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四·杂症

属性:(即怔忡。) 
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也。(俗名心跳。)一由血虚,血虚则不能养心,心 
气常动,幸无火热相乘,故不至于惊而但悸也。若血不虚而动者,则为心火盛,(亦 
有肾火上冲者。)火主动也,幸血不虚,故但动而不惊。此惊与悸之别也。一由于停饮, 
水停心下,心火为水所逼,不能下达而上浮,故动而不安也。(必有气喘之证。)肾水 
上泛凌心,义亦如之,而治有异。(饮食所停之水宜疏导,肾阴上泛之水宜益火。) 
但思虑即动者, 
属血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有失志之人,由所求不遂,或过误自咎,恨叹不 
已,独语书空,则心不息不安,时常劳动而怔忡作矣。温胆汤(见惊)去竹茹,加人参、 
柏子仁各一钱,下定志丸,仍佐以酒调辰砂妙香散。(见心痛。)有痞塞不思饮食,心中 
常有所歉,爱处暗地,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心常跳动,此为卑 
之病,以气血两不足也,人参养荣汤。(见虚损。)饮食少者,嘉禾散(见疟)加当归、 
黄各一钱。 

卷之四·杂症

属性:恐者,心有所怯也,盖心气虚使然。而属之肾者,恐则气下,故属肾也。经曰 
精气并于肾(气本观上,今因虚而下,与精血并居肾部。)则恐是也。又属之肝胆者, 
以肝胆之气 
旺则上升,虚则下降,今恐而气下,是肝胆之气不足也。故勇者谓之胆壮,怯者谓 
之胆小。张子和曰∶惊者不自知,因外有所触而卒动;恐者自知,不能独坐安卧, 
必须人为伴侣。惊由血虚,恐因气怯,此大概也。恐亦有由血虚者,热伤肾阴,水 
涸血虚,复为火所扰。则志昏惑而不定。(肾藏志,志者心之定向也。肾属水, 
水清故鉴物分明,明 
则不惑,慧生定也。火扰之则浊,浊则昏暗,又火为荧惑,故昏惑也。)不定则不静故恐,恐亦心之动 
也。故孟子言不动心,以无惧为训。惊恐常相因,恐则惊矣,惊则恐矣。惊则安其 
神,恐则定其志。心之神下交,则肾有所主而志定,即坎中之一阳也。肾之精上奉, 
则心有所滋而神安,即离中之一阴也。丹溪治周本心病恐,如人将捕之,夜卧不安, 
口干,饮食不知味,以参、术、当归为君,陈皮为佐,盐炒黄柏、炙玄参各少许, 
煎服,月余而安。经云恐伤肾,(恐则精却而走失,盖肾精方欲化气而上,因恐则退却而下, 
则精伤矣。 
精伤则肾气亦虚,而阴痿、骨酸等证皆作矣。)故用柏、玄引之入肾以补之。人参散、茯神 
散、补胆防风汤,皆治胆虚。 

卷之四·杂症
健忘
属性:水清明而火昏浊,此智愚之别。水静而神藏,火躁而消亡,此存亡之殊。 
故性静则心如止水,情动则心如亡猿,烦扰外驰,存乎中者几希矣。存乎中者 
几希,则语后便忘,不俟终日,纵复追忆,邈若山河。惟当夜半鸡鸣牿亡 
之余,灵明复 ,日间所作、所言、所诵、皆历历能记。由是言之,药虽有安 
心养血之功,固不若自为存养之为得耳。七情五志,动即为火,皆足扰我安静之神, 
而痰闭血郁,又无论矣。若乃精神衰短,心 然不能须臾,苟非老而遗忘,何 
以天夺其魄,牿之反复,夜气不足以存,此孟氏所为致叹于牛山之木也。 
思虑过度,心血耗散,不任思索,每一追忆,心火即动,如油竭之灯,倏 
然焰大,即涤虑凝神,收敛久之,乃略宁息。归脾汤,(见血。)有痰加竹沥。痰迷心窍 
者,导痰汤(见痰)吞寿星丸。(见狂癫。)精神短少者,人参养荣汤。(见虚损。) 
读书勤政劳心 
者,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者,朱雀丸。孔圣枕中丹。菖蒲一,茯苓、茯神、人参 
各五,远志七,为末,服如上法。商陆花阴干百日,为末,暮服方寸匕。汪轫 曰∶ 
金正希先生尝言,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凡人外见一物,必有一形影留在脑中,小儿 
脑未满,老人脑渐空,故皆渐忘。愚思凡人追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 
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案此说甚善,脑者髓之海,肾之精也,在下为肾,在上为脑, 
虚则皆虚,此证之为肾虚,信矣。《易》曰∶智以藏往。智,于五行配水、属肾,肾 
虚故不能藏也。 

