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彼桌窒嗲稹:罄从捎谑贝牟煌鸵舻鞯谋浠钟写笱拧⑿⊙胖帧!洞笱拧啡坎谖髦埽舻鹘铣梁瘢31篇。《小雅》则产生于西周末期和东周,音调较轻快,计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时所演唱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属贵族们的作品,辞句虽典雅,但音调节奏迟缓板滞。
二、《诗经》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虽是诗歌的汇编,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很多为其它记录所没有的,因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称作一部古代优秀的历史作品。具体言之:《国风》中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劳动人民所受的痛苦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恋爱、婚姻以及各地民情风俗也有许多描写:《大雅》较集中地搜录了周王朝东迁以前各历史阶段的史诗,所反映的多是西周王朝兴起的事迹和西周盛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小雅》反映了西周末期政治废弛以及东周社会的混乱状况;《颂》的内容虽是歌颂祖先神灵之辞,但其中不少篇章也都属于史诗性的作品。
三、《诗经》与先秦历史?:?
《诗经》之《风》是地方乐歌?,?就是各地的土乐。这些诗篇相传是由周?王派专行游行四方采集而得?,?所以后人称采风?,?《风》大部分是各地民间歌?谣?,?但不是照原样保留下来?,?而是经过整理和润色的?,?对农业生活、社会?生活、恋爱婚姻及各地民情民俗都有一定程度反映。?
《雅》是宫廷和京畿一带所演唱的乐歌?,?有大雅、小雅之别?,大雅则产?生于西周末期和东周?,?反映了西周王朝的历史和农业生产状况。
四、《诗经》的流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汉?武帝立五经后?,?才称《诗经》。汉初传《诗》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三家?,?立于学官,?属于今文经学。毛诗晚出?,?未得立?,?《汉书·艺?文志》才著录《毛诗古训??传》?,?属于古文经?,?后来?,?齐鲁韩三家亡之?,?毛诗?独传?,?所以《诗经》又叫毛诗。东汉末?,?郑玄作笺,?唐初孔颖达作《正义》?,?现在主要传本是《十三经注疏》本之《诗经》?,?今人有程俊英之《诗经译注》?可参考。?
选文?:?《七月》是《国风》第一长篇?88?句,?描写了邑一年四季之农业劳动及劳役、田猎情况。?
1、《七月》是描写豳邑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和劳役、田猎等事,反映了奴隶受贵族的压迫剥削,虽终年勤劳,仍不免饥寒交迫的悲惨状况。
2、豳也作邠,今陕西彬县、旬邑县一带,周族的祖先公刘到古公亶父初曾在这里居住过。
3、螽斯:昆虫名,吃农作物、产卵多、繁殖快。古代用作祝颂子孙众多之辞。如:螽斯衍庆。
4、古代注音方法——方块汉字记音
(1)直音: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署车宫属,独骑,……从间道走军。(《汉 书·高帝纪》服虔注:走音奏)
(2)读如、读若注音法——用音同或音近字注音的方法。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夫子亲往。(《吕氏春秋·季冬纪》高诱 注:渔,读如《论语》之语。)
(3)反切:用两个汉字互相拼读,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大约起用汉代,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基本方法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 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互拼读。如:顿,都困切;乌,哀都切;演,以浅切。
5、双声叠韵:双声指的是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辗转、肃霜、蟋蟀;叠韵指的是几个音节的韵相同,如觱发、窈窕、逍遥。
6?、选文重点词语?:?流火、栗烈、仓庚、蕉、秀、蜩、莎鸡、向、?户、葵、觏。?
7?、翻译课文: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女工缝衣裳。十一月北风呼呼响,十二月寒气刺骨凉,粗布衣服无一件,怎样捱到年底无主张。正月里来修农具,二月里来下田忙,关照妻子和儿女,送饭南亩垅边上,田官老爷喜洋洋。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女工缝衣裳。阳春二月暖融融,黄莺枝头把歌唱,姑娘手提深竹筐,走在那条小路上,去采柔嫩养蚕桑。春天渐渐白昼长,采蒿人们一大帮,姑娘心里正悲伤,就怕公子哥看上把人抢。
七月火星偏西方,八月芦苇正茂畅。三月动手修桑树,拿起斧头拿起斨,高枝长条都砍掉,拉着枝条采嫩桑。七月伯劳在鸣唱,八月织布染丝忙,染出丝来有黑又有黄,朱红色的更鲜亮,得给公子哥做衣裳。
四月远志把子结,五月知了叫不歇。八月庄稼来收获,十月树叶纷纷落。十一月去打貉子,同时还要捉狐狸,好为公子哥做皮衣。十二月大伙来聚齐,继续打猎练武艺,小个儿的野猪归自己,大个儿的野猪献上去。
五月斯螽弹腿响,六月纺织娘抖翅膀。七月蟋蟀在野地,八月就往檐下移,九月蹦到门口叫,十月钻入我床底。堵上墙洞熏鼠群,封死北窗抹好门,可怜妻子和儿女,为着就要过新春,把这破屋来住进。
六月要吃郁李野葡萄,七月把冬葵大豆来烹调,八月去打枣,十月收水稻,用它配成好春酒,祝愿老人获长寿。七月采瓜肚里塞,八月再把葫芦摘,九月拾取青麻籽,掐些野菜打些柴,咱农夫靠这把嘴糊起来。
九月夯平打谷场,十月五谷入粮仓,黍米稻米加高粱,禾麻豆麦分开放。叹我农夫命里忙,刚把农活都干完,又有劳役须承当。白天出行割茅草,晚上在家搓草绳,赶快上房修屋顶,马上就要闹春耕。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抬入窖中藏,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里来寒霜降,十月扫净打谷场,备上两樽香甜酒,宰杀几只嫩羔羊,登上台阶进公堂,牛角杯儿举头上,祝一声万寿无疆。
思考题?:?
