先行者。工竣,命予弁其端。予惟西池自序简括精 
妙,无可复益。聊缀拾其言论、案验之未着于篇者告诸世,使知西池之所长,不独 
在文章政事间,而象着之,以嘉惠天下也,是为序。 
x赐进士出身截选知县年眷同学弟赵林临拜识x 


辛序
属性: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 
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其书文约而义该,深入而显出,当与《准绳》并 
传无疑。盖皆以文学名儒,而发轩岐之秘,宜其足以行远也。独是金坛之作《准绳》 
也以罢黜,而西池之作《医碥》也以幽忧之疾,倘所谓穷愁着书者,非耶?因念 
西池少时,妻子仆婢财十数人,有田数十亩,足供 粥。意兴甚豪,酒后耳热, 
纵谈古今世事,烛屡跋不肯休。又尝与予极论西历、平孤、三角、八线等法,及填 
词度曲之理,片言印合,欣然起舞,初不知人世有穷愁事。一行作吏,田园荒芜, 
而食指且半干,于是引疾里居,悬壶自结,曩时豪兴索然矣。予尝过其家,老 
屋数椽,仅蔽风雨,琴囊药里,外无长物。有数岁儿,破衣木履,得得晴阶间,遽 
前揖人,婉娈可爱。问之,则其孙阿黄也。予谓西池,同年中惟君与孔兼容能 
医,又皆工诗,而其穷亦相若。兼容自宜春解组归,为小儿医,日获百钱,即弹琴 
歌商,浩浩自得岂医与诗皆能穷人耶?抑廉吏固不可为耶?今兼容补官有日矣, 
西池尚高卧不起,窥其意,似欲以医终老者。然则贫固其所甘,而穷愁着书,又其 
所乐者矣。或曰∶多文为富。西池尝举鸿博,着述追步金坛,何富如之?是编又继 
《准绳》行世,可以不朽,视富贵利达朝荣夕萎者,所得孰多?宜西池不以彼易此也。 
噫,知言哉! 
x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前翰林院汉书庶吉士壬子科 
乡试福建文闱同考官己酉科解元年眷弟辛昌五顿首拜撰x 


凡例
属性:一论证须明其所以然,则所当然者不言而喻。兹集务穷其源,故论证详而系方 
略(如怒、太息等篇,并不系一方,但明其理,则方在其中,如必欲考古人成法,于 
《准绳》等书检求可也。) 
一论中所引古人成说,欲令读者易晓,不无修饰之处,即非古人原文,故多不 
着其名氏,非掠美也,谅之。 
一议论多出臆见,间与古人抵牾,不避不敏,求正有道,幸恕狂瞽。 
一河间言暑火,乃与仲景论风寒对讲;丹溪言阴虚,乃与东垣论阳虚对讲,皆 
以补前人所未备,非偏执也。后人动议刘、朱偏用寒凉,矫以温补,立论过当,遂 
开酷烈之门。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锯。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 
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 
一是集宦游所作,自粤西而辽左,十余年来,风 烟江,霜轮沙碛,偶 
有所得,随付小史录之,以故体裁无定,亦欲改从画一,而多事仓卒,未能也。 
一论目、方目各下注页数,而方目之前,复冠以门目两页,下注方目页数,使 
先得方目页数,而后查诸方页数,皆以便检寻也。 
一诸方有在论外者,(如《关格门》方全在论外,《虫门》取虫积,二方在论外是也。)检方目即得。 
一论中主治诸方,隶别门者,注明见某门字样。其不注者,即本门方。或虽隶 
别门,而一篇之中重出数见,亦但于首见者注之,余不复注。 
一方下例系主治,以着本方之功,即以明用药之理。(知某药为某病设也。)凡品味 杂 
者,必所治之证不一,丹溪所谓杂合之病,须用杂合之药治之也。本宜备录,以锓 
板力绌删之,用方者当因病加减,更详考原方主治为佳。(诸方多从《准绳》录入,按 
门索之。) 
一药品分两轻重古今不同,炮制亦异,当酌宜用之。 
一此书只论杂证,尚有《伤寒论近言》、《妇科辑要》、《幼科辑要》、《痘疹辑要》、 
《本草韵语》、《针灸吹云集》等书,俟续刻呈教。 
一五卷四诊,HT 思恩时辑以教邑医者,本自为一书,今附《医碥》之末,颇多 
改窜,与旧本岐出,当以今刻为定。 

