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子里便传出了笑声。
  正堂隔壁的小隔间里,秦妈妈听到屋子里的笑声,便知道县主拿来的礼物让老夫人很满意,不由得也为县主感到高兴。只是,很快的,她又想到了什么,眉头不自禁的皱了起来。
  回到西跨院后,秦妈妈服侍萧南用过果品和茶汤,见她这里也没有什么要做的事儿,便照例退回自己的房间,只是眉眼间带着几分忧虑。
  “咦?秦妈妈这是怎么了?好像有什么心事的样子?”
  玉竹最是心直口快,她瞧出秦妈妈的不对劲后,便随口嘟哝了出来。
  偏萧南耳尖,将她的嘟哝听得清清楚楚。萧南也仔细回想了下刚才秦妈妈的言行,不想不知道呀,这一想,她还真发现了问题。
  只是,最近她这边都挺好的呀——肚子里的宝宝健康又平安,院子正在翻修,小丫头也采买完毕,崔幼伯那边还继续每天‘勾搭’着,那些碍眼的狐狸精也被拦在了荣寿堂外面……一切都朝着她的目标稳步发展着,并没有什么让人忧心的事儿呀。
  不是崔家,难道是萧家?!
  等等,萧家?
  萧南想到了什么,用力拍了额头一记,哎呀,她真是个猪脑子,怎么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她有着前世的记忆,知道祖父这一次的罢相是有惊无险,萧家也根本不会怎么样。
  但,别人不知道呀。
  尤其像秦妈妈等人,她们都是萧家的家生奴,父母兄弟以及丈夫儿女都在萧家。萧家盛,她们的家人则安,萧家若是出了事儿,她们的家人也有麻烦。除此之外,她们在萧家长大,一辈子都跟萧家有着牵扯不完的关系,对萧家也自是感情颇重。而萧家呢,秉承祖训,对下人也宽厚,即使像秦妈妈这种跟着女儿离开萧家的人,也会时不时的惦记旧主。
  而萧南呢,作为一个出嫁女,即使不能回娘家帮家里的忙,但也绝不能像她这般无事人一般,丝毫都不挂念吧?!
  意识到这一点,萧南不免有些惭愧——唉,毕竟不是原主呀,感情总归差上那么一点点。
  想了想,萧南有了主意,她叫来玉簪,吩咐道:“玉簪,去把那个白釉双龙耳瓶拿来。”
  下午,萧南去暖房采了些半绽开半花苞的鲜花,又悄悄从桃源里取了些山泉水洒在这些鲜花上,拿了剪刀,像往常一样,按照老夫人教她的插花技艺,咔嚓咔嚓的修建花枝、插花!
  “县主,怎么想起用这个瓶子了?”秦妈妈在自己屋里窝了小半天,一进正门,便看到萧南跪坐在凭几后,跟前摆放着一个通身白净如玉的双龙耳瓶,细长的瓶口已经插了几支颜色鲜亮的花儿,那花苞、枝叶上还沾着点点晶莹水珠。
  “呵呵,没什么,好容易学会了插花,便想着给阿娘送一瓶亲手插的花儿过去,思来想去,还是圣上赏赐的这个白釉瓶好看,也配得上阿娘的身份。”萧南低着头,将最后一支花修剪完毕,然后小心的插在预留的位置上,她放下剪刀,轻轻转动着花瓶,观察着插花的整体效果,发现了某处不满意,又调整了一番,最后才点点头,对秦妈妈说道:“秦妈妈,待会儿你回去一趟吧,把这个交给阿娘,就说是我的一切都是阿娘和萧家给的,只有这花儿是我亲手做得。另外,告诉阿娘,我一切很好,待胎儿稳定后,我就回家去看她……阿翁的事儿,也请阿娘和阿耶不要焦心,我相信圣上最是英明,定不会冤枉了阿翁……”
  PS:嘿嘿,托各位亲们的福,某萨也有幸参加了女生网的年会,终于见到了诸多仰慕已久的大神,鸡冻得有些找不着北,更新有点儿少,等俺回来后,一定努力补上!
  再PS:谢谢差差猫亲的2张PK票、吾愛堂亲的20张PK票,谢谢吾愛堂亲的5张评价票,谢谢sss小雪花亲588起点币的打赏,O(∩_∩)O谢谢!!

