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和刻本。目前问世的有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藏文的《霍岭大战》、《天岭卜筮》等48 部,译成汉文的有30 多部。
  《格萨尔王传》,藏语称格萨尔钟,意为格萨尔故事。其主角格萨尔是一位传奇般的英雄。这部诗集主要围绕他展开30 多种说部。《格萨尔王传》突出的思想内容是降伏妖魔,抑强扶弱,使百姓都能过上安宁生活,这是史诗的主题,贯穿始终。另外,还表现出反抗侵略,保卫家乡的无畏精神和反对分裂,希望统一的理想。
  《格萨尔王传》以其史诗的构架、雄浑磅礴的气势,反映了6 至9 世纪及11 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生活状况。它是了解、研究藏族社会历史、经济情况、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的宝贵文献,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藏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藏族文学的珠宝,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绚丽的明珠,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汉魏六朝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出版,余冠英选注。
  本书选录了从汉兴到隋亡约800 年间的诗约300 首。共计四卷,一卷为“汉诗”,包括汉乐府、古诗及文人诗,重点部分是乐府歌辞中的民歌和无名氏的五言诗。二卷为“魏诗、晋诗”,包括建安年间魏与两晋的文人诗及民歌,其中魏代的重点是曹植和阮籍的诗,两晋的重点是左思和陶渊明的诗。三卷为“宋诗、齐诗”,兼收南朝民歌,其中以鲍照、谢脁并举;四卷为“梁
   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和庾信的诗各为重点之一。入选的诗歌前后虽相距800 年,但均系披沙拣金之作。书中收录的重点诗歌对读者了解西汉与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精华所在确有帮助。书中对诗人生活经历、创作特色及成就的介绍从简,但书前的序言则详细地论述了这两个阶段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发展主线和主要成就,对著名诗人的创作更有较深入的分析。此书初版于50 年代末,70 年代末经修订再版,是选注者倾注了多年心血完成的力作,流传甚广,值得一读。
  《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
  1981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花间集校》。
  《花间集》共10 卷,为五代后蜀赵崇祚所辑。收录了温庭筠等18 家词500 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它是唐末和五代的中国韵文学的特殊产品,是汉、魏乐府的蜕变和唐诗的流派的发展,直接成为宋词的先导,在中国韵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花间集》多为描写闺阁生活的作品,讲究简练含蓄,轻盈婉约,典雅华丽,艺术上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唐五代的词便是以精美独树一帜,为世人称道,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也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本集子经过重新校勘、标点,并附上作者生平简介,予以出版,是广大诗词爱好者和研究唐五代词读者的得力参考书。
  《李长吉歌诗》
  (唐)李贺(790~816)
  中华书局1976 年点校本《李贺诗歌集注》,清王琦等注。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李贺少年时就因作诗而“名动京师”,但是仕途不畅,怀才不遇,因而愤世嫉俗之余,呕心沥血于诗歌创作。他继承了屈原、李白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并力求别开生面,自成一家,诗作格调清新、言语瑰丽、寓意深刻,在韩、柳、元、白竞相争鸣的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李长吉歌诗》所存录的240 余首诗,在内容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如《老夫采玉歌》、《苦昼短》、《荣华乐》等。然而,李贺更多的是运用新颖构思,丰富想象来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因此,在诗歌艺术创造上,他长于歌行,善于运用比兴等形象思维手法,而且辞尚奇诡,意新语丽,塑造了各种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孟浩然集》
  (唐)孟浩然(689 或691~740)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出版。
  《孟浩然集》是唐朝孟浩然撰的一部诗别集,成书于唐天宝四年(745年)。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以写景诗著称,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其诗风格清新,于淡雅中见飘逸,在词句锤炼上很见功力,五言诗成就更高。他的诗能从初唐咏物、应试的狭窄题材中解放出来,以整齐的格律表现新的内容,透出盛唐之音。该书收入孟诗218 首,分上、中、下3 卷,其中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这些山水诗不仅数量多,艺术上也极富特色,成就最高,可以说是上承谢灵运等人之余绪,下开王维等人之先声。
  《南唐二主词》
   (南唐)李璟(916~961),李煜(937~97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出版《李璟李煜词》,詹安泰编。
