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武侠-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人嫌洗笔烦人,相比用墨汁的现代人,古代人写字还要磨墨,就更加不方便,因此无论富贵贫穷,看到这水纸纸,都很兴奋,同样迫不急待的冲入街上购买材料。未完待续。

第五卷天龙寺第一百九十章诸葛一生唯谨慎

相比百姓,士子阶层常年要用笔墨纸砚,是直接深受洗笔磨墨购纸之痛,看到还能做出这种纸,更是激动,即便是一些能拿钱不当钱用的土豪虽然未必在乎省那些纸钱,可是省事,不用总是洗毛笔也是极度吸引他们的,更重要的是,凡是想要深造,有所作为的士子,往往要做一件大事游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做为一个读书人,要想真正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圆融无碍,出门游学是必须的,而游学根本不可能带太多的笔墨纸砚,这时在外要练习书法就很麻烦。

而有了这种水写纸后,再次出外游学往往只需要带少量纸,外加两三张水写纸便足够了。

除了因水写纸激动外,士子阶层还有一点与普通百姓不同,就是对简繁对照表。

“这些简化字都是古以有之的?”

“我倒是认识一些,那几个确实在古籍中见到。”

“这些都是古字和俗体字?我曾游学大半个大宋,民间的俗体字,我认识得最多,可这些里面,我才认识多少?八十九个,其余的也都是老百姓用的俗体字?”

“这个我认识,是草写,这……这……这些都是草写,草写,俗体字,古字,异体字,天啦,真的有这么多草写,俗体,古字,异体字……”

……

虽然同行相忌,可是内行人也往往能看出门道,普通老百姓觉得没什么的简繁字表,到了读书人眼里,越是学问高,见识广,读的书多,读的孤本古籍多的就越是震憾。

汉字的简化向来就是古以有之,只是一直以来,没有人把他合法化,所以后世的简体字并非原创。而是将民间简体字收集起来,就算是这样,也不一件容易的事。

从太平天国首次进行文字简化运动起,到清末民初。到民国,到新中国,一次又一次,才最终定型的版本是看着简单,内涵绝不简单。

虽然依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优点同样很多。

不说易记易写,就说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后世人虽然学简体,可是学简体字的人基本能够看得懂繁体字,只是不会写而已,当然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比如说影视中、招牌中,书法中偶尔会有繁体字出现有关,可这也能间接证明这种简化字大体是可行的。

当然这些经过后世长期使用才发现的好处外人是看不出来的,学问高深的读书人也看不出。可是,秦仙傲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简化字,这很震憾,至少一个字有几种写法这些细处秦仙傲懂得的就把他们远远抛出去了。

与普通百姓不同,读书人对神仙国存在并不是人人都相信,因此对这秦仙傲也从来没有无条件相信,反而越是高层就越受到武道界影响,对秦仙傲越是敌视,因此对于施行简化字,很多人是持绝对反对意见的。

书房中程颐在纸上落笔如云烟。画着一幅奔马图。

“好画,老师这幅奔马,秦仙傲画也不过如此!”

“秦仙傲的奔马图贵于新意,他已经画出来了。后人很容易模仿,甚至画出的马超越他都不是难事。”程颐感慨着在奔马图一角题了数行诗词,又看向一旁金印,摇了摇头:“可惜不能上印!”

一旁吕大临哭笑不得:“这水写纸上画的马,很快就会消失,老师您题诗词也罢。还想盖印?”

“难得画得这么好,自然想尽全功。”程颐哈哈一笑,将笔挂于一旁笔架上,“这水写纸想不到效果这么好,秦仙傲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就这纸张,便能为天下节约不少纸。”

吕大临微微点头,秦仙傲报上公布制作方法,他们并没有完全相信,而是先制作了一批,结果发现确实与报上所说无异。

“这些奇淫技巧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可天下事就是这样,缺什么都不行。”程颐感慨着,“孔子鄙视稼穑,偏偏稼穑是国之本,这水写纸也是一样,读书人有了它,方便不少,有时我也在想,奇淫技巧,真的就那么贱?恐怕未必。”

“老师……”

吕大临脸色微变。

程颐也一下醒悟过来,淡淡一笑:“我并非怀疑诋毁孔圣人先师,只是有感而发而已,而且我们要真正去体会圣人意,就必须多动脑,圣人嘴里鄙视稼穑,未必内心就真如此。”

“老师明鉴。”吕大临低声说道,连转移话题,“秦仙傲开出这两幅药方,我们是不是也该有点动作?”

