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像力 作者:刘海洋-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不行也没有观众,我立刻改行跟你做制片主任从此带队拍戏去。” 
          
        成败在此一搏?     
        “就是在此一搏,当《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天现场拍完以后,我特别失落,特别空,觉得身子很轻,当时拍完以后非常轻,觉得被掏空了的感觉,最后结束在北京过去老电影学院朱辛庄那棚里头,结束的时候所有人把我扔起来了,扔起来以后片刻的喜悦之后,我就看着大家陆陆续续的收实东西在走,我就在后面不知道是坐着还是站着,我就极为失落,我就看着美术师建得那么漂亮的那个啥,那个楼房什么的,我就站在那儿站了很久,因为在过去吧,我有一个习惯,我老让美术师,我那时做副导演的时候,经常让美术师给我留一片景或者留一个大型道具,每次结束的时候我拿一个大铁棒子给它砸烂了,每次完了之后我就特别舒服,这次我还想我说你怎么不砸烂景呢,我问我自己,就是那种依依不舍。” 
          
        这部戏当时拍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会那么火。     
        “那不可能想到,谁能想到呢,因为你对市场,你对你的世界观当时都没有一个估计,你别说是关于观众怎么看了,但是你有一个东西你始终把握,因为从现在拍摄包括你自己感觉,你会非常觉得你在心里发颤在拍摄那些东西当重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一砖一瓦甚至一个纽扣一个鞋子你都觉得特别熟,那就是你童年,看电影也好看小说也好,包括院儿里看着那些,大人们的穿着都是一样的,所以你把它再现再现,而且再现得非常真实的时候,那种历史的还原,有的时候会使你不由自主就感觉到像那个时代似的”。 
          
        按说您把很多自己童年的记忆都用在这部戏里头,比如说那个褚琴给石林洗衣服的时候,从口袋里要掏出那个小石子啊,什么之类的都是自己的童年记忆。     

        “那不是我童年的记忆,估计那个时代童年男孩子,可能都共有的共性,因为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忙嘛,院子里孩子又多,不像现在都是独生子,都住在楼里,那时候都是大院儿里头平房,那每到放学的时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我就想把那个时代的快乐表现出来,无忧无虑,其实我觉得第一次执导一部电视剧应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 
          
        因为像您刚才说的成败在此一搏,不然就要去做制片主任了。     
        “那选择演员的时候,我们想一般请一些大腕儿,知名的演员,可能成功率是不是会高一些。”     
        但您那个时候选择了孙海英,一个并不出名的演员。     
        “孙海英这个人我很早就认识,后来有幸在一块聊天啊各方面,我们就聊起这个历史聊起这些革命战争啊,我觉得他很多的思想里有很多的想法跟我很接近,包括对那个时代,包括他对那个时代的人,包括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对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那种东西,他非常非常的有共性和共鸣的东西,加上他的外形什么的,我觉得他是我想象中的一个石光荣的形象。” 
          
        这部戏真的据我的了解,就不说了各个台不停的在重播,还永远有那么多人看,然后我了解的是上到大人下到小孩,十几岁的小孩也都非常喜欢这部戏。我也觉得特纳闷儿。” 
                   
        您有没有想过这倒底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一个是大家对那段美好历史的回忆重现那段历史以后,大家有一种共鸣感,再一个最关键的就是那种浓浓的亲情,那是永远割舍不掉的东西。”     
        可能把自己的很多感受加在石林身上了您跟他应该算是同龄人吧。     
        “严格说我不是,严格说他应该是跟我姐姐他们是一个年代的,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吧,他们好像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是六十年代生人但他身上有我们的东西啊,童年的淘气 
      ,对父母的顶撞,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对老一代人的不屑一顾,甚至那种对他的那种批判 
      ,当你重新做父亲以后,你当父亲了再回头看,你就忽然发现,很多东西你跟他们差得太远了,可能你的思想你的认识你看事物比他们宽阔了,他那个韧性,他那个执着,他那个坚持,你根本不如他,你差远了,包括他那个力度,包括他那种简单,他那个分明爱憎分明,你觉得你比他圆滑多了,你看他们你觉得你太不如他们了,就有一种由衷而生的仰慕他们。” 
          
        拍“激情”您感受最多的是什么?     
        “这个戏就更加验证了我的一种世界观:老百姓还是喜欢朴素的情感。在大量包装、炒作的东西当中,人们还是希望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我们今天的可变性多了,这条路走不通,绕着走,不像过去那样一根筋,像我们父母过去一条路走到底的婚姻,他们之间文化差异有多大,结婚的背景是什么样,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吵吵闹闹,还是在一起。说到底他们还是有一种爱。爱情不只是甜甜蜜蜜、卿卿我我,有多种方式,不好拿一种标准来衡量。” 
          
        其实在拍这部戏的时候你还是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说我听说您就倡导一种剧情情景式的生活方式就是不管戏里戏外大家可能都保持这种关系,然后有利于入戏。   
        