  李璟,字伯玉,为南唐中主。庙号元宗,在位19 年。周世宗柴荣来攻,璟割地称臣,去帝号,迁都洪州(今南昌),以太子煜留守金陵(今南京),抑郁而死。李璟在政治上虽处于失败境地,但在文学艺术上却有相当高的成就,史书上记载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他尤善作词,不过流传下来的只有四首。多表达哀怨情绪,用词精炼,含义深沉。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961 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 年。他即位后,尊崇宋朝,贪图享受,以求苟安。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他出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后又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李煜天资聪颖,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尤精鉴赏。李煜的词流传下来的有40 多首,在艺术上具有很高价值。他前期的词,反映宫廷的享受生活,风格柔靡。国亡后写的词,则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在唐末五代词中具有极高成就。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南唐二主词》一卷,原集已佚,1949 年后出版的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和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校勘精到,注释详备,是较好的读本。
  《人境庐诗草》
  (清)黄遵宪(1848~1905)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年9 月出版。
  《人境庐诗草》是作者自编的诗集,计600 余首,创作时间从同治三年(1864)至光绪三十年(1904)。1911 年刊于日本。
  此书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及思想文化,为诗歌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作者在诗歌中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是一种有历史意义的创造;他还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揭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在诗歌中揭露清王朝及其官僚将帅的昏庸腐朽,暴露顽固派的残酷愚昧,希望建立民主政治制度。他的诗具有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并有“史诗”之称。在手法上,传统形式与散文化的笔法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形成了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歌风貌,当然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黄遵宪曾官至湖南署按察使,出使过日、英、美等国。参加过戊戌变法,失败后,险遭杀害。其诗论具有革命性意义,反对复古主义,主张“我手写我口”。在创作实践方面,也为诗界革命开辟了道路。除《诗草》外,还有《日本国志》、《日本事诗》等。
  《范石湖集》
  (南宋)范成大(1126~1193)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 年出版。
  此书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词别集。共二册,包括《范石湖诗集》34 卷,《石湖词》1 卷。由今人周海昌整理,于1962 年中华书局出版。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曾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凛然不屈,维护了民族尊严,不辱使命而归。晚年隐居苏州石湖。他有文名,擅诗章,尤善于诗,他的诗歌清丽精致,题材广泛,
   他的爱国诗篇,新题乐府诗和田园诗最能显现其诗歌创作的成就。尤其是他的田园诗历来被人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典范,也使范成大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在南宋诗坛上地位仅次于陆游。全书共收录诗1916 首(大体按创作年代先后编排),收赋6 篇,楚辞4 篇;收词共计89 首(按词分类编排)。
  书末还附录有石湖诗集校记、石湖词校记、古本序跋、校记和宋史本传,以及清沈钦伟《范石湖诗集注》3 卷。资料丰富,是目前研究范成大诗歌最精善的版本。
  《宋六十名家词》
  (清)毛晋(1599~1659)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
  这部宋词总集共91 卷,为明末清初毛晋编辑。原名《宋名家词》,约于明崇祯三年(1630)开始刻印,打算不断陆续收编刻印,后因资金不足,仅刻61 家词,故有此称。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久,后字子晋,号潜在,江苏常熟人。他一生未仕,家中汲古阁藏书极为丰富,其中很多是宋元刻本,自30岁左右开始一直致力于编校抄刻古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辑家和出版家。还校刻有《十三经》、《十七史》等,编著《隐湖题跋》等。
  本书共6 集,前5 集每集收10 家词集,第6 集收11 家。各家词集随收随刻,按词集付刻的先后编排。全书以晏殊的《珠玉词》开头,至卢炳的《哄堂词》止刻,因本书基本上是依据前人抄刻的单本词集和个人全集中的词集部分收编刻印的,故书中很多词集保留了原本的序跋,录存了不少精彩的评论;有些词集今天已失去底本,赖本书得以保存,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宋词研究资料。
  《宋诗钞》
  (清)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编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年版。
  该书为宋诗较早总集,共106 卷,辑诗1200 余首,由清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编选,成书于康熙年间。书中收集宋诗人100 家,实收84 家,另外16 家仅存目录而无诗。所选诗人之集,按时代先后顺序编入。每集之首,系以诗人小传,简述生平行事,并较详细地予以品评考证。至于具体诗作则不加品题批点,以使读者自得其中意味。鉴于宋诗向无总集,而且对当时“尊唐黜宋”诗坛潮流挑战,故《宋诗钞》取材广泛以便读者窥见宋诗全貌,不致蔽于一说。但此书卷帙浩繁,刊刻不精,阙文断句,错综互出。后有李细龚作校注,又有管庭芳、蒋光煦辑《宋诗钞补》使其完备。本书选诗规模大,收诗数量多,流传很广,为后世许多宋诗研究者开列了宋代诗人详细名单,给宋诗总集编辑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此书有清康熙十年(1671 年)吴氏鉴古堂刊刻本,1914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此影印。
