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0个理由-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鲜半岛自四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互相争斗,此消彼长。一直打到公元七世纪。在这三国中,新罗和唐朝关系最铁,由于高句丽频频南侵,调解无效,645年唐朝和新罗结盟,大军所到,所向披靡,灭了高句丽。民间传奇中的英雄薛仁贵征东,指的就是这次战争。百济却与日本走得很近,659年,百济在日本的支持下进攻新罗。新罗几乎被灭。新罗求援于唐。唐高宗决定抗日援朝,“唇亡齿寒”这句话就是他最早说出来的。大将苏定文率唐军十三万东征百济。新罗派五万精兵接应。唐、济联军迅速进击,百济大败。 
  几年过后,物产并不丰饶的倭夷之国,却拿出“矢十万,丝五百斤,棉一千斤,布一千端,苇一千张,稻种三千斛”支援百济遗民复国,随后又派军队渡海驰援。日本海军抵达朝鲜南端的白江口,正好碰上刚刚赶来的大唐和新罗的水军。两军在白江口对峙。当时日军有战船四百余艘,新罗和唐只有一百七十余艘,兵力上也是日军人众,气焰干云,轻看大唐水军。日本统帅放出话来:“此一役或可让中国军知天朝神威”。 
  岂料首日水战一开,两军战船相撞,日本的竹木船多不敌唐军的松木巨船,隔船相搏,日本的倭刀虽锋利,也难敌唐军的长矛勾枪。次日,唐朝和新罗的舰船阵中,引三国时吴蜀联军火烧赤壁的战法,突然连连发射燃火的矢箭,敌方猝不及防,四百多艘战船顿然陷于火海。大多士兵跳入滚滚江水中溺水而亡,未死者齐刷刷跪在岸上向唐军争相乞命——那时令人胆寒、视人视己的生命都如草芥的武士道还没诞生,剖腹自不盛行。可以说,白江口一战,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恰恰是一千多年以后甲午海战的一个颠倒,可惜此种景象在后世再也难看到了……   
  “小”与“大”(2)   
  百济国也随着日本海军的覆灭而彻底灭亡。 
  日本对朝鲜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入侵是在公元十六世纪后半叶。 
  在这之前,无论是长达近四百年、由藤原氏家族主导的日本政府,还是其后源氏家族在海滨城市镰仓建立起幕府并开始日本的幕府时代,天皇的朝廷经常处于一个看似“高出云表”、却有名无实的境地。 在这八百年里,总是谁的刀把子硬谁就掌控着日本。 
  其后,一个更加强悍的枭雄——丰臣秀吉,出现在日本的历史舞台上。此人是农民的儿子,相貌丑陋,身材在日本人中也显得十分矮小,却以冷酷如铁般地治军而出名。 
  在十六世纪后半叶的列岛内乱中,他先后经过纪州征伐、四国征伐和九州征伐,征服了西日本全境。1583年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阪城。1586年受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确立了政权。1590年又远征关东,包围小田原城并击败北条氏,使东北诸大名(即藩主)皆归服,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 
  1592年4月,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的第一次侵略。日军总兵力约十五万,陆军自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先后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挺进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 同年底,明朝派李如松率大军赴朝参战。明军收复了平壤和开城,又由于随着朝鲜冬季严寒的到来,穿着草鞋作战的日军里有几万名士兵被冻掉了脚趾头,日军被迫撤退半岛。 
  1597年初,丰臣秀吉遣兵十四万、战舰数百艘,再次进军朝鲜。几个月后,明军也再次进入,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11月,明将陈 、邓子龙,朝鲜统制李舜臣率中朝水军在釜山南海与日军大战,前者终以龟船制胜后者的铁甲船,铁甲船被歼无数,李舜臣和时年68岁的老将邓子龙战死,朝鲜立庙为他奉祭。12月,日军撤出朝鲜。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觊觎中国并有着西进野心的人。 
  他曾经来到镰仓源氏的神社,对一向养尊处优的源氏幕府的创立者说道:“你有着显赫的家世,不像我是农民出身。但是在征服了全列岛之后,我要征服中国,你曾经想到过这些吗?” 
