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牌农女-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龚阳深凝了她一眼,“叶姑娘的良苦用心,我很明白。”

    他说那话,是出自对她的敬重和感激,算是一种于她于己的双向承诺吧。

    钱媒婆被赶出成家之后,叶知秋和龚阳也好,其他知情的人也好,都以为这件事已经结束了,很快就淡忘了。

    深秋霜浓,一日冷似一日,冬日的帷幕也缓缓拉开了。

    这是冬元节的前一天,小喇叭村的村民几乎倾巢而出,聚集到山坳的池塘周围,兴奋又期盼地等待着……

    ——

第192章 饮鸩止渴

    池塘一侧,几十名壮汉身油布衣裤,手持网子、木桶、脸盆等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群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三两成组,均匀地排布在塘基上,每组配备了一个大号竹筛和两个木桶,

    池塘另一边的土坯房前面,以马婶为首的婆子媳妇呈方队排开,每人面前都放着一个砧板,一把菜刀,一盆粗盐,一至数个木桶。

    老弱妇孺围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叽叽喳喳地指点议论。十几辆驮着水缸的马车一字排开,候在竹林旁边。

    叶知秋的腿伤已经完全好了,这会儿正笑吟吟地站在池塘出水口的闸门处。阿福,龚阳,云罗,多寿,葫芦,董家大丫头等人陪在她身边。

    元妈也被接过来了,只是她不喜欢凑热闹,和燕娘留在宅子里准备明天过节的吃食。

    碍于身份,凤康和沈长浩、王太医等人也没有露面。只有洗墨陪着小世子,和虎头、花花、妞妞站在一起。成老爹和杨老汉也来了,混在人群之中,笑呵呵地交谈着。

    眼见时辰差不多了,叶知秋对守在闸门旁边的六个壮实的小伙子一点头,“开始吧。”

    “好嘞。”六人答应着,齐数“一二三”,一阵轰隆哗啦的声响之后,硕大的闸门被拉了起来,青绿带黄的水透过铁丝网的缝隙倾泻而出,沿着沟渠一路高唱,向下游奔流而去。

    在人群的惊呼声中,一个巨大的水涡出现在池塘中央。水面缓缓下降,露出长满了墨绿色青苔和水草的内壁。

    “鱼,鱼,我瞅见老大一条鱼,比我爹脚丫子都大!”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大惊小怪地嚷嚷,引得人群爆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水面持续下降,鱼儿们随着水流游到闸口。前仆后继地撞在铁丝网上,发出沉闷的“嗡嗡”声。一个胆大的小伙子探身下去,抓住了一条被撞晕翻白的鱼,丢到小孩子们聚集的地方。

    “给你玩儿吧。”

    小孩子们尖叫着去抢。那鱼被他们蹂躏一番,鱼鳞斑驳,很快就奄奄一息了。

    旁边有个老汉看得直心疼,训斥那小伙子道:“瞅瞅你干的好事儿,又肥又大的一条鱼,生生让那群猴崽子给糟蹋了。”

    “左右也不差那一条鱼。”小伙子咧嘴一笑,“你说是不是,知秋姐?”

    “谁说不差了?”叶知秋笑着瞪他一眼,对龚阳和多寿他们道,“你们记着。待会儿少分他一条鱼。”

    龚阳但笑不语,多寿几人嘻嘻哈哈地喊着,“不分给他,让他喝泥汤。”

    小伙子知道他们是开玩笑,也不在乎。跟着一块儿起哄。

    水面越来越低,露出了无数道青黑色的鱼背,越来越密集,碰撞游动,挨挨挤挤。等到池水余下薄薄的一层,鱼群惊慌失措,纷纷翻肚。打眼望去,白花花的一片,几乎铺满了池底,煞是壮观。

    人群骚动起来,各个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望着一池子活蹦乱跳的肥鱼大吞口水。恨不能立刻抓住一条来啃。

    “走啊,抓鱼喽!”

    等候多时的壮汉相互招呼一声,从塘基上滑进池子,有网的用网,有盆的用盆。有桶的用桶,将抓到的鱼就近送到岸边。守在那里的人接了,将鱼倒进竹筛。

    筛选之后,有的被送上马车,运到城里的酒楼;有的被送上砧板,被婆子媳妇们开膛剖腹,抹上粗盐,码进木桶,做成半成品腌鱼;尚未长成的小鱼们则被送到事先挖好、蓄了水的小塘之中。

    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热闹而忙碌。

    池塘里的鱼迅速减少,十几辆马车先后满载离去,百十多个木桶也都码得高高的。

    得了叶知秋的授意,多寿站在高处大声喊道:“知秋姐说,剩下的鱼都是大家伙儿的了!”