1、《七月》中农人社会生活中和贵族在宗亲方面有无关系???
2、从《七月》看周初农夫的社会身份及幽地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参考书?:
1、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版。
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附:《诗经·閟宫》译文:
庙宇深闭清净,广大而又严整,那位显赫姜嫄,德行处处纯正。天帝把她附体,无灾无害怀孕,足月之后分娩,后稷呱呱坠地。天赐后稷百福,黍稷早熟晚熟,豆麦先后播种。拥有天下土地,教民学会农艺。高粱外加水稻,还有黑黄黍米。统领四海土地,事业超过大禹。
后稷孝子贤孙,实属这位太王,居住岐山南侧,开始准备灭商。传到文武二王,太王事业弘扬,代天执行征讨,在那牧野战场。不得违误欺诳,天帝在你头上。治服殷商臣民,大功共同开创。
成王口称“叔父,册立您的长子,使他为侯在鲁。大力拓展疆土,当我周室佐辅”。于是爵封鲁公,使他为侯在东,赐予山川土田,还有属国附庸。
身为周公远孙,庄公次子鲁君,打着交龙旗帜,前来主持祭祀。四马六道缰绳,好不华美隆重!无论春夏秋冬,从来不敢懈怠,但凡祭祀礼品,未曾有过违碍。煌煌天帝在上,先祖后稷在旁,奉献赤纯牲牛,敬请享用品尝。上天连降洪福,周公英明皇祖,也来把你庇护。
秋天开始尝祭,入夏设栏养牛,红白雄牛健壮,牛形酒尊铿锵,乳猪连毛烤熟,还有肉片大汤,竹笾木豆肉案,祭器各式各样。演唱天子《万舞》,场面威武雄壮,奉祀裔孙福大,使你昌盛兴旺,使你长寿安康,保有天下东方,永远守定鲁邦,像山岳不崩溃,像河水不震荡。命在三老之上,长如丘陵山岗。
鲁公兵车千辆,长矛札系红缨,硬弓缠绕绿绳,弓矛双副备用。鲁公步卒三万,红线穿贝镶盔,行进抖出军威。痛击西戎北狄,严惩楚国群舒,没人胆敢抵抗。使你昌盛兴旺,使你寿高富强。见多识广老者,一起出谋划策,使你光大祖业,使你老而不衰,活到千年万载,长眉大寿无灾。
泰山高大雄伟,它是鲁国象征,辖有龟山蒙山,国境到达极东,沿海邦国臣服,淮夷也来朝贡,没谁敢不顺从,这是鲁侯之功。
保有凫山绎山,征服徐国旧地,控制海滨诸国,淮夷南蛮东貊,连同南夷部落,没谁敢不服从,无不唯唯诺诺,听从鲁侯吆喝。
天赐鲁公大福,高龄长寿保鲁,收回常、许边邑,恢复周公疆土,鲁侯宴饮喜乐,祝贺贤妻良母,优待众士大夫,国家于是巩固,屡受上天福禄,年老新牙复出。
徂徕山上苍松,新甫山上古柏,砍断之后截开,制成长短木材。松木屋椽粗大,正殿宽敞气派,新庙别具风采。奚斯作颂赞叹,佳句联成长篇,万民一致称善。
五、《春秋》与《左传》
重点:《左传》的史学价值,泓之战的翻译
难点:泓之战的选文翻译
解题:
一、关于《春秋》
从目前确知的情况来看,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当以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和西周时期的金文记载为标志。春秋末年孔子整理、编篡的《尚书》中的一部分文章和《诗》中《雅》、《颂》的一部分诗篇,也是较早的历史记载,前者同甲骨文、金文的记载都是殷周时代王侯贵族的档案文书。后者是西周王室祭祀宴享时的颂诗。这是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纪录。
一般说来,甲骨文记事简略,还不是有意识的历史记载。金文记事因青铜器物相联系而包含着传世的明确意识,这与甲骨文是有明确区别的。这些记载,都是当时人际当时事。一般不涉及到对于过往历史的追述;同时,所记之事多以王侯贵族为对象。这两点,表明了他们作为官方文书的性质。
孔子所编修的《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撰述的历史著作。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因致力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修撰。《春秋》而在中国史学史和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春秋”本各国国史统称,司马迁也把它们称为“史记”。孔子修《春秋》,当在春秋之末,他在阅读了西周和鲁国文献的基础上,博览备采,撰成此书。《春秋》以编年纪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历经鲁国十二公,共242年的历史。大约18000字,大致写出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著作,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属辞比事而不乱”。就是编缀文词、排列史事有一定的规范,全书井然有序。这说明《春秋》在编撰形式上的优点,二是用词造句讲究,二是善于综合、
排比史实。这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把历史事件一一排比出来,使人们可以对长时间的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春秋》初步创立了中国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在史学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春秋》记入死亡,因身份不同,有的书为“崩”,有的书为“卒”,有的书为“薨”。此为记军事行动,因双方或各方情况不同,而有伐、侵、入、战、国、取、救、执、溃、灭、败等种种书法。记杀人,因杀与被杀者的地位不同,有的书为“杀”,有的书为“斌弑”。类似这样一些在“属辞”上严谨有序的区别,其实反映了撰者对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
关于《春秋》在撰述上的成就,《左传》作者借“君子曰”给娱乐这样的评价:“《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说它言少意明,意义深远,表达婉转而有顺理成章,直言其事而无迂曲,能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这是把它的语言、内容、著述方法、社会作用都讲到了。司马迁也说《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也是从语言和意义上肯定了它的成就。