  《宋诗选注》
  钱钟书(1910~1998)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其后,唯宋诗可接踵唐诗,独开一面,体现了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鼎盛之后的新发展和演变。
  历来的宋诗选本中,今人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颇受读者好评。钱氏注宋诗,结合宋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将宋诗的时代特色放在中国诗歌发展的走向中分析,充分肯定宋代诗人在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上的空前激
   情,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的多种开拓,在诗歌写作技巧上的许多创造,也深刻指出了宋诗偏重和喜好使事用典的不良倾向。作者学贯中西,注诗兼备渊博与新颖,故《宋诗选注》在历来诗歌选本中堪称独树一帜。
  《王贵与李香香》
  李季(1922~198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
  《王贵与李香香》是诗人李季的代表作。1946 年9 月载于《解放日报》,11 月由太岳新华书店出版。长诗叙述了王贵与李香香的爱情故事,展现了1930 年前后陕北“三边”地区农民的生活图景。共分三个部分,740 多行。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写成,并作了适当改造。抒情寓于叙述之中,而叙述又是抒情的叙事。比兴巧妙运用,使诗具有形象与音乐之美。节奏明快又富有变化。长诗在新诗民族化方面作了突破性尝试。
  《徐志摩诗集》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年1 月,梁仁编。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和重要地位。他的大量诗作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诸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其特殊的美学价值。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将徐志摩短短10 年的创作成果结集出版,更系统更合理更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创作历程。对于现代文学研究者及诗歌爱好者来说,无论是对把握徐志摩思想演变的脉络,或是研究其艺术主张的发展,还是探讨其新诗创作路子的形成过程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书。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诗作、译作和诗论。诗作包括徐志摩全部的新诗及旧体诗创作稿。译作包括他所翻译的外国诗歌和以现代白话诗形式译出的中国古诗词。诗论部分为他的理论文字,都是从散文、书信、讲演稿以及徐志摩为报刊撰写的前言、编者按等文章中摘出来的。各部分作品的顺序,均按写作或最先发表的年份日期排列。此次新版,全书共收徐志摩创作诗215 首,翻译诗75 首,合计290 首,诗论15 篇。
  《玉台新咏》
  (南朝陈)徐陵(507~583)
  《四部丛刊》或《四部备要》本。
  本书是南朝陈文学家徐陵编选的一部供皇宫“后庭”歌咏的诗歌总集。
  全书10 卷,计五言诗8 卷,歌行1 卷,五言二韵诗1 卷,共769 篇。选取汉魏以来至梁代诗歌中有关男女闺情的作品,虽以宫体艳歌为核心,基调颇为轻靡,但也收进了一些表现真挚爱情和反映妇女痛苦的作品,如《孔雀东南飞》等。保存了粱以前许多作家的诗篇。本书有清康熙年间吴兆宜的注释本,乾隆年间纪容舒的《玉台新咏考异》10 卷本,《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本。近年还出版有单行影印本。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历任东宫学士、上虞令等职,在梁、陈两朝为官,封建昌县侯,平时负责草拟朝廷重要文书,诗文为当时所宗,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体”。有诗文集30 卷,现已散佚,今仅存诗近40 首,文80 余篇,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珠玉词》
   (宋)晏殊(991~1055)
  清代晏端书刻《珠玉词钞》本。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少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出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晏殊一生富贵悠游,所作多为歌酒风月、闲情别绪。他工于造语,温润秀洁而不显斧凿痕,理致深蕴,音律谐适,甚为时人所称道。最著名的如《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虽然此词反映的完全是士大夫生活情趣,但用语工巧流利,珠圆玉润,音调谐婉,颇得后人推崇。
   三次推荐书目
  (东汉)蔡琰(约177~?)
  岑嘉州集(唐)岑参(715~770)
  长江集(唐)贾岛(779~843)
  东山词(北宋)贺铸(1063~1120)
  复仇的火焰闻捷革命烈士诗抄萧三主编革命烈士诗抄续编萧三主编古谣谚(清)杜文澜(1815~1881)
  郭小川诗选郭小川海浮山堂词稿(明)冯惟敏(1511~1590)
  贺敬之诗选贺敬之后山集(北宋)陈师道(1053~1101)
  淮海词秦观浣花集(五代)韦庄(约836~910)
  金荃词(唐)温庭筠(812~约870)
  近代诗选北大中文系五五级文学专业选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1902~1966)编选乐章集(北宋)柳永(987~1053)
  辽金元诗选章荑荪选注柳亚子诗选柳亚子著;徐文烈、刘斯翰编选毛诗正义(唐)孔颖达
   孟东野诗集(唐)孟郊(751~814)
  梦符散曲(元)乔吉(1280~1345)
  明曲选片玉词(宋)周邦彦(1056~1121)
  清真词(南宋)周邦彦(1056~1121)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1874~1952)
  全宋词唐圭璋(1901~1990)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1901~1990)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