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示现一个知足的样子给我们看,他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的是知足常乐的生活。真正学佛的人要学释迦牟尼佛,菩萨学佛学得很像,祖师大德学佛也学得不错,我们今天干什么?是不是真的在学佛?所以我们要仔细去想想,我们是在学什么?是在修什么?学佛要像佛,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的。
  不但是出家的佛弟子认真努力学,许许多多在家的佛弟子也学得很像。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的佛弟子,他一生过著释迦牟尼佛的生活,衣食非常简单。我跟他十年,十年没有看过他穿一件新衣服,以后我才晓得,他那一套中山装穿了四十多年。里面的内衣我们不知道,往生之后我们才晓得,汗衫内衣补了再补,这种时代衣服穿破了还补补钉,没听说过;袜子也是补了再补的,我们看不出来。现在到台中,你看看李老师纪念馆,他这些遗物展示在那边,我们看到了。我们今天穿衣服,不但是破了,稍微旧一点就换新的,不要了,丢掉了;人家穿破了,还补补钉。他不是没有能力穿著一点好东西,他自己本身有工作,他有三、四份工作,他的收入非常可观。钱到哪里去?全部是做好事去了。自己住的小房子一点点大,在台湾很多人去过,十五坪,一坪是四米,算平方米的话,六十个平方米,卧房、客厅、厨房都在里面。一个人生活了一辈子,九十五岁还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最后的两年,身体差一点,才接受学生照顾。不要人照顾好,证明什么?自己身体很健康,可以照顾自己;有人照顾侍候,身体不行。这是在家的佛弟子。
  他三十几岁就学佛,他曾经告诉我,学佛没有多久他就日中一食,所以他日中一食几十年了。我到台中看到他老人家,我很受感动。在台中没有出家,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我持午;也就是我一天吃两餐,晚餐这一餐不吃,也有十五年了。以后出家之后再亲近他,看到他那个样子很惭愧,我也就把早餐断掉了。我吃到第八个月的时候,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现在也是一天吃一餐。「多久了?」八个月了。他说:身体怎么样?「很好!精神体力都没有什么衰退。」他桌子一拍,好!永远这样下去。我们生活需求少,生活容易,可以不求人,这是真正智慧。以后我离开台中,到台北讲经,遇到韩馆长。韩馆长说:不行,一天一定吃三餐,将来你身体不好,我们责任担当不了。所以才吃三餐,三餐吃一餐的量,我每一餐饭吃一点点;把一餐化作三餐,做三次吃,还是一次的分量。现在你们这几天看到,我没有到厨房吃早饭、晚饭,我告诉大家我现在又回复一餐,现在韩馆长不管我了,省事!好像多出很多时间出来了。一餐实实在在好,身体非常轻爽,肠胃干净;可是诸位记住,决定不能把三顿合在一顿吃,那样我想不到一个月,你要住医院去了,你的问题来了;绝对是正常。
  饮食,我们知道是能量的补充,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运作需要能量。可是能量有节省的、有消耗的,像你们开汽车,现在开车的人都知道,有很耗油的车,有很节省油的车,美国的车就很耗油。我们身体能量到底消耗到哪里去?我在生活当中有个体验,我曾经向李老师报告。我说:能量的消耗,应当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他说:对,一点都不错。心地愈清净、定功愈深的人,消耗能量就少。我们在经上看到,阿罗汉七天吃一餐,出去托钵一次;辟支佛半个月出去托钵一次,半个月吃一餐,他就足够了。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每天吃一餐,其实僧团里面这些人,许许多多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不是真正的阿罗汉,真正的阿罗汉七天才需要补充一次能量。他为什么要示现日中一食?给我们初学人做榜样,让我们初学人照著这个方法来学习。换句话说,我们每天只要把妄想杂念减少,正念提起来;正念是什么?想佛,想菩萨,想佛菩萨的教诲,这是正念;如果能够放下妄想杂念,提起正念,你一天一餐足够了。有人说劳心、劳力消耗量大,假的,劳心、劳力消耗能量只占百分之五,顶多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想上,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李老师在台中是非常忙碌的人,他的工作量超过一般人五倍都不止。所以一般人要想找他、亲近他,一定要一个星期之前预约,给你排时间,你临时去找他,决定找不到,实在太忙碌了。那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吃一餐,精神体力超过年轻人,这是给我们做了证明;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没有他心清净,我们的工作量比他少。你从这些地方仔细去观察、去思惟,你就了解事实真相。我一天吃一餐,还是不如他,我吃的比他多。日中一食,印光大师说得好,最好采取面食,麦的营养比大米要高。所以李老师自己多半是面食,他每一餐小馒头两个就够了,我要吃三个。当年在台中,他老人家的生活费用,一餐的费用台币两块钱,我要三块钱,所以这一点不如他,没有办法跟他一样。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六十块钱,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降到自己最低的生活标准。在那个时候美金跟台币兑换是一比四十,所以李老师的生活费用算美金一块半一个月,我还得要两块多一点,他一块半就够了,知足!衣食住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样样知足。
