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喷神-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基层法院的新法官,熬了多年的助理审判员,快要有机会长期独任制了,出一个这种事儿,就打回去多助理几年。

    当然,冯见雄也有非这么做不可的理由刚才虞美琴也跟马和纱说过了,主要是为了防止二审被大范围、公开报道后,对冯见雄与马和纱的公众形象再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换句话说,冯见雄是不希望那些“他不占理的丑事”,在二审中被涉及。

    为此,他愿意付出“更加不考虑法院系统情绪”的代价。

    而这一切,注定是要建立在冯见雄对胜诉非常有把握的前提下。

    否则,这种“不考虑法院系统情绪”的措施,一旦起到实质性影响判决的效果,可就哭都来不及了。

    这得是多有把握的人,才敢干的豪赌。

    ……

    短短5天之后,江南省高院就完成了受理工作,发布了相关的通知文件,也包括把一份副本送达到杜丘明那儿。

    包括冯见雄的上诉书。

    看了冯见雄的上诉书时,杜丘明也有些心虚。

    对方的气势,着实是天不怕地不怕。

    这都不用猜,看看那上诉书的惜字如金程度就知道了。

    “竟然这么刚?他小子是觉得自己二审能稳赢?哪来的自信?”

    “不行,虽然我也稳赢的,还是想办法再给冯见雄多制造点麻烦比较妥。他既然这么执着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的法律定性。我就再弄个‘****责任’,把水搅得更浑一些……”

    “反正民事案件双方都能不服,双方都能上诉,冯见雄不想提的点,我也提一下好了……不过可惜,那些已经判对我们有利的点,没法再拿来不服了,素材貌似有点少……”

    杜丘明充分发挥着一个相关领域国内顶级律师的水平,各种坏水拼命地往外冒。

第190章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决定受理、送达另一方之后,到二审法庭正式开庭,还有相当长的时间。

    15天内能开庭,是理论速度。而事实上1个月内开就已经是奇迹了。

    毕竟,正如杜丘明设想的那样,民事案件的二审跟刑事案件的二审,在案由准备阶段还有很大不同刑事案件,就只有被告一方可以上诉。但民事案件,是原被告双方都可以上诉的。

    看到冯见雄的上诉状之后,哪怕原来不准备上诉的杜丘明,想调整自己的计划,增加上诉点,那也是可以的。所以在开庭之前的博弈,就可以打得很复杂。

    而这些,都是发生在围观群众看不到的地方的。

    或许有些围观法庭公开审理的闲着没事干爱好者,看了一辈子旁听,也不会知道这里面的博弈。

    杜丘明和冯见雄,分别开始了自己的隐秘准备工作。

    转眼已经是3月,而且是下旬了也就是一年的两…会开完、各路代表、委员们履行完了自己的职责,身份没那么敏感了。

    冯见雄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契机,上门拜访了自己的恩师、曾经兼任法学院领导工作的老院长。

    龚院长已经年近七旬,正式、彻底的退休了。无论是在法院体系,还是在学术体系内。

    冯见雄当初一年读一个硕士的指标,还是老院长许给他的。所以他如今毕业后第一年踏上工作,回来看看,也没什么不对。

    龚院长的住处,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反正是很清廉但又舒适的存在就对了,具体不好描述,位置也不能说。

    “小冯啊,你这是来我这里临时抱佛脚了?我早就不过问那些事情了,你回去吧。”

    冯见雄登门求见的时候,老人正在修剪盆栽,气场很是与世无争。

    他虽然退休了,但是如今省高院的院长,怎么说也是他当年的副手,龚院长要是乱说话的话,影响力还是在的。所以老人非常自律,从来不乱说话,更不会就案子打招呼。

    “瞧您说的,我确实忙了点,平时没事的时候没来走动。”冯见雄先自我检讨了一句,免得对方抵触。

    其实他也不能算是完全没有走动,当初刚刚硕士毕业的时候,还是来登门拜访过一次,算是谢师。当时还请了刘教授一起聚了聚,送的礼物也都是严格按照n项规定,礼尚往来,纪念意义重大,但金钱价值绝对不高的。