    “分鱼喽,分鱼喽!”

    大人孩子欢呼如雷,震得脚下的地面微微颤动。

    分鱼是叶知秋早些天下的决定,一方面是出于补偿宽慰之心,因为被修路和盖菜棚的活儿绊住,村里的人今年没有空出闲暇去掏洞。

    托她的福,大家手头比往年宽裕了许多,不缺掏洞得来的那点儿荤腥。可有些风俗习惯,一旦养成了,想要改掉很难。

    另一方面是为了平息民愤,修路和盖菜棚用的都是役工,是没有酬劳的。征工虽是以朝廷和官府的名义,可路是通向她这里的,菜棚也建在她的地盘上,难免有人将对朝廷和官府的怨恨转移到她头上来。

    日后她还要依靠村里的壮丁发展她的小农场,想跟他们长长久久,和睦相处下去,不想变成人民公敌。

    因此跟龚阳、阿福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便放出消息,收鱼的时候,拿出三分之一来,免费分给大家。每家都有,无论大人孩子,一律按人头分发。

    听说开始分鱼,塘中捞鱼的人愈发起劲了。每捞到一条大鱼,便冲叶知秋吆喝道:“知秋妹子,这条鱼可归我了啊!”

    “行,归你。”叶知秋不厌其烦,眉眼弯弯笑着,一一作答。

    借着树木的掩护,站在山坡上远观的两个人,望着她唏嘘感叹。

    一个语含轻笑,“此时的叶姑娘当真明媚耀眼!”

    “的确耀眼。”另一个语气中骄傲失落各半。

    “叶姑娘乃真绝色也!”

    “的确真绝色。”

    ……

    分鱼工作也在忙碌而紧张地进行着,未免有人浑水摸鱼,反复领取,将所有的鱼都集中在土坯房前,大人孩子分开排成两队,按顺序发领。

    分鱼的都是村里有脸面的人,记性好,人头熟,不用记录,谁领过谁没领过看一眼就知道;也不用过秤,用手掂量一下就知道轻重。

    碰上大鱼每人分得两条,碰上小鱼每人分三条或者四条。多点少点大家也都不计较。

    分到鱼的人陆续散去,最后剩下几百斤,叶知秋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作为福利。分给罐头工坊的人和刚才帮忙做事的人。

    分完鱼,还有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挖塘泥。

    挖泥的都是方才捞鱼的壮汉,只不过将手里的家伙换成了铁锹、钩子、铁畚箕之类的东西;在岸上接应和运泥的,仍然是那群小伙子。

    下面的人将塘泥挖起来,装进木桶或者畚箕之中,送到岸上;岸上的人或挑或抬,运到附近的菜棚之中。

    十座蔬菜大棚已经完全建好了,每一个占地一亩有余。坐北朝南,北面是两米多高的墙体。墙壁厚达三米,外层砖石,里层夯土,保暖又透气。

    棚架用钢管和竹木交插捆绑,牢固结实。负重力强;鉴于油绡的特性,采取双层覆膜,保暖性比单层更强,也可以加大温度调节的范围;最外面加盖可随时卷放的草帘。

    两侧棚头都接有一间砖石房,另开一处高顶门,便于车马进出。每一座菜棚后面都设有锅炉房,烟雾两用:下面是地暖烟道;上面有十根参差排布的钢管。经过墙体迂回通到内部,用于喷洒水蒸汽,调节湿度和温度。

    其中一座菜棚之中,苗圃纵横,培育了十几种蔬菜幼苗,只等其他菜棚施完塘泥基肥。便进行分棚移栽。

    人多力量大,临近傍晚,九座菜棚便全部施肥完毕,随着施洒已经被悉数翻压入土,稍加平整就可以栽种了。

    池塘关闸注水。捞出来的水草和幼鱼被重新投放进去。经过漫长的冬天之后,又会重新焕发生机。

    叶知秋到各个菜棚巡查了一遍,见没什么问题,便沿着曲折的小路,往家中走来。

    绕过池塘,只见三座砖瓦房并排而立。右面那一座跟成家一般大小的房子,是凤康新建的“别庄”。除了多出一排倒座门房之外,里里外外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