卷之四·杂症
烦躁
属性:烦者,心烦乱不安;躁者,手足扰动不宁也。大概皆火之为病。五脏之火,皆 
令烦躁,故或言心热,或言脾热、肺热、肾热、肝热也。而有分烦为阳躁为阴者, 
以阳火内生,心为热所乘,恶其扰乱,故烦闷。非甚而狂越,则不必手足之扰动, 
盖火在内而不在外也。若阴寒内生,逼阳于外,中寒而外则热,热在外而不在内, 
故但手足躁扰而心不必烦也,此阴阳以寒热分也。又心火为阳,火盛则烦;肾火为 
阴,火炎则躁,此阴阳以心肾分也。又人将死,则手足扰乱急遽,毫无和缓之象, 
(此与真脏脉弦强挺劲毫无胃气同理。)是名鬼躁,亦阴象也。烦,有实有虚。虚烦者,或气虚, 
或血虚也。血虚则无以养心,而怔忡不宁,不得寐则烦矣。气虚则火旺,(东垣所谓邪 
火与元气不两立,此衰则彼旺是也。)故乘心而烦也。治法∶热在心肺,起卧不安,宜栀子豉 
汤、竹叶石膏汤、竹茹汤、朱砂安神丸。下利后更烦,栀子豉汤。身热,汗出烦不 
解,名风厥。太阳伤风则发烦热,曰风;少阴之热亦上冲,故汗出不解,曰厥。 
《经》谓∶表里刺之,(太阳为表,少阴为里。)饮以汤。(止其上逆之气也。仲景麦门冬 
汤之烦。)不烦而 
心手极热,喜居阴处,脉沉口渴,妙香丸下其热痰。不得眠,温胆汤(见惊)、酸枣汤。 
(见不得卧。)津耗者,生其津。血耗者,补其血。肾水竭者,滋肾。产、痘、滞下后, 
血液耗散,心烦不安,危矣,猛进独参汤。心中蕴热,清心莲子饮。(见赤白浊。)虚烦 
有身热,与伤寒相似,但头身不痛,不恶寒,脉不紧为异。阴躁,欲裸衣坐井中, 
以热药治之,四逆(见厥)、理中(见中寒)之类。 

卷之四·杂症
嘈杂
属性:俗名心嘈。其证似饥,急欲得食,心中扰扰不宁,如酸如辣,似慌张。由肝火 
乘于脾胃,土虚不禁木摇,故烦扰不安。火盛则谷易消,食已则饥,得食则安,少 
顷又饥,又复嘈矣,此为火嘈,宜清火。若有痰饮停聚,似饥非饥,欲食而不能多 
食,脉滑,为痰嘈,宜化痰。若兼吞吐酸水,乃痰饮与火所为,清火去饮兼治。总 
以补土为主,六君子汤(见气)加减。久不愈者,养血,以火盛则血亏也。故思虑血虚五 
更嘈者,及妇人嘈杂,恒用四物(见血)加减。 

