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剑落秋霜-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四个怪人不声不响把人杀了,自己就当不知道这回事,这才是一着妙棋。关中四剑不见他的人回来,只能吃哑巴了。
  他点点头:“二位说的是,就当不知道。”
  耿牛道:“你们怎知有人找公冶小姐的麻烦,我们回来时一路并未碰见人呀!”
  秦忧道:“早有人监视这院子,我们的举动人家岂能不知?所以猜到必有人拦截。”
  杨孤得意地说:“咱们是什么人,这点小伎俩还能瞒得过咱们?”
  陶悲道:“哼哼,在咱们眼皮底下玩花招了,他们还嫌嫩了点儿!”
  万古雷知他们江湖历练多,这确实不是大话,便道:“多谢四位,解了敝友之危。”
  秦忧道:“不对,他们不只是你的朋友,也是咱们的朋友,你谢咱也是多余。”
  李杰道:“留下四个活口才好说话,不然宫里追查起来,怎么交代?”
  杨孤道:“你这人真笨,死心眼。”
  陶悲道:“和你说不清,免谈!”
  万古雷道:“李杰,你不必担心,只要不提起此事就成,有人问就说不知道!”
  李杰道:“是。可要是他们把杀人罪栽到小姐她们身上,岂不糟糕?”
  万古雷道:“这就是四位爷的高明之处,这叫死无对证。娇娇他们只要出了北平城,就不在我方控制内,大可放心。”
  当天下午回了军营,忙碌处置军务。
  十月初,燕王破大同之敌,万古雷等奉派至永平与辽东兵马大战,击溃了对方。
  十月下旬,燕王班师回北平,奖赏有功将士。万古雷升为都指挥使,郭剑平、曹罡升都指挥同知,罗斌、耿牛升了都指挥使议事。
  李杰、查俊褚红、杨大刀升到指挥佥事。
  诸女也得到了封赏,季兰为千户,钟玉桃等诸女被任为百户。众人时时在家中相聚,黎香蕊已由万古雷做媒,征得黎母黎成同意,许给李杰。
  大家还到顺义县府去看望李杰一家。李母为有个好儿媳高兴万分。
  李杰的舅父张木匠更是欣喜若狂。两个儿子张超、张鼎都做了百户,在黄知县面前非但不矮一分,反而高了一寸。
  外甥李杰是正四品的官,两个儿子是正六品的官,在小小的顺义县府,再无第二家这般兴盛。
  十一月,许多将士和宁王都上书燕王,劝其在北平称帝,被燕王拒绝,说他起兵只为诛奸臣。为这事,道衍法师与万古雷交谈过。
  “师叔,燕王若不称帝,又为何拒绝朝廷提出的罢战,这其中到底是……”
  “并非殿下不愿称帝,而是时机不到。虽说燕军节节胜利,但转来转去只在北平城附近,师侄想想看,被我方控制的城池仅三四郡,能北面称孤吗?况朝廷还能调集各路大军,与燕军周旋。故而群臣劝进之事,实属荒唐。”
  此刻,他们二人坐在大庆寿寺的方丈室中,清清静静,无人打忧。这是道衍法师特意安排的一次见面,就为的是能单独谈谈。
  万古雷道:“师叔,这战事何日才会结束?这般一城一池地攻打下去,没完没了。”
  道衍法师笑道:“老衲在举事前就对师侄说过,不出四年,江山易主。明年就是燕王殿下进入京师、坐上龙椅的时候。”
  “师叔,一年就能打进京师吗?”
  “不错,贤侄你听说了吧,近日从京师官中逃出来一大批太监,他们三三两两来到北平,说朝廷把重兵派在外,京师城内空虚,奏请燕王殿下绕开城池,直取京师,则天下定矣!”
  “宫中太监,为何出逃?建文帝对太监限制甚严,不似燕王殿下任用太监。几次出征,太监立功不少,在各军中都留有太监督军。因此皇上周围那些不得志的太监便偷跑出来,相约投奔燕王。”
  “那么,直袭京师之说当否?”
  “直袭京师是燕王殿下入主神器的捷径,纵观各地文武官员,都持观望之态。谁进京师掌政,他们就听谁的。燕王殿下又非别人,是先帝之子,由他登上宝座替换建文帝,又有何不可?因此燕王殿下已采纳此议,绕过各地城池,大军直扑京师,则天下大定。”
  万古雷叹道:“但愿如此,以免战祸伸延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道行法师道:“这场劫数不可避免,此是天意,非你我能左右。”
  一顿,又道:“今日访贤侄过来,有一事相询。贤侄与孙锐锋孙指挥使可有什么过节?”