  学佛也要知足,我每天念一部经,学一个法门,这叫知足。不是搞许多经论、许多法门,那是不知足。可是佛曾经教导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这话说得没错。可是在学法门之前,那个条件你具不具足?四弘誓愿是教导我们修学一个原则、一个次第,发菩提心,你发了没有?什么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要是用现代的话来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众生的范围,度是什么意思?无条件的尽心尽力为这些众生服务。要发这样的心,无条件的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热忱服务,这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愿。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心?不分族类,不分形相,包括所有动物,还包括一切鬼神在内,我们都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热忱的去服务,不求报偿,这才叫真正发了菩提心。你希望为一切众生服务,你要有服务的能力,要有服务的智慧,所以后面接著「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智慧德行的障碍,你必须把障碍断掉,你才能恢复智慧德能。烦恼不能断,第一个因素你不知足,知足的人才能断烦恼。你还有贪瞋痴慢,你还有自私自利,你的障碍没有去掉,你法门怎么能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烦恼断尽了。
  你看看菩萨,这在《华严经》可以看到,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修行的榜样,他老人家在文殊会上专精一门深入,接受一个老师教诲,一个法门;一个老师是文殊菩萨,一个法门是念佛法门。文殊会上没有看到文殊菩萨叫善财念阿弥陀佛;经文字面上没有,你要去想。怎么知道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在前面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想想看,老师学这个法门,善财是老师的得意弟子,得意弟子一定是老师的真传。於是我们就想到,他在文殊会上所修的法门,一定是念佛法门,「老实念佛,一门深入」,这是我们的猜想,后面有证明。他修这个法门,把烦恼断尽,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然后才出去参学。一品无明没有断,没有资格参学,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老师劝他去参学。参学,老师给他介绍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里面称吉祥云比丘,吉祥就是德的意思。德云比丘为我们做证明,德云比丘修的是什么?念佛法门。而且还示现念佛的方法,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参访德云,德云示现在别峰,另外一个山头。别峰表什么?表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表这个意思。德云法师所修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般舟三昧,他在别峰经行念佛。
  所以我们就了解,念佛是要以经行为主,这个方法太好了。为什么?身体是个机器需要运动,经行是运动,他不是躺在那里,不是坐在那里,他是在那里绕佛经行。念佛堂要以经行为主,实在累了,才坐下来止静,止静是不得已。现在念佛堂止静的时间长了,我教他:错误了,止静的时间要短,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足够了,绕佛的时间要长,最好能够绕四十分钟、五十分钟,止静的时间不可以超过二十分钟,这样子调节身心。我们现在的身体比不上古人,烦恼太多了,吃得太多了,现在讲吃得太好。太好是什么?病就多了,病从口入,贪心就起来了。天天讲求饮食,起贪瞋痴,造成修行上的重大障碍。所以人都希望早一点成就,偏偏不能成就,希望功夫得力是偏偏不能得力,不晓得自己天天在挑剔饮食,是造成不得力、功夫不成就的第一个因素。他不能把障碍去掉,所以他的希求永远达不到。
  佛菩萨做出模范来给我们看,教我们怎么念佛方法。德云比丘虽然讲了二十几种念佛的方法,那二十几种我们仔细一观察是什么?原来诸佛如来所讲的无量无边法门,统统是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是念佛的。在《华严》里面我们才真正发现,真正体会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念佛法门,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万法。真正体会到,真正明白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才不会我这个法门好,你那个法门不好,不会有这种分别执著了。都是修的念佛法门,只是念佛的方式不一样,方法不相同,其实都是修的一桩事情。对我们来说,我们这种根性,持名念佛是最为方便的。善财参访第一个善知识,诸位要记住,第一个世间人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就是先入为主,跟老师所传的完全相应,增长了信心,增长了愿心。到末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明白的说出来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看看,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你就晓得善财童子学的是什么?彻始彻终一句弥陀念到底,才看出《华严经》的味道,《华严经》的指归。所以隋唐大德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我看到这些文字,我点头、我欢喜,确实如此。但是这个话我没说出来,我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话没说出来,他们说出来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不是过来人,这个话说不出来。指引是什么意思?譬如一部经,经都分三分,指引是序分。我们可以看成《华严经》、《法华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华严》、《法华》的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华严》包括所有一切经,那不就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论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所说一切经的正宗分,《弥陀经》是所说一切经的流通分。我们这才把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藏搞清楚、搞明白了,坚定的信愿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说你信,露水道心,那个信靠不住,愿也靠不住,所以你修行得不到结果。你要有真正的信愿,果就在眼前。
