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8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种放置,万历算是比较满意。这也难怪,大凡初当新郎倌的人,开头一些日子,都是恨天黑得太晚、亮得太早。万历虽然贵为天子,但跟普通的饮食男女没有任何不合。李太后唯恐他过早陷溺女色,重蹈他父亲的覆辙,因此大婚之前对他严加管教,竟真让皇帝以处男之身比及了大婚。

    但凡事物极必反,如今一旦开禁,万历皇帝那叫一个食髓知味、如痴如醉,只要一闻到闻到粉黛之香,触到肌肤之腻,甚至不消接触,只要看看皇后那鼓蓬蓬的胸部,他抑制不住,不分场合地址的yu求鱼水之欢。然而王皇后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肃静严厉女子,怎会允许他白日宣淫?

    只能在夜里áng以后,才会铺开矜持。

    所以大婚以后这些日子,万历皇帝夜夜笙歌,那天晚上不捣鼓个四五次,绝对睡不着觉。可是这样一来,多年养成的习惯早起,就成了难以忍受的折磨若不是想着,早朝是亲政的开始,他连五日一朝也觉着多了。

    这天又是例朝的日子,皇帝又是折腾了一宿,正和皇后相拥,睡得死沉死沉。外面便响起三下梆子声,然后是太监那尖细的声音:“恭请皇上起床啦……”万历睡得沉没听见,王皇后却一直留神听着,在大婚之后,李太后可谓谆谆教诲,让她做贤内助,切不成拖了皇帝的后腿。所以她一下就醒了,把皇帝推起来。然后传尚寝局的女shi进来,替自己和皇上穿衣梳洗。用过早膳后,恭送哈欠连连的皇帝坐上御辇,往中极殿上朝。

    ……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随着三声鞭响,百官迅速序班完毕,万历在金台御幄中升座,待必须的仪式演过之后,传旨太监高唱道:“有事具本早奏,无事卷帘退朝……………”于是鸿胪寺官员开始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进殿对皇帝行礼谢恩。首发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科道御史鱼贯进入大殿,各衙门的负责官员向万历述说政务并橡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需要的答覆。这一套节目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是的,很是之快,快得就像年轻人的房事,刚刚摆开阵势,就已经鸣金收兵了,能起到几多实际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早在成化年间,早朝便沦为一种意义大于实用的仪式了……本朝初年创业伊始、

    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五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决断,皇帝每天要措置数以千件的奏章和述说。

    这种非人的劳动量,只有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这种马上得天下的铁人能够承受,到了他们的后世子孙,便无能为力了。并且还有一个因素不得排除,就是后世的皇帝,虽然坐在他祖先坐过的宝座上,但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已经和祖先大有不合了。开国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为绝对的天宪法度,无不遵照执行。而他们却是在臣僚的教育下长大,他们的责任规模,即是这群文臣所放置的甚至其措置政务的是非标准,都不得违反文臣制定的标准,不得掺杂个人情绪,否则便会遭到无情的批评和劝谏,直到皇帝改正为止。

    这种权力的变迁,尽管在概况上很含蓄,但实质上却毫不含糊。

    究其原因,是因为开国皇帝建立了本朝,同时也设立了作为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而在建国百年之后,尤其是皇帝接连怠政的最近一个甲子,文官集团早已成熟,完全可以自力运转国家机器。所以,御前陈奏毫无悬念的流于形式……所有陈奏的内容,都已经在之前用书面形式上达,并依照事件的重要水平,依次由各部院、内阁、乃至廷议集体决策出来,只有必须让全体官员获悉的事情,才在早朝时重新朗诵一过其实就连这一项也没有需要,因为内阁会通过廷寄,将这些文件以书面形式下达给各衙门。

    而万历要做的,即是恬静的听大臣们汇报,然后不断的准奏……

    因为依照“陈五事疏,后定下的国策,他不得压住大臣的奏章,固然他也可以禁绝,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但那意味着否定了各部院、内阁、乃至全体大臣的意见,他必须拿出充沛的理由,摆事实、讲事理,使被否定的人心服。

