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可以寒凉治其有余之邪,使归于正,无所损于本原也。若肾中相火,居于下 
焦,病则必干乎上,无论下焦为寒鸟热,热固上僭,寒亦上浮。盖肾中水火同根, 
本无偏胜,若热盛而水亏,则火必致上炎;寒盛而火虚,亦必火因寒逼,不安其宅 
而上浮也。故言相火为病者,乃因其在上之热,而直探其在下之根言之。病既根于 
下,则不可以治上者治之矣,何也?火虚而治以寒凉,是益助其下焦之寒,火愈被 
逼而上浮矣。且为寒所逼之火,本无根之残焰,而又以寒折之,有不消灭者乎?水 
虚而火炎,若无妨于寒凉,不知火炎本乎水虚,不用平润之剂以补水,而徒用苦寒 
以制火,是何异因金银之缺少,而凿平马以相就,必致并伤其火而后已, 
故曰不可直折也。相火静而藏则属肾,动而发则属肝胆,此火布KT 于三焦, 
而心包络为三焦之脏,若肝之配胆,故又曰∶肝胆、三焦、心包络相火也。 

卷之一·杂症
命门说
属性:《难经》谓∶肾有两枚,非皆肾也,左为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后人非之, 
谓两肾皆属水,命门在两肾之中,当脊骨自上数下第十四椎陷中;若自下数上,则 
为第七椎,正与脐对。引《内经》∶鬲肓之上,中有父母,(谓心也。)七节(即第七椎)之 
旁,中有小心为证。谓两肾在七节之旁,两肾中间,即七节之陷中也,小心即命门。 
《医贯》又以中字为解,以太极形容。谓一中分太极,中篆作φ,○, 
太极也;│ 分太极为○。者。│,象人之脊骨,○,象人之两肾,两肾○ 
相合,仍为一太极○。其中空白处,象命门。又两肾既分为两仪,则左肾为阴 
水,右肾为阳水。阳水者,气之液也,坎水也。坎以一阳陷于二阴,水气潜行地中, 
为万物受命根本。《月令》于仲秋云∶杀气如盛,阳气衰,水始涸。是水之涸, 
地之死也。于仲冬云∶水泉动。是月一阳生,是水之动,地之生也。阴水者,形也。 
兑,泽也。一阴上彻于二阳之上,兑以有形之水,普施万物,下降为资生之利泽, 
其说甚有理。然与《难经》所言,大致亦自无殊。盖皆言肾虽属水,而水中有火耳。 
所用补火之药,总属一样,岂有分别此味则入右肾,彼味则入七节?忧其岐误, 
致烦辨正哉。至赵氏谓命火乃先天之元阳,肾水乃先天之元阴,为生命之根本, 
治病必须求本。故凡寒之不寒,(用寒药以治热,而热不退。)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 
(主水者肾。)以制阳光,当主六味丸。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阴 
翳,当主八味丸。(并见虚损。)遵其说而用之败证。效诚如神。若初起遽以此投之,则 
谬矣。何则?初病止伤其后天之血气,未遽累及先天之水火,故但热之则寒消,寒 
之则热退,随手立应,何必他求。乃不去其邪,而遽补其正,有不迁延时日,坐失 
事机者哉?何今之为医者,泥于《医贯》之说,不论新病久病,非六味则八味,非 
补中(见气)。则归脾,(见血。)竟若历古方书,皆可删却,亦惑之甚矣。或问∶气即火也, 
血即水也,儿在胎中,气血已具,是气血亦先天所生;六味补水,八味补火,是水 
火亦后天所养。今谓气血为后天,水火为先天,毋乃轻气血而重水火乎?曰∶气血 
者,水火之大纲也。人身呼吸运动,知觉神明,皆此火之为之也。气可以言呼吸运 
动,不可以言知觉神明,是气虽即火,而不足以尽火。人身之血液精髓,皆此水之 
为之也。血特水中之赤者耳,不可以概其余,故血虽即水,而不足以尽水。有生之 
初,胎孕始结,形如露珠,父母之精气也。是水火乃先天之先天,数月形成,而后 
血气具,是血气为先天之后天。若夫既生之后,饮食所长养之气血,其为后天,又 
不待言矣。此水火、气血,先后天之分如此。先天实为后天之根,故水火为气血之 
原,而下焦又为中上之根,故肾命为水火之本。其轻重之分,固不能以无别也。 
(先天水火,又互相为根,如嘘气成水,阴根于阳也;蒸水成气,阳根于阴也。) 