  丰臣秀吉本意欲以朝鲜为基地,一举征服中国。他的计划包括:占领中国后定都北京,将朝鲜王移至日本,巩固中国的统治之后,即向印度进军。这一计划的主旨,就是要将日本举国从贫瘠的岛屿上迁移到大陆,丰臣秀吉即为日本后来的所谓大陆政策的原创者。 
  日本现代文艺评论家小林秀雄这样说,丰臣秀吉“尽管是一位气宇轩昂的英雄,但他绝不是一位空想家,穿着草履揭竿而起、夺取天下的人物也不可能是一位空想家。” 
  丰臣秀吉确信能够征服明朝,他已经把一旦占领北京后的各项军机事务提上案头考虑,并打算任命姐姐的儿子、后为自己养子的丰臣秀次担任中国大陆的总督。他还亲口告诉当时日本的第107代天皇,即后阳成天皇,他一定会带着后者去巡幸中华大地…… 
  然而,两次战争下来,日军不仅没有打倒北京,甚至都没能跨过鸭绿江。 
  那时的明朝正是万历年间,虽然从总的来说,这个王朝内政疲蔽、外交乏术,沿海遭倭寇肆虐达七十八年之久,但它还不是已经病入膏肓、昏鸦乱飞的满清王朝。而且,正是在万历年间,一代名相张居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位王安石式的改革家,他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赋税,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这一时期成为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丰臣秀吉踏上西部大陆的梦想,终成了春水里飘逝的点点樱花就是必然的了。 
  此时,一个刚走出蒙昧不久的岛国民族,还没有能力挑战一个大国的实力与气度。丰臣秀吉为此气绝命殒,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几乎全列岛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此后二百多年里,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即1874年对台湾入侵前,日本再没有发动过一次对外的军事行动。 
  但在一股世代弥漫于列岛上下的“岛国焦灼”中,扩张的欲望,总在大和民族的血管里隐隐胀痛着……     
  第二章 “逢蒙杀羿”   
  青春往事(1)   
  在海的这边,日本人很早就引进儒家学说。 
  七世纪初期,圣德太子悉心学习儒家经典,并将儒家思想运用到他的政治活动中,相传由他制定的著名的《宪法十七条》,就是依据《诗》、《书》、《论语》、《孟子》等书的精神写成的。镰仓时代中期,即13世纪中叶,随着两国贸易和文化交流发展,两国僧人往返日本颇为频繁,他们不仅带回了禅宗经典,还引进了因与禅宗的“心性论”结合而在宋代声名大噪的程朱理学文本。到了德川幕府时代,朱子学说被推尊为“国家学术”、“官方哲学”。整个政府都秉承儒家教义,并要求人民遵守儒家的道德礼义,爱国、忠诚、子女孝顺,在天皇与臣民、上下、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建立一种恰当的人伦关系。 
  儒家学说却未能在日本形成沿袭中国皇权社会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日本实行的则是以武士世袭制来管理全国。 
  在长期的幕府时代里,幕府将军名义上统治全国,但其实不过是相对强大的一个大名,只能直接控制1/4的土地,此外还有被称作“三都”的江户、大阪、京都的税收,以及部分的矿山作为财源。列岛上近300个各藩大名们依然是独立的,对所辖领地有独立的行政、军事、司法权,甚至可以发行自己的纸币。在军事强人丰村秀吉之前,任何试图在政治上统一日本的尝试,都遭到了大名们的强烈反抗。 