卷之四·杂症
不得卧
属性:卧属阴、属静。阴虚有火则动扰,故心烦而不得卧也。《经》谓∶卫气日行于阳 
则寤,夜行于阴则寐,因厥气(逆气也。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即阴火也。)客于脏腑, 
则卫气不得 
入于阴,(不得入息)故目不瞑。又曰∶胃不和(或热或痰)则卧不安。皆此义也。虚劳虚烦 
不得卧,酸枣仁汤。骨蒸烦心不得眠,酸枣仁一两,水一大盏半,研绞取汁, 
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煮过,不拘时服。(以上补血。)温胆汤(见惊),治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流水千里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者五升,煮以苇薪火。 
沸,入秫米一升,(北人谓之黄米,可以酿酒。)制半夏五合,炊熟去滓,饮一小杯,日 
三。(以上 
去痰)不寐有二∶有大病虚烦,及高年人阴虚阳孤不寐;有痰舍心经,神不归舍不寐。 
虚者,六君子汤(见气)加炒酸枣仁、炙黄 各一钱。痰者,温胆汤减竹茹一半,加南 
星、酸枣仁各一钱,下清灵丹。或导痰汤(见痰)加石菖蒲五分。喘不得卧,治其喘。 
厥不得卧,治其厥。咳嗽不得卧,左属肝胀,宜清肝;右属肺胀,宜清肺。 

卷之四·杂症
多卧
属性:《经》谓∶其人肠胃大,则卫气之入于阴者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肤腠因湿而 
密致也。)则卫气之行于阴者迟,(则其还于表者亦迟可知。)留久而行迟,其气不精, 
(气钝而不向导 
也。视出阳入阴爽利而不滞者,异矣。)故多卧。大抵精明之人卧少,昏浊之人卧多。 
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静而不扰,则多卧。若因湿盛而然者,则必怠惰,四肢不收,或大便溏 
泄,脉缓,去湿为主。亦有属热者。火主动,本应不得卧,然火盛弥漫壅闭,闭则 
不通,不通反不扰,精神为热所耗而昏,故沉困嗜卧也,然必卧不能安,除热为主。 
热病愈后,阴气得复,必恬睡,醒则清爽,与热证昏睡醒亦沉迷者不同。食入则困 
倦欲睡者,脾弱得食不能即运,不运则静矣,静故欲睡也,六君(见气)加麦芽、山楂、 
神曲之类。 

