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男子反此。色散未聚,病亦未聚。(凡色明显者为新病,浊晦者为久病。)色从面内走面外, 
病亦自内走外。左右上下,以此推之。 
青色属肝,主风,主惊,主寒,主痛。面唇青者,寒极也。青而脱色,(脱色,谓 
面无血色,神采脱也。)惊恐也。青而黑者,多寒痛。青而白者,多虚风。(以上皆寒证。盖肝阳 
不足,阴寒内凝,脾失其营运之权,故多腹中冷痛,吐泄之疾。)青而赤者,为肝火。 
青赤而晦滞 
者,为郁火。(以上热证。) 
赤色属心,主热。心热者,庭先赤。脾热者,鼻先赤。肺热者,右颊先赤。肾热者,颐颏先 
赤。肝热者,左颊先赤。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汗不彻故也。(此伤寒太阳经表热证。)面 
赤而潮热谵语者,胃实也。(此伤寒阳明腑实热证。)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娇嫩,游移不定, 
(不尽面通红。)乃阴证戴阳,必下利清谷,或小便清白,(或淡黄。)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 
虽或烦躁发热,欲坐卧泥水中,(外热甚也。)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证似实热,而索水置前却不能 
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须审。(此伤寒直中寒证。) 
又有面赤 
烦躁,遍舌生疮生刺,舌敛缩如荔枝状,或痰涎涌盛,喘急,小便频数,口干引饮, 
两唇焦裂,喉间如烟火上攻,两足心如烙,脉洪数无论,按之有力,扪其身烙手, 
此肾虚火不归元所致,证最难辨。但病由内伤,其来以渐,是乃干柴烈火,不戢自 
焚,与上所列三证,固自不同也。又有久病虚人,两颧至午后带赤者,此 
则阴虚火动之常证,虽未至如上证之烈,亦内伤也。(以上二证皆虚热。)赤色出于两 
颧,(状若装朱。)大如拇指者,病虽愈必死。(又热病无汗颧赤死,盖颧以骨为主, 
骨属肾,水恶反克也。) 
黄色属脾,主湿热,食积。黄而明如橘子者,湿少热多也。黄如烟熏,暗 
浊不明,湿多热少也。(湿土瘀浊。)黄而黯淡者,则为寒湿。黄而枯 者,胃中有火。 
黄而色淡,胃气虚。黄而青黑者,为木克土,(肝阳不升,脾为寒滞。)水无制。(脾不运则水停。) 
白色属肺,主气血虚寒,纵有虚火,断无实热。白而无神者,为肝泄脱血。白 
而青者,气寒血凝。白而淖泽,肺胃之充也。白而肥,有痰。白而瘦,爪甲鲜赤, 
气虚有火也。 
黑色属肾,主寒,主痛。青黑为阴寒,焦黑齿槁,为肾热。黑而枯夭,见于耳 
目口鼻,不论何处,俱不吉。若见于天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阴晦之色,加于 
阳之高位,故死。) 
面惨不光者,阴寒也。面光不惨者,阳热也。面如锦纹者,阳毒也。面垢如油, 
喘促者,暑病也。 
凡暴感客邪之色,不妨昏浊壅滞,病久气虚,只宜瘦削清 。若病邪方锐,而 
青白少神,气羸久困,而妩媚鲜泽,咸非正色,五色之中,青黑黯惨,无论病 
之新久,总属阳气不振。惟黄色见于面目,而明润者,向愈之候也。此经所以谓面 
黄,目青或赤,或白或黑,皆不死。(以黄色在也。)面青,目赤或黑;面赤,目白或青; 
面黑,目白,皆死。(以无黄色也。按面目色同,为顺,色异为逆,说本华佗。则此所谓不死者, 
但不死耳,非顺也。)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目
属性:凡目明能识见者,可治。昏不识人,或反目上视,或瞪目直视,或目睛正圆, 
或戴眼,反折,或眼胞陷下者,皆不治也。凡开目而欲向明,欲见人,多言好动者, 
阳证也。(阳盛,欲以动而散其热也。又有病热而恶日与火者,恶其助热也。)目闭恶明,不欲见人,懒 
言恶动者,阴证也。(阴盛则阳衰,故恶动散。又有阳虚而喜见日光者,乐其助正也。)目 
痛为阳明表证, 
目赤为经络热盛。 
目黄,头汗,欲发黄。白睛黄,欲发疸。目睛不了了,(不了了,犹不 ,火熏 
而朦胧也。)为胃府实。睛不和,(黑白不分明也,似即俗所谓半胧眼。)为内热甚。目眩为痰火。眼 