  所以知足比什么都重要,世间法里面知足常乐。人在一世当中,能够过得最幸福、最美满是什么人?知足。最幸福的人,一生过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得大圆满的人,不一定是大富大贵,不一定有财富,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像祖师大德所示现,我们社会一般人看的是贫贱,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这叫贱,贱是没有地位,贫是没有财富,但是他过得最幸福。世间有地位、有财富,大富大贵人没有他幸福,没有他自在,没有他快乐。所以诸佛如来要示现佛身度众生,以佛的这种身分帮助众生,先要住兜率天。这是明显的告诉我们,你要想成就究竟圆满、幸福自在,首先要懂得知足。知足是大富,知足是大贵,世间人不晓得。何以说知足是大富大贵?知足的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种善因,既种善因,后面必定有善果,这是一定的道理。知足之人决定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样样都在做,热心在做,他舍己为人的在做。为什么一天吃一餐?把那两餐节省下来,帮助没有饭吃的人,所以他的果报就无比的殊胜。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吝啬,贪吝是一切众生根本烦恼,所以佛教菩萨断烦恼,头一个就对准这个根本烦恼,教菩萨学布施;六度布施在第一个,四摄法布施也是在第一个。但是知足的人能施,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所以把知足摆在第一。
  我们要细心去观察,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那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自己就晓得了,从知足学起,样样知足;爱惜物力,决定不能浪费,多余的布施给缺乏的人。我过去跟李老师,李老师的学生很多,我当年亲近他的时候,他告诉我,台中莲社的莲友名册已经有二十万人。这二十万莲友都是李老师的学生,对李老师都非常恭敬,供养是源源不断,供养吃的东西李老师分给大家,供养些衣服,看李老师衣服都是旧衣服没有新的,常常买新衣服送给他,他接受过来,欢欢喜喜接受,那个人走了之后,他的衣服就送人,还送我好几件。送我一套非常好的,料子很好的羊毛内衣,我一直留到现在都没穿,常常看到它就想到老师,随手就转送了。我现在衣服很多,可是你们看到我穿的就几件旧衣服,新的都放在那里。干什么?有需要的时候给人,我暂时在保管。要有知足能施的心,欢喜布施的心,破悭贪烦恼,所以布施度悭贪。布施而不知足,悭贪是度不了的,那只是修六道里面有漏福报而已,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悭贪烦恼断掉,那个布施才叫度,才叫波罗蜜;否则的话,世间人修布施,不是波罗蜜,不是度,他悭贪烦恼没有舍弃。所以布施最重要舍悭贪,这知足的意思比什么都重要。自己一定要知道修福,更重要的知道惜福,一张纸都不肯浪费,用到不能再用了才舍弃,我们要养成这种习惯,无论用什么东西不能糟蹋。
  我在此地曾经跟诸位说过,我有一个在家的老师,周邦道先生,是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以后在台湾,在一起学佛,常常能够在一起聚会。这个人有学问,是民国成立之后第一个状元,民国没有状元,民国举办高考,他是高考第一名,就相当於前清的状元一样,官也做得不小。公家配给他的汽车,他公事才坐那个车,不是公事他坐公共汽车、坐巴士,所以一般人说他傻,傻到这个样子。他不是傻,他惜福,替国家惜福:我私人的事情,不可以浪费公家一滴汽油。公家给他装的电话,不是公事不用这个电话,他家的儿女跟朋友交谈,到外面去打电话,不准用公家的,这个电话费是公家付的,不肯浪费国家一分一厘,作官做到这种样子。他是我们学生的榜样,我们学生知道有这么个校长,对校长没有不恭敬的、没有不佩服的,我一生见到这么一个人。到以后听说,周恩来总理也是这样的,我们佩服;也是一生穿一套旧衣服,里面内衣都是补补钉的。周总理也有汽车,听说他没有儿女,他有侄儿,到那里去想坐他的车不准:这是公家的车子,你们办私事不可以用,公私分明。这是菩萨示现,不是普通人,这种人后福无量无边,值得人尊敬。我们做学生的人,要把老师的德行发扬光大,所以我现在积极想在贵州,从前我念书的老地方,我去建一个中学纪念老师,把老师的德行宣扬光大,做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怎么能做到?没有别的,知足二字而已。最简单的生活,最清苦的生活,过得很自在、很逍遥。我们如果知足,我们也能做到。
  所以知足天王,他得的是什么法门?『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圆满教轮就是清凉讲的《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圆满教轮,方东美先生说的佛法概论。确实《华严》是佛教概论,是学佛人首先要学的一部经,先学概论然后再分门别类,专修里面某一个部分。一切经是《华严》的部分,某一个部分细说深入,《华严》是全部佛学的概论,从这里学起。「一切佛」这是讲十方三世,尤其我们著重在三世: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都是因为知足而成就的。「出兴世」,出兴世应化在世间。我们知道法身大士都有这个能力,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分,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示现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什么叫做佛的身分?我们要认识清楚,佛的身分就是老师的身分。菩萨的身分不一定是老师,菩萨可以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在天上示现为天王,在人间示现为人王、示现为大臣、示现为宰官,你们在《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