卷之四·杂症
狂癫痫
属性:狂者,猖狂刚暴,裸体詈骂,不避亲 ,甚则持刀杀人,逾垣上屋,飞奔疾走, 
不问水陆,多怒不卧,目直叫呼,时或高歌大笑,妄自尊贵,妄自贤智者是也。癫 
者,如醉如呓,或悲或泣,或笑或歌,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左顾右盼,如见 
鬼神,有时正性复明,深自愧沮,少顷状态复露者是也。痫者,发则昏不知人,卒 
倒无知,口噤牙紧,将醒时吐痰涎,甚则手足抽搐,口眼相引,目睛上视,口 
作六畜之声,醒后起居饮食皆若平人,心地明白,亦有久而神呆者,然终不似癫狂 
者常时迷惑也。(诸中卒仆似之,而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内经》论狂为阳证, 
其词不一而 
足,病为火邪无疑。观伤寒热入胃府,往往发狂可见。然伤寒乃暴病,不过一时火 
热乘心,心神狂越,热除则已。若经年累月病狂不省者,则岂徒火之为哉?必 
有痰涎迷留心窍,乃成固疾也。盖火气乘心则心血必虚,兼之心神浮越,不守其舍, 
以故痰涎得乘虚入踞耳。癫亦同此而痰火不甚,不似狂之火盛而暴也。痫病亦属痰 
热,而有发有止,则痰未入心,不过伏于心下,气动则发而上乘,气平则止而下退, 
与癫狂之痰常迷心窍者异矣。三证各别,皆属于热。而《难经》以痫为癫,有重阳 
者狂。重阴者癫之说。于是后人以痫为阴寒之证,亦有分痫为阴阳二证,以阴痫为 
寒者。夫痫证,或因误治而转为虚寒者有之,未有初起即属阴寒者。刘宗浓谓∶阴 
阳痫,如小儿急慢惊。阳痫不因吐下,由痰热客心胃间,因惊而作。(旧有胎痫之说,谓 
儿在母胎,母受惊恐,惊气传子,生后尚未即发,因遇大惊,与所受于母之惊气相搏而作, 
作则神越舍空, 
痰得入心而成此疾。刘氏说本此。)若热盛,虽不惊亦作,治宜寒药。阴痫亦本痰热,因寒凉 
攻下太过,变而成阴,宜温平补胃燥痰之药。若谓不因坏证而有阴阳之分,则是指痰 
热所客脏腑表里浅深而言,痫病岂本有阴寒者哉?按《难经》谓脉居阴部,(尺也。 
沉分亦是。)而反见阳脉者,(常见浮滑长大数脉。)为阳乘阴也。(阴虚阳入乘之,主发热。)脉虽时 
浮滑而长,此为阴中伏阳也。(阳脉虽临时一见,不如乘阴之常见,然此为阴中伏阳,至夏必病 
矣。)脉居阳部,而反见阴脉者,为阴乘阳也。(主恶寒。)脉虽时沉涩而短,此为阳中伏阴 
也。(至冬必病。原文错简,今订正。)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不论阴阳部皆见阳脉,为重阳;皆见阴 
脉,为重阴。)其说如此。然《难经》又云∶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癫只痴呆,无 
直视僵仆。直视僵仆,乃痫证也。《难经》以痫为癫,故其词如此。)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既云 
三部阴阳俱盛,则重阴者癫一言,固未可泥定矣。 
治狂,《内经》谓∶宜夺食。以食入于阴,长气于阳也。生铁落饮、抱胆丸。阳 
明实则下之,当归承气汤(见大便不通),后用黄连解毒汤(见喜。)吐痰,瓜蒂散;下痰,清 
心滚痰丸。(并见痰。)病久而虚者,宁志膏、一醉膏、灵苑辰砂散。盖此病少卧,卫气 
不行于阴,故阳盛阴虚今昏其神,使得睡则卫气得入于阴,阳不偏盛,阴不偏 
虚,阴阳均平矣。《经》谓∶悲哀动中则伤魂,(魂属阳,主动主升。悲哀则敛抑,违其性故为伤。) 
故狂当以喜胜之。又谓∶喜乐无节则伤魄,(魄主静主降,喜则气浮越故伤。)故狂当以恐腾之。 
按此系举七情之致狂者言耳,夫致狂亦多端矣。 
治癫,星香散(见中风)加石菖蒲,人参,和竹沥、姜汁,下寿星丸。或涌去痰 
涎,后服宁神之剂。因惊而得者,抱胆丸。思虑所致者,酒调天门冬地黄膏,多服 
取效。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簿荷汁,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汤水任下, 