胞微肿,为有水。目下灰色,为寒饮。眼胞上下如烟煤者,寒痰。眼黑颊赤,为热 
痰。眼黑,而行走艰难呻吟者,痰饮入骨也。眼黑,而面赤土色,四肢痿痹,屈伸 
不便者,风痰也。 
目 黄者,为病欲愈。 
目痛,赤脉从上而下者,太阳病。(足太阳经,为目之上纲。)从下而上者,阳明病。(足 
阳明经,为目之下纲。)从外 走内者,少阳病。(足少阳经,行锐 之后。) 
瘰 发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邪锐而专也。)见一脉半,一岁半 
死;见二脉,二岁死;二脉半,二岁半死;三脉,三岁死。(邪散而缓也。)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耳
属性:耳叶红润者生。干枯尘垢而青黑者,为肾败,死。 
耳中策策痛,而耳叶黄者,病名黄耳,类伤寒也。(风入于肾,卒然发热恶寒,脊强背直, 
如痉状。)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鼻
属性:鼻头色青,腹痛苦冷者死。(中寒暴证。)微黑而泽者,水气。黑而枯燥者,房 
劳。黑黄而亮者,瘀血。黄色者,小便难。(湿热不泄,故瘀而黄。)鲜明者,有留饮。(津液不 
行,湿生热,故色黄而明润。)赤为肺热。鼻孔干燥,目瞑,漱水不咽者,欲衄也。鼻孔黑如 
烟煤而燥者,阳毒也。黄黑枯槁,为脾火,津涸,大便燥结。鼻塞涕浊者,风热也。 
白为气虚,为亡血。鼻孔冷滑而黑者,阴毒也。鼻孔煽张者,肺绝,不治。鼻上汗 
出如珠,为心脾痛极。男子色见于准头,为小腹痛,为卵痛。其圆直,(其色直垂而绕于 
面王之下。)为茎痛、狐疝、 阴之属也。女子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色散,但为气痛,无 
积聚。抟色若结滞。)为聚,(血凝气滞。)方圆左右,(以积之形位为言。)各如其色形。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唇齿
属性:唇焦干燥裂,为脾热。(经谓脾胃之华在唇四白,四白者,唇之四际白肉也。)唇赤肿,为胃 
湿热。鲜红,为火盛。淡白,为气虚。淡而四绕起白晕,为亡血。青黑为寒。唇青 
舌卷,或还口黧黑,唇口动颤不止者,皆死证也。唇下有疮,名狐,上有疮,名惑。 
齿槁者,肾热。前板齿燥者,中暑。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舌
属性:舌青,或青紫而冷滑者,为寒证。青紫而焦燥,或胀大,或卷缩者,为热证。 
寒甚亦卷缩,筋脉得寒而收引也,然必不焦燥。 
凡舌强硬短缩,而神气昏乱,语言不清者死。(亦有痰证而舌本硬及缩者,不在此论。)热病, 
舌本烂,热不止者死。阴阳易病,舌出数寸者死。伤寒热止在表者,舌无胎。热邪 
传里,则胎渐生,由白而黄而黑,由润而燥,而拆裂,由滑而涩、而芒刺,皆以热 
之浅深微甚为层次。(胎因内热,致脾气闭滞不行,饮食津液停积于内,故胎见于外。 
若脾气不滞,则饮食 
运化,津液流通,虽热甚,不必有胎也。此理宜知。)略具如下∶ 
纯白舌 伤寒白滑胎舌,为热初入内,犹带表证,表剂中加清凉之品。又有胃 
中虚冷,寒饮结聚膈上,成白滑胎者。又脾闭甚,则白如积雪。又有脏结证,(详《伤 
寒论近言》。而胎白滑者,须辨。温热病,一发便壮热烦渴,舌正赤而有白胎者, 
虽滑,即当用白虎,治其内热而表自解,切不可用表药。时疫初起,胎白如积粉。 
白杂色舌 伤寒热入胃,则白胎中黄,白多黄少而滑,尚带表证,仍宜于解表 
药中加清凉之品。黄多白少,干涩,无表证者,或清或下。(有夹食痰血而滑,须下者,参下 
黄杂色舌条。)若燥裂生芒刺,则必下无疑。温热时疫,则虽润滑,亦宜凉膈、白虎、承 
气之属,以清热攻里,万不可发表也。 
纯黄舌 润滑者须审,若热尚未结聚,不可便攻。若在夏月,便宜攻下,不必 
待胎燥乃攻也。 
黄杂色舌 根黄硬,尖白,中不甚干,亦不滑,短缩不能伸出,谵妄烦乱者, 
此挟痰食,大承气加生姜、半夏治之。舌色青紫,而胎却黄浓,甚则纹裂,但觉口 
燥,舌仍不干者,此阴证挟食也。脉或沉细而伏,或虚大而涩,按其心下或脐旁硬 
痛,而时失气者,急宜大承气,另煎生附子,佐大黄下之。脉虚大者,黄龙汤下之。 
热极烦躁者,更加生地、麦冬,夏月尤宜。此证若胎黄不燥,在冬月,宜附子理中 