  万古雷甚是诧异,道:“没有,孙指挥使与愚侄较过技,愚侄也是出于无奈…”
  “这事老衲知晓,比武后贤侄有没有与人说过他的闲话?”
  “从未在人前提起过,师叔这话何意?”
  道衍法师道:“老衲只是澄清一些事,故有此一问。还有,贤侄是否在人前说过,贤侄想做王宫侍卫,以天豹卫取而代之?”
  “愚侄从未想做王宫侍卫,此话从何而来?”
  道衍法师道:“贤侄不必追问,这事由老衲处置。老衲深知贤侄为人,断定贤侄光明磊落……不过,贤侄有事不该瞒住老衲。皇上亲军指挥使公冶勋之妹公冶娇到北平城,贤侄只说来了亲戚,当时为何不说出真情?”
  万古雷一愣,道:“那是人多,未能详说,小侄并不想瞒住师叔。公冶娇在京师时就与小侄私订终身,是小侄的红粉知己。此次涉险万里奔波来探望愚侄,纯属私情。季国盛等前辈也认识娇娇,他们知晓此事……”
  道衍法师“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老衲明白了。”
  一顿又道:“有哪些人知晓此事,贤侄—一道来,不要漏了一人。”
  万古雷把知道的人说了,道衍法师道:“那么老衲断定,此事必由季施主告诉了孙锐锋,孙锐锋禀告了世子,世子再禀告燕王。”
  万古雷道:“燕王知晓也无妨,我……”
  道衍法师道:“话不能这般说,要是燕王早知此事,此次贤侄就不会升到都指挥使了。”
  万古雷道:“做不成就不做,愚侄并不把功名放在心上。”道衍法师道:”燕王殿下是前天才知道这事的,招老衲询问,老衲不知所以,只好说待问了贤侄再禀告。”
  万古雷道:“孙锐锋告小侄的状,岂是大丈夫行为,这样的小人……”道衍法师忽然道:”不对,若是孙锐锋告状,岂能等这么久?”
  万古雷一想,道:“季兰姑娘来探望过娇娇,季姑娘钟情于孙锐锋,必是季姑娘告诉他的。如果不是他告状,那就是关中四剑。”
  道衍法师道:“何以见得?”
  “孙锐锋与关中四剑交好,定是告诉了关中四剑……不过,这也不对。若是关中四剑告状,也等不到今日。奇怪,还有谁会这么做呢?”
  道衍法师道:“有一人,贤侄想不起来吗?”
  “谁?愚侄一时想不出。”
  “方天岳,除他还能是谁?”
  万古雷道:“是吗?可并无凭据。”
  道衍法师道:“老衲料想是孙锐锋告知方天岳,方天岳禀告殿下,此事容后证实。”
  万古雷道:“愚侄与他并无过节,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一时说不清,先放下。不久燕王便要出征,望贤侄多保重,小心谗言!”
  万古雷叹口气道:“小侄并无对不住燕王殿下之处,燕王殿下若是相信这些谗言,小侄也无可奈何。”
  “贤侄与公冶家小姐私自定亲,这本是在京师那个时候的事,如今世事变化,燕王入主京师后,公冶家若不投效燕王,贤侄这门亲事只怕成为泡影。
  贤侄为何不说动公冶家小姐,劝其父其兄效忠燕王殿下,今后就成了美满姻缘,公冶一家仍旧在朝为官,免遭灭门之祸!”
  “这事小侄也为此犯愁,今后是如何一个结局,实难预料,只有到时候再作计较了。”
  道衍见他并未回答所问,也不再多说。
  他知道朝中许多官员只遵奉先帝遗命,忠于当今皇上,视燕王为逆贼。
  只有等燕王入主京师后,恐怕才会有所改变,此时要劝降,为时过早。因道:“惟愿贤侄有个美满结局!”
  万古雷长叹一声:“但愿如此!”