    冯见雄是从来不会腐蚀公务人员的,这是他一辈子的信条。

    幸好,龚院长也是知道他这一点的,这才敢在对方身上有案子的时候接见他。(当然,老人已经考虑到自己退休了,如果没退休,哪怕知道冯见雄不腐蚀人,他也不会在对方背着案子时私下接见的)

    有些话,还是先说清楚比较好。

    “这次我的来意,确实可能跟案子有关……”冯见雄斟酌着自己的措辞。

    “那你还不滚?”老人眼神突然一闪,森然骂道。

    “别急,我说跟案子有关,并不是说对案情的进展有什么诉求我是有些对本省司法体系声望有好处的建议,希望您老听听,绝对不是要干涉审判。”冯见雄连忙加快语速,趁着对方把自己赶出去之前,把干货喷完。

    “少给我花言巧语!”老人把修剪刀晃了一下,不过倒没有立刻喊保镖把人推出去。

    这已经是给了冯见雄开口的机会了。

    只要他别提到具体案情。

    冯见雄知道机会难得,立刻迂回直戳对方的痛处:

    “院长,前年王法官的‘彭y案’出来的时候,恶劣影响您是知道的。最后闹到全国瞩目、还不是您亲自在两…会上面对央媒记者善后?虽然只是一个市中院的普通法官判错的案子,虽然人民法院组织法明明白白写着,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并不是领导关系。

    可是,人民会知道吗,出了事儿,还不是上级法院也要受牵连?”

    根据国内的法律,检察院的上下级之间,是直接的领导关系,上级检察院就是可以对下级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直接指挥。

    但是法院系统中,各级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力的,一个院里最高的决定权就在审判委员会里。(注意,法律上来说,法院系统就是审判委员会责任制,而不是院长说了算。但实际操作中么……有些院长比较强势的法院里,审判委员会就等于院长了,当然这个不能说。)

    因此,严格来说,一个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判错了案子,最多就是拿到省高院二审的时候改判。但省高院不该为下面的市中院的错背锅。

    可惜,既然现实有那么多数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媒体追责时盯着省高院问,也是没办法的。

    龚院长当年可是深切知道这里面的苦楚。

    所以冯见雄一提起,就勾动了他内心“本省司法系统再也不能在社会舆论聚焦的案子上出事了”这根弦。

    “你到底想说什么!”老人深吸了一口气,质问道。

    冯见雄趁机把自己的计划彻底和盘托出:“我不想对案情有任何说法。我只想陈述:这个案子很复杂,因为《物权法》立法两年以来,关于‘动产物权绝对权、支配权’对‘债权相对权、请求权’的对抗,其法益位阶的认定,此前在国内司法实践中,是前未有过的。

    《物权法》对物权绝对权的明确,至今为止绝大多数只在房地产领域被广泛使用。动产领域,最多也就是车船之类要登记注册的财产。至于电子产品和其他非登记类动产,甚至是其与知识产权的冲突,我敢打包票前所未有。

    这么疑难杂症的案子,难道不应该请最高院对相关法条的适用,进行一下解释么?”

    老人稍微想了一会儿,深呼吸了一口,总结道:“所以,你只是希望能够对没被实践用过的法条,申请一个最高院的解释?这样,省内就把责任推出去了?不管最后最高院怎么解释,都是他们的责任了?”

    “这有什么不好么?”冯见雄貌似惴惴不安地问。

    “倒也没什么不好,反正不管怎么判,错不在我们了。”老人呢喃地自语了两句。

    提醒一下老同事、老下属,遇到全国范围内都没被司法实践用过的法条,就请示京城……这应该不算“干涉司法独立”吧?

    老人想了想,觉得自己的判断没错。

    又不是让你倾向于原告或者被告,只是提醒你“别不懂装懂”,这很正当嘛!