  第042章 都没闲着

  长乐公主很喜欢萧南的礼物。
  正如萧南预料的那般,长乐公主对那些什么金银珠宝、珍稀布料之类的俗物,并不是十分看重。反而是萧南送去的一瓶插花,论价值或许并不值钱,但她那份做女儿的诚挚孝心,却是公主最看重的。
  秦妈妈回了一趟萧家,去的时候还三分忐忑三分担心四分不安,生怕回到萧家后看到什么不好的情况;而回来的时候,老人家之前的不安神马的负面情绪统统消失了,满脸笑容的捧着一堆公主送给萧南的布匹、补药以及雪耳等礼物,欢欢喜喜的回来交差。
  除了礼物,长乐公主还给萧南挑选了两个擅长做药膳的厨娘,据说,这两位厨娘曾经服侍过好几个孕妇,而且都保护她们平平安安的将孩子生了下来。绝对是有技术、有头脑、有胆识、有心机的‘四有’顶级仆妇,最最重要的是,公主既然把她们送了来,自是已经将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牢牢的控制在了手里,她们的忠心,绝对不容置疑。
  来了两位技术型的顶级仆妇,其他人倒还罢了,其中最高兴的竟然是玉莲。
  唉,没办法呀,现在县主情况特殊,一切入口的东西都要千小心万谨慎。别人的差事忙了,都还能让新选进来的小丫头帮忙,可她负责的这一块儿实在太重要了,即使有人上赶着要帮忙,不是县主的心腹,她也不敢答应呀。
  没有人帮忙,厨房里的一切事不管大小,都由玉莲一个人负责,饶是她再能干,也有疲累的一天。
  这不,自从发现县主怀孕至今,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玉莲却觉得自己仿佛过了好几年,平日里累得她连做梦都在想如何给县主进补,如何预防那些背地里的黑手算计县主……一宿一宿的只做梦,她睡一夜比干一天的活还要累。
  唉,真是白天忙、夜里累,玉莲有时都在怀疑,她能不能撑到县主平安生产。
  现在好了,公主送来了两个厨娘,忠诚度自是不必说,关键人家还是术业有专攻的伺候孕妇的专业人士,有她们帮忙,玉莲认为,她不但能从繁杂的厨房琐事里站出来喘口气,还能有个相互学习的对象,更好的为县主调理身体。
  相对于玉莲的热情欢迎,萧南对两个厨娘的到来,倒是淡定许多。说实话,她身边有玉莲等四个大丫鬟贴心服侍,还有两个奶娘以及裘妈妈的悉心照顾,她对能否顺利产下孩子非常有信心。再说了,她还有上辈子的经验,以及神奇的桃源秘器,即使百密一疏中着了某人的道儿,只要发现及时,她还是能化险为夷的。虽然,她紧记上辈子的教训,不想过度依赖空间,但她也不想矫枉过正,刻意无视桃源的存在,做一些身怀异宝却还忍饥挨饿过苦哈哈穷日子的蠢事。
  两个厨娘的到来,唯一触动萧南的则是长乐公主的那份拳拳爱女之心。比起她为了让自己免于被人指责而被动表现的‘孝心’,公主对她的关心与牵挂,才是真正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利益掺杂的情感。
  唉,无声的叹了口气,萧南再一次在心底告诉自己:你既占据了这具身体,那就要好好的替本主履行各种责任和义务。
  叫来玉兰,萧南吩咐道:“我记得上回圣上赐了些细绣纹纱罗,你去找一匹素色的过来,唔,最好是月蓝色或者月白色。”
  “是,”玉兰忙答应一声,她对萧南的吩咐有些不解,便问道:“县主,您想做诃子裙还是中衣?”
