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济危机的厄运中苦苦挣扎的日本居然是世界头号的债权国。这一相悖于国际经济常识的现象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一一美元既是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又与美国自身经济政策密不可分。美国政策当局根据自己的意向,随心所欲地变换美元的价值。与美元生死相关深陷美元圈套的日本经济20 年来的祸根所在。。。。。。。。


译者的话
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金融意识在亚洲大为普及,那些本来并不懂金融为何物的人们,也开始关注金融的话题。这就是这本〈金融战败〉畅销的原因。1999 年1 月,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和日本评级投资信息中心(R& I)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企业信用评级研讨会〃。日本评级投资信息中心是亚洲最具权威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这家机构的评级研究人员在研讨会上通过对亚洲资金市场的分析,评价了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得失,得到中国与会者的强烈共鸣。该中心小林光治社长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充满新意,他说他的认识大大参考了〈金融战败〉一书。
〈金融战败)1998 年12 月在日本首发,到1999 年1 月就已经销售了13 万册。日本毕竟是创造过经济奇迹的国家,怎么会败?为什么败?而且是〃战败〃这可是日本国民久违了半个多世纪的、挥之难去的词汇。惟其惨痛,才不忍面对。著者偏偏是素面朝天,正面切入,立足日本,纵横世界,使得那些在经济危机中不无失落、迷惑不解的日本读者大受点拨。
金融战争是无形的战争,无需宣战也不必和谈,更没有硝烟滚滚。〃太平盛世〃中,谁能意识到战争已打响?若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利益亲手送给敌对一方,而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战争中,往往败就败在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对于还浑然不知,这样的战败更惨更痛。总结这样的战败,认识这样的战败,才能防范这样的战败。我们将〈金融战败〉介绍给中国读者,就是希望从一个方面给国人认识国际金融战场的利害得失以参考。


致《金融战败〉的中国读者

〈金融战败)1998 年10 月在日本出版发行以来,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销售数量目前已突破13 万册,创日本出版物市场经济类图书销售记录。政界、金融界以及企业界的经营管理者,以至一般读者,一时间反响纷纷。笔者不过是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竟然应接不暇,直至今日。
今天的日本身陷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而局内人士却乏善可陈。思之种种,笔者认为一切一切不得不说均因不明其来由使然。毋庸讳言,面对危机,日本政府首出处理不良资产之策确有问题,之后采取的财政措施也未见理想效果。无论如何,以往一帆风顺的日本经济突然停滞是应该有其相应的特殊缘由的。日本明明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却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的经济令人眩目地更上一层楼,这个反差未免过于强烈了。
这种与经济常规相距甚远的现象的形成,恰恰是由日元与美元关系的扭曲使得美国抱定日本经济脆弱这一成见,终在金融战场〃战败〃日本所致。由于日本的对外债权人都是债务国的货币资产,即美元资产,所以美国玩弄汇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减少自己的债务负担,同时还可得扼杀日本国力之益。而日本为免遭厄运,只得不断地苦心支撑美元。这些使得当今的日本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在日本反响强烈,正是因为笔者坦率地指出了危机的本质和形成的原因。这在日本是不曾有过的。
现在这本书的中文版即将问世,笔者自然不胜荣幸,但心情又有几分复杂。日本在战略上和安全保障上对美国的依赖招致了经济的混乱,这当然会使中国引以为戒,作为朋友我十分理解。但是如果在支撑美元的国家中最终不出现中国的名字时,就意味着日本将无法逃脱支撑美元的命运。而当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最终超出日本的顺差规模时,恐怕会引发很大的矛盾。
