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威龙中华-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惇亲王劝慈禧马上离开北京到盛京(沈阳)避一避。慈禧考虑再三让惇亲王拟旨,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离开北京前往沈阳祭祖。恭亲王奕訢为北京留守大臣兼御前大臣,总理朝政。薛福辰为留守大臣暂兼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衙门统领,掌管九门。 
  乱哄哄的北京城,人们都忙着搬家逃跑,城北的一处院落却显得安安静静。这里是北京城一处有名的武馆。武馆的主人是赫赫有名的太极拳传人杨班候、杨健侯兄弟。他们的父亲因为年纪大了,这几年闲赋在家,他的名声更是响亮,十几年前就名满京城,因为武功高强,人称“杨无敌”。清朝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还担任过旗营武术教师。他就是杨氏太极拳奠基人杨福魁—杨露蝉。 
  1863年12月18日一大早,有一名穿着禁军侍卫衣服的年轻人快步走进杨家的武馆。看门的人认识他,也没有阻拦。年轻人绕过照影壁墙快步穿过院子。院子里有很多人都在耍枪弄棒很热闹。年轻人看也不看直奔正屋,来到屋里,大堂上面很多人正在等着他呢。除了杨氏父子三人,还有一位正是好久没有露面的郑思奇。 
  郑思奇见年轻人到来兴奋的问:“福保兄弟,你哥哥薛福辰那里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这位年轻人正是清廷军机大臣薛福辰的弟弟薛福保,从唐城回到北京后通过哥哥的关系当了乾清门侍卫领班。今天特地为哥哥来此传送一个重要的消息。 
  “哥哥让我告诉你们,慈禧终于坐不住了,她想溜。正如我们预计的那样,往西面跑现在是不可能的,她准备去沈阳。圣旨马上就会颁布。我哥哥协助恭亲王奕訢留下来主持大局。这里是哥哥让我交给郑思奇大人的慈禧逃跑路线以及警卫布置。”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交给郑思奇。 
  郑思奇接过东西问:“那么你呢?你是留在京城还是随慈禧北逃?” 
  “属下已经被编入北逃护军,到时候我会做你们的内应。我要马上赶回去了,不然会令他们起疑的。”说完和众人道别,匆匆离去。 
  薛福保带来的消息让大家兴奋不已,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郑思奇他们带着人在关外埋伏了几个月之久,一边熟悉地形模拟演练,一边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原来估计慈禧会在胡安进入山东后北逃,没有想到慈禧定力还真大,一直忍到天津新军土崩瓦解才落荒而逃。 
  事情紧急,郑思奇对杨氏父子说:“我现在就拿着地图情报出北京城和北面几位哥哥们回合,北京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杨露蝉走到郑思奇身前拉着他的手说:“郑大侠放心,我们父子一定尽心尽力辅佐薛大人。” 
  郑思奇向他们鞠了一躬,匆匆离去。 
  郑思奇走后,杨露蝉立即吩咐大儿子杨钰(字班侯):“你现在马上去找薛福辰大人,我们保持联络。”杨班侯领命离去。 
  杨露蝉又吩咐小儿子杨鉴(字健侯):“你叫下面的人做好准备,从现在起谁也不能离开武馆。”杨鉴领命也下去了。 
  到了下午,九门外果然贴出了皇榜,皇帝和太后要去沈阳祭祖。这下北京城更乱了,连皇帝都出逃了,北京城看来朝不保夕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皇城里涌出一大群人,人群里也就只有几驾车马,出了北京城朝北慌慌张张的离开了。 
  这次离开北京城,慈禧可没有了往日的派头,没有豪华的仪仗,也没有让京官们送行,灰溜溜的走了。 
  杨钰到了薛福辰官邸找到薛福辰后,一整天都跟随薛福辰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奔波。到了天黑才回府休息。 
  杨钰问薛福辰:“今日在外面不方便问大人,鬼子六(奕訢)和洋人们谈了一天,谈的怎么样?” 
  薛福辰颇为气愤地说:“这哪里是谈判,洋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呗!已经答应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最晚后天签约。公文今晚已经送出给慈禧批阅,我们这里就等消息了。洋人们答应出面和新政府斡旋,如果新政府拒绝和平谈判,他们就出兵阻止红军北上。” 
  “洋人们答应倒是爽快,他们开了什么条件?” 