  “前儿老夫人给我说了一种在内室穿的诃子裙,我想给阿娘做一件。”自从跟四个大丫鬟谈过心之后,萧南就把她们四个当成了自己人,只要不牵扯太过私密的事儿,她都不会瞒着她们。
  “好,奴明白了。”玉兰是公主专门调教出来服侍萧南的,在她心底对公主、对萧家有一种莫名的敬意和归属感。如今见县主学会了针线后第一件想做的竟是给公主的小衣,她也替公主开心——妈妈说的对,县主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也知道心疼公主了。
  “对了,顺便再拿一匹紫霞绮,我给八郎做一件遥馈!奔热痪龆ㄒ嬖髀男兄霸穑膊荒芡嘶乖陟籼檬芊5拇藜矣窭伞
  说起崔幼伯,绝对是苦逼到了极致。
  起初,老夫人让他在祠堂里抄族谱、族规,也不全是惩罚的意思。她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让他冷静、反省,二来也是为了变相的保护他。想当日,长乐公主气势汹汹的来兴师问罪,若是崔幼伯还在内院,无论公主如何通情达理、温柔贤惠,面对伤害自己亲生女儿的混蛋,也肯定要火冒三丈。太重的惩罚或许没有,但这活罪可难免呀。
  按照老夫人的估计,崔幼伯抄完族谱族规,约莫十来天的功夫,有这个时间,她便可以安抚好萧南,公主那边的火气也能消散一些。届时,再让崔幼伯带着萧南去萧家一趟,好好的跟公主陪个礼,萧南也趁机帮忙说两句好话,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而崔幼伯呢,经过十来天的冷静反省,身边有没有蛊惑他的人,想必他也能弄明白一些事儿,到时候,老夫人再教导他几句,他应该能认清自己的身份,知道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不该做,至于宠妾灭妻这种低级的错误,更不是他这种出身世族大家的贵公子该犯的。
  只可惜,老夫人算计到了每一个人,唯独忘了这家的家主、她的大弟崔守仁。
  话说,崔守仁身为前任宰相,为了给儿子让路,提前致仕,除了几个徒有虚名的闲差,基本上就是闲人一个。
  偶然听到小孙子院子里出了事,还惊动了长乐公主,崔守仁就有些不喜,找人来细细打听了一番,知道了小孙子宠妾灭妻的糟心事,顿时火大,当场就要喊长子崔泽过来管教不肖子,后听说老夫人已经罚了崔幼伯,崔守仁向来尊敬似母亲般的长姐,不好插手老夫人做出的决定,但肚子里的火气又无处宣泄,正好他又闲得难受,便出了几个题目命人拿到祠堂,严令孙子好生做文章。
  而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中心点。
  起初,崔幼伯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深刻,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不和崔守仁的意。
  于是,重写!
  重写了N遍,崔幼伯终于明白了作为一个男人,内宅之事并不是与他无关的繁琐小事,正如先贤们常说的那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内宅之事确实是该由当家主母负责。但作为一家之主,如果连自己的内院都不能掌控,又何谈日后出仕、牧守一方?再说了,不管古代还是现今,因内宅不稳,祸起萧墙,最后连累家族的惨事还少了?
  中心思想明确了,崔幼伯终于写出了符合祖父心意的文章,但崔守仁却又发现备受世人称颂的小孙子,写出的字竟有些过于轻浮,只注重字体的秀丽瑰奇,根基却有些不稳,这怎么成?崔家诗礼传家,崔家子虽不像亲家萧家那般个个是书法家,但、但作为一个世家子,尤其是有美名的世家子,岂能写出这样的字?
  字如其人呀。
  小孙子现在还小,接触的也多是些年轻后辈,还没有被人发现这一点,但日后当了官,被上峰或者同僚看到他的字,人家定会误以为崔家玉郎是个心浮气躁之人,再有那别有用心的人以此为借口,污蔑小孙子不稳重、太过轻浮,后悔都晚了。
  于是,练字!
  但练字可不是写文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就这样,崔幼伯在祠堂安了家,天天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苦哈哈的练字。
  若不是还有萧南时不时的派人给他送个哺食、暮食,让崔幼伯知道,这个家里还有人惦记他,他早就受不了去装病什么了。
  唉,阿翁虽然严厉了些,但他的话很有道理,在他的院子里,果然只有他的娘子才会真心对他好,原因无他,‘妻者,齐也’。
  崔幼伯顿悟了,而远在长寿坊的木槿也意识到了她的困境。
  “咔嚓!”硬生生掰断了寸许的指甲,木槿不停的在心底呐喊:她要回去,她一定要回到崔家!