    左边那座房子稍小一些,只有四间正房,未建厢房,是杨顺一家的新居。

    三家的外观整齐划一,都是半面砖墙,半面篱笆。前院通透相连,后院围墙之间开有角门,便于互相走动。当然,这走动里面不包括杨家和凤家之间的走动。

    事实上,凤家那道角门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叶知秋是例外。

    这会儿正是晚饭的时间,三家的烟囱朝一个方向飘着青烟,空气之中弥漫着浓郁的饭菜香味。山林萧瑟,夕阳昏黄,却是别样安详温馨。

    有邻居的感觉真好!

    走到土路的尽头,一眼就看见坡下立着一个人。面容峻秀,眉目狭长,正唇角含笑地望着她。

    一身银灰色夹袍,系带绾冠,背手而立,衬得身形高大挺拔。阳光从他身后投射过来,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静静地迎接她的脚步。

    她不忍踩踏,有意绕开他的影子,从侧面走到他跟前,明知故问地道:“你怎么出来了?”

    “你太忙了,我这个闲人想早一点见到你,只能出来迎接了。”凤康半开玩笑半埋怨地说着,把她冰凉的手合在掌心里,轻轻地揉搓。

    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叶知秋心中荡起圈圈涟漪。虽然每天都会独处一半个时辰,可不知道怎的,此时此刻,她分外贪恋两个人的时光。

    “我们去散散步吧。”她提议道。

    有情人大概都是心意相通的,凤康也不想这么快回去,跟沈长浩之流混在一起。

    两人并肩挽手,信步徐行。染着点点寒意的晚风扑打着面颊,干枯的野草在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碎响,林间远处传来或短促或婉转悠长的鸟鸣。

    主要是走,偶尔聊上那么一两句,没有什么主题,信口拈来,说完相视一笑便了了。

    说起学堂的时候,叶知秋顺嘴问起小世子,“鸣儿最近还黏你吗?”

    住在这里期间,凤康被称作康九爷,小世子化名为康鸣,她也跟凤康统一口径,称呼他为鸣儿。不止她,阿福,成老爹,龚阳,杨老汉,燕娘,连虎头和花花、妞妞都鸣儿鸣儿地叫。

    除了她和阿福,杨顺是唯一一个知道他们真实身份的人。从来不敢直呼其名,每每见了都恭恭敬敬地称呼“小公子”。

    “好很多了,只有每天早晚请安的时候,会赖在我身边一时半刻。”提起这个,凤康满怀欣慰。

    送鸣儿去学堂的前几天,还看不出什么。只是拿了在学堂写的大字回来,眼巴巴地看着,等他夸奖。渐渐变得话多,性子也开朗了。

    最近一段时间,一有闲暇就跟虎头、花花带着追风、踏雪在山坳里疯跑,回来就是一身的泥土。脸晒黑了,小身板壮实了,吃饭狼吞虎咽的,偶尔还会吐出一两句脏话来。

    负面影响不少,正面影响还是占了大多数的。至少现在见了他,不会轻易哭哭啼啼,也不会战战兢兢了。

    他也掌握了一些跟小孩子相处的窍门,以前连亲近都不敢亲近,现在可以很自然地抱一下,也能放到肩头骑马,还能父子一起玩玩剪刀石头布和打宝游戏。

    养了几年孩子,直到现在才有了一点做父亲的感觉。

    “这都是你的功劳。”他低头在叶知秋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奖励你的。”

    叶知秋摸着被偷袭的地方,嗔了他一眼,“你这哪是奖励,明明就是拦路抢劫嘛。”

    凤康被她的比喻惹笑了,笑过之后,凝视着她的眸色便有些深了,“我真想当个山大王,把你抢回去当压寨夫人。”

    “你怎么又说这种话?”叶知秋避开他的目光,轻轻地叹了口气,“我们还是顺其自然吧。”

    她又何尝不想跟他天长地久?可是让她放下这里的一切,跟他去过那种深宅大院的日子,她真的做不到。也许是她爱得还不够深,只能谈谈恋爱耍耍流氓,权当饮鸩止渴吧。

    凤康嘴唇微微一动,刚要说话,一阵冷风吹来,将一串零碎模糊的话语带入耳中。

    叶知秋显然也听见了,压低了声音道:“前面好像有人。”

    “走,过去看看。”凤康面色微沉,握紧她的手往斜上跨了一步,将她挡在身后。

    叶知秋将他这自然而然的举动看在眼里,心头又添了几许柔意。任由他牵着,轻手轻脚地向前走去。

    走了二三十步远,话音渐渐清晰起来。

    “我没想到真的是你。”一个有些苍老的男声。

    “我也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还能被你认出来。”一个同样有些苍老、淡淡的、略带阴郁的女声。

    先后听到两个熟悉的声音,叶知秋心头巨震:

    王太医和元妈?!