卷之一·杂症
五脏生克说
属性:五脏生克,须实从气机病情讲明,若徒作五行套语,茫然不知的,实多致错误。 
今略着其概如左。饮食入胃,脾为营运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 
(气亲上也。)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 
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肾水。肾受肺之生,则水愈足,为命门之火所蒸,化气上升, 
肝先受其益,是为肾水生肝木。肝受肾之益,则气愈旺,上资心阳,发为光明,是 
为肝木生心火。脾之所以能运化饮食者,气也。气寒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 
乃健运而不息,是为心火生脾土。此五脏相生之气机也。肺在心上,心火上炎,肺 
受其伤,此为心火克肺金也。若由脾胃积热,或由肝肾相火,或由本经郁热,皆与 
心无涉。肾阴太盛,寒气上冲,心为之悸;或肾寒甚,而逼其龙火上乘,心为之烦, 
皆肾水克心火也。若饮水过多,停蓄不行,心火被逼不安而悸者,与肾无涉。脾气 
过燥,则肾水为其所涸而失润;或过湿,则肾水为其所壅而不流,皆脾土克肾水也。 
若他脏之燥,外感之湿,与脾无涉。肝木 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或肝气郁 
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皆肝木克脾土也。若自致耗散,自致凝滞,及由 
他脏腑所致者,与肝无涉。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纯降则不升,何则? 
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得以从肝左升,是谓有降有 
升。若浊阴壅满胸中,不肯下降,则肝气被遏,欲升不能,是谓无降无升。 
(东垣谓食填太阴,为金克木,即此说。详见伤饮食门。)肺金肃敛太过,有秋无春, 
是谓纯降不升。无降无升,纯降不升,皆肺金克肝木也。若肝木自沉,或因他脏之寒郁, 
与肺无涉。此五脏相克之病情也。不足,则欲其生;太过,则欲其克。故木疏 
土而脾滞以行,金得火而肺寒以解,肾得脾之健运而水无泛滥之虞,肝得金之 
敛抑而木无 散之患。人但知生之为生,而不知克之为生。心火偏胜,则克肺 
金,若肾水充足,则火有所制,不但不克金,且温脾以生金,余脏同此论之。 
此平人之无病,实由五脏互相克制,故不至偏胜为灾。即《经》所谓∶亢则害, 
(亢,太盛也;害,克也。)承乃制,(承,相承也。水之承金,如子之承父,火耒克金,水乃制之也。) 
制生化。(火受水制,则不特不克金,且益土以生金。化,犹生也。)若已病之人,则火盛者,不 
但刑金,且复涸水,肝脾皆被焚灼矣。不治之,而望其自然承制,有此理乎?乃 
医者见其热极血瘀而舌黑也,热伏于内而外反寒 也,谓黑为水色,寒 为水象, 
是火极而反兼水化,乃金之子水,为母报火之仇,即亢害承制之理。其说虽本前人, 
终欠的当。《医贯》曰∶人皆曰水克火,予独曰水养火。盖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 
水火也。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先天水火,互相为根,故水养火,如灯得油而愈明也。)人 
皆曰金生水,予独曰水生金。盖肺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肾中火炎,则金为 
火刑而不能归;无火则水冷金寒,亦不能归。凡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肾虚不能纳 
气归元也。毋徒治肺,或壮水之主,(此即承制之理,肾水心火一也。)或益火之元,(所谓水 
冷金寒用丙丁也,即制生化以克为生之理。)金向水中生矣。人皆曰土克水,予独于水中补土。 
八味丸从水中补火,以蒸腐水谷是也。(寻常土寒,止须补脾胃之阳,若命门火衰,犹釜底无薪,必 
须八味丸。)人皆曰木克土,予独升木以培土。盖木者,春生之气也,与胃气同出异名。 
当遂其发生之性,木气升发,即胃气升发也。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当敛归 
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明此则金之克木,正所以敛聚其生意,不使散也,亦以克为生之理。) 
焉有伐之之理?此东垣《脾胃论》用升、柴以升木气,谆谆言之详也。(土性中和,有升有 
降。郁而不升,虽曰木病,亦即土病。故升木即是培土。由是言之,若有升无降 
,则降金亦未始非培土矣。)愚按赵 
氏之说甚有理,诚能触类引伸,则五脏互相关系之故,无不了然矣。赵氏又论五行各有 
五,其说颇凿,未甚的当。予谓五脏无一脏无血液,是皆有水也;无一脏无气, 
是皆有火也;无一脏不发生,是皆有木也;无一脏不藏敛,是皆有金也。有气、有 
血、有发、有敛,是无一脏不和平,则皆有土也。知五脏各具五行,则其互相关涉 
之故,愈推愈觉无穷,而生克之妙,不愈可见哉。 