  “俄国人最可恶,他们要整个新疆西北的土地。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伊赛克湖(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和三千平方公里的斋桑泊(今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中亚重镇的阿拉木图城(今哈萨克共和国首都)和皮什别克(今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整个帕米尔高原都是他们的了,还有伊犁(新疆伊宁),新疆最富裕的地方。这些地方加在一起超过70万平方公里。而且俄国人要求重新划定乌鲁木齐以西以及蒙古的边界。真是狮子大开口。除了这些他们还要求提供军费,由海关作抵押。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不含糊,他们除了和俄国人一样要求军费,还要求辽东半岛的领土和部分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英国人要求中国放弃西藏,允许他们从印度进入西藏并统治西藏。奕訢几乎没有争辩就都答应了。” 
  “奕訢也没有办法,到现在他还有什么和别人讨价还价呢?国家到了这样的地步,真是可悲可气。”杨钰听完薛福辰的诉说满怀悲愤。 
  “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割让了多少土地啊,真让人心痛。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这次是新疆、蒙古和西藏,如果这次再让俄国人和英国人得逞,那他们几乎等于平白拿了两个欧洲的土地。”薛福辰也是越说越气。 
  “这些都是清廷和洋人签的合约,我早听郑兄弟说了,新政府是不会承认这些条款的,我们的土地我们总要拿回来的。郑兄弟说还要加倍拿回来!” 
  “虽然这么说,可是眼前的事情紧急,我们自己也要加快行动,保不准慈禧还会做什么出卖国家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抢在外国干涉之前平定内部。等一会你要陪我进驻九门提督衙门,控制九门驻军。另外通知杨老英雄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是啊!郑兄弟那边可能就要动手了,我们要做好应变准备。”杨钰想到郑思奇他们精神立刻振奋起来。 
  不过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大人你说说,英国、法国、俄国真的会出兵吗?” 
  “那是他们乘火打劫,想白拿个便宜,一时半会他们那里有能力出兵呢?现在是冬天,北方已经天寒地冻,俄国人又没有铁路通到东方,他们怎么可能在东方用兵。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开春才有出兵的可能。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印度倒是有几万人,可是太远了,又没有准备,印度那边前几年爆发过起义,他们也要留意。所以没有半年也不可能到中国参战。” 
  “当年英法联军进北京我是亲眼看见的,再不能发生这种事情了。这些可恨的洋人。”杨钰说这话时用力的挥舞着自己的拳头。 
  “我刚收到消息,胡安的印第安骑兵昨夜秘密的在天津大沽登船返回北美了。我已将这个消息通知奕訢,让他有点谈判的砝码,拖延他和外国人的谈判。也可以麻痹他。只是英国人很快就会通过奕訢得到消息,这对北美并没有好处。” 
  “回北美路上要很长时间,英国人知道是迟早的事情。我担心,李福明年纪轻轻能撑起这个局面吗?北京这里可是大意不得。” 
  “应该没有问题,参加胡安此次北伐的中国骑兵大部分留在了天津,加上李福明的天津新军,应该没有问题。” 
  两个人正说着,有人进来向薛福辰禀告:“恭亲王派人来说,太后那边已经同意了洋人所有的条件,恭亲王要大人你立即去总理衙门协助他和洋人签约,他说他身体不适不参加签约,由你全权负责。太后的圣旨他会派人送去衙门给大人。” 
  薛福辰打发送信人离去,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嗨!毕竟是出卖祖宗的基业,恭亲王不愿做这千古的罪人,却让我来做。慈禧竟然这么快就决定下来了,真是意外。” 
  杨钰马上问:“那么,大人你准备怎么做呢?” 