    “你走吧,这个事情……我不好多说,不过我相信小蔡会自己领悟到这个道理的。”老人犹豫再三,表态道。

    冯见雄就知道这事儿已经成了。

    对于他来说,今天来跑这一趟,目的就是确保江南省高院别不懂装懂,确保最后会捅到最高院的法释办,够了。

    一件案子,只要能够求解释,多多少少会解释出一些新意来。

    怕的,就是什么都不解释,直接当作这里没问题,“明明不懂,却以为自己懂了”。

    就像拉姆斯菲尔德那串口癖一样。

    ……

    几周之后,蔡院长就在一个周末,于某处类似疗养院或者干休所之类不可描述的地方,机缘巧合会晤了退休老领导。

    大家都很有节制,不会说不该说的话。

    “小蔡,本省的司法系统,这两年遭到的社会非议不少,形象压力很大啊。要做到无愧于心,不懂就问,实事求是。”

    蔡院长琢磨了一会儿,知道大致是怎么回事了。

    实事求是。

    这四个字说得好呐。

    看起来,实事求是是一句再大义凛然,公正不过的话。

    但是,在法律界,尤其是在遇到新问题新疑难的案子的时候,实事求是又意味着什么呢?

    这就意味着,得先设想一下“如果假装没看见这里有这么一个不清楚的点,原先会怎么判”?

    毫无疑问。

    如果今天国内没有《物权法》,没有对于支配权和请求权的法益位阶考量领域的种种问题、思考……

    就纯粹当这个问题不存在,回归十几年前《民法通则》老掉牙的“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判。

    这个案子,会是什么结果?

    毫无疑问,如果歧义法条本身都不存在,今天的案子,杜丘明赢定了。

    所以,哪怕仅仅是要求把歧义法条弄清楚,“实事求是”,那也已经是对冯见雄有利了。

    “我会回去好好梳理一下的。目前民事庭那边是有几个案子比较复杂,搞不清楚的地方,确实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就问么。”

    蔡院长打着官腔,表示能够理解老领导的苦心。

    而且,这对他个人、对整个系统,也是有好处的。

    江南省的司法圈子,确实容不得再出任何丑闻了,能把责任推出去,没什么不好。

    庭审的过程,这些大人物都是不会接触的。

    充其量,也就江南省高院几个民事庭当中,某个庭长能直接过问。接受冯见雄和杜丘明的正反唇枪舌剑洗礼。

    不过,随着庭审的进程,一封正规的请示函也如期寄到了京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191章 达成成就:法释办声望,崇拜

    “小刘,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京城,最高院,法释办。一个科室主任夹着文件夹从会议室出来、回到自己办公室时,随手在某个下属的办公桌上敲了一下。

    领导的办公室,总是在某个科室大办公区的最深处、独立隔开的。所以,开完会回来的时候,总是会路过下属的办公区,顺便巡幸视察一番。

    “诶好,马上。”新人刘鲲连忙收拾了一下桌面上的东西,试图给领导留下一个整洁的好印象。然后就立刻跟了上去。

    刘鲲的这个主任姓胡。胡主任回到屋里后,就一边把会议文件夹放在办公桌上,一边缓缓地说:

    “你的活儿来了喏,这封是江南省发来的请示函,《物权法》领域的,居然还涉及动产确权的解释,难得么。

    小王小曹他们最近都有两条不动产区分所有权的案子要忙。你不是对动产最专业了么,先帮忙查全一下国内外相关解释,借鉴一下。好了之后咱内部先开个小讨论……”

    刘鲲听着,心中暗暗激动。

    入职半年了,一直是跟着别人背后搜集资料、汇报讨论,要想自己独自主撰一条回复某省级高院的解释函,那机会真是很难得。

    说不定,一年的实习期过了、正式转正之后,才有那样的机会吧?

    谁知,今天机会就这么撞上来了!

    也是自己福星高照,进了一个新立法没两年的科室,还有那么多学术空白。

    而且,主要的前辈同事都盯着不动产确权那块肥肉,而动产确权这种“排骨”没人想啃,都视为鸡肋。

    这,才有了他刘鲲独当一面的表现机会!