  PS:哇咔咔,某萨回来了,年会期间,断更两天,某萨真是对不起亲爱的亲们。那啥,大神咱也见了,经验咱也听了,假期咱也过了,明天开始某萨就要努力咯,还请亲们监督啦,O(∩_∩)O哈哈~

  第043章 流言(一)

  怀孕四个月,萧南的身体终于调理到了令两位厨娘都满意的地步。
  而苏妈妈及时请来的太医也颇为笃定的告诉她们,县主的胎像极好,只要按照这个状态保持下去,再配合以适当的运动,县主一定能平安产下健康的子嗣。
  听到这个消息,萧南也松了口气,她总算平安度过了最危险的前三个月,腹中的小豆芽已经安全发芽、生长,此刻虽然还感受不到明显的胎动,但微微隆起的小腹,告诉萧南,这里,正有一个和她血脉相连的孩子茁壮生长着。
  有人说,古代的女子有三个依仗:父兄、丈夫以及儿子。而在这三个依仗中,最最安全、最最保险的就是儿子。
  原因很简单,父兄为了自家的利益,可能会牺牲掉出嫁女儿;丈夫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的私欲,可能会抛弃发妻;但唯有儿子,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也不会抛弃自己的母亲,只要他的生母是父亲的嫡妻,而不是什么小妾通房之类的姬妾,那么他这辈子可以休妻、可以弃子,但惟独不能忤逆母亲。
  在大唐,虽不推行两汉时的孝廉制,但一个士子的名声对于他立世、出仕都非常重要。他可以平庸,可以寡情,但绝对不能不孝。远的不提,就拿当朝来说,就有不少士子或者低品级官员,因侍母纯孝而声名远播,最后被圣上委以重任的例子。
  大唐承自北朝,胡风盛行,胡俗也极大的融入到了当下的大环境里,而在北朝,胡族女子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在大唐并不像宋、明时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反,唐人们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并不会因为是女儿就忽视了对她的教育。
  另外,唐人在生男生女的态度上,也非常开明。大诗人白居易大大不就说过‘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的话嘛。
  在大唐,虽没有达到男女平等的地步(其实在现代,也没有绝对的男女平等),但对女子的态度却是很开明,社会上也有许多关于女教的书籍,说到这里,某萨忍不住吐槽,明清时代推崇什么女四书,扭曲的讲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理直气壮地不让女子学习。难道他们就不想一想,女四书可都是女子著作的呀,若是按照他们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写出《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等书的女人们,到底是有才呢还是无德呢?!
  话题扯远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唐代关于女教的书很多,女子接受的教育也很正规,使得当朝也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女书法家、甚至还有不少有着大才女之称的女冠、女道士。
  女子有才学,当她嫁了人成为母亲后,便是教养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母与子整日里相处,潜移默化也好,耳濡目染也罢,在子女们幼小的心灵中,相较于在外拼搏的严父,时时教养他们的慈母更为相亲、更让他们感到敬爱。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母亲在子女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大唐,因为母亲的原因,休妻、致仕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更有不少人,因为母亲信佛,也跟着改变信仰。要知道,正统的儒学家们可都是信仰孔圣贤师,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呀,但为了母亲,不但‘语’了,还‘信’了。
  试问,除了自己的儿子,谁还能做到这一步?!
  所以,在古代,儿子绝对是自己后半辈子的依仗和希望,这也是萧南重视腹中胎儿的重要原因之一。
  身体调理好了,萧南也准备走出院子了。
  “明儿早起一会儿,我要去跟大夫人请安。”萧南喝完一盏雪耳汤,将瓷盅递给玉簪,提醒道。
  “是,县主,”玉簪接过瓷盅,将它放到一旁的托盘上,继续就请安问题,询问道:“县主要坐腰舆还是奚车?”县主好长时间没有出门了,这些交通工具可要提前准备好。
  “都不用,我走着去。”萧南摇摇头,她早就盘算好了,直接否定了玉簪的两项建议。
  “县主,这、这不妥吧?”玉簪有点儿讶然,随即立刻劝道,“县主,咱们这儿离主院还有一段距离,若是不搭乘车、舆的话,婢子担心……您现在还怀着孩子呢。”
  说到这里,咱们得讲一讲崔家的建筑格局和居住面积。
  崔家位于亲仁坊,面积很大,足足占了全坊的四分之一。
  这个数据听着有点笼统,那咱们来点儿其他的数据对比一下。
  众所周知,长安一共有108坊,其中面积最小的是朱雀大街东西两列的三十六坊,这样最小的坊里可以容纳500户居民,大家请注意,这个五百户跟后世的五百户可是有区别滴,那时候没有高楼,居民们居住的都是三合院或者四合院,就算面积最小的一栋也不会低于四五百平米。那么五百户的面积有多大,大家可以算一下。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