  大名拥有家臣,他们都是武士。大名和武士占据着四个封建等级中的最高层,他们下面是农民,然后是工匠,处于最低层的是商人。在大名骑马经过的时候,下层民众必须下跪并以额头触地。对任何无礼的下属,武士有权将其当场格杀。武士有大名分配的土地—知行地,作为低层贵族,他们集中居住在城镇,并不实际占有土地,而是领取由领地面积折算的实物俸禄。武士的职责是保卫领地,领衔并管理好“士农工商”,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军官和管理人员。 
  各藩为了经济自立,推进国(藩)产化,以保证政治自立,一直由藩府派武士创办和经营产业,他们逐渐积累了经营和管理企业的经验。明治初年的日本,总人口约3310万人,国家机器其他的部分不算,仅作为管理者的武士就有近190万之众,与当时的晚清相比,堪称是“大政府小社会”。 
  世袭制绝对不是好的制度。如何要武士后代子孙保持上进心,且有武勇公正廉明之气呢?日本人极认真地奉行儒家“成仁”思想,“不成功便成仁”,任何事失败就应成仁,日本视“成仁”就是“成功”,做人做事如果因时运不济,不能克竟全功,但如果“成仁取义”,含恨以殁,就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武士们并将“仁”推向极致,发展出最为严厉可怕的制度——切腹制度,武士家庭从小要教子女随时准备为主公及家族的光荣切腹。日本靠切腹制度使武士上进,武士们除了有这种“必死”的精神教育,也有学识上及武术上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武文并重,做任何事能够以性命相搏。 
  在幕府和大名们的总岁入的一多半来自土地税的年代,日本农民负担之沉重,生活之困苦,肯定远甚于同时代的中国农民,各藩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还不够的支出,大名和武士们向他们所鄙视的商人借债,这债务并不如中国人所常见的恃强凌弱,肉包子打狗,商人们尚能够带着镣铐跳舞。他们不但造就出了江户、大阪这样的商业中心,到18世纪时,江户的居民已达到了100万,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且还形成了他们自己笙歌弦舞、衣鬟鬓香的生活方式,包括像歌舞伎剧院以及更高雅的娱乐——早期的艺妓馆。20世纪的那些工商业巨头,如三井和住友,其实都是在大名和武士这块沉重的大石头下钻出来的。 
  丰臣秀吉在傀儡皇权幕后掌权者的地位被他的首席军事和政治助手德川家康所继承。日本人在德川幕府领导下度过了日本历史上罕见的长达260年的和平。这大约正是中国的清朝,在这前后,西方世界同样在叩响着日本的大门。先登陆的是一个来自葡萄牙的基督教传教团,团里有一支防身用的毛瑟枪。日本人对基督教的兴趣远不如对枪的兴趣大,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仿造出600支,几十年之后纯熟地造出了30万支,使装备一直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武士们一跃走进了近代化。 
  德川幕府尽力将糖衣留下来,而将炮弹扔回去——镇压在国内开始萌芽的基督教;除了留下长崎给荷兰和中国商人进行贸易,但必须处于日本政府全天候的监视下,其他地方的外国人一概赶跑;对于一切企图离开列岛或从外国归来的日本人处以死刑。1638年,一个葡萄牙的官方代表团为说服日本放弃他们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了最后一次努力,他们不避艰辛与风险来到日本,其中的13个人被斩首示众,当时还没有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这并未妨碍让世界听到德川幕府的声音,它放了幸存者回澳门,并要后者带话给西方世界:“让他们不要再打我们的主意了,就当作我们不存在这个世界吧!” 