  …
   
 


  
第十一回  皇宫诉衷肠
 
  历经五个月的征战,燕军将士损折不少,加之南方正值雨季,许多士卒都得了病。
  四月中旬与朝廷大将平安战于小河,燕王坐骑被射杀,差点就被敌军活捉了去,幸得部将拼力冲杀,才把燕王救出。
  此役双方死伤士卒甚众,溺死者阻塞于河道,河水不流。
  燕军与敌军对峙数日,再相持下去极为不利,遂渡河绕至敌后发起攻击,但朝廷大将徐辉祖已率援军赶到,燕王下令退至齐眉山。
  万古雷眼看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心中不禁焦虑万分。
  由于小河大战,天豹卫、顺义卫的弟兄死伤过半,遂将两卫合兵一处。
  天豹卫举事时的六百弟兄,如今只剩下三十来个,顺义卫挑选出来的卫队损失了百来人。
  至于两卫共余弟兄,死伤近二千人。他只有三千弟兄能继续作战,可其中有数百名得了疾病。
  然而大战在即,不能让弟兄们休整。燕军士气大大低落。
  夜晚,他带着郭剑平等巡视营地回来,商议明日大战如何安置伤病弟兄,正好朱能来到营地,他此时已是都督,天豹卫、顺义卫属他统辖。
  大家相互见礼坐下。
  朱能道:“天豹卫顺义卫尚有多少士卒?”
  万古雷道:“能出战者二千余人。”
  朱能一惊:“两卫相加方有这么点人?”
  万古雷叹道:“除死伤的弟兄,还有不少人生病,这样下去,只怕不利。”
  郭剑平道:“何不转移个地方休憩?”
  朱能道:“有的人主张撤回,有的人主张移动休憩我却不以为然。”
  万古雷道:“朱兄的意思……”
  朱能道:“后撤大是不利,此紧要关头只能进不能退。
  否则,四个月的征战所得,付之东流。咱们此时不管有多大损伤,只能乘胜而进。小河之役虽受挫,但咱们必能击溃敌军。
  各位不可气馁,要鼓足士气与敌决战。”
  罗斌道:“徐辉祖听说是徐王妃的兄长,明日与我军对阵。
  他会不会……”
  朱能笑道:“徐玉妃的两位兄长待咱们可不一样……”
  接着压低了声音道:“徐辉祖忠于皇上,徐辉寿却与咱们燕王殿下,暗中保有联络。此事极为机密,诸位切勿外泄!”罗斌叹口气道:“可惜不是徐辉寿来。”
  朱能还要巡视其他卫,不能久留。
  他走后,万古雷等决定由查俊带二百名步卒守护伤病弟兄,不使他们受到损伤。
  第二日早上饭罢,双方列阵待决战。
  万古雷遥看敌军,除小河之战的老对手何福、平安的部下外,徐辉祖军旗如林,盔甲鲜明,军容威武。
  他们刚刚开到,未经阵仗,是一支生力军。今日之劲敌当属他们。
  俄顷,号角鸣,鼓声起,马军步军开始移动。万古雷看得真切,对方大队人马也齐齐整整迎了上来。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万古雷不如以往那样昂奋,他保持着平静,但夹有几丝忧虑,为他的士卒担心。
  此刻不容他多想,双方距离已近,他抽出神罡剑,对方马军已放开四蹄冲来,他和往常一样,高声大喊:“杀——!”
  “杀!”弟兄们激昂地呐喊。
  双方马军片刻就交织在一起,展开大战。
  万古雷砍翻了几人后,朝敌军旗手奔了过来。
  他发现旗手相随的敌将十分厉害,已砍杀了己方好几名弟兄。
  他愤怒地冲了过去,那人也向他迎了过来,这一照面,万古雷见此人好面熟,只是不知在何处见过。
  他一剑劈向对方,对方举剑来迎,两剑相交,火星四溅,双方都感震惊,遇到了强手。
  又是几招过去,双方马匹擦肩而过。
  万古雷刚把马头带过,却见对方手一抖,长剑出手,向他闪电般飞到。
  他急忙挥剑一挡,那剑并未掉落,“嗖”一下飞回对方手中。
  原来。剑把上系着一根铁链。万古雷想起他是谁了,不禁十分惊诧。
  此人就是当年柳锦霞夜闯宫禁时遇到的旗手卫掌印铁索煞星张孝龙。当时自己在暗中,没有露面。
  此刻,“刷”一下,张孝龙手握链剑横扫过来,万古雷运起功力一剑劈下,把铁链荡开,因剑速极快,未被铁链绕住。
  正在此时,旗手卫指挥同知包占斌挥腰刀冲过来,万古雷策马迎上,但突然间对方马儿长嘶一声摔倒,把包占斌掀下马来。
  紧接着张孝龙的马也惨呜一声倒地,张孝龙立即腾空跌下。
  万古雷一看,原来是秦忧和陶悲,他们不喜在马上厮杀,每到上阵,都要下马格斗。
  正是他二人把张、包两人的坐骑砍杀了。
  包占斌大怒,喝道:“逆贼找死!”