        “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嘛,进入一个戏里都要组成一个家庭,要组成一个长达十几年的人物关系,那么在短暂的时候间里你怎么做到呢,那你只有按照人物去生活,比如我们俩认识我们俩是兄妹俩,我们俩都长了二十多年了,你怎么让人看着啊,你别说啊,你跟电视机说我们俩已经二十多年关系了,没有用,你得让观众看出来,那么怎么看出来,这是我觉得是我们导演也好,演员也好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你看我们回过头来看您拍过的这些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个充满了革命激情的,然后《青衣》那么阴柔唯美的,还有《民工》,还有《有泪尽情流》,这些又是关注平常人一般百姓的这些题材,感觉这些题材的跨度真的是非常大,所以有人说是不是这个康导什么戏都能拍啊,您怎么认为? 
          
        “人都是有限度的,人也是有局限的,不是你什么戏都能拍。”     
        您更偏爱用平民视角来反映?     
        “我不是平民,也不能说是平民视角,我喜欢用更真实的视角,用一种最简单最明白的一个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讲述一个你想要说的事儿,观众他不会用什么道理去评价你,他只会两个字,好看,然后三个字,不好看,他就这么简单,但这简单当中他有一种那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高,那怎么样会好看,它里面会融汇很多很多东西在里头,把它融成一块儿,它形成了这个好看两个字。” 
          
        听您这么说我觉得其实有很多做艺术的人,可能他会比较自我,但是您做电视剧的时候,您可能首先考虑的是观众接不接受。     
        “不是,这个自我,它是每个人都会带着你的烙印的,你就是再分得开,你的作品里也会带,因为是你拍的嘛,你来做的,肯定或多或少带着你的烙印,但是我对这个是非常警惕 
      ,我特别怕形成风格,你说我做军旅题材,我就天天做,我怕做时间长了你什么都做不出来了 
      ,没东西可做了,它不会激起你的创作欲望了,所以我拍摄的时候,拍摄到快拍摄跟前的时候 ,我尽量有意的把自己还原还原 窄窄 
      窄得有时候,甚至不会拍电视剧了,有时候那种恐惧感,哎呀,我不会拍呀,后天开机以后,我第一个镜头怎么拍,我真的会把自己还原到那种这样就是带着那种诚惶诚恐去拍的,每次都是这样,我每次尽量还原成这样,《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是,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第一次,无知者无畏,那么后来随着像《青衣》,像《有泪尽情流》,特别像《民工》,我拍《民工》的时候,我才感觉哎呀,我离农民生活太远了,你看到的生活,还是你想象的东西,等你到了乡下你再一看,你就会发现现在农民生活,跟我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的从生活从使用东西跟我们差不多,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是什么不一样呢,观念,所以我《民工》拍摄我就一下明白一个道理,拍什么,那么好,那就是拍,我们在幸福道路上奔走的同时,你代价的付出,这个代价的付出,可能在别人看来是饭后的谈资,可是有些代价却是你一生切肤的痛啊,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么他就不单单就是民工了,他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在生活当中奔走的人都有的共同的心理感受,大家看了也都会产生共鸣,我相信首先大家都会有心理感受,能没有感受吗,妈,我忙,哎呀忙的不得了,你仔细坐下来想想你忙什么呢,你不是忙名忙利吗,当你再回头一看的时候,你豁然发现你漂亮的妈妈已经满头白发了,自己额头上也爬上了皱纹,对啊,这不是代价吗,那么好,我《民工》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 
                 
        您刚才说您是特别怕形成一种风格,所以总是在不停的突破自己,就是特别有意识的想这么做。      
        “我说能不能就像我挖掘演员潜能的时候,是看你还有多少能耐,你在你有生之年,在你还有年富力强的时候,你看还有什么。”     
        那有没有您特别坚持的观念也好就是说在每部戏里都会有体现的不会变的一种宗旨。     
        “有啊,我就是巨大的人文关怀,你说我的很多戏我不死人,我尽量不让它死人。我总要寻找他那个最好最善良的一面。”     
        在采访之前我还看您在跟编剧谈在见演员,马上又要筹拍一部新戏了吧。     
        “对,我这次5月1号要拍一个警匪片,我觉得这小说非常好,它那种真实特别接近于,你看见过那种警察的那种真实,他把那所谓高大啊,那豪言壮语都含在里头,当你看到最后的时候,你有一种暗暗的,说不出来的一种,你觉得,哎呀,这些人不容易。” 
          
        对自己的艺术上有什么样的希望。     
        “没什么希望,唯一的希望就是将来我的戏出来,第一能给投资方不赔钱,第二让大家看完我这个戏觉得康洪雷拍的戏还行,挺好看的,我就觉得满意的不得了,真的,可能让我高兴半年。” 
          