    这俩人怎么会牵扯到一块儿的?

    ——

第193章 磨人的丫头!

    ps:

    感谢“地狱先生”童靴慷慨打赏,鞠躬!!

    这是临近山边一片僻静的小树林,大多是低矮的灌木,间杂着几棵杨树、榆树和槐树。

    元妈就站在一棵榆树下面,面容一如既往地淡漠,只有眼神之中涌动着丝丝缕缕不知名的情绪。

    王太医站在她的对面,一脸唏嘘的表情,“我看你样子变化很大,这些年一定吃了不少的苦头吧?”

    “变化再大,不也被你认出来了吗?”元妈显然不想谈论自己的事情,避重就轻地接了一句,便将话题转开去,“兰主子她还好吗?”

    王太医愣了一下,“怎么,你还不知道吗?”

    不等她回话,又叹着气道,“也是,你在清阳府,怎会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事?兰妃娘娘好些年前就已经过世了。”

    “是吗?原来兰主子已经过世了。”元妈的神色看起来并不惊讶,也不甚悲伤,只有语气中带出微微的叹息之意。

    不知道是在缅怀,还是一时无话,两个人同时沉默下来。

    而藏在一边偷听的叶知秋,被两人的对话惊起心湖千层浪。

    秋元节那天,闻夫人也曾经问起元妈是不是在宫里待过,当时她没当一回事。想起来,元妈当时的反应的确有些奇怪。以那老太太的性格,如果不是,就会说“不是”,不会用反问句,而且还是连用两次。

    “宫里?我吗?”

    她以为元妈太惊讶了,才会说出这样反常的话。现在知道,不止是惊讶,还有遮掩。

    另一个偷听的人也有点反常,在听到“兰妃娘娘”这个称呼的时候,握住她的手加了几分力道,眸子下意识地眯了起来。脸色笼在树影当中,显得阴晴不定。

    她直觉凤康跟那个兰妃娘娘有什么瓜葛,可处在这样的境地不好出声询问。只能将疑惑暂时压下。

    那边的两人静默了半晌之后,王太医长叹一声,“这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啊,认识你的时候。我刚进太医院,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医。

    一转念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从风华正茂的小宫女,变成了鬓发染霜的老妇;我也从踌躇满志的少年郎,变成了胡子花白、混吃等死的老朽之人。

    当初我不小心打翻呈给兰妃娘娘的药碗,若不是你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我恐怕早已被逐出太医院,也就没有今天了。

    如今我儿孙满堂,上有皇恩浩荡,下有王爷庇护。你这样的良善之人却是孤苦伶仃。孑然一身,老天待人还真是不公啊!”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来做什么?”元妈语调愈发地淡了,“若不是你认出我,许多事情我都忘了。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并不差。有云罗陪着,还有一个待我如母的秋丫头时常惦记着,我已经很知足了。”

    王太医释然地点了点头,“有叶姑娘照顾你,我也能放心一些了。不过日后你若是有什么难处,一定要来找我,给我一个报答你的机会。”

    “嗯。”元妈的回应有些敷衍。顿了顿,又叮嘱道,“我的事情,不要跟别人说起,你心里知道就行了。以后再见,就当不认识吧。”

    “好。我不说。”王太医正色答应。

    两人又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几句,便一先一后地离去了。

    等他们的身影从视野里消失,叶知秋和凤康才从藏身的地方转了出来。

    “没想到元妈曾经做过宫女。”这样感叹的时候,凤康的语气之中有着微不可查的伤感。

    “我也没想到。”叶知秋微微苦笑,她一直觉得元妈的言行举止与一般的妇人不太一样。现在才明白原因何在。天下第一大户培养出来的丫鬟,当然普通的丫鬟不一样。

    将大户人家换成皇宫,再去回味元妈的故事,果然更合理,也更觉无奈和悲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