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这句话我们听懂了没有?这句经文我们会了没有?
  我请李木源居士,将来弥陀村里面建的念佛堂圆形,圆形象徵莲花,念佛堂就是莲池海会,赵朴老给我们写了四个字,将来念佛堂就是莲池海会;我们居住的环境叫弥陀村,道场是莲池海会。念佛堂里面供奉阿弥陀佛像,供奉一万尊佛像,一万是表圆满,全部都供奉阿弥陀佛像,这个用意是表法的。佛像我们也由一切同修来认捐,佛像下面就刻你自己的名字,两重意思;一个意思,我们在这个念佛堂念佛,「诸佛海会悉遥闻」,一切诸佛都参与我们共修,一切诸佛所现的相跟阿弥陀佛一样,无二无别,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第二个意思是我们的期望,我们期望我们很快就往生不退成佛,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样子,跟阿弥陀佛的样子完全相同。所以这尊像是一切诸佛的相,也是我们自己的相,用这个来表法。表法是重要修学的方便,佛家讲的善巧方便,我们看到这尊佛像就要想到,我要跟佛一样。
  怎样才学成跟佛一样?《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太长,我们读到前面,不知道后头讲什么;讲到后面,前面就忘光,经文太长了,很不容易掌握到修行的纲领;好在普贤菩萨把它归纳为十条,十大愿王,就是十大愿王也很不容易掌握。还是《无量寿经》好,《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浓缩,是《华严经》的精华,便於读诵、便於受持;真正能把《无量寿经》字字句句的意思明白通达,你就大开圆解。你能把《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字字句句都做到,落实到你生活里面,你就是修普贤行,你十大愿王才圆满,你就很像一尊佛了;前面跟诸位说过,纵然不能入分证位,你也一定入相似位。入相似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如果你要是入分证位,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干的。总归结都是我们对世法、对佛法知足才办得到,如果不知足,还有贪心,你就很难成就,所以这一层深义要细心去体会。
  第二位菩萨,『喜乐海髻天王』。名号里面很明显的显示出知足的妙用,知足常乐,显示出常乐。「喜乐海髻」,海跟髻是形容词,都是形容他的喜乐,喜乐无边,海的意思。喜乐高显,显是明显,行高,德行高妙,髻表这个意思。为什么说他喜乐之行高妙?诸位要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如果你在世间得大富贵,显示出喜乐不算高妙。像世尊当年在世,印度十六大国王,经典里面记载这些护法、大富长者,他们喜乐不算高妙。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每天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忙著各处去教化众生,其乐无穷,这个喜乐高妙。凡夫不知道,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这种生活苦到极处,而释迦牟尼佛自得其乐,这个乐是真乐,不是享受世间五欲六尘之乐可比的,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真乐。
  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少见,孔老夫子有一位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夫子常常赞叹他。颜回很穷,我们从夫子口中知道他生活的状况,一箪食、一瓢饮,吃饭连饭碗都没有,用什么东西盛饭?用竹编一个篓,用这个盛饭,可见得他很穷,饭碗都没有;喝水连个杯子都没有,用葫芦瓢去舀水。「箪食瓢饮」是说颜回贫穷到这个地步,夫子说得好,这样的生活一般人过都感觉得很忧虑,而颜回怎么?「不改其乐」,颜回一天到晚表现得欢喜。这是儒家一个代表人物,知足常乐,在中国古代颜回代表,在我们佛法里面释迦牟尼佛代表,这样的生活别人过起来过不下去,真是夫子所说不堪其忧,大圣人不改其乐,这才真叫做喜乐海髻。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如果我们能够很细心很冷静去体会、去观察,你才能够得到个中之三昧,粗心大意你看不出来,你体会不到,当然你更无从学习。
  这是千言万语,总归结起来叫我们对於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懂得知足。为什么?知足之后,你的心是定的,定就能开慧,《楞严经》上讲「净极光通达」,你的心平静,平静到极处就放光;此地代表发光地菩萨,就放光,放光是智慧现前。由此可知,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清净心上得来的。换句话说,清净平等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无量的智慧,他怎么不欢喜?他怎么不快乐?如果从事相上来讲,世间人他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他以为这些境缘之中有好有丑、有苦有乐,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诸佛菩萨觉悟,对於人生宇宙的真相彻底通达明了,正如《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知道所有的现象是平等的。不但是平等的,而且是幻化的,不但是幻化的,而且是了不可得,所以他的心行对著外面境界永远是清净平等,那叫真乐,那叫真自在!自在还有一层深义,能转境界这才叫自在,楞严会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诸佛菩萨他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这就是真乐。