卷之一·杂症
五邪说
属性:五脏互相关涉,则五脏皆得为一脏之病,故有本脏自病者,有他脏传来者,何 
以别之?以证之先后见者别之。如止见腰热、足心热,尺脉沉数,是肾水 
虚而热也。若先见目赤胁痛,左关脉数,而后见前脉证,是子病及母也。若先见咳 
嗽喘满,右寸脉数,而后见前脉证,是母病及子也。若先见腹痛肚热,大便秘结, 
右关脉数,而后见前脉证,是夫病传妻也。若先见心烦舌赤,小便赤涩,左寸脉数, 
而后见前脉证,是妻病传夫也。他脏仿此。《难经》论五邪,谓假令心病,因伤暑 
得之,为正邪。(暑属心火,本经自病。)因中风得之,为虚邪,乃从后来者也。(木向前生 
火,是火在木前,木在火后,心病自肝传来,故曰从后来也。)因饮食劳倦得之,为 
实邪,从前来者也。因伤寒(犹言因肺受寒。)得之,为微邪,从所胜来者也。因中湿(《 
难经》以湿属肾,以湿即水也。)得之,为贼邪,从所不胜来者也。《脉诀》又以脉言之 
,谓心火当夏令时,反见肝脉,为虚邪,虚则补其母,难愈。反见脾脉,为实邪,实则 
泻其子,易愈。反见肺脉,为微邪,虽不治,自愈。盖以夏令心火当权,脉应洪大,今 
犹见春脉,是至而不至,不得乘时正位,为火气不足,故见伤风飧泄之证,须用辛温之品以补 
肝,使木气上升以生火,而补正难于速效也。又脾脉未及长夏而先见,为土气有余, 
故见饮食停滞,大便燥结等证,须用苦寒以泻其子,一泻而邪即去,易于为力 
也。又火令当权,金偶来乘,立即避去,不逐自退。如夏月偶然感寒咳嗽,即不发 
表,而暑月多汗,邪随汗散,不药而愈也。然《脉诀》又谓∶春得脾而难疗,冬见 
心而不治,反以微邪为可畏者。何也?解者谓∶本脉得令,而兼带妻脉,则为 
微邪,不治自愈。(如夏令见洪肺,略带涩也。)若本脉全无,而独见妻脉,则不可 
以微邪论也。(如夏令脉涩而不洪,是全见妻脉也,恐金生水,来克火,故不治。)当细察之。 

卷之一·杂症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属性:心经脉名手少阴经,小肠经脉名手太阳经,肺经脉名手太阴经,大肠经脉 
名手阳明经,心包络经脉名手厥阴经,三焦经脉名手少阳经,以各脉俱行于手,故 
言手,以别于足经也。肾经脉名足少阴经,膀胱经脉名足太阳经,脾经脉名足太阴 
经,胃经脉名足阳明经,肝经脉名足厥阴经,胆经脉名足少阳经,以各经俱行于足, 
故言足,以别于手经也。阴阳之分,则从其所系之脏腑而命之耳。然太阳、少阳、 
太阴、少阴,四象也。四象之外,又增阳明、厥阴名色,非蛇足乎?则何不直以心 
经、小肠经等称称之之为得乎?又《内经》尝以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 
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矣。则又何不以一阴、二阴等称称 
之乎?窃谓五脏配五行,六经配六爻。三阴经,坤之三画也;三阳经,干之三画也。 
以一、二、三为序命之,似为妥当。而必立此太、少、厥等名色,且泥此生解,支 
离牵强,无当病情,千古相沿不改。此庄生所谓,呼牛者姑应以牛,呼马姑应以马耳。 

