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武侠-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自己培养不出,难道秦仙傲真有办法?

“秦仙傲下一篇,会开出什么药方?”

一个个期盼着。

大佬们期盼,普通读书人反而很多心中苦恼。

“樊须请学稼,孔子尤耻之,这秦仙傲在这篇文章中把稼穑都当成人才了,真是可笑!”

“是啊,照他这么说。几千年的科举制度都是害人的,把真正的智者都给约束在科举那一道墙里,弄得其他人才极缺。”

“按他的说法,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要培养善于治政,善于经济,善于工艺的人才,这不是鄙视我们读书人是什么?”

“可这秦仙傲,连朝廷都他无可奈何。我们……”

秦朝的‘论人才’,并没有直接大肆怦击科举不好,可是按他的人才观,科举制度是培养不出那样的人才的,读书人向来敏感,而且普通读书人不像司马光、程颐、吕公著等人一来功成名就,二来年事已高。

程颐、司马光等大佬有心思,也必须为‘栽大树柱长天’努力。

可他们需要的是建功立业,需要的是周边人的敬重尊重,要那种高人一等的虚荣感。

可秦仙傲打破了,或者说将要打破他们的这种高人一等,人都是有自尊心,极爱面子的,为了面子有时连命都可以不要,秦仙傲要抹他们面子,岂能甘心?

因此,很快大宋一些大城池的读书青年们组成游行队伍游行示威,反对秦仙傲的人才观。

这事自然引起了武道界的注意。

“百姓们反应如何?”司马光沉声。

“不好,百姓们和书生想法不是很合拍。”司马康苦笑,“我东京游行队伍,为头,站在前面带队的几个书生都被砸了!”

“被砸了?”

“被不知哪家调皮孩子给扔石子打了,而且不是一个孩子,而是很多……”

“很多老百姓都他们这些书生的游行不以为然,冷嘲热讽的,甚至也要组织游行反对。”

“这么说,我们利用不了?”司马光脸色难看,以往整个大宋百姓温顺得像绵羊一样,很多事情都是没有自己主见,读书人一说是什么,他们往往就信,可现在……

“这次书生游行,恐怕我们还是不利用的好。”司马康苦笑。

司马光微微沉默,忽然洒然一笑:“那就当他没发生吧,我正也想看看秦仙傲下一期会开出什么药方!”

……

第五卷天龙寺第一百九十二章二十五字诀

这一天新的报纸再出刊行天下。¥f。¥f

武道界程颐、吕公着、王安石、苏轼一个个大佬都第一时间购得报纸,此刻书房中司马光正襟危坐,摊开手中散发着油墨香的新报纸。

“文学改良若干问题解决办法建议二”醒目标题赫然在列,司马光连往下看:“自太祖立国,大宋表面百年无事,实则积弊重重,王相公变法求强,效果不理想,是多方面的,可有一想必是大家认同的,人才不够所以连丈量土地这种事都完成不好。”

司马光点点头,王安石变法,上层设计得很漂亮的规则,可是这些规则,像推行经济金融。

大宋中书管民、枢密管兵、三司管财所有重要数字都不能对照,他们都如此,而下面大部份都是不识字的农民,怎么可能变法不走样

而丈量土地规定是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在开封府就出问题了,因为有时方时止,有山林,这些都无从着手。

而免役法市易法青苗法,样样一实施就怪问题迭出,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缺少大量相关的人才。

微一感慨司马光继续观看:

“我与王相公倡议言文一致,即要从根子上去培养人才。”

“然而科举实行已久,在新的培养、选拔人才机制没出现之前,它被证明是最好,也最恰当的。”看到这司马光脸上顿时浮起笑容。

“这秦仙傲倒也不是完全脑子发烧了,也知道一直施行的科举是最恰当的。”司马光笑眯眯的目光往下移。

“因此即便要改,要实行新的教育方式,要用白话文替代文言。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步来,方可不酿大错。”

看到这司马光再次点头:“施行新教育方式。哪是那么容易的,这秦仙傲。不过他还算是懂事,知道不能一蹴而就,怕会酿成大错。”

而后报上:

“这里我总结25字诀,即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小心论证,谨慎实施,随时改进。成功推广。”

司马光眉一挑:“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小心论证”他眯着往下看。

“1、积极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读书人不要以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调查”

“2、大胆想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等做事,要有天的进取,也要有地的守成。因此一方面我说祖宗之法不可违,另一方面又说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不如此不能成大事。”

“然而要进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长辈总是欺负晚辈,先生总是欺负学生的,老祖宗已经把容易的都玩遍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深水区。”

“老祖宗都杀不出的血路,我们如何啃下”

“这便不得不要求我们放开思想的羁绊,大胆去想,放开一切去想,错误没什么。若是想都不敢想,更是无法闯出路子。”