汤合小承气汤下之。大抵舌有积胎,虽见阴象,亦是虚中有实,急当攻下,但与常 
法不同耳。又中宫有痰饮水血者,舌多不燥,不可因其不燥,而延缓至误也。 
(中暑证夹血,多有中心黑润者,勿误作阴证治之。) 
纯黑舌 遍舌黑胎,夏月或可救,以炎令邪火内外燔灼,黑胎易生也,犹可攻 
治。冬月得此舌,必死。 
黑杂色舌 中黑边黄,承气下之。边白,大柴胡下之。若生芒刺裂瓣,不论边 
系何色,但看瓣底色红活者,急下之。如俱黑者,不治。若腐烂卷缩,亦不治。发 
生虫,虽为湿,亦属肝伤,俱为危候。大抵尖黑尚轻,根黑则重。夏月中暑,多 
黑舌,边红中黑干者,宜白虎汤。以上皆邪热实热,然亦有虚热者。舌心虽黑或灰 
黑,而无积胎,舌形枯瘦,而不甚赤,其证烦渴,耳聋,身热不止,大便五六日或 
十余日不行,腹不硬满,按之不痛,神不昏,不得睡,稍睡或呢喃一二句,或带笑, 
或叹息,此为津枯血燥之虚热,宜大料六味丸合生脉散、炙甘草汤。误与承气必死。 
若直中寒证,始病不发热,舌心便黑色,(非由自黄变化。)虽黑而滑,舌亦瘦小,当 
急温之。 
赤色舌 温热时疫,热毒内盛,润滑者未可便下,黄连解毒、白虎等汤。干而 
有黄白黑等胎,及芒刺、纹裂、坑烂、起 者,皆下证也。一种柔嫩如新生,望之 
似润,而燥涸殆甚者,为妄行汗下,津液竭所致,多不治,宜生脉散等。又红痿舌, 
(痿软不能动也。)及红细枯长舌,并难治。 
紫色舌者,兼酒毒所致,其色必深紫而赤,且干涸。若淡紫而带青滑,则又为 
直中寒证矣,须辨。 
灰色、(有寒有热。)酱色、(焦黄为酱色,夹食热证也。)蓝色、(木克土败之色。)及妊 
娠各舌,(面赤 
舌青,子死母活,俱青则俱死,宜润泽,忌枯败。)并当详审。 
总之,舌胎不论何色,但干燥者必属热,惟润滑者须审。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身
属性:身轻,自能转侧者可治。沉重,不能转侧者难治。足冷恶寒,蜷卧向壁,为阴 
证。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身目齿爪俱黄者,疸病也。脾病者,色黄 
而肉蠕动。肺病者,色白而毛败。头重视身,此天柱骨倒也,死。摇头,以手扪腮 
者,齿痛也。坐而伏者,短气也。身汗如油,形体不仁,乍静乍乱,喘而不休者, 
死。肉形脱者,脉虽调,亦死。皮肤润泽者生,枯燥者死。皮肤着者死。(皮肤枯燥着 
骨也。) 

卷之五·四诊望色
察手足
属性:手足冷,名厥。在伤寒则有寒有热。初病即手足冷者,直中寒证也。爪甲青冷, 
或过肘膝,且常冷。若先发热,以渐入内,而手足乃冷者,传经热证也。爪甲红, 
乍冷乍温,不过肘膝,此仲景之说也。在杂证,则手足冷者名寒厥,手足热者名热 
厥,此《内经》之说也。详厥逆门。但足冷,手不冷,身发热者,为外感夹阴,宜 
五积散。不可汗下及小柴胡,以有黄芩苦寒也。又夏暑病湿温,人必足冷手温, 
多汗妄语,宜苍术白虎合五苓,不可用五积助热。有两手逆冷,而两足热如火烙者, 
此阴气衰于下,(则阳下乘之而足热。)阳气衰于上,则阴上干而手冷。阴阳痞隔之兆也。若初起 
而脚膝 弱,或足胫赤热肿痛,当从香港脚治之。手足冷至节,而心痛甚者,名真心 
痛,旦发夕死。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扬手掷足,此神去而魂乱也,死。坐而下一 
脚者,腰痛也。(坐久腰痛,故下一脚以伸之。)行迟者,表强也。(风邪束其筋络, 
故步履不随。)肝热 
者,色苍而爪枯。搐搦者,肝邪也。搐,抽搐,手足频频伸缩也。搦,十指频频开 
合,拳紧握也。(经曰∶肝病变动为握。)螈 者,虚而有风也。(螈,筋脉收引。 ,筋脉弛 
纵。)脉急 
者,尺之皮肤亦急。(急,紧急也。)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缓,纵缓也。)脉小者,尺之皮 
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音忿,大而沸起也)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 
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热风鼓其血液外见,故滑泽。)尺肤 