为防范不测,今后日本与中国更加有必要就各自的对美经济关系以及国际金融体系交换意见。从长远意义看,这无疑符合日中双方的利益。我期待〈金融战败〉中文版的出版能在促成此种合作上发挥微薄之力。
吉川元忠
1999 年7 月于东京


目录
代序20 年的祸根。。。。。。。。。。。。。。。。。。。。。。。。。。。。。。。。。。。。。。。 1~6
第一章货币大国的兴亡。。。。。。。。。。。。。。。。。。。。。。。。。。。。。。。。。。。7~24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轮回//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怀特对垒凯恩斯//如何推广美元//对外资产与政治势力//挣断锁链的世界货币//苦闷的美国霸主//瞬间成为债务国//扩大债权国日本与其〃帝国循环〃
第二章日美的共同幻想1980…1985 。。。。。。。。。。。。。。。。。。。。。。。。 25~39
伏都教的咒语//起步于日本的美元升值//日美经济的奇妙共生//取代联邦德国的骨干作用//罗纳德?里根与康弘?中曾根的经济//利率元成本论
第三章国际政策协调中的病理分析1985…1990。。。。。。。 41~80
贸易顺差的本来面目//不止一次的口头干预//稳坐进口之安//克尔古曼的理论//不见行动的美国产业//日本产业潜在的疲惫f 庞大的汇率差损失//日本对美投资不辍之谜//协调降息//期待反弹//诱导式的行政指导//泡沫成为缓冲//华尔街保卫战//5
转向实体投资//国际清算银行规则的幕后//何去何从
第四章日美轮回1990…1995 。。。。。。。。。。。。。。。。。。 81 …125
日美携手挤碎泡沫//股价居高之谜//地价与竞争力//日本国民的立场//难以抗拒的要求//激烈的舆论动荡//股价暴跌的导火索//失去作用的缓冲装置//新支撑点何在//日元独步高峰美元全面走低吗//以日元计算情况将不同//无形的补贴//日本是高戚本国吗//财政政策何故未能奏效
第五章金融战败殃及亚洲1995… 。。。。。。。。。… 127…149
一张照片//异常的低利率//新〃帝国循环〃时代//汇率风险影响下的社会养老资金f逆转了的太平洋共荣圈//亚洲被卷入其中P对冲基金意欲何为//财政部…华尔街复合体//货币与政治的关系
第六章锁国的代价…。。。。。。。。。。。。。。。。。。。。。。。。。。。 151…168
冰山一角//70 年代的歧途//有担保公司债的束缚//武士债与欧洲日元债//金融市场的空洞化//日美经济〃历史上如果……〃//欧元的诞生与日元的未来
结束语蝈蝈的〃新经济观〃…。。。。。。。。。。。。。。。。。。。。。 169…173
参考文献//译注……。。。。。。。。。。。。。。。。。…。。。。。。。。。…。 174…184

代序 20年的祸根
20世纪的最后20 年,日本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回首这段往事?这是我们亲手营造的经济生活,前一个10 年的热胀和后一个10 年的急剧冷缩,还有1990 年泡沫经济破灭时我们经历过的精神上的失落和闭塞感。所有这些我们将向后代作何解释。
平成(译注1)危机是一次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经济混乱。这场混乱究竟因谁而起?有人说桥本(龙太郎)内阁误判局势错征消费税,而后又废除了特别减税的措施是政策上的漏洞,是罪魁祸首;有人说劈头盖脸般袭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经济危机是起因。这样的话题总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同时,我们也还会时时想起泡沫经济的破灭这一战后国人不曾有过的经历。
根据某咨询机构的测算,从1989 年至1992 年,日本股票的时价总额减少420 万亿日元,土地等的评估额则减少了380 万亿日元。合计800 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的损失相当于国家财力的1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所有物质损失在国家财政中所占的比例是14% ,两个数字相差无几。当然泡沫经济是高价交易造成的,不可与战争中的物质损失相提并论,只是1993 年以来地价的下跌和股价的动态足以说明,这次损失的程度比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乎成危机和泡沫经济的关系,我们日本人似乎早就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
〃泡沫破灭后不应该把不良债权的处理放在优先位置。
〃不,是政府为泡沫经济开错了药方。不应该操之过急,匆匆挤破所有泡沫,而应该实施稳健的调整措施。〃
〃那还不如说错就错在诱发泡沫经济的政策。〃