“这水写纸是好事,是读书人之福。”程颐沉声,“这事我们岂能反对,不怕被千夫所指?至于这简化字……”程颐心中长叹一声,简化字谁用得最多?民间,不是,反而是他们这些真正的大学问家。

特殊人物往往与众不同,他们可以任性,可以炫耀。

读书人也是如此,而对于文字,读书人约定俗成,或者说潜规则是,一个字你懂得写法越多,你的学问也越高深,学问越高深,混得也越开。

因此若是遇到所有字都只会官方认定的写法的人,反而受人鄙视为土包子,事实上这样的人也确实学问太少。

所以大儒之间写信问候,尤其是双方都是学问极精深的,有时写的字便是草体字,简化字,异体字等等。

这种潜规则其实一直延伸到后世,所以毛太祖、周。总理,写信给鸿儒往往极‘潦草’,用的是草书,而写给土包子,普通人反而正正规规,即便是后世简体字替换了繁体字,这时懂写繁体字反而成了学问深的一个表现。

因此同行之间,尤其是有竞争关系的学者之间写信,用草书,一方面是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挑衅,若是你看不懂我的信笺,那你层次也太低了!

因此士子阶层看了那一篇简繁对照表才会如此震憾,而且越是学问高的越是震憾。

程颐的学问已经高到极致,可是秦朝的简繁表中。

“秦仙傲向我们挑衅,可是……这方面还真是不如他。那些字,我都只认得……”程颐心中感慨,也很有些佩服对方,毕竟一下子写出2千多字的简繁对照表。这份功底。

“我们自己用得最多,恐怕不太好反对,对了,让你收集大家的简化字,你收集得怎么样?秦仙傲这份简繁表。可有什么不妥?”程颐沉声道。

“不妥?”吕大临微微摇了下头,脸色有些感慨,“没什么大不妥,我所认识的,中立、定夫、显道,还有洛阳其他赵相公、刘相公、李相公等等,及各金石大家、书法大家所有文字收集来看,秦仙傲这一篇所有文字的简化版不是选择最简单的笔划,就是选择最好的方案,真难以想象他居然能做到这么好。”

“哦?”

程颐浓眉微挑:“他这表这么完善?”

“已经算不错了。挑不出太多的刺。”吕大临沉声。

程颐微微沉默:“既如此,把你收集的文字资料寄送给司马君实吧,让他去头痛,我们不管了。”

“嗯。”

宰相府中司马光狼豪在纸上写着饭碗大字,只觉得酣畅淋漓。

“父亲以往节约纸墨,写字都是尽量写得小,今后倒是可以尽兴了。”司马康走进书房,眼中有些感慨,秦仙傲报上放出水写纸,他们也是很惊喜。可也有些怀疑,这样神奇的纸真的这么容易做出来,为何以前从未有人做过?

司马光、司马康都是熟知历史的,自然知道古人为了改进写字工具发了多少心血。一代代古人在这上面都没进展,秦仙傲随随便便能拿出这么神奇的水写纸?

虽然知道秦仙傲不乱来的,可也忍不住心里忐忑,直到真正拿到做出的成品,发现报上所言无虚,才一颗心落地。

“父亲。”司马康走到书房旁。“已经算出来了,十种符号确实有15万多种组合,秦仙傲文中夸张说法看来没错。”

“这么说他所说的三种笔划来编写文字也未必不行?”司马光瞪眼道,随即笑着摇了摇头,“这秦仙傲看来于贱学还真是非常精通,在这方面我们本就不该怀疑他的,对了,简化字如何?”