卷之一·杂症
脏腑说
属性:喉在咽前,其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路。呼吸出入,由肺橐龠。肺居 
胸上,覆诸脏腑,故称华盖。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气则满,呼气则虚。肺气上 
通鼻窍,故谓肺开窍于鼻也。肺下为心,心有系络,上系于肺。心中有窍, 
与肺不同。心气上通于舌,故谓心开窍于舌。(按舌之腠理,即窍也。《原病式》注云∶ 
古知味,不可云无窍,但细微,不似耳目等窍之大耳。故守真曰∶玄腑者,玄微腑也 
。脏腑皮毛骨肉筋膜,无处不有,乃气出入升降之门路。以此推之,则心窍在舌, 
可默会矣。若泥耳目等窍求之,固矣。)心外有心包络,即 
膻中也。形如仰盂,以包裹此心,使邪不能犯。犯者,包络当之。若犯至心即死 
矣。脾、胃、肝、胆、肾、膀胱各有一系,系于包络之旁,以通于心。此三者,皆 
在膈上。膈者,隔也。有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膈下浊气,使不得上熏 
心肺。膈膜之下为肝,肝气上通于目,故谓肝开窍于目。肝叶中有胆,胆中有 
汁,藏而不泻。以上肺、心、心包络、肝、胆,皆从喉之一路而下者也。咽在喉后, 
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由此入胃,与喉之气道不相犯。盖喉窍有 
一会厌覆之,如皮如膜发声则开,咽食则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若当食 
而发声,则会厌忽开,食错入喉,喉不容物,遂呛而出矣。胃在膈膜之下,其上之 
左有脾,形如刀镰,能动而磨食使消化。脾气上通于口,故谓脾开窍于口也。胃之 
下口连小肠,小肠后附脊膂,前附脐之上,左环周回叠积,共盘十六曲。小肠 
之下口,右接大肠,(亦名回肠。)当脐左回周叠积,亦盘十六曲。其下为广肠,附 
脊左环叠积。其下名直肠,出肛门,为粪道。(广肠,即大肠下节之更大者。直肠, 
又广肠之末节耳。)广肠之左侧为膀胱,膀胱上无窍,只有下口出尿。饮食入胃,得脾消 
运,其精华之气,上升于肺。肺布之周身,以充血液,其余下入小肠。小肠受三焦 
之气化,泌别清浊,糟粕趋大肠以出,水饮渗入膀胱,(小肠与膀胱,虽皆无窍相通,而得 
气运化,腠理可以渗灌。)为尿以出。此全赖三焦气化施行,若气不施化,则闭塞不通而 
病矣。以上脾、胃、小肠、大肠、膀胱,皆从咽之一路而下者也。肾有两,形如豆,左右 
相对,而附于脊,各有二系,上系系于心,下系系于脊。肾气上通于耳,故谓肾开窍 
于耳也。心、肺、脾、肝、肾为五脏。脏者,藏也,所藏惟精气,藏而不泻者也。胆、胃、 
大小肠、膀胱为腑,腑如库之贮物。胆所贮者汁,亦藏而不泻。余所贮者水谷,则 
泻而不藏。虽有泻、不泻之殊,而均有所贮,则均谓之腑。但胆所贮者乃精汁, 
与水谷之滓秽不同,故胆独名为清净之腑也。心属火,肾属水,肝属木,肺 
属金,脾属土。而小肠与心经脉相连,故从心属火;膀胱与肾经脉相连,故从肾 
属水;胆与肝经脉相连,故从肝属木;大肠与肺经脉相连,故从肺属金;胃与脾经 
脉相连,故从脾属土。而脏属阴,则配乙、丁、己、癸、辛之阴干。故肝称乙木, 
心称丁火,脾称己土,肾称癸水,肺称辛金。腑为阳,则配甲、丙、戊、 
庚、壬之阳干。故胆称甲木,小肠称丙火,胃称戊土,大肠称庚金,膀胱称壬水也。 
五脏五腑,两其五行而为十干止矣。而益以心包络与三焦为十二,何也?此千古所 
未明,而不可不言者,说见后篇。 

卷之一·杂症
心包络三焦说
属性:心包络,《难经》谓其无形。然考《内经》论十二官,无心包络之名,而有膻中 
之号。盖膻中乃心之窝,心藏窝中,若包裹然,则膻中固即心包络,非无形也。三 
焦,《经》谓上焦如雾,(上焦,膈以上也。清阳之分,其气如雾。)中焦如沤,(中焦, 
膈下脐上也。水谷之区,停留如沤。)下焦如渎,(下焦,脐以下也。便溺所出,如决 
渎。)亦未言其形状。论者纷纷,皆如捕风捉影,毫无实指。惟张景岳谓即腔子,脏 
腑如物,腔子如囊之括物,人但知物之为物,而不知囊之亦为一物。其说甚通。(古 
谓三焦,有名无形者,盖指腔子内、脏腑外之空际言,乃三焦火气游行之处也。)予 
因是而思,人之脏腑只有十,而以心为君,余为臣。三焦即腔子,(窃谓“焦”当作 
“椎”,人身脊骨二十一椎,上焦乃上七椎,中焦乃中七椎,下焦乃下七椎也。“椎”别作 
“焦”耳。观《灵枢·背 篇》五、七、九、十一、十四各椎俱作焦可见。)如京城,君臣所同居也。 
心包络即膻中,如宫城,君所独居也。宫城在内,京城在外,内为阴,外为阳,故 
三焦亦称腑,而心包络亦称脏耳。三焦既即腔子,则为有形,有形则有经脉。凡腔 
子中之经脉,皆三焦之经脉,但不分地立名,难于指称。故将其与各脏腑络系 
者,分属所络系之脏腑,名曰某脏某腑经脉。而以其无所击属者,名三焦经脉。 
犹之九州之地皆王土,而除分封诸侯外,余为王畿。心包经脉,亦三焦经脉之络系于 
膻中者所分属,为十二经也。(奇经八脉,亦即三焦经脉另立名目分出,如王畿内有公卿大夫采地也。) 