于是,当我们质疑诱发泡沫经济的原因时,往往招致诸如〃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和大藏省(译注2)的政策失误〃之类的答复。我们自然也会点头称是,不再深思。如果我们刨根问底,当然继而会问道〃政府为什么会在政策上犯这样的错误1〃 只是迄今为止我还从来没有昕到过令人满意的答复。本来嘛,即使坦率地把这一点说清楚也不可能收回已经流失掉的资产……
我们尚在不知其所以然的心境中,却又因知其然而停止了思考。不想半路杀出了美国,其姿态与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美国经济在布什政府时期出现过一时的衰退,之后便呈现出强劲的回升势头。1998 年6 月,克林顿总统大张旗鼓地访问了中国,他向中国经济表示敬意的同时还顺便抨击了日本的经济。
想来,80年代以后,自主限制汽车出口(译注3) 、半导体协议(译注的、超级三。一条款(译注5) 等等,之所以连篇累牍不绝于媒体,恰恰说明美国对于日美贸易失衡的不安。相反我们日本人沾沾自喜于本国的出口产业在竞争中优于美国,满足于从中得到的一点自尊。而那场贸易战争(当时连这种词汇都被制造了出来)的结果又如何呢?
克莱德?皮尔斯托维茨(Clyde Pr,巳stowitz) 的〈日美逆转〉一书日文版的出版是在1988 年。而现在日美经济的发展似乎已经又一次发生逆转,那么这次该轮到日本面对美国的出口攻势而欲哭无泪了。不过现实似乎不尽如此,倒应该说日本在1997 、1998 年搭着日元贬值的便车增加了本国的对外出口,而美国则表现出了一贯的神经过敏。上面提到的克林顿总统对日本经济的抨击无疑是在告诉日本,美国不再替日本支撑因经济危机而萎缩着的市场。
于是,关于日美经济的又一次逆转,最近又有了新的说法〃日本制造业胜于美国而在金融经济上败给了美国。〃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切中要害的。不过,这样说容易使人们一概而论地、单纯地理解为制造业在竞争中战胜了美国而金融机构却败给了美国,进而使人们的认识更加偏离问题的本质。这元异于说丰田汽车胜了而东京三菱银行输了。持这种论调的人一定是把制造业和金融业完全分离了。放宽限制、金融大改革等近年来围绕金融市场改革的议论与上述论调也是同出一辙的。
只要存在制造、出售商品的经济行为,就必然同时存在从销售收入中刨除掉费用后,利用盈余部分(对国家而言就是经常收支中的顺差部分)进行投资的经济行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拿在手里时只能是一个整体。
如果说〃贸易即商品的流动〃与〃金融即资本的流动〃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80 年代那场〃贸易战争〃的背后就还应该有过一场平行发展的〃日美金融战争〃。而媒体对此几乎毫无报道,事实上日本是败给了第二个〃战争〃。更加正确地说,明确意识到〃金融战争〃意义的或许只有美国。也就是试图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金融经济〃优势地位的美国。依笔者看,日本的政策当局根本就没有过金融战略的念头,这才是招致今天困境的根本原因。
在此,我要明确一下本书的题目与整体构成。当我们面对日本经济的困境时,便要条件反射般地想像美国经济的形态,并且完全是非常自然的条件反射。没有与美国经济的深厚关系,就不会有20 年来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发展。
日本银行(译注的宣布,日本拥有的对外净资产(对外资产余额减去对外债务余额)总额截止到1997 年底为1246000 亿日元(约合8900 亿美元) ,大约相当于日本GDP(译注7) 的20%0 70 年代,日本以巨额贸易顺差为资本终于跻身于债权国行列,随即地位猛增,不久便以世界之最荣登世界债权国榜首。
与此同时,美国拥有了13200 亿美元的债务(美国商业部统计,截止到1997 年底) ,凑巧也相当于美国GDP 的20%0 这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纯债务国。进而言之,日本所拥有的对美国的债权额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自然美国对日本便负有了相应的债务。这就是日美间的经济关系。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陷入了经济危机,而对这个债权国负有巨额债务的、世界最大债务国长期以来却又享受着经济的繁荣一一这至少是迄今为止被忽略了的国际经济事实。对此我们也应该看一看是什么样的、不同于正常经济规律的因素在起作用。