很快看完一节。司马光手指轻敲着桌子:“大胆想象么,这倒是姓秦的看家本领。他做的事想来还真是大胆得很呀。”司马光微微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下一行上。

“3、小心论证。”

“想象是可以毫无顾忌,天马行空,任意而为,然而我们终究是要做事的,这就必须让我们的想法落地,而这便要求我们得小心论证,得符合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

一口气看完,司马光再次点头:“原来如此,想得再好,若是不着地,终究不行,王介甫就是这样,这一点秦仙傲比他强多了。”

而后

“4、谨慎实施。”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如此,稍有错误,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而王相公变法,司马相公等诸君反对,然而天地无时不在变法,今日之我,不是昨日之我,今日之大宋也非昨日之大宋,祖宗法只适于祖宗时。”

“我们读易经,易经说穿了就一个词因时而变,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才能趋吉避凶,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可是如何实施,怎么做”

“我的意思是先选择改革试点”

司马光呼吸顿止,改革试点在后世中国的施政政策中是很司空见惯的,可是在古代,当然古人不是没有人想到这法子,可是又有几人敢变法即便是变法,往往也是被现实倒逼,不得不变法,而实施变法的人在这种情况,巴不得一两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哪里还会搞什么改革试点。

更何况,整个天下看着你。

上面的官家,皇太后等等催促着你,所以,条件不到,哪里会把试点当成主要,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可是试点好处,司马光这样的牛人岂会看不出来。

因此一看到这一点,司马光便眉飞色舞起来。

而后看着秦仙傲对搞改革试点的讲叙,越看他神色便越激动。司马光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反对变法派,一开始他和所有人一样,都是强烈支持变法的,支持王安石的,只是后来发现不对劲,这才改变心意。

“王介甫变法倒也不是没试点,他自己在地方时,也试过,是成功了,可是他那里,与整个大宋一致么”

司马光兴奋的看着文中论改革试点,什么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等等,其实只要提出了选试点一概念,如何选,不用过多置言,像司马光这些人岂能想不到。

很快司马光看完这一条,心情很有些兴奋。

“王介甫与秦仙傲都是胆大包天的人,可秦仙傲胆子更大,也更小,选择试点,不急于求成,好,好一个既稳健又大胆。”

“不过试点选择也不是容易的事呀。”

司马光感慨连连,选试点对于普通,能够很快见效的施政来说最好,可是要数十年才能看到不同,甚至很难看出好坏的一些政府,那就麻烦了。

“不过有选试点,总比没有选试点好。”

司马光带着兴奋的心情继续将剩下的随时改进,成功推广两点看完。

“这25字诀虽然不能尽善尽美,可秦仙傲这种大胆包天的人,能够写出这些老成谋国之言亦算不错了。”司马光喝了口茶,这才继续往下看。

“我在上一期报纸上曾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人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手段自然也要不拘一格,也要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多方论证,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易经中说天行健,地势坤。兵法又云,未料胜,先料败。我们大胆前进时,必须先安排好后路,因此科举不可废。”

“科举不可废”

司马光激动得手都微微颤了一下,司马光最怕就是秦仙傲乱来,秦仙傲乱来,似乎还没造成不可挽救的大错,可真的这样么司马光可不认为。

一开始是思想学问界变故,孔圣儒家已丢城丧土良多。

而后又是大宋江山变故,如今真正属于大宋的江山只有三成多。

这一次又推行言文一致,要给科举这种大事动刀子,司马光自然胆颤心惊,可这时看到秦仙傲一句科举不可废心情一下开朗很多,可依然忐忑,微吸一口气司马光往下看。

“科举不可废不是不废,而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前不可废。”

司马光脸色微沉。

“既然不废科举又如何找到更好的方式无非积极调研、大胆想、小心求证,谨慎实施而已,经过调查,现在的教育育才选才机制不够合理,而其原因在于,其一、文字书写过于复杂,不利于书写”

“其二,古文读写费神费力”

“培养方式单调,人才结构单一”

“选才制度不够”

“因此种种,我才倡导言文一致,虽然经过多方论证推理,此方式是可行,正确,适合时代要求的,可是在这种事情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司马光脸色沉凝。

“这秦仙傲看来是铁了心要用白话文替代古文,只是”司马光目光冰冷的看向下面。

“我拟立以下方案:一、以往的老教学方式依然任其存在,但是要需得对书塾先生收取一定的赋税,以减少这类教学的存在,二实行全民义务教育”

“全民义务教育”

司马光眉心一跳,连往下看。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制定国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谁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强迫教育制度。”

司马光脸色极度难看。未完待续。

第五卷天龙寺第一百九十三章官无能则国强

现代人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想发展,先读书。△↗,。’,全民义务教育在现代是被证明一个国家富强起来最有效的政策之一。