  “正好,我本来想无论如何也要拖住恭亲王不让他和洋人签约,如今他让我来做,正好给洋人们点脸色看看,吐吐我这些天来的怨气。我会尽量拖延不和洋人签约,一旦签约将来必然会给新政府在外交上带来许多麻烦,也会给洋人插手中国事务带来借口。杨大侠,我现在就去衙门和洋人们谈判,你通知杨老英雄做好准备,另外带领我的部曲进驻九门提督衙门。我在总理衙门办完事情马上过来和你会合。” 
  杨钰点头答应下去做事情了,薛福辰领着几个部下匆匆离开府第前往总理衙门。北京城又将迎来一个不眠之夜。 
  南京,李健却经历了一个惊险之夜。 
  北面的事情一切发展顺利,胡安也在天津登船启航北美,李健的心情特别舒畅。恰巧左宗棠从安徽来到南京拜见李健,李健一时兴起,又邀了李鸿章,三个人夜游秦淮。 
  他们先到了燕芳楼,找了花燕芳,让花燕芳和他们一起登船荡舟秦淮河。花燕芳自然高兴陪同,众人在船上饮酒吟诗,谈古论今。讲起天下大事,奇闻杂谈,李健的言辞牢牢的吸引了众人。花燕芳更是听的如痴如醉。李鸿章和左宗棠也是大开眼界,两个人对李健佩服的五体投地。像这样一位奇人真是旷古绝有,难得的是这样一个人正在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强盛,汉唐盛世的重现完全不是梦想。两个人心中重燃希望,心潮澎湃。 
  几个人游完船河,兴致不减,花燕芳提议一起去逛逛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夜市。众人弃船登岸。 
  时间已经不早了,夜市上人群基本散去,夜市的摊主们也开始整理摊位收拾回家,夫子庙正门广场上红军宣传队也开始收拾装备准备休息。 
  大家感到无趣只能四处闲逛一下。花燕芳自感出了坏主意,很不好意思,招呼大家回燕芳楼喝茶,李健高兴的答应。 
  花燕芳说自己知道一条捷径,领着大家穿过一条僻静的小巷回燕芳楼。 
  谁知道正在大家有说有笑行走的时候,一个壮汉埋伏在巷口突然冲出来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挟持了李健。事情发生的太突然,李健的贴身侍卫邱固元没有能够及时阻止。那壮汉用匕首顶住李健的脖项命令众人退后,大家无奈只能退后。 
  那壮汉头戴一顶斗笠,天黑看不清面容,身穿粗布衣服,打扮很普通。 
  邱固元感觉面前的人有些眼熟,他客气的对那壮汉说:“不知道阁下是谁?为何要劫持我家主人?” 
  花燕芳也花容失色,紧张的对那壮汉说:“你要什么我们给你就是,千万不可伤了他啊!” 
  那壮汉没有理会花燕芳,反倒用很古怪的语气对邱固元说:“护卫大人可真是健忘啊!我可不敢忘记!” 
  邱固元听声音更觉得熟悉,好像在那里听过。就是想不起来。 
  反倒是被劫持李健听出了这个声音,他并不慌张的说:“原来是你,好久不见,我到了南京还打听过你的下落,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这样见面了。林兄弟,别来无恙啊。”   
      第六章 太平洋攻略 第十节 劫持慈禧 
       
  那壮汉见李健竟然凭声音认出自己多少有点意外,嘿嘿的干笑。邱固元此时也想起了壮汉的来历,心中叫苦不迭,只能和声悦色的说:“原来是林文察将军,那日福州一别,林将军的性命还是我家主人救的,今日相见为何要劫持我家主人?” 
  林文察哈哈一笑,“那日我和你比武输了,实在是不甘心。你说我劫持你家主人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林将军是为了这等小事,你放开我家主人,我愿意和你再比试一番,那日能胜将军我也觉得胜之不武,能和你这样的高手比试,今天死在将军手里在下也愿意。” 
  林文察笑得更狂妄了,“你们这等鼠辈我看不上眼,等我宰了李健再和你较量吧。”说完举刀就要动手。众人大惊失色。 
  突然有声音高喊:“林将军住手!我有话说!”林文察仔细观看,见有人拨开前排的护卫走了出来。这个人正是李鸿章。 
  李鸿章问林文察:“林将军可还认得我?” 