    但讲事理是大臣的专长,辩论一百次,皇帝也不成能赢一次。因为他的年龄、学识、经验乃至权谋,都全方位的不敌手那些历经三朝,精明的如妖孽般的大臣。

    万历一直很困惑,大臣们明明把“圣心**,、“乾纲独断,挂在嘴上,自己这个皇帝却为何什么都做不了主?原先他以为,那是因为自己还,不敷资格担负国务的缘故。但大婚之后已经数月,还是没有任何改观……早朝依然是走形式,所有的奏对都是程式化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敏感的万历皇帝,自然能感觉出,这种可怕的程式化,严重削弱了自己的权威。那次严重的冲突之后他渐渐意识到,大臣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皇帝,作为天命的代表,其任务就是演练各种礼仪,作为政府合法的象征,也就是代表天命。白了,就是皇帝最好毫无主见,才能更好的代表天命就像他的曾叔祖弘治皇帝父亲隆庆皇帝,越是谦抑温和、听凭大臣们的左右,大臣们便越是奖饰他为有道明君,并希望后世皇帝以他为楷模。

    原来所谓的“亲政”其实是“亲争”就算是皇帝,也得撸起袖子来lu出后槽牙的全力去争,大臣们历来不会把权力主动奉还……

    万历不想像自己的父皇那样,成为一尊高踮金台的泥塑,他认为那是被绑架的皇帝:他更希望像祖父那样权掌天下、随心所yu,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皇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曾经在大婚之前,便用强留张居正,和廷杖胆敢否决言官,向文官展示自己的铁腕……朕已经长大了,成为一个迥异于先帝那样的皇帝,们最好放伶俐点!

    事后万历反思那一次的教训他开始后悔那次听了张四维的话,用罪己诏结束了那场纷争,他觉着自己应该再强硬一些……像自己的祖父那样把所有不肯听话的大臣,管他一百还是二百人统统廷杖,然后都赶出京城去!那样才能天下太平……

    然而像上次那样的轩然大波,究竟�结果是多年不遇的,绝大大都时候,朝堂上还是死水微澜的……尤其是张居正去后,最大的不服和平静因素不存在了,首辅沈默开始用温和的手段,抚慰被张居正整得死去活来的朝廷和处所官员,好比将考成法的考核标准,从完成九成减为八成:对没完成任务的官员,他也再给一年的观察期,再次完不成,才会惩罚。

    如此种种,使首辅大人宽仁的名声达到了极点,百官也从张居正的高压下松过气来,俯首奖饰还来不及,又怎会给他找麻烦?

    没有机会举起大棒,万历想要拿回权力,就太吃力了。公平公道的,他确实是个早熟的君主,无论是先天的伶俐才干,还是后天获得的教育,都要跨越他的父亲。所以为了争回自己的权力,他可谓下了很多苦功夫为了以高贵的仪表,给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认识到君主的成熟。万历特意向戏剧演员学习了发声,并依照太祖皇帝制定的礼仪,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他的坐姿肃静严厉威严,动作优雅沉稳,神情泰然自若,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果然令很多大臣奖饰他是少年英主。

    为了能加重权威,他每天都要亲自批阅奏章。奏章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各部院以本衙门的名义,呈送的“题本”上面的内容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很少会引起争执。另一榫则是京官以个人名义,呈送的称为“奏本”上面呈奏的事项,十有是本职之外的。好比夺情事件中,上疏的吴中行和赵永贤是翰林官,艾穆和沈思孝乃刑部司法官员,部元标更是通政司的观政,这些人上的就是“奏本”因为属于个人的批评或建议,所以事先没必要通知自己的上级。

    面且依照规矩,如累认为事态紧急,或者奏本会被通政司扣下,呈奏者可以自己送到午门,由管门太监接受,然后直送御前。因此奏本的内容,在皇帝看到,并送内阁票拟之前,百官是无从知悉的。所以引起震动的本章,往往属于这一类。

    杨继盛弹劾严嵩十大jiān,沈炼弹劾严嵩,海瑞的治安疏,乃至吴中行等人的辜疏,无一例外属于这种情况。

    虽然皇帝不得直接在奏本上批示,而是要在内阁出票之后,再酌情照票批红,可是万历还是很认真的阅看这类奏本。因为他坚信,偌大一个大明朝,这么多事情这么多人,不成能没有不服之事、不服之人,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不服人、不服事找出来,亮明了。一来可以显示自己火眼如炬、明察秋毫,更重要的是,要给内阁找麻烦!