        很多人说您很会拍说话的片子,你对这个定位认同吗?     
        “我其实不像他们说的什么戏都能拍,能感动我、触动我的我能拍得很好,比较陌生、比较遥远的相对来说拍的差一些。所以一直在拍自己比较清楚的东西,从《有泪尽情流》,到《青衣》,马上播出的一部戏叫《民工》,我基本上能看到的。” 
          
        热剧评论:     
        《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共和国建立前后几次残酷激烈的战争为背景,以石光荣和禇琴的婚姻爱情为基本线索,立体而宏阔的表达了共和国军队面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婚姻和家庭、经济开放和军队传统等社会问题时的精神风貌。剧中始终洋溢着对英雄注意的崇敬,洋溢着激情、纯朴和乐观,让人强烈的感到一种久违的生活真实,其中人物生动,情感描写的独到和细腻,折射出强烈的时代之光、人性之光、军魂之光。 
          
        《激情燃烧的岁月》对所谓的主旋律题材做了全新的发掘,一股荡气回肠的豪气与激情贯穿全剧,引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强烈共鸣,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狂潮。《激情燃烧的岁月》由此也成为了中国电视剧20年发展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一个人的长跑     
        胡玫,中国第五代导演,现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影视制作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上海金德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金德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翰文轩画廊、浙江信得利拍卖有限公司董事。 
          
        1984和1986年,胡玫分别创作了电影《女儿楼》和《远离战争的年代》,《女儿楼》在香港、日本、欧美各地放映时,获得极大好评。胡玫也因此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并出访西欧各国。《远离战争的年代》则获意大利萨尔索国际电影节的委员会特别奖,同时获前苏联第十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银质奖及导演个人奖。在此之后的的电影生涯里,胡玫走得非常顺利。1997年转拍电视剧,在电视剧这个行当里依然游刃有余,她所导演的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问她原因,她说,“我的职业就是导演,我必须付出我的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1987年,胡玫获得三家中国电影权威机构和刊物联合评选出的:当代“中国十大青年导演”。其间,胡玫的影片不断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放映,如西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她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也曾在日本福冈国际电影节以及纽约大学举行过专题研讨。 
          
        国内外的掌声荣誉,并没有让胡玫觉得自满,她更加努力,更加辛勤的献身在工作中。自1988年至1998年,胡玫活跃在中国影坛,拍摄了《新兵小传》、《姊妹迷踪》、《无尽的爱》、《女飞行师长》、《昨夜长风》等80多部(集)的电视剧,及《江湖八面风》、《鹭岛情》、《都市枪手》、《无枪枪手》等近10部电影作品。 
          
        1997-1998年,在44集大型历史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胡玫挑起大粱,担任总导演。《雍正王朝》获1999年大众评选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等8个项奖,并获得1999年国家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导演提名奖等6项大奖。此外,还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联合评出的最佳电视剧金奖及最佳导演奖银质奖。之后,她又执导了由长篇获奖小说《中国制造》改编的20集主旋律电视剧《忠诚》。 
          
        此后,她重归电影,拍摄了《芬妮的微笑》(2003年故事片)。她的近作《汉武大帝》(2004年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来,创下央视电视剧贴片广告收入新高,并引发了一股关于“汉史”的热烈讨论。 
          
        作品列表:     
        电影     
        1984年《女儿楼》     
        1986年《远离战争的年代》     
        1990年《江湖八面风》     
        1991《鹭岛情》     
        1992《都市枪手》     
        1993《无枪枪手》     
        2003《芬妮的微笑》     
        电视剧     
        1990《新兵小传》     
        1990《姊妹迷踪》     
        1993《无尽的爱》     
        1994《女飞行师长》     
        1996《昨夜长风》     
        1997《雍正王朝》     
        2001《忠诚》     
        2003年《汉武大帝》     
        2004年《香樟树》     
        2005年《乔家大院》     
        胡玫访谈录     
        时间:2005年12月     
        地点:北京翰文轩画廊     
        您最近在忙什么?接下来有什么工作计划呢?     
        《乔家大院》,上个星期刚停机,山西那边都知道,在那边宣传挺多的,这个戏就是讲山西的一个晋商的故事。本来拍完《汉武大帝》想再找个小题材,主要是想休息一下,《乔家大院》嘛,大家都在想可能故事就在这个大院里,不会出去了,后来呢,没想到一拍,比《汉武大帝》还难,就场景上来说,我们从北京出发,到山西,就在哪个乔家大院,然后把山西的那几个老城都拍了,然后又到了银川,从银川又到了内蒙,又从内蒙到了横店,横店又到了无锡,走了挺远的一条线才把这部戏拍完。这戏的难度相当大,几次都想把这些难拍的戏给删了,最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行,还是得拍。现在呢,就今天,我还在和方方谈,想买《奔跑的火焰》的版权,做电影,我觉得这作品的题材是世界性的,具有那种振聋发聩的力量,现在在谈,版权啊,投资啊什么的。但是这个题材很怪,拍二十集的电视剧也很好,我给他评价很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