  林文察果然停了下来,恭敬的回答:“我哪里敢忘,这不是李鸿章大人吗?小人还没有谢过李大人的救命之恩呢。” 
  李鸿章责备林文察道:“我那日收到消息从上海赶回南京向曾国藩求情保下了林将军的性命,可不是为了今天林将军做出这样的事情。” 
  “小的感谢曾国藩大人和李大人替小人向朝廷求情保下了小人的性命。今日就算不是为了北京的皇帝和太后,小人也要为曾国藩大人报仇。” 
  李鸿章摇摇头说:“你错了,那日曾国藩要和我联名保下大人的命。曾大人曾经和我说过一句,‘林将军无罪,是朝廷无情。’再说曾大人是病故的,和李健无关啊!林将军还是放过李健吧。” 
  “李健和曾大人是死敌,恕我不敬,李大人所做的小人难以苟同。我要为南京战死的湘军弟兄和曾国藩大人报仇。” 
  “我说了,曾国藩的死和红军没有关系。湘军幸存士卒也都归顺了政府,政府没有为难他们,反而给予厚待。林将军你太固执了。” 
  林文察冷笑,“我可能没有李大人变通。我只知道忠义二字。”李鸿章一时语结。没想到旁边的左宗棠开口说话,语气一点也不客气; “好一个忠义二字!不错,我左宗棠也投降了。可是林将军知道忠义 二字的含义吗?” 
  左宗棠毫不客气用手指着林文察说:“我泱泱大国向外国割地赔款卑躬屈膝,这样的朝廷早该推翻,林将军助纣为虐,怎么对得起我万里锦绣河山,这是大不忠。天下百姓在清廷的苛政之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林将军却要杀救世之主,怎么对得起天下百姓,这是大不义。林将军还讲什么忠义?”林文察被这么一问,心里大震。 
  李鸿章也说:“我猜林将军一定久居南京,将军刚才一定看到秦淮河两岸一派热闹非凡,国泰民安的景象,将军仔细想想,李健是旷世奇才,天降圣主,只有他能令我堂堂中华男儿扬眉吐气重振国威。将军开明豁达,胸怀国家大义,必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也算是林将军的救命恩人,希望将军能听我一言,三思后行。” 
  邱固元见林文察好像被他们的言辞打动,慢慢上前一步说:“我家主人在福州救过林将军的性命,还放林将军北上南京。林将军怎可恩将仇报?” 
  李健在林文察怀里说:“今日要是真的死在林将军手里也不后悔,只是林将军可还记得在福州巡抚府徐继畲老先生对你说的话吗?可惜不能亲手实现‘外可御敌,不辱国威;内可清政,强国富民。’的理想。” 
  林文察没有了刚才的狂妄,想想当日在福州那晚徐继畲对自己骂他背祖弃义的驳斥,想想刚才左宗棠和李鸿章所说的大忠大义,想想李健对自己的以德报怨,大仁大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也罢!这也许是天意如此。李健你一定要做个好皇帝。”说完右手放下手中的匕首,丢弃于地。左手推李健的后背,将李健推向邱固元。邱固元不敢大意抱住李健将他护在自己身后。其他的护卫们呼拉上前将林文察围住。 
  林文察没有逃跑的意思,豪气地说:“你们要杀就杀,我没有怨言。”侍卫们看着李健,希望李健能给一个准确地命令。 
  没有想到李健说:“你们给林将军让一条路出来。林将军你走吧。今天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当初我救林将军是看中林将军武艺高强,大忠大义。看来我没有看错人。” 
  林文察没有想到李健能放自己走,他愣了愣,鞠身向李健一拜。说了一句,“救民于水火,强国于世界,李大人保重,后会有期。”说完坦然转身离去。走的时候不忘对邱固元说:“以后一定要再领教侍卫大人的武艺。” 
  看着林文察消失在夜色中,大家游性顿失,花燕芳也不再邀请李健去燕芳楼喝茶,邱固元护着李健回府休息。左宗棠和李鸿章送李健回去后两个人也一同回旅店休息。 
  路上两个人没有多说什么话,李鸿章很为林文察不值,说他太过固执。左宗棠回了一句:“林文察真汉子也!”李鸿章大感无趣不再言语。 
  北京总理衙门。英法俄三国公使错愕的坐在衙门后院的大厅里,百思不得其解,眼前的这位清朝大臣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往日的温文尔雅荡然无存,竟然拍着台子怒火冲天。 
  英国公使卜鲁斯只好稍稍收敛了一下傲慢的态度。“薛大人,您是留守大臣,您应该清楚目前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大家都能得益。我们不明白您的态度和白天那么不同?如果您还这么坚持,我们要求和亲王大人谈判。” 
  “你们趁火打劫漫天要价,你们要新疆,要蒙古,要辽东,还要西藏。还说的那么动听,今天是我和你们谈判,你们找亲王大人也没有用!” 
  法国公使轻蔑的哼了一声,“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