    准确,是找沈默的麻烦。

    皇帝的思路很清晰,他知道沈默经营二十年,翅膀门徒广泛两京十三省,有道是林子大什么鸟都有,他就不信这么多沈党中人,就都那么省心,没有一个给沈默招风惹雨的。

    熟二十一史的万历皇帝坚信,这一招是无坚不摧的。就算北宋那群推行庆历新政的君子党,不也是被这样击破的么?

    当初庆历新政推行起来,因为范仲淹为首的君子党完全掌握了朝政,这让守旧的否决派十分恼火,想把他们赶出京城。然而范仲淹这伙人的名声太好了,就连仁宗皇帝也动不得他们。但否决派还是找到了机会一那年中秋,主管进奏院的苏舜卿与本衙属官聚会,还请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一帮名士加入。聚会的费用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将衙门过时的文纸卖失落,不足部分则由苏舜卿贴补。但在宋朝,卖作废文纸得来的钱只能没收,若用来si人打牙祭,即是触犯国法,只是这种

    事,没有人会在意,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然而否决派立刻给宋仁宗上折弹奏此事,请求严惩。仁宗皇帝架不住否决派频频上奏,加之自己也对君子结党、威胁君权心怀不满。于是下令将苏舜卿贬到苏州,永禁绝再回京城。加入那次宴会的十几位名士几乎全都是改革派,也全部被贬出京,就连范仲淹和富弼也受到株连,降职外调。转眼间,守旧派卷土重来,改革派被一打尽,京城中名士一时俱空,皇帝重新树立起权威……

    就这么一件事,便能使范文正的集团土崩瓦解。就不信沈默的翅膀,能比范仲淹的富弼、欧阳修、梅尧臣们的道德操守还要高!@

第**一章 桃花依旧笑春风(下)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八月的一天,万历终于比及了他想要的工具。这天过午,皇帝迷迷瞪瞪的翻阅奏章,正盘算着看完最后两本,就睡个午觉呢,看到那一份奏本时,一下就精神起来。

    那是户科给事中光懋所上的一本。这人向来低调,从不介入官场的党派纷争,但碰到犯警之事,却能恪尽职守慷慨建言,素有忠忱之名。数月之前,他奉命到辽东视察屯田事宜出了山海关,在关外呆了两个多月,回来后交付了差事,又以个人名义写了这份奏本,揭lu了一桩“杀降冒功,的大丑闻!

    事情产生在皇帝大婚之时,但无妨从七年前,朝廷结束在河套一带的用兵,将经略重点转移到蓟辽说起。

    天下人都知道,沈阁老入阁十二年间,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善用将帅、平和平静边疆之功。收复河套、平定西南的功绩自不消说,更可贵的是他对将帅的选用,和武备的整饬。

    沈默自己也认可,他对军事改革下得功夫最深,通过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军事系统改革,十多年间竭尽全力的成长军备,使大明的千里边防,画角连营,渐渐的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虎贲之师……

    比那些润物无声的制度性改革更醒目的,是他对边帅的选用和军事上的摆设。究竟�结果在这个漫长的后冷兵器时代,将帅的个人能力如何,仍是军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有了称职的统帅,才会有不怕死的大将。有了称职的大将,才会有不怕死的雄师。因为前方的将领选得好欠好,是边防平和平静与否的关键。

    沈默是幸运的,那时四方皆有将星熠熠:戚继光、马芳、李成粱、

    俞大猷、谭纶、王崇古、方逢时、殷正茂、凌云翼、刘显等等,均为可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实乃二百年来仅见的盛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日渐强大的宥事力量做后盾,他才能自在对国防大计进行安插。理戎政多年,他对整个局势有很客观的估量…鞋靶虽然已由强转弱,但游牧民族的特性,决定了以步兵为主的大明军队,终究处于被动的局面。