最能去心窍郁痰。孙兆治一僧,令食咸物使渴,与药,调酒饮之,愈。问其治法, 
曰∶医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辰砂散也,人不能用耳。若脉乍大 
乍小,乍有乍无,忽而如平人,忽而如雀啄、屋漏、遐游、鱼翔,此鬼祟也。秦 
承祖灸鬼法,及针鬼宫等十三穴。(见针灸。) 
治痫,赵以德曰∶痫疾浅者,止在经脉,气不通,眩运仆倒;深者,入肾,邪 
留于阴不行,不行则阴气蓄满,郁极乃发,发则相火自下逆上,填塞其声音,惟迫 
其羊鸣者一二声而出,遍身之涎沫皆迫而上胸臆,流于口,诸经脉筋骨皆不胜其冲 
逆,故卒倒无知,少顷火气退散乃醒,不治则邪不散,遂成常证。《经》谓∶癫者 
(《内经》亦以痫为癫,宜当痫字看。)气下泄,及发如狂者死。盖邪入于阴者, 
阴气满,闭塞于 
下而逆上,令气下泄,则肾气下脱故死。又心之阳不胜其阴气之冲逆,阳气暴绝, 
故如狂亦死也。然不可一概论,盖阴脱者尺脉不应,如狂者寸脉不应,若尺寸俱盛, 
则是阴阳俱实,不可断为必死也。先身热螈 ,惊啼叫呼乃发,脉浮,病在腑也, 
为阳痫易治。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忽然而发,脉沉,病在脏,为阴痫难治。 
久则有六畜之声,反折上窜,声如犬吠属肝;目瞪口呆,声如羊叫属心;直视腹满, 
声如牛叫属脾;惊跳反折,声如鸡鸣属肺;如尸,吐沫,声如猪叫属肾。然治 
法则一,总以行痰为主,逐痰饮∶南星、半夏、竹沥、姜汁、栝蒌、僵蚕、天麻、 
龙齿、石菖蒲、远志,加附子少许。犬加柴胡,羊加黄连,牛加白芍,鸡加黄芩, 
猪加知母。痰盛必用吐,先一餐勿食,次早捣茶子煎汤,束小腹饮之即叶。虚 
者先补后攻。妙功丸、(久而有虫亦用此丸。)妙香散、(见心痛。)牛黄丸、杨氏五痫丸选用。昼 
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为二跷能行下焦之气也。(二跷为病主癫痫,见奇经八脉。)各二七壮。 
凡灸痫,必须先下之乃可灸,否则气不通能杀人。平旦发者足少阳,晨朝发者足厥 
阴,日中发者足太阳,黄昏发者足太阴,人定发者足阳明,半夜发者足少 
阴,加引经药。愈后,痰热药中加养血宁神之品。脉虚弦属惊,沉数属实热。 
虚者脉宜虚缓,若急实沉小,或虚而弦急,皆难治。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面
属性:r察面图p01…e19a1。bmpr 
庭(即天庭)以候首面,阙(即眉心)以候肺,阙以 
上候咽喉,下极(即山根)以候心,年寿(即鼻柱)以候 
肝,其左右以候胆,面王(即准头)以候脾,方上 
(即鼻隧)以候胃,人中以候膀胱、子宫, 
面中央(颧骨之下,迎香之外)以候大肠,大肠之旁(颊 
之上也)以候肾,面王以上(两颧内,鼻准旁)以候小肠。 
上本《内经》,后人又以天庭候心,左颊候肝, 
右颊候肺,鼻候脾,颏候肾,参而查之可也。 
面有青黄赤白黑,以应五脏。岐伯曰∶生于心,如以缟(素帛也)裹朱;生于肺,如 
以缟裹红;(红,谓淡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青含赤色。)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黄含赤色。)生于肾,如以缟裹紫,(黑含赤色。按五色俱带赤,乃血之本色。然色为精 
神所发现,欲 
藏不欲露,故如缟裹。若露则为脏气失守,精气外浮,中脏告竭矣。)此为无病之色。若 
病而色见,则 
以相生者吉,相克者凶;(如脾病泄泻,而见赤色,为相生,见青色为相克。又秋见黄色∶为相 
生,见赤色为相克也。)滋润而明亮者吉,枯槁而晦滞者凶。(即《内经》所谓赤欲如白裹朱,不 
欲如赭之意。面不润责之水,无光责之火。)晦滞之色,上行者,病益甚,(审其色之 
尖锐向上,知 
为上行,向下知为下行。下文内走外走等仿此。)下行如云散者,病渐已。女子色见右为逆,左为 
从,男子反此。色散未聚,病亦未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