当然教育并不是越多越强越好,但是国家的发展,必须达到一个及格线。

比如说识字率六成以上,而后随着国家发展,教育投入也必须相应增加,否则就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往往受教育层次越高,国家普遍性的竞争力也越强,即便是拍屁股决定弄出来的一些非常生硬,甚至落后的教育方式教育,可只要是教育达到一定规模,总归是好的。

现代国家。

东方胜于非洲,亚裔在欧美普遍经济较好,犹太人普遍很厉害,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而古代。

宋朝为何是中国除去武功外,古代最厉害的,经济、科学最强盛的国家?为何马可。波罗,当时西方人人人向往东方古国,后人研究,这与大宋重视读书人,士子阶层地位极高不无大关系。

可是还是不够。

王安石变法失败,证明大宋读书人多,可是还远远不够,而且偏科严重,真正要用的人才没有,没用的人才倒是多得没地方放。

可这些现代人懂,秦朝懂,司马光不懂。

“我大宋虽然缺少人才,可是彼人才非此人才,让人读书就够?由国家强制要求所有人都要读书,这秦仙傲越来越不着调,大胆想象,好一个大胆想象……”司马光目光缓缓往下看。

“无疑,现阶段在我大宋范围内强行实施全民义务教育是有一点难度。”

司马光心中冷哼,才一点难度?

“虽然有难度,但是让所有大宋幼龄子民都能读书,是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再结合现实。我意以为,可以一步步来。”

“我们可以先实行半全民义务教育,即保证一半儿童和少年能够识字,而后再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这个比例……”

“一半么?”

司马光脸色微微好看一点。眉头依然紧皱,让一半孩子上学,在司马光看来完全就浪费,大大的浪费。

“我大宋为何会出现‘冗官、冗吏’?不就是因为太祖仁慈,写下‘与读书人共治天下’的祖训。让读书人地位太高,让读书人越来越多,太多了,考科举的人太多了,王介甫变法失败,是缺人才,可不是缺读书人,这秦仙傲居然……”

司马光摇了摇头,感觉自己越来越看不懂秦仙傲的想法了。

“无疑实行半全民义务教育,在资金。以及制度安排等很多方面是有困难,但是我相信这个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司马光快速浏览过这几段讲‘半全民义务教育’的部分,很快

“三、教育体制由四部分组成,即老式科举教学,白话文教学,三至五年白话文教学后转至科举教学,三至五年老式教学后转至白话文教学这四种方式。”

司马光眼睛微微一亮。

“原来如此,这秦仙傲打的是这个主意,一来想用白话文与古文来竞争,看谁好谁坏?二来。用这种方式培养‘不拘一格’的人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倒是个办法,可是……”

“白话文太直白。太简单,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比得过古文教学?”司马光摇头叹气,以司马光的目光岂会看不出,所谓白话文教学,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让人能够识字,可是识字并不等于看得懂古文。识字并不表示能够作古诗,写词。

“古文教学才能选出最聪明的人才来,白话文怎么选?”司马光低叹着往下看,而后秦仙傲只是对这四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讲述,并没有讲到司马光关心的关键处,而后这篇文章暂时结束。

他这里虽然讲了四种教学方式,可是古文教学很好办,而白话文?

司马光眯着,这一篇文章并没有解决杨时之问,白话文如何教?才能教出真正的人才。

“嗯?”

司马光忽然目光一凝。

“人文教育概略”六个黑色大字跳入眼帘,这是上一篇结束后,秦仙傲写的第二篇文章。

“人文教育?”

司马光连看起来。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此即儒家六艺……”

“孔子开私学亦传授六艺,此所谓六艺者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这都是人文教育……”

……

这是一篇论叙教育本质的文章,秦仙傲在这篇文章中大肆怦击现有的以‘官本位’为主的科举教育制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人必须出外游学,以增长进这是很好的,可是这个游学如今却变了性质……”

“儒家学说说‘学而优则仕’,可是真正推动社会大进步,于天下苍生有大益者是仕么……”

“人人读书为当官,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错了,思想错了,价值观错了,这是要人命的……”

司马光脸色再次难看起来。

儒家极注重礼仪等级,将士放在首位,当官者最为高贵,可秦仙傲在这文章完全反了过来,认为就是这个思想束缚了人的发挥,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使无数精英的智力没用到正途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世界就像一个水桶,决定他能装多少水的不是当官的那一块‘板子’够不够长,而是最短的那一块板子……”

“因此,我等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所有人当官,而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胡闹!这秦仙傲当真是……”司马光放下报,微微吸了一口气,文中怦击古文和科举教学,教出来的人只知道对诗做对。写漂亮文章,做官却极差劲,分析实质问题和解决国家社会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如同白痴一样。

“正是这样选出来的官员无能,王相公变法。才无人可用,好好的良法,被弄得乱七八糟,于社会有大害……”

“当然,大宋能够如此繁荣。没有垮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虽然于具体事务上无能,可的的确确是亿万子民中选出来的精英,在智力上是有着极大的优势,正是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