是什么因素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横亘在作为日本经济活动之要素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根本矛盾。就是说,美元至今仍是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同时又与美国一国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随心所欲地变幻着反映自己意志的美元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其结果是给日本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仅举一简单易懂的事例为证。
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80 年代初以来,以日本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家为主的日本资金大量流入美国购买美国国债一一这是日本拥有的美元资产的主要形式。
可是,1985 年以后,随着日元的升值和美元的贬值,日本的美元资产大幅度贬值。80 年代前半期日本刚刚涉足美元世界时购买的美国长期国债等,如果一直没有抛出,那么到了1995 年4 月日元升值的高峰期时就已经丧失了70% 。即使是在1995 年以后美元相对坚挺时,算来也要丧失40% 以上。尽管这个数字远不及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美元资产所蒙受的损失,但如此巨额的国家财富的消失并不是〃汇率差损〃所能了结的。毋庸讳言,这正是后泡沫时代给日本经济带来沉重通货紧缩压力的关键所在。日本所拥有的美国国债,某种意义上是否可说最终将形成不良资产?
20年前,日本作为债权国高高兴兴地迈进了美元世界。而偏偏是日本以投资方式将大量财富倾注其中的美元,发生了急剧的价值动荡。并且,由于汇率的动荡,过去的美元世界货币时代的遗制和美国的政治、军事地位以及国家的意图是极易反映到汇率上来的。说得极端些,如果美国想削弱债务对象国的国力的话,只需将美元汇率导向贬值便足可达到目的。正因为如此,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才为了寻求〃自由解放〃而创立了欧元。
日本却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日本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继续留驻在美元世界?欲了解日本金融政策当局采取的令人费解的政策选择的背景,说实在的,需要我们为知其所以然而反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解开长期低利率政策这一泡沫经济的生身父母之谜。只有这样,才能正视日本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性。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本书着重论述上述主要内容。章节设定以五年为期并非为图省事,而是由于日美金融变幻恰恰每五年就会光临一次。这完全是令人无奈的偶然现象。如此顺理而成第六章,笔者自然就要归纳出日本政策当局失策的根本性问题O
不过,想要读者理解以上所说一切,前提是必须持历史地认识问题的态度。为了正确理解80 年代种下的日本经济的祸根,必须从历史上弄清日本作为债权大国,其政策选择究竟在哪一点上偏离了轨道。为此,从金融循环的视点重新认识现代国际经济就并非舍近求远。


第一章  货币大国的兴亡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轮回
历史翻开了近代史第一页后,工业化浪潮带来的丰厚的经常收支顺差被用于对外投资,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的轴心国。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些国家应该是英国、美国,之后是日本。我们且把这三个国家称为历史上的〃核心债权国〃或者〃核心资本输出国〃。
近代世界上首先以大债权国姿态亮相的是英国。人们特地给那个时代冠以女王的名字,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的霸权时代还在历史上为英国留下了〃世界工厂〃、〃世界银行〃的称呼。
首先,说一下〃经常收支〃。
我们在报纸经济版经常看到的名词〃经常收支〃较之表示进口和出口差额的〃贸易收支〃要难懂一些。
经常收支,曾被定义为〃储蓄=投资平衡就是指一国经济中,相对于民间部分与政府部分分别进行的国内投资需求的储蓄额的计算数字。
还有人从对外交易关系方面作解释。在这种解释下,贸易收支就成为左右经常收支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海运等的服务收支、技资收益等贸易外收支也对经常收支造成影响(最近人们将贸易收支与服务收支合计,称之为贸易一服务收支)。
因此,尽管贸易收支、贸易外收支的顺差不少,但如果政府仍拥有高额财政赤字、民间国内技资增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