“收集大家的文字看,秦仙傲的简繁表虽然能挑一些刺,可大体已经很不错了。”

“只能挑一些刺么?”司马光不满皱眉。

“就算挑的那些刺,其实也是可有可无。”司马康道,“他的方案我们需要反对么?”

“放一放吧,秦仙傲是个玩阴谋的祖宗。”司马光笑道。

司马康也是一笑:“他那三国,整本书战争写得乱七八糟,倒是计谋精彩绝伦……”

“这人办报以来,设了多少套,我们钻了多少次?”司马光似乎有些感慨,“每次都是急急忙忙钻进去,然后被人家给打脸,他这人呀,随便抛出什么,都是一环套着一环,这次要搞什么‘言文一致’,我们可不能像韩绛一样,想着把秦仙傲整死,稍微意思意思就够了,给人活路,也是给自己活路,免得上了他的当。”

“秦仙傲说得好,诸葛一生唯谨慎!”司马康点头,说真的让他和秦仙傲作对,还真有些悚。

“他不是在这期报上说,下一次再抛出另外一套方案,用来解决白话文太直白简单没内涵这难关么,我们就等等吧,急什么,等他出完招,再反击,总归要好一些。”

……

武道界不像普通士子和百姓一样完全相信能做出那种水写纸,所以一开始都是沉默,直到真能做出水写纸才感慨不已,对于简化字,武道界,尤其是与秦仙傲向来不对付的儒家联盟也是心情复杂,反对不好,因为使用简化字最多的就是他们,不反对似乎也不太好,一向都是反对秦仙傲的,这一次蔫了太说不过去,因此一个个都保持沉默,都等着秦仙傲下一期报纸提出的方案,让他们找到漏洞可以放肆攻击。

第五卷天龙寺第一百九十一章我劝天公重抖擞

“呼!”

院中光影闪烁,司马光打着拳,身形起落间极为快速敏捷,带起的劲风甚至让院中仿佛刮起了龙卷风一样,落叶满天旋转飞舞。∽↗∽↗,

“相爷,来了!”

声音响起,司马光蓦的一收拳:“送到书房。”

“相爷,秦仙傲大体没有失信。”很快书房中老充头恭敬将这一期的报纸递上:“他好像登了一篇文章。”司马光接过报,直接来到书桌前坐下,摊开报纸找到头版。“我劝天公重抖擞!”七个黑亮的醒目大字跳入眼帘,而后是: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一首诗,确切的来说是一首政治诗,正是秦朝抄自清朝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诗人,改良主义先驱者龚自珍的诗。

这首‘我劝天公重抖擞’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一首,曾上过教科书的。

司马光也是诗道大行家,此刻一看,脸色一下凝重。

“好!”

“好诗!”

司马光双眉一挑,又读了一遍这首诗才心中感慨,“这秦仙傲早已经封笔做文言诗词,年多没新诗词出世,水准并没有降低呀。”诗后面秦仙傲稍微点了一下人才的重要性,便开始论叙什么是人才。

“何为人才?”

司马光一下来了兴趣,论人才的文章自古至今如恒河星沙,名家作品更是数不可数,秦仙傲向来讲究颠覆,这论人才会不会也颠覆?

只见

“人才一词出于《易经》“三才之道”,孔子与他孔门弟子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从字义上讲。又有人讲美丽的容貌也称之为人才,但是今天我要讲的人才是指有用,才能出众者。”

“何谓有用?”

“我想当今社会所谓的有用,世人眼中高贵的人才指的是熟读四书五经。圣贤文章,能科举中进士甚而夺魁,能写出优美的文章,甚而做官,做大官的。然而事实如此否?”

……

“俗语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秦仙傲与别人不同,我认为三十六行,意义上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司马光眉头皱起,秦仙傲这种说法无疑是在怦击儒家观点,司马光继续往下看:

“因此我所谓的人才,不局限于科举,而是各行各业。神仙国之所以兴盛,行行皆有高手。即便是种地,一人便能种千万亩地。织布,十数个人三天所织,也许抵得上我大宋所有妇女一天所织……”

司马光眉头再皱,《神仙国游记》司马光根本不信,可是秦仙傲拿里面的事来举例,司马光摇了摇头,目光往下看,忽然一怔:

“一人耕千田,一人织万匹布。一人捕的鱼便够我大宋所有子民吃上一顿,可这些在神仙国不算人才……”

司马光嘴都微微张开,一人耕千田,一女织万布。这都不算人才?