卷之一·杂症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属性:心肺位居膈上,而肺尤高,天之分也,故属干金。肝肾位下,而肾尤下,为黄 
泉之分,故属坎水。坎外阴而内阳,阳气潜藏于黄泉之中。静极复动,故冬至而一 
阳生,惊蛰而雷出于地。肾水得命门之火所蒸,化气以上,肝受之而升腾,故肝于 
时为春,于象为木,于卦为震雷、巽风。(肝之怒而气盛如之。)阳气上升,至心而盛,阳盛 
则为火,故心属火。于卦为离。离,南方之卦也。圣人向明而治,心居肺下,乾卦 
之九五也。实为君主,神明出焉。离、干中画之变也。兑、干上画之变也。肺 
居心上,干之上画也。上画变而为兑,于时为秋,于象为金,金性沉降,秋气敛肃, 
阳气升极而降,由肺而降,故肺又属兑金。(心火上炎,肾水下润,坎离之定位也。火在上而下降, 
水在下而上升,坎离之交媾也。肾水上升,由肝木之汲引,地道左旋而上于天也。心火 
下降,由肺金之敛抑,天道右旋而入于地也。)脾脏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饮食入胃, 
脾为行运其气于上下内外,犹土之布化于四时,故属土。于卦为坤、为艮。金、木、土皆配 
两卦,而水、火各主一卦,故五行惟水火之用为独专也。 

卷之一·杂症
水火说
属性:男女媾精以成胎,精即水也,精中之气即火也。水火精气,妙合而凝,是为胎 
元。精以成形,气以成神,以其原于父母,故曰先天。然五官百骸,皆本此精以为 
质,而无非此水所灌充也。呼吸运动,皆本此气以为机,而无非此火所流行也。其 
独指肾为先天者,则以精气先结胞胎,中起一茎,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也。莲 
蕊,即两肾也。两肾为水,命门之火寓焉。一阳藏于二阴之中,于卦为坎,以脏腑 
之始结在此,故独以肾中水火为先天也。先天水足,则儿肥盛而润泽;火足,则儿 
强健而精明。水得火,则气常温而不至于寒,火得水,则形常润而不至于槁。 
苟先天水火一有偏胜,则禀受失其中和,而后天培养之功,为不可少矣。人生一日不再 
食则饥,故有资于饮食,则脾胃司之。胃主进纳,脾主运化,饮食之气味精华, 
由脾胃以灌输周身。气日盛而体日充,先天之水火赖此滋养以生生不息,故以脾胃 
为后天之本也。总之,人身中润泽之气即水也,温暖之气即火也。一有偏胜,其致 
自饮食者,调之甚易,其禀于胎气者,治之甚难,故先天为重。然不以畏难而废治, 
全赖饮食以救弊补偏,故后天为要也。 
火根于肾,而属诸心,何也?曰∶肾于卦为坎,于令为冬,于位为北,本水之 
宅也。而阳根于阴,则火生焉,下潜而上升。心于卦为离,于令为夏,于位为南, 
则火之宅也。至其宅而后旺,故从其旺而属之心也。其曰∶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又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何也?曰∶君者主也,向明以治。心为一身之主,神 
明出焉,故称君。相者竭其才能以奉君出治者也。肾位于下,输其火于心,以为 
神明之用,犹相臣竭其才力以奉君出治,故称相。位以职掌言,明以功能言也。火 
者,人身温和之气也。五脏六腑,皆有此温和之气,各归其部,则各有其位,各效 
其能,则各有其明。肾中相火,非无明也,阳方潜藏,光未被乎四表,职 
司封蛰,龙不离于深渊,故不言明而言位。失其位,则有飞扬僭越之患矣。心中君 
火,非无位也,君主无为,不与臣下较职守,神明有觉,独从方寸着虚灵,故不言 
位而言明也。失其明,则有昏惑晦昧之忧矣。然则君火、相火,皆吾身阳和之正气, 
而不可无者。而或指之为邪,谓君火可直折,相火不可直折,何也?曰∶失其正则 
为邪,失其和则为热。故谓君、相火为邪火者,乃指君火、相火之邪热者言,非君 
火、相火之本为邪也。直折犹云正治,治热以寒,治之正也。君火属心,居于 
上焦,其病无与于下。无与于下,则根本之真阳无恙,特炎于上者过乎赫曦, 
故可以寒凉治其有余之邪,使归于正,无所损于本原也。若肾中相火,居于下 
焦,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