卷之一·杂症
六气说
属性:六气,风、热、暑、湿、燥、寒也。风属木;暑、热皆属火,而分热为君火, 
暑为相火;(此与心为君火,肾为相火之说各别。)湿属土;燥属金;寒属水,此《内经》之说 
也。夫四时之气,春则温,夏则热,秋则凉,冬则寒。然温热蒸而为湿,凉寒肃而 
为燥,此四气之外,又添燥、湿二气也。湿极于夏,燥始于秋,故系湿于长夏,系 
燥于秋。一以终言,一以始言,乃互文以见意,非谓春无湿而冬无燥也。又四时皆 
有风,而属巽木,故系之春,岂夏秋冬无风乎?不言温凉者,以寒热为举隅,非谓 
春必当以风易温,秋必当以燥易凉也。此等最宜活看,倘若执运气之说,则于理难 
通矣。何则?阴阳水火,相为对待,本无偏胜,故四序不愆。若泥分大寒、立 
春、雨水、惊蛰属风木,则混冬月之节令入于春矣。分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属热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暑火,则春夏混乱,火令过多矣。分大暑、立 
秋、处暑、白露属湿土,则秋气反多于夏,而土为失位矣。九秋皆属燥气,而 
割三节以与相反之湿,止存秋分、寒露、霜降三节,反取立冬一节以益之,牵混破 
碎,节序皆愆,尚可信乎?虽云阳有余阴不足,亦何至火二而水一。因分火为热暑 
二气,以致此盈彼缩,而四序皆愆,亦何为乎?窃谓温凉寒热四气,分布四时,铁 
板不易。燥湿二气,皆属之土,有寒湿,有热湿,有寒燥,有热燥,分布四季,月辰未 
为湿土,温热之所蒸也;戌丑为燥土,寒凉之所肃也,是为热湿寒燥。又火在地中而土燥, 
坤土次于离火之后是也。水在地中而土湿,艮土次于坎水之后是也。是为热燥寒湿。盖土 
德兼该,有如是也。风则无时不有,而秋冬更为凛烈,合之为七气,夫何不可 
之有哉。昔人谓《内经》非岐黄书,乃后人之假托,要未必出于一手,故有醇 
有疵,分别观之可耳。 

卷之一·杂症
六气后论
属性:有在天之六气,有在人之六气。上编所言,天之六气也。此篇所言,人身之六 
气也。《经》曰∶人身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是人身之气,可名之为风也。各脏 
腑皆有气,皆可名风,而属之肝者。以风为动物,肝主动也。《经》曰∶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故古人于肝,或名之为木,或名之为风。凡医书中所言风证, 
作外感风寒看不合者,作肝气看则合,初学之士,不可不知也。若误作外邪治,妄 
行发散,则非矣。然内风亦有当发散者,以肝气郁抑于中,则与之升发,或服药后, 
温覆以取微汗,令之外发,或但服药令之内升,不用温覆取汗,酌之可也。外感之 
风多属寒,虽夏月得风亦凉,可见也。内生之风则多属热。何者?人身之气,有寒 
有热,气寒则微,气热则盛,盛则鼓荡飘忽而风生焉,所谓热极生风。又谓风从火 
断,汗之宜也。风既为热气所生,则其气必热。而亦有寒者,以火气暴盛者,元气 
被其冲激,煽而为风,风动而生凉也。验之焚燎,火起则风发,(风即虚空之气耳,不煽不 
动,火之冲激,与用扇 之无异也。)习习生凉可见。故丹溪谓∶寒气自下上冲为火。即此义 
也。火在天为热气、(《经》以属之春分后四气。)暑气,(《经》以属之小满后四 
气。)在地为五行之火,在人身为君相之火,已详水火论。湿,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 
在人为脾胃,故古人言脾胃,往往以土名之,或以湿名之。然脾胃居中,兼该六气,六气皆能 
为之病,不独主湿恶湿也。燥,在天为清气,在地为金,在人为肺,故古人言肺,往往 
以金名之,以燥名之。而或主寒燥言,或主热燥言,则当细与辨别,庶不致错误。 
寒,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故古人言肾,往往以水名之,以寒名之。 
《经》曰∶冬伤于寒。寒字即肾字之替身,非言时令之寒也。人身六气为病,有自生 
者,有与天之六气相感应而生者,故外感内伤,大端最宜分晰也。 

卷之一·杂症
运气说
属性:运气之说,拘牵不通,固为有识者所不信。然其大指,在详举六气有许多变幻, 
寒中有热,热中有寒,邪正交错,蕃变纷纭,莫可纪极。一以明人之病源,一 
以例人之病情耳。明人之病源者,言人感六气而生病,欲人细推所感之气,其中有 
无夹杂他气,当兼治也。例人之病情者,天地之气变幻无定,则人身之气亦变 
幻无定,而病情不可以一律拘也。如冬月固属寒气司令,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