“之所以我说不算人才,是因为那是在神仙国,神仙国耕千田、织万布,捕千万鱼,只要不是傻瓜都能做到,岂能算人才?所以大家能够看出。人才第一要才能高出正常……”

“其次要有大用,屠龙之技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我又可以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按级别又可分……”

“下面我讲讲人才标准……”

……

秦仙傲的文章与前人相比,大的观念上并没有什么特殊,可因为是用白话文,说得更加详细、清楚、系统化,因此细节处却每每有新意,而且让人眼前一开,连司马光也忍不住心里赞叹,秦仙傲做事就是比别人做得完整。

文中对人才讲叙了一通后,秦仙傲便开始剖析现阶段大宋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渐渐的话题转移到教育、白话文领域。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老天是不可能降下人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培养,训练出来的。”

“我辈读书人不仅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因有‘欲栽大树柱长天’的鸿图大志。”

“因此我们所需要的不拘一格人才,求老天是求不来的,必须我们自己来培养,可是我们现在需要培养什么人才,能够培养什么人才?”

司马光神情更加贯注,是啊,我们如何栽柱天大树?能栽成什么大树?

“我们需要培养人才具有以下能力:1、技术专长与创新能力……”

司马光眯着眼,技术专长这一点不用说,可是创新能力?司马光并不认为这有多么必要,可是秦仙傲这么说,他连往下看,秦仙傲果然在后面一一例举创新的重要性,渐渐的司马光微微点了点头,“秦仙傲制飞天球,制水写纸,段海峰创印刷术,秦仙傲和苏东坡的词,也许人才是该要有创新力。”

看完第一条,而第二条:

“2、想像能力,这种能力至关重要,它可以……”

第三条:

“3、数字与计算,这是能力的基础要求……”而后

“4、组织能力,无疑这种能力是十分重要……”

“5、说服能力……”

“6、交流能力……”

“7、学习能力……”

……

反复读着这七条能力,司马光不知什么时候呼吸都变粗重了,虽然以往论人才的文章数不甚数,但是看了这七条后,越看司马光便越觉得这七条能力才是所有能力中最为关键迫切的,其实这也是司马光本身阅历已够,不然像里面想象、说服、交流、甚至组织……等能力在普通士子看来根本就没必要。

“现今社会,甚至将来,我们需要的就是以上的人才,可是现有制度和环境能够培养得出这样的人才么?”

“科举制度能培养得出么?”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科举制度培养出的人才是极为偏科,也就是某一类人满为患。而其他类型的人才却极度**。”

“既然现有制度不可取,那么我们就必须改进我们的制度,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可如何改进?这是所有有识有志之士,身居高位者必须考虑的。秦某于此略有心得,将在下一期刊出!”

下一期么?

司马光眯着眼,心里涌起一股渴望,渴望看看秦仙傲又出什么瞎点子。

“也请天下有识有志者,在这方面多多思量。若有佳策,尽可来稿!”秦仙傲的文章至此结束。

程颐、吕公著、文彦博、董汐严、王安石……一个个都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于秦仙傲的人才观,众人大体是认同的,毕竟谁都不是蠢货,人才的重要与多样性对整个社会的好处,也是知道的,只是以往知道也没办法做太多改进。

只能各自办书院讲学。

这也是为何这大宋突然兴起一个又一个书院,一方面是为着武道,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想栽柱天大树?

可是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好。

因此看了秦仙傲这一篇文章。尤其是秦仙傲最后讲的人才必须的七点能力,这七点能力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可也是最难培养出来的。

他们自己培养不出,难道秦仙傲真有办法?

“秦仙傲下一篇,会开出什么药方?”

一个个期盼着。

大佬们期盼,普通读书人反而很多心中苦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