孔子修《春秋》的时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按照孟子的说法是“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也认为?,“《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入事挟?”?。他们的看法?,?道出了《春?秋》问世的时代特点?,?《春秋》作为反映春秋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著作?,?无疑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
?《春秋》对诸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进行了爬梳、综合、排比?,?勾勒了?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的轮廓。但是它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事件中?的有关人物?,?一般都没有写出它们的或他们的活动?,?这对于人们了解历史?的事实和把握历史面貌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由后来的《左传》来弥补?了。
二、《左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1、《左传》的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大体上是《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左丘明;司马迁所说的作《国语》的左丘;卫左氏人吴起即战国时相魏文侯的吴起。但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一一予以驳斥,理由如下:
《论语》中的左丘明与孔子似乎是同一时代人或者要早于孔子,而 《左传》记述到了孔子死后若干年;如果《国语》作者与《左传》同,那么二书至少仍有互补作用或相互参证作用,然而二书风格文笔不同不说,内容上也看不出有互为参考之意义;吴起是著名军事家,讲究形势、谋略,而《左传》不排斥“怪乱力神”内容,其观点不一致。
2、其成书年代当在公羊传、谷梁传之前,即战国之际,上距鲁哀公不远。有两种传本,一种是孔壁藏书,一种是民间私传本。《左传》是用先秦文字写就的,属古文经。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所记上限与《春秋》同?,?下限到鲁悼?公十四年?,?一共?269?年的历史?,?比《春秋》下推了?14年。《左传》是战国?时期早期间世的历史著作?,?关于其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也?有人认为是子夏或吴起。从《左传》的纪年和书法来看?,?其作者肯定是受?到了《春秋》的影响。据各种资料研究?,?《左传》似应是完成与战国初期的?作品?,?出自鲁国史宫的手笔?,?整理者可能是左丘明。它吸收了以往编年史?重视时间观念的长处?,但传文内容同所谓《春秋》经文内容并不密切配合?,?记载的历史也比《春秋》多?27?年。顾炎武说?“?左氏之书?,?成之者非一人?,?录之者非一世?,?可谓富矣。?”?是有道理的。
?不过?,一般认为《左传》是春秋时期编年史?,?作者相传为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按鲁国十三个君主的顺序编写?,?自鲁隐公元?(?公元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计?269?年。?
1、《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传。
在汉代,解释《春秋》的传有五种,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邹氏传、夹氏传,后两种早亡,流传下来的三种合称《春秋三传》,这 三传释经的侧重点不同。公羊传、谷梁传以释微言大义为主,左氏传则以史事叙述为主。
2、在体例上,《左传》依循《春秋》,以鲁四国君在位的年次为纲,依照周历(有时按鲁历),按时、月、日用史实说明《春秋》经文上所列举的重要历史事件,属编年体史书。
3、在内容上,《左传》记事终止时间较《春秋》后延27年,并且通过经传相对照看,有的经有传无,有的经无传有。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14年(前454年),历经鲁国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悼公13个君主。而《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中经12个国君。
《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完全一致,这不但从起止时间上能够看出来,而且具体内容上也是这样,有经有而传无的地方,有经无而传有的地方,有材料就解释,无材料就从略,只要有可靠材料,即便经无,也会记载下来。
4、今本《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
《春秋》《左传》二书,原本单行,晋杜预为二书作注,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为整齐记事,因将《左传》原文分割,按年隶属《春秋》经文之下,先经后传,合为一书,而成今本。
四、《左传》的成就
1、《左传》对中国史学的最大贡献是保存了大量史料。
全书18万字,材料丰富,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