  二百余年后,1853年6月5日,四艘美国战舰出现在天水一色、海鸥点点的江户湾。 
  四艘船里,有两艘是不久前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蒸汽船,船身涂得漆黑,汽笛像一个怪兽一样不停地嗷嗷叫唤,住在海滨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从未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因此他们永远地记住了这一天,并称这一天为“黑船日”。   
  “忍者”,“恶友”(1)   
  虽然中日关系在元朝时由于蒙古人的侵略出现停顿,而明朝实行禁海政策,到中后期倭患愈演愈烈,所谓骚扰长江三角洲出海口和闽浙沿海地区的“倭寇”,十有五六是中国人自己,这也阻断了中日关系;至明清两朝,日本已停止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但自唐朝以来,日本人对中国风俗人情和观念,甚至朝代变迁、人事更换的情报,都特别悉心搜集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日本人认为智慧的来源之一即是情报,搜集情报在日本被视为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关键之一。与中国人认为搜集情报是间谍或小人所为,一般人都予以排斥相反,在日本则是全民自觉的工作。政客、军人和文人不必说了,就是渔民自大陆沿海返回岛上,也会自动向相关部门报告各地见闻,包括各地风土人情、经济物产、地理交通,甚至可能细到女子在家中的地位,连人们使用的梳子、烟斗都画成图示。 
  据说,早在镰仓时代,日本就有专门刺探情报的独特团体,叫“忍者”,他们到外面去把有利于自己的东西简化、压缩后带回来,而对自己内部的事情却绝对保密不向外界透露。“忍者”们世代活跃不断,越做越大,最后不“忍”了,变成光天化日下的行径。 
  清代末年,被派遣到日本考察的直隶省官员王桐龄在其《日本视察记》中指出,近年来日本以东亚盟主自居,竭尽全国上下之力,从政治、法律、宗教、教育、历史、地理、文学、美术、实业、军事、交通等各个角度,分门别类,对中国国情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著作。其中,《汉文大系》、《支那省别全志》等书,每套皆有数十册,每册则有数十万字。 
  十九世纪末直到抗战前夕,在“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的资助下,一群群年轻健壮、被称作“士官生”的日本人,利用假期纷纷来中国做社会调查。此外,“满铁”自身还有3万名员工。他们深入大陆腹地的城市和乡村,记录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各方面的情报。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满铁”及下属机构编辑和搜集的资料、藏书形成“满铁资料”。目前,中国40多家图书馆或收藏单位藏有“满铁资料”,仅山东省图书馆便藏有“满铁资料”4000余种。直到今天,这份被称为是‘满铁调查’的文献,其庞大的规模和一流的水准,依然让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叹为观止。以制图来说,一般军用作战地图的比例为1:50000,而“满铁”的谍报人员绘制的军用地图的比例达到了1:10000。也就是说每个村庄的池塘、水井、猪圈、祠堂甚至一棵大榆树都在他们的视线之内。这成了抗战中我国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却屡屡打不过日军的原因之一。 
  到了今天,可能又得“忍”了。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日本政府给中国提供的巨额无偿援助或无息、低息贷款中,有不少项目用于支持一些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动,它们涉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多个省份和自治区。有人就发现,各高校或院所在申报项目的时候,日方有时会要求提供一些看来与该项目不是很相关的数据,比如当地的GDP等经济方面的基本数据,社会沿革、交通状况等,该科研项目的内容及发展方向,更是申报时不可或缺的…… 
  日本人不仅搞中国的情报,还将这些或涓涓滴滴、或源源而来的情报,在日本提炼成了一门显学——中国学。 
  无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教育、文学等各方面,日本的学术界对中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近代出色的学者有白鸟库吉、桑原骘藏、矢野仁一、羽田亨、狩野直喜、内藤湖南、富冈谦臧、冈崎文夫等人;在现当代的著名学者有竹内好、丸山真男、藤井省三、沟口雄三、安丸良夫等。尽管学者们的观点、立场各异,但他们都取得了足以让中国许多学者汗颜的卓越成就。 
  历经明治、大正、昭和初年的内藤湖南(1866—1934),是日本近代思想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代表性的中国学家。 
  他本名内藤虎次郎,今日本秋田县人,因故乡毛马内町位于本州北部十和田湖之南,而号湖南。他所开拓的中国边疆历史地理、满蒙历史地理、清朝史等研究领域,以及他所提倡的经世致用、注重原典实证等治学态度和方法,奠定了中国学京都学派的治学方向和学术特征,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代学风。 
  1898年,内藤湖南的工作单位《万朝报》社给他放假三个月,并预支三个月工资200日元及旅行补助200日元,此外,得到同乡友人神田清兵卫支助的400日元,又从大阪商船公司借贷100日元。共凑集起900日元后,这年的11月初,内藤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 
  辽阔的中国大地,以广阔宏伟的气魄使来自岛国的内藤深为感动。在上海往武汉的船上,他写道: 
  过了澎浪矶,就到彭泽县,这里是长江南岸,皆山骨嶙峋,威岩争峙……山和江之间,芦花盛开,眺望颇呈奇观。凡大江沿岸,洲渚平衍处,芦荻丛生,往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