涩者,风痹也。(血少则内热,热则生风。)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 (同溢)饮也。(脾 
土衰而肌 
肉消,水反乘之也。)尺肤热甚,脉盛燥者,温病也。尺肤寒甚,脉小者,泄、少气。掌中 
热者胸中热,寒者胸中寒。(掌中为三阴脉所聚,其脏皆在胸中。)臂多青脉,曰脱血。(张景岳 
云∶血脱则气去寒凝,故色见青黑,言臂则他可知,即诊尺之义。愚按此说,乃血脱后方见青脉 
也。然有先见青脉 
而后脱血者,则气虚寒凝,不能摄血耳。) 

卷之五·四诊
闻声
属性:肝声呼。(怒则叫呼,或惊而呼也。)心声言(《洪范》言属火。)笑(狂笑为实热,微笑 
为虚热。)脾胃声 
歌,(轻颤如歌。)又为哕。(哕,干呕,详呕吐。)肺声哭,又为咳。肾声呻,又为欠,为嚏。(阳 
未静而阴引之,故欠。阳欲达而阴发之,故嚏。)声清朗如平日者吉。声浊鼻塞者,伤风也。 
声如瓮中出者,(混浊不清之意。)必中湿也。攒眉呻吟者,痛也。暴哑者,风痰伏火, 
或怒喊哀号所致也。声哑如破而咳者,客寒裹热也。伤寒坏病,声哑,而唇口 
有疮者,狐惑也。声哑形羸者,劳瘵,肺有疮也。骤然声喑,咽痛如刺,而 
不肿不赤不发热,二便清利,阴寒也。骤然音喑,而喉颈亦肿胀闭,或发热便秘, 
龙火也。鼻息鼾睡者,风温也。诊时吁气者,郁结也。噫气,以手抚心者,中脘痛 
也。摇头言者,里痛也。少气不足以息者,气虚也。平人无寒热,而短气不足以息 
者,痰火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正气夺也。语言謇涩者,风痰也。言骤及多 
言者,火也。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衣被不敛者,神明乱也。谵语者,邪气实也。 
郑声者,正气虚也。 

卷之五·四诊问证
问寒热
属性:凡平素无病,而突然恶寒发热,多属外感。必有头痛体痛,拘急无汗,或有汗 
等表证,浮紧浮大等表脉可据。若无表证表脉,病由渐致者,属内伤。外感则寒热 
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必表解乃已。)内伤恶 
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不禁(禁,禁当也。)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夫些小 
贼风。(又外感证显在鼻,故鼻息气促而鸣,壅盛有力,不若内伤之息短而气乏。内伤证显在口, 
故口中不和,饮 
食无味,不若外感初则知味,传里则不能食也。又外感热传里,渴,其饮甚多,不若内伤液亏 
之渴,略饮即止。又 
外感则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先轻而后重。内伤元气不足,故出言懒怯,先重而后轻。又外 
感头痛,常常而痛。 
内伤头痛,时作时止也。)外感手背热,手心不热。(亦有背热于腹。)内伤手心热, 
手背不热。(亦 
腹热于背。)背微恶寒者,阳微不能胜阴也。阳明中 亦有此。(宜白虎加人参汤。) 
劳役内伤亦 
有此,必乍寒乍止,为阳虚内热。(升阳散火汤。)湿痰证亦有此,必身重体痛。(导痰汤。)凡 
脾胃素虚之人,暑月饮食生冷冰水,寒气蓄聚,阴上乘阳,多见背寒冷如掌大。(宜温。) 
恶寒蜷卧不发热者,阴证也。壮热而渴,不恶寒反恶热者,温热证也。来往寒热, 
有定期者,疟也;无定期者,伤寒少阳经证,及内伤虚证也。潮热在日晡所者,伤 
寒阳明证也;在子午者,内伤证。 

卷之五·四诊问证
问头身
属性:伤寒,太阳经头痛,自脑后上至巅顶,项强,腰脊痛。阳明头痛在额前,连目 
珠,鼻孔干,不眠。少阳头痛在两角,及耳聋,胁痛。厥阴头痛在巅顶,收引头角, 
脉沉弦,手足厥冷,此为在经。(当归四逆汤。)若在里,则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太阴、 
少阴脉不上头,无头痛证。然太阴中湿亦头痛,鼻塞,吐痰,腹满自利。(要知是湿浊 
之气上乾清阳之分使然耳。)少阴中寒,亦有头痛,连脑齿,爪甲青,此真头痛,不治。(亦寒 
邪上攻使然。)温热病,时疫病,凡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