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了解到因吃不到葡萄而委屈泪丧时,把葡萄说成是酸的和不好吃的,吃不着(遭受挫折),心理也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每一个人在其行为发展过程中,均会逐渐学会种种防御性反应,以便在自我受到侵袭时,随时采取自动的防卫行为。心理防卫机制具有以下功能:

    1.减低情绪冲突;

    2.从自身内在具有危险的冲动中保卫自己;

    3.缓和伤感经验和情绪的感受;

    4.减轻失望或失望的感受;

    5.消除个人内在态度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

    6.协助个体保持其充实感和价值观。一般说来,心理防卫机制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并不算毛病,也不是消极之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时时处处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不能一一直接去处理应付,有时便需要依赖心理上的机制和措施来适应。这是一种正常且健康的心理现象。例如,一个人近来需受人欺负,又因无法反抗而难过,遂自我解嘲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人在受人欺负时,自尊心受到打击,所以在心理上改变一下现实,认为别人是犬,自己是虎。老虎当然比犬强,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心里也就不那么难过了。但假如把现实情况歪曲得太厉害,把自己当成皇帝,当成神,以弥补自己的自卑感,或将别人都视为敌人,形成妄想状态,与现实完全脱离,则就变成病态了。可见,同一种心理防卫术由于其使用的范围和程度有别,便有健康和病态之分。

    还有一些心理防卫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也是正常的,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使用,或过份使用,便成为病态了。比如丈夫作错了一件事,使妻子感到不愉快时,丈夫说几句幽默的话,或向妻子耍耍“赖”,撒撒娇,适当地“退行”,不但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或误会化解,而且彼此之间通过幽默、撒娇,会加深双方的感情。但假如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做错了事,而装成五岁孩童般向领导取笑或撒娇,以掩饰自己的错误,则是一般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病态“退行”。

    心理防卫的机制很多,按照个人心理发育程度的成熟性可分为四类。

    1.“自恋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诸法,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使用的心理机制。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防卫机制。

    2.“不成熟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内射、退行、幻想诸法。

    3.“神经症性心理防卫机制”。是儿童的“自我”机能进一步成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现实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如“潜抑作用”、“隔离作用”或“反向作用”等等。

    4.“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指“自我”发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现的防御机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这种成熟的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升华、利他、幽默诸种。)

    一、否定作用(所谓“否定作用”,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它将已发生而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我们曾注意到,年幼的儿童不慎将花瓶或本子摔破后,会知道闯了大祸而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不敢再看已被打破的东西。其情形如同沙漠里的鸵鸟,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就把头埋进沙里。因为危险在眼前,情感上难以承受,把眼睛蒙起来,抹杀已发生的事实,以免除心理上的负罪或痛苦。

    这种“眼不见为净”,即为“否定作用”的表现。否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父母很可能对自己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尚未察觉或不予承认,哪怕是孩子的缺陷早已人人皆知;罪犯入监后,在严密的监禁之下,有时也会失去他们对现实的知觉,甚至感到被监禁于已并非事实;一些接受手术的人有时也会忽略事实,而产生其手足或器官仍然存在的错觉;患有歇斯底里性麻痹和其它歇斯底里反应的心理症患者,经常会防卫性地否定事实而忽视实际存在的痛苦,甚至以一种欣悦的方式表现出来;患有忧郁性心理症者,可能不敢面对现实而缺乏感受;紧张性精神分裂患者可能否定自身的存在,甚至否定整个人类世界的存在。可见,有些轻微的否定在日常生活中以不足为训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有的否定却成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病症状。

    在临床上,也不乏“否定”的例子。

    有一位妇女,自幼父母双亡,后来结婚生有一女,她极为疼爱,视其为宝贝和骨肉。但非常不幸,一天女儿因车祸意外死亡,当有人来家里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不肯信,也不去认尸,坚持认为弄错了人,女儿没有死,放了学就会回来。下午她照常烧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的饭菜,摆好碗筷,等待女儿回家吃饭。到了晚上,仍照往日习惯,为女儿铺好床,好让女儿一回来就可就寝。她不准丈夫或任何人提及女儿已死的事,也拒绝去办丧事,坚信女儿一切都很好。显然,这位妇女精神已崩溃,把女儿已死之事完全予以否定,欲通过否定作用来避免这件事所带给她的打击和痛苦。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意去否定许多事实。诸如,问某一年轻姑娘:“你有没有男朋友呀?”该姑娘会不好意思,脸红地否定:“我才没有男朋友呢!”其实她已有男朋友,而且快订婚了,只是不好意思而有意否定。这种连自己也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并非潜意识中的否定。所以不算是心理防卫机制所指的“否定作用”。真正的否定作用是在潜意识情况之下进行的,个体不但否定了事实,而且真的相信没有发生,有时会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作考虑与作决定。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二、歪曲作用

    二、歪曲作用(所谓“歪曲作用”,是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歪曲作用无视外界事实,与否定作用有相同的性质,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相信有人危害他、配偶对他不贞、夸大性地相信自己是神或皇帝等等。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有一位化验室的技工,突然语无伦次,说他是著名化学且最近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说他是当代某著名女影星的情人。他不仅这么说,而且真的确信。接到一封普通的信,便认为是挪威政府寄来的,是邀请他到挪威去领取诺贝尔化学奖的;由于语无伦次、行为怪异,路人便好奇而取笑他,他却认为是在祝贺他当选为某工厂的厂长;听到收音机里女影星唱的歌,则认为是他妻子唱给他听的。导致其产生虚幻的原因何在?经查询方知他在最近的化学检测考试中名落孙山,比他年轻的同事反而升了级,在心理上受到了极大挫折。更糟的是,女朋友此时也不理睬他了。在这种双重心理打击之下,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因此,他把一些外界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求。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三、外射作用