    否则,要是分去《合同法》或者《公司法》那种解释科室。上面懂行的前辈堆成山,老人的知识老化知识迭代又不够快,他这种萌新十年八年都不一定熬得到出头之日。

    “麻蛋,本硕博,读了快十年法学系了,才熬到这么个工作机会。如今终于有表现机会了么!”刘鲲居然差点儿激动而泣。

    ……

    有强烈的表现欲支撑,刘鲲加起班来当然是非常热血拼命的。

    他首先看了案由,结果第一眼就差点儿把眼珠子瞪出来。

    “什么?地球上居然……哦不我是说国内居然真有需要解释这一条法条的案子?诶,这不就是冯见雄辩护的那个‘反诉苹果案’么?”

    看着案由卷宗上列出的上诉人和代理人名字,刘鲲一下子觉得有一股人比人气死人。

    其实,这个案子他当然听说过,也知道冯见雄、马和纱跟苹果公司在互怼。

    毕竟,这是一个连公众都在瞎起哄看热闹的案子,法律界的圈内人士自然更没道理不知道了。

    但是,因为正在审判中,所以大多数人对于争讼的争议点具体在哪儿,其实并不是非常了然除非是有精力专门去现场听过庭审,或者看过专业人士转述的简报。

    而刘鲲自问还没那么积极。他平时工作也挺忙的,都是帮前辈学长找资料查学术论文什么。所以很少有时间关心其他案子的细节。

    如今乍一看到,自然是吃了一惊。

    他依稀想起,当初冯见雄请南筱袅一起去聚会的时候,随口谈笑风生地说“你会看到这样的案子的”时,那股自信的气场。

    “难道他当时对我这么礼贤下士,就是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用到我的时候?”刘鲲忍不住自我抬高地意淫了几秒钟。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应该醒醒。

    自己只是一个法释办负责找文献的新人,有个屁的利用价值?

    到应该是说,冯见雄的出现,给了他刘鲲一个绝好的表现机会。

    如果没有冯见雄这样能折腾的家伙,或许这条物权法几年之内都不会被人在实践领域用到。

    至少不会上升到眼下这种需要出解释的利用程度。

    “真是命中贵人呐,要好好抓住机会表现。”刘鲲暗暗感慨了一下。

    他是一个事业心上非常上进的人,倒不一定是图钱,只是很想爬上去,拥有煊赫的社会地位。

    有那么一瞬间,刘鲲甚至产生了“如果可以巴结住冯见雄这条大腿,哪怕让女朋友去跟对方继续密切交友也没关系”的念头。

    只要冯见雄能给他源源不断地提供点拨,教他怎么创造表现机会。

    幸好,这种下贱的想法立刻被驱赶了出去。

    “唉,这种算个屁的筹码,冯见雄要是想对小南下手,当年早就下手了。这种人,什么都不缺,还是别动歪脑筋了。”

    刘鲲决定还是不胡思乱想了,赶紧好好工作。

    然后,他先入为主地根据职业习惯,开始从德国法、日本法中的《物权法》部分查起,了解他们最新的前沿动态。

    作为最年轻一代的新人,刘鲲英语水平在院里也算是非常好的。而且除了英语,他还会不少其他外语。

    每一个能够从北大、人…大、法大的顶级法学博士群体中杀出来、300个里选5个进入最高院法释办的人,那肯定都是学习上有两把刷子的。

    在学生时代时,刘鲲就知道,英语国家主要都是英美法系的,对于引进司法解释其实帮助并不是最大。因为中国并不是英美法系国家。

    所以,他还额外苦学了德语和日语。不仅是日常的书写会话,还包括深谙德日双语当中的法律术语。

    毕竟现代大陆法系,尤其是中国借鉴的这一派大陆法系,主要就是从德国法来的。历史上德国法借鉴分流后,教出了日俄两个徒弟。

    而中国在晚清和民国时,主要从日本那边二次借鉴了立法,大多数都是直接抄日本法抄过来的。改朝换代之后,学日本法没那么积极了,转向俄国人,但也恰好把德国法的另一派学来了。

    搞司法解释的人,多懂点德语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