  第三位菩萨,『最胜功德幢天王』。功德,修功有得。修功,从总纲领上来讲「三学六度」,这是修功,你所得的是什么?「三德密藏」,那是你所得的。这个说法诸位听了还是很模糊,怎样落实?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真如自性相应,你就有功。这个说法还是不好懂,我们把这话还要说得浅、说得明白,起心动念与戒定慧相应。与戒相应,今日之下所谓合情、合理、合法,你与戒相应。想一想我起心动念,我言语造作,合不合情理法?情理法的标准在哪里?标准在经典;在一切经中,我们今天选择的是《无量寿经》。其实佛说的经论很多,无论依据哪一部经都好,但是你必须依一门,你不能搞太多太杂,太多太杂你就没有办法、没有依靠,依一门。我的思想,我的见解言语,跟佛在经上讲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那你就如理如法,如理如法叫持戒,这是戒学;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工作里面,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换句话说,遵循佛的教诲,一一依教奉行。正如同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教给我们,「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做」,这叫持戒。
  怎样与定相应?《金刚经》上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与定相应了。所谓「不取於相」,决定不被外面境界相所诱惑,这是不取於相。我们今天看到外面境界就起心动念,这个不行,你著相了;不会被外境诱惑,这是本事,这是你真的有功夫。内里面不生烦恼,如如不动,不生烦恼是不起贪瞋痴慢。我内里面不起,外面不受影响,你就与定相应。什么叫修定?这叫修定。诸位同修要记住,修定不是盘腿面壁,你把盘腿面壁当作修定,你错了。《坛经》里面跟我们讲坐禅,完全是发挥《金刚经》上这两句话的意思;什么叫做坐禅?「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坐,六祖这个说法岂不就是《金刚经》上这两句话的注解吗?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坐禅。
  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参访鬻香长者,那是修禅定的。他在哪里修?在市廛当中修。市廛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商场,最热闹的地方;现在此地我们中国人讲超级市场,他去逛超级市场那叫修禅定。超级市场东西多,看得你眼花撩乱,看了怎么样?不取於相,他不著相,在这里面不起心、不动念,那叫修禅定;可见得他修禅定不是在打坐,他是在逛市场。我们凡夫对哪一种人起恭敬心?每天面壁,闭著眼睛在那里不动的,「这个人了不起,你看看七天都没有出定,定功很深」。我们不知道那个逛市场,天天东看看、西看看,那个人的定功比那个还高,不知道,真正有功夫的人我们看不出来。盘腿面壁不动,我们认为那个功夫高,那是初级的修学法;天天逛市场,如如不动,高级修行法,我们不知道。高级修行的人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我们凡夫市场上一逛,贪瞋痴都起来了,这个东西要喜欢起了贪心,那个不喜欢起了瞋恚心,不晓得人家在逛市场的时候修戒定慧。这是定的意思。
  慧是什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所以《华严经》上法身大士教给我们,定慧在哪里修?最热闹的地方去修。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你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自己能够如如不动,这是定,定慧等持,也叫做福慧双修,福是什么?定是福。这是「最胜功德」。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断恶修善,三轮体空;三轮是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之相,你的心清净平等,修善不著修善之相。如果著相修善,你所得到是三界有漏的福报,如果不著相断恶修善,那是最殊胜的功德。可是从断恶修善事相上来说没有两样,从用心上来讲凡圣完全不同;凡人修福,圣人积功累德,圣人所修的是功德,凡人所修的是福报,怎么会一样?
  德号里头加上「最胜」,诸位现在明白了吗?最胜的功德幢就是讲堂跟念佛堂,没有比这个更殊胜。讲堂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念佛堂能令一切众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还有什么功德能够跟这个相比?你要是明白,你才知道建讲堂,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说法;建念佛堂,领导大众在一起念佛共修,这是最胜功德幢。不过这里面要认识清楚,我在这里不能不多说几句,怕的是大家生起误会。佛家任何一个道场都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念佛的道场也只能有一种仪规,念佛里面也是一个腔调,如果我们用的仪规不相同,念佛的腔调不一样,今天念这个调,明天念那个调,念佛堂共修的人怎么会得一心?你的功夫怎么能得力?所以念佛堂领众的法师,或者是领众的大德居士,一个人,这样才得力。今天我念佛堂请甲法师来念佛,过两天我再请乙法师来念佛,每个人念的不一样,这个念佛堂的人就念乱掉了,这个事情很难。请法师讲经,我这里有个讲堂,今天请甲法师来讲《弥陀经》,下一次又请一个法师来讲《金刚经》,把听众也听糊涂,这个事就难了。所以你真正想建立道场,成就众生,不能随便请人讲经。