    三、外射作用(外射作用又叫投射作用,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这种“外射”现象,即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即为此例。中国古代“临渊羡鱼”的故事,是讲二人在潭边看鱼,其中一人道:“老兄,你看这些鱼是多么快乐呀?”另一人却说:“老兄呀,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汝非鱼,焉知鱼之乐)回答道:“老兄呀!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汝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其实鱼乐与不乐,只有鱼自己才知道,而那位老兄不过是把自己的态度和感觉“投射”到鱼身上去罢了。这种把自己的动机、想法、态度或欲望“投射”到外界的客观现实,称之为“外射”。

    作为心理防卫机制的外射作用,是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觉或想法外射到别人身上,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觉或想法。比如,一个打架的儿童反责与他争吵的小朋友,说是小朋友先动手,他才还击的;青年人与女友有了矛盾或难题时,会有把握地说是她所引诱或惹起的;一个心怀偏见的人会否定自己的感受而说他不会愤恨别人只是别人恨他。又如,临床中一位病人,在银行工作,常常产生把钞票偷来自己用的念头,但又为产生这种坏念头而惭愧。结果,外射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怀疑他有偷用公家钞票的意念。经过这种外射作用之后,他一来不再觉得自己原有偷窃的欲望而觉得不好;二来因别人怀疑他有这个意图,他也就不敢真的去偷公家的钞票,从而达到了自我防卫的目的。

    还有一位女病人,因担心自己会遭到男性的凌辱而找心理医师。她说,报纸上常报道有暴力事件的发生,强调男人是如何的可怕。她说在外面行走时,身上时时刻刻都要带着一把小刀,作为自卫之用;在家里,也一直担心邻居的男人会偷看她,故而把窗户关得严严的。不仅白天如此,就连晚上入睡后也常作恶梦,梦见恶汉闯入房间非礼。可见这位女人脑子里所想象的男人都是可怕的,她把自己内心的感觉投射到外面,产生了恐惧,故而提防她认为可怕的男人。

    某些外射行为可认为是人们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失误,是一种人人极其常用的心理防卫术,借此对于错误的行为予以饶恕与解脱。但是责怪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就会妨碍我们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干扰了我们看到起初的自己,而且容易对他人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以及怀疑心重的态度,从而把过错外射到外界及怀疑他人而引起诸多麻烦。)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四、内射作用

    四、内射作用(内射作用是一种与外射作用相反的心理防卫术。它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事实上,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往往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在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婴幼儿最易吸收、学习别人——特别是自己父母的言行与思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比如说,有个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被父亲说这是不应该的,影响了房子的美观,他就不敢画了。假如此事重复了几次,父亲的批评也就渐渐内射到孩子的头脑里,以后即使父亲不在,他自己在脑子里也能进行判断,这是不应该做的事,于是就停止不做了。换句话说,父亲的道德、价值观念已被小孩内射于他的性格中去了。

    “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故事。就是现在,人们在搬家时,也无不事先探听周围邻居各方面的情况。至于孟母为何三迁,大家又为何如此关心周围的环境,理由很简单,因为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这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就是内射作用的结果。内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我们将其称为仿同作用(identification)。

    “仿同”是指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当个体欲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就可采取仿同的心理防卫术。比如说,女孩子因喜欢、羡慕妈妈,结果模仿妈妈,学妈妈擦口红,穿妈妈的鞋和衣服等。通过仿同,有助于小孩性格发展的成熟。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有时却是由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而产生的。

    举例来说,一少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女人,可是自己遇到了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懊悔。经深入查询,发现这个女孩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家中的事情父母之间一旦存在意见分歧时,只要母亲大声一吼,父亲就俯首称是,照母亲的意思去做。作女儿的生长在这种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音大,谁就得胜。

    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致胜之道。一方面她对母亲的这种行为很反感,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应付困境的好办法,只要她面临困境时就大声吼叫。这种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仿同作用”。与此相类似的现象是与恐吓者仿同,称之为“向强暴者仿同”。它是指有些人常受强者恐吓,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小的人,以免除因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亲或哥哥殴打、欺负,结果,反而向他们模仿,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心理。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去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出现在自己身上,以稍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称之为“向失落者仿同”,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另一种表现。比如,有一位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按脉搏、摸头部。只要身体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师,要求量血压、作心电图,唯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

    分析其病因,原来他母亲一向很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头部,找医生检查。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身体不适的“习惯”。他这样过份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慰失母之痛。仿同的心理防卫使用过甚或仿同了错误的模式,其行为反而会变得不正常。充满矛盾的仿同,有时易导致多重性格。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上源于“内射”作用。因内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之一。)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五、退行作用

    五、退行作用(退行作用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因此,人在长大以后,应付事情的方式会有很大改变,变得比较成熟。比方说,小孩一旦有了排泄的欲望,就会随地大小便,而成人则会考虑到适当的地点或时间;小孩一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痛哭流涕,而成人则会因需要懂得“饮泣吞声”或“强抑悲痛”,甚至强颜欢笑,即既要考虑到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也要考虑怎样的反应才有效且合适。不过,有时人们在遇到挫折后,会放弃已经达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恢复使用原先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退行作用或退行现象。

    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这种现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由于环境的刺激,儿童会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