  喝声中蹿上来,朝秦忧攻出一刀。
  张孝龙则向陶悲杀来,两人斗到一处。
  万古雷勒马立住愿战,凡有人向他冲来,便举剑把对方劈下马来。
  那铁索煞星张孝龙武功卓绝,右手使剑,左手握一截铁索,当作软鞭使用,十分厉害。
  秦忧与他正好是棋逢对手,一柄鬼头刀使得神出鬼没,毫不逊色。
  突然,杨孤、严寒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立即分别扑向张孝龙、包占斌。
  这一来,张、包二人哪里吃得消,眼看十分危急。
  万古雷连忙道:“四位,放了他们!”
  秦忧等四人立即跳了开去,问他:“为何放了,你的朋友吗?”
  万古雷点头,四人便冲向其他人。
  张孝龙、包占斌仔细看了万古雷一眼,从阵中找到两匹失去主人的战马,拐到南边去了。
  万古雷也说不清,为何放了他们。
  杀、杀。杀。他策马往人多处冲去,毫不留情地斩杀敌人,以挽救自己的弟兄。
  他所向披靡,引起敌军的恐慌,引起敌将注意,马上就有两人向他冲来。
  一照面,他不由一愣:“是两位,别来无恙!公冶兄来了吗?”
  来人正是苏杰、黄铮,他们怒目而视,也不答话,两把雁翎刀朝他身上招呼。
  万古雷连忙招架,道:“两位不忘旧情,那就各走各的吧!”
  苏杰骂道:“旧情,你有什么旧情?你反叛朝廷,为虎作怅,掀起战乱,祸害百姓,你还有脸来叙旧,纳命来吧!”
  黄铮叱道:“大好江山,被你这等反贼遭践,你有何面目再见故人!”
  两人挥舞雁翎刀,两次向他发起攻击。
  万古雷连连招架,道:“我的处境两位应该知晓,纵使我不报效燕王,这场战祸也不能免,再位怎么不分青红皂红!”
  黄铮道:“杀反贼,保家国,我等义不容辞,这叫做为公灭私!”
  两人拼命砍杀,万古雷有些火起,但看在公冶勋伤上,不与之计较,便兜转马头想走,苏、黄二人却紧不让他走脱。
  万古雷道:“二位,各为其主,去一边厮杀吧,何苦纠缠小弟?”
  苏杰喝道:“杀敌当斩贼首,你休想逃!”
  话声刚落,那马一声狂嘶,碎然倒地,惊得苏杰措手不及,从马上跌下。
  黄铮与他一样,马儿被杀,与他同时跌下地来。
  万古雷一瞧,又是秦忧和陶悲。他们一攻上前,朝苏、燕二人挥刀就砍。
  苏、黄急忙从地上跃起,举刀招架,但急促应战,被对手抢了上风,被杀得手忙脚乱。
  二怪决不留情,出刀又猛又快,只四刀就把黄、苏二人逼入险境,万古雷连忙喝止,但二怪却不听,反而越攻越猛。
  万古雷大急,正欲上去制止,忽听一人喝道:“两位休慌,愚兄来也!”话声中一人从马上飞跃而下,仗剑猛砍秦忧后背。
  秦忧连忙反手一刀横砍,刀剑相交,火星四溅。
  万古雷忙跳下马来,压低声音喊道:“公冶兄,是小弟!”
  公冶勋头一抬,见是万古雷,便收了手,道:“是贤弟!
  快命你的人走开!”
  万古雷正欲对秦忧、陶悲说,两人已自动退开!
  但四只眼睛盯住公冶勋,面上神色古怪,瞬间就消失在战阵中。
  公冶勋道:“战阵不是叙旧场所,兄弟多保重!”
  万古雷道:“是,望兄也保重!”
  公冶勋上了马,苏、黄二人已觅得两匹马和公冶勋并肩往左侧冲去,万古雷则往右侧冲去,避免再见面。
  这一仗直打到黄昏,双方死伤惨重。
  燕军诸将纷纷主张后撤,只有朱能等少数大将力主只进不退。燕王十分果断,不准后退。
  众将虽不敢再言退,但无不忧心忡忡。
  万古雷发觉自举事以来,虽也受过挫折,但士气都不像这一次消沉,不禁十分担忧。若朝廷大军再接再励发动攻击,燕军只怕支持不住。
  虽说燕军转移了阵地,但与敌军相距不远。
  但令他不解的是,敌军并不进攻,便燕军得以休整,重振士气,更妙的是,不几日徐辉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