    完全消灭鞋虏,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更现实的是拉住一个打一个一他看到,门g古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各部时合时分,彼此也有攻杀,这就完全可以分而制之,他的策略就是“东制西怀,。

    西怀,就是对土默特和鄂尔多斯诸部的怀柔,这些门g古王公基本上被收拾服帖了。朝廷又赏给他们王爵,并开放互市解决了他们族人的吃饭问题。兵戈对谁都没有好处,他们自然愿意持久纳贡就封,并且通过羊毛贸易发了大财,紧贴在大明的屁股后面,撵都撵不走。

    但指望把狼一下子养熟是不成能的,何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事理,沈默不成能不明白,所以对盘踮辽东的土蛮和朵颜部落,就算他们恳求像土默11和河套的同胞那样封贡,也决不得同意。看待他们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

    事理很简单,假如同意了“东虏,的请求,鞋靶东、西两部就可能同时都看轻了封贡,反而一个也拉不住了。所以,对鞋靶的两大势力,采纳冷热截然不合的对策,就能包管他们彼此心怀怨怼,永远合不到一块儿…有了“东制,的对比“西怀,的那一部分就更为珍橡和平。

    有了“西怀,横亘在蓟辽之北,与大明形成呼应“东制,的那一部分轻易也不敢杀过来。

    执行“东制,战略的人选,沈默原先选定的是戚继光和马芳。戚继光稳固后防,呵护京畿不受骚扰。马芳作为突击军队,深入辽东,以骑兵制骑兵,消灭土蛮和朵颜的有生力量,将其赶得越远越好。

    然而马王爷终究是老了,到了卸甲安息的年纪,并且他身世宣大系统,遭到了辽东将门的强烈矛盾,根本阐扬不出作用来。所以经过频频斟酌,还是让马芳留在宣府,一面养老,一面震慑西虏。而替代者,只能是身世辽东,在复套战役中大放异彩,却又因为贪功冒进,所部几乎被全歼的李成粱……

    戚继光历来不会让人失望,到任之后,他一面着手练兵,一面修筑空心敌台。他在给朝廷的奏疏中说,蓟镇边防绵延两千里,只要一处呈现缺口,整条长城都废了,年年修,年年塌陷,纯属浪费。他提议,最好跨墙修建高五丈、中空、里面三层,工事完备的敌台,内里铠甲、器械、粮草俱全。士兵居内可守望,也可迅速集结成野战军。

    他的这一倡议,最终获得了朝廷的支持,历时三年,从居庸关到山海关,共修筑了一千二百个这样的敌台,使大明原来的软腹部一蓟州,成了铁打的壁垒。过去俺答入寇京畿的事,再也不会产生了。

    北边一时守备坚固,敌不得入,只能都转到辽东去了。辽东是大明固有的领土,作为燕京左臂、三面濒夷,一面阻海,山海关限隔内外,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因为其频繁遭受门g古、女真人的骚扰,汉家苍生假寓艰难,因而地广人稀,人口都集中在卫所驻地,并且大都是军队家属,故而辽东地区不置府县,专以都司卫所,实行军事统治。

    这种因地制宜的设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曾经十余万戎马全靠屯田,无需内地供养。然而好景不长,军屯的短处一样在这里爆发,并且因为地处关外,更加无法无天。大量的屯田被世袭武将家族侵吞,卫所军民沦为农奴,无奈大批逃亡。以至于田地荒芜,屯田尽废,饷源枯竭,军备逐渐废驰,使门g古人来去自如,完全丧失了对关内的屏障作用。

    选定这里做战场,自然是看中了其自己就是军事地区,并且地广人稀,对民生的破坏程但也正因为地广人稀,必须要用骑兵来作战,作为土生土长辽东人的李成粱,实在是非他不成的人选。

    沈默之所以一开始没用他,倒不是担忧他不得胜任,而是担忧他在关外不受控制的胡作非为,更加担忧辽东的武将集团,会更加水泼不进、尾大不失落。但想要在辽东成事,就只能用辽人。这是没有办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