  我过去初学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在台中住十年,我看到他老人家做的方法,的确跟人不一样。这个道场他一个人领导,念佛他教的,他没有请任何人来指导莲社同修念佛,没有过。顶多一年偶尔打一个佛七,请一位法师来主七,在佛七里头当老和尚,打佛七里面领众还是居士,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平常调教出来的,我看出来了。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每个星期讲经,我看到许许多多法师大德从台中经过,他老人家一定是去顶礼、去礼拜,送上供养,有的时候请法师吃饭;但是从来没有请法师讲经过,不但不请法师讲经,连请法师讲开示都没有,我发现了。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为什么不请法师讲开示?这个法师很有名气,我们大家很仰慕他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不行,他跟我们修的法门不一样,我们同修在一起,几十年好不容易建立一个共识,如果法师来跟我们讲经讲的不一样,我们听了一定又有很多同修生了疑心、起了疑惑,然后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费多少苦口婆心才把他拉回来,这是自找麻烦。这叫真善知识,真正爱护大众,跟诸位大众在一块共修,他真正负责任,所以我们才体会到,古大德所说的「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古时候这些大德们懂这个道理,所以可以请;现代这些出家的法师,已经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很难。你请他来讲经,他讲他一套东西,他不顾你们;如果你们这边是修净土宗,他是个修禅的、学密的,他来讲禅密比你念佛高,你听了之后怎么办?你到底是参禅还是学密去?还是继续念佛?就把你搞乱了。可是古德你要是请他来讲经,或者是请他来讲开示,他一定赞叹你的道场,赞叹你的法门,赞叹你们的老师,增长你的信心;他对你这个道场有贡献,没有破坏,那样的法师当然可以请,当然就没有问题。这是基本常识,可是现在人没有这个修养,我们就感到很困难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原则,所以过去我在香港讲经,这是一九七七年,二十年前了,我在那边讲《楞严经》。圣一法师来听我讲经,一连听了好几天,听得很欢喜,他是参禅的,我是修念佛法门的,虽然讲《楞严》,我也把《楞严》结归到净土。圣一法师请我到大屿山,宝林寺是他住持的道场,禅宗道场。我去参访,看到他们认真在坐香,我欢喜。那时候他道场有四十多位出家众,其中还有几位外国僧人,每天坐香。圣一法师请我在禅堂里面讲开示,我赞叹圣一法师,赞叹宝林寺道场,赞叹这些同修们在一起和睦共修,我帮助他使他的信众对於老师更有信心,对於道场更有信心,这叫赞叹三宝。我离开道场之后,还有几位居士陪我一道去,在路上就跟我说:法师,你对於禅宗这么样的赞叹,你为什么不学禅?人家是什么道场,我们就要赞叹这个法门,我们总不可以说,你参禅很不容易、很难开悟,没有念佛好。人家已经在那里参了二十几年,我这几句话破坏人家道场,那我就有罪过,不可以这样做法,我们要懂得礼貌,要知道怎么说法。所以这些同修问:禅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参禅,去念佛?我只有说:我不是参禅的根器,他们的根器都高过我,我不如他们,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说的话没错,一定要懂得。
  你们同修在此地,也许有几位还记得,早年我到此地来,演培法师请我到他道场讲演,我赞叹演培法师。演培法师虽然跟我很熟,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他跟我学的法门不一样,他修弥勒净土,他求生兜率天,我们正好讲到兜率天,我们修弥陀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我到他那个道场,极力赞扬法相唯识,赞扬兜率净土,劝勉同修认真跟他学习,我对於弥陀净土一字不提。他那么多的信徒,跟他已经二十多年,我总不能到那里去,「弥勒净土难,弥陀净土容易」,不可以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就破坏人家道场,这有罪过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哪个法门都好,你跟这个老师学习,你决定有成就;我们要懂得礼貌。所以我到很多地方,人家请我去讲经,请我去讲演,他放心,我懂规矩,我守法,守法就是持戒,我不会毁犯。
  不仅我懂这个道理,我还懂得结法缘。我到别人道场去讲经,或者去讲演,很多信徒供养我,我把这个供养全部供养他的常住,我跟他常住结法缘,我不会带走,所以有很多道场都喜欢请我去讲经,为什么?对他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不拉他的信徒,我不要人家一分钱,我们法缘就结下去;不但这个道场结了法缘,其他道场听到也欢喜,也来找我去讲经。如果我们到那里去讲经,又收皈依徒弟,又把红包统统带走,这个道场一看害怕,下次再不找你。不但这个道场缘断绝,其他道场听说:那个法师很厉害,把我的信徒都拉去,我们信徒红包都被他拿走;没有一个地方会请你讲经,你的法缘就全断掉。这里面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要知道怎样成就「最胜功德幢」。我们自己所修的知足常乐,我们对一切众生,只是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推荐给大家。尤其是净土法门,当生成就的佛法,我们推广的面愈广愈好,令一切大众生起信愿,信愿愈深愈好,希望人人都能够真修,各个都能够往生净土,不退成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除此之外,万缘放下,这个样子就如法。
  在现在,我们真正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很难得。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这里面老师也不少,有六个,开了六门功课,除他自己之外,所有的老师都是他的学生,知见相同,目标方向一致,无论讲哪一部经论最后都结归到净土,这个殊胜。而不像一般寺院道场办佛学讲座,大专佛学讲座,请几位老师开几门功课,各人讲各人的,学生听了之后无所适从。我参加过这个讲座,我上课的时候极力赞叹净土,第二堂课那位法师完全排斥净土,学生来跟我说:我们怎么办?我说:你自己看著办!我也不能说那个老师讲错,老师没讲错,那你只好自己看著办!以后这种讲座我就不参加,不但讲座不参加,佛学院请我去教书,我也不参加,我知道困难。办一个成功的佛学院难,没有办法请老师,请老师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知见,会把学生教得迷迷糊糊,对不起学生。所以要想办一个成功的佛学院,一定先培养师资,师资道合,然后这一批人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