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薇的大眼睛-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州第一指”,“风清扬再生”,“小李飞刀”,“欧阳屠龙”,“网上捕快”等时,让我误以为进入到金庸和温瑞安的小说当中,我一下子感到自己的名字土气和不合时宜,果不其然,我在聊天室半天,也没人跟我搭腔,我主动与人搭话,别人也爱理不理,弄得我心情特灰。下次上网后,我重新注册了一个大侠的名字,果然网友们频频向我暗送秋波。我注册的新网名叫“令狐王”,因为那时央视正在播放《笑傲江湖》,令狐冲是一个亮点,因而“令狐王”在足球聊天室一登录,便有无数“高手”前来与我比招论剑,一时间,我应接不暇,最后只好挂起了免战牌。    
    有一个故事很有趣,这就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武侠小说的传播,尤其是金庸的小说更是成为经典,而金庸的文学地位则急遽上升,不仅做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还做了浙江大学文学院的院长。不论教授怎么名誉,院长怎么顾问,80年代在文坛上不能登堂入室的武侠小说作家堂而皇之被正宗大学认同,委实是一步了不得的提升。与之相比,同样畅销的言情小说大师琼瑶却没有这么幸运,琼瑶奶奶的小说靠格格们的大眼睛还能走几本,文学地位不是低不低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不能说因为互联网抬高了武侠小说和金庸的地位,但互联网上的BBS和聊天室与武侠小说有着某种同构的关系,武侠的话语在聊天室使用起来异常的恰切,仿佛是度身订做的一般。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李安《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虽然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多次进军好莱坞,但最多也就是当个提名奖而已,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电影在自我东方化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可没想到功夫片这一招最投西方人的口味。不仅西方人,几乎现代人都有这通病。周星驰一部被新人类奉为经典的《大话西游》,从头至尾也离不开打打斗斗的功夫。现在张艺谋和姜文分别营造武打片,以期国际影坛在李安之后再来一次中国武侠热。金庸武侠小说被反复多次地重拍,也缘于功夫片有足够的市场效益。    
    在高科技发展到人的每一根汗毛的时代,人们反而更欣赏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们,何故?    
    这与武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关。    
    武侠是什么?武侠便是功夫高强、武艺出众的侠客。武侠小说便是描写这群人的命运故事,中国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都有着浓厚的强烈的武侠气息,《水浒》本身就是好汉演义,《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成长史是所有武侠英雄成长的浓缩,而《三国演义》的“刘关张”结义本身就是一种江湖义气,三国争雄与华山争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武侠英雄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仗义直拳,除暴安良,用今天的词叫倾向在弱势群体。二、他们是一帮无政府主义者,之所以称为“侠”就在于他们游离于黑暗的或光明的统治者之外,如果归附朝廷了,就不是大侠,而应叫作大内高手或捕快了。三、由于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往往没有法制观念,以德代法,是非曲直用感情的好恶了取舍。四、有超凡的武功能量和超凡的好运气,常常大难不死,常常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民间传说猫有九条命,可他们会有十八条命。可以说,侠本身的行为是既行的法律秩序不能容忍的,但他们往往又是道义的化身和道德上的卫士。他们能够穿行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地带,以非法律的形式行使道德的使命,就在于他们身上有超越人体极限的能量——他们往往是神话人物,他们是超现实的一群精灵。但他们又是以暴制暴、以恐怖制恐怖、以暗杀制暗杀、以陷阱制陷阱的英雄,虽然武侠中的英雄都是和平主义者,都是武功武德双馨的人格神,但他们用暴力代替法律,用个人行为代替政府行为,不论是国外的蝙蝠侠、佐罗和超人,还是中国的黑旋风、孙悟空、令狐冲。    
    武侠热经久不衰,从小说到电影电视,再到网络,不论载体怎么变化,武侠英雄从未受到冷落。尤其网络虚拟空间出现之久,更能满足人们内心的侠情结:游离于政府和秩序之外独立行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然后飘忽于山林之间,不见踪影。君不见,各路灌水英雄在BBS灌完水之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满以为被蒸发了。但一不小心,他又会从半路上杀出来,一展影子又不见踪影。可以说人的诸多梦想里,有一个梦想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能够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大侠之梦,幻想自己有自然的力量,又幻想自己有超越社会秩序的自由,是所有武侠迷心中的痛。


第二部分 武侠、灌水与大话第8节 武侠、灌水与大话(2)

    3.大话也是话    
    《大话西游》、金庸武侠、王朔小说是上网必备的三件“宝典”,金庸、王朔已成网络经典自不待说,这《大话西游》据说都是因为盗版VCD和网络才得以成为经典的。“大话”是广东话,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专门打电话给广州美女作家张梅核实这个词的含义,没想到张梅国庆期间应酬繁多,去赴宴了,接电话的是他老公老姚,老姚和我一起喝过酒,我就顺便向他请教“大话”粤语的语义,老姚说:    
    “大话就是谎言,也就是假话,还有言过其实的意思。”    
    普通话里的大话基本上是言过其实,与“假大空”联系在一起,所谓“假大空”是指假话、大话、空话,而粤语里的“大话”则似乎包含这三层意思,照《大话西游》的剧情来看,大话又接近台湾的“戏说”。但《大话西游》流传之后,“大话”似乎又与“无厘头”划上了等号,与“虚拟”、“戏拟”、“搞笑”等喜剧概念联系在一起。我在看《大话西游》的VCD时,看了一半,就知道会有文学研究者将它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因为它确实具备了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诸多因素。但我又有些心不甘,因为这些因素在其他香港电影电视剧里也反复出现过,不能因为这些因素就颂扬后现代文本的胜利。《大话西游》被网上传为经典的原因,很多人喜爱《大话西游》的原因,是因为那些比流行歌曲更流行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至尊宝    
    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他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    
    唐僧    
    至尊宝的这段在紫霞剑下的爱情独白怎么听也有些油腔滑调,可他确乎又传达了一种很奇异的情感,失去之后的惋惜与珍惜,这又似乎能够打中每个爱情伤心者的隐痛。而唐僧的那段饶舌的教诲,我们更是似曾相识,耳详能提,因为在网上被置换为各种“搞笑版”时,效果奇异地好,而且百换不厌。    
    几乎没有一个“大话迷”能够有条有理有逻有辑地将《大话西游》的故事复述出来,但《大话西游》的这些经典的对白,他们能够脱口而来。我第一次问一个年轻的朋友《大话西游》是什么,她先说周星驰演的至尊宝,然后便噼里啪啦地给我背诵了那段“我爱你……一万年”的独白,见我还不明白,颇有些嘲弄似告诉我,都是新人类喜欢的,你们文学家,嘿!    
    我起初以为像张惠妹、李玟的歌一样只是E时代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可等我租碟回家一看,发现不是那么简单,不只是新人类的时尚,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反叛性的,对单一语言价值论的反叛。因为我们习惯的语言价值系统总是以阐释意义作为定位系统的,可《大话西游》里的故事和语言大多是以游戏作为定位系统的,尤其是人物的台词往往充满了否定之否定的喜剧效应,它们不再表述传达什么,而在于语言自身的戏游与碰撞,比如菩提与至尊包的另一段经典对白:    
    菩提: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哎,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干吗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这种绕口令似的对白近乎废话,就语言叙述产生的意义近乎零,因为它叙述的指向不是推向意义,而是自我循环的快感。按照一般语言学的规律来看,这样的对白简直就是无聊,因为这样的“修辞”没有表达出什么内容,按照文学创作对人物对白的要求来看,它也是犯了不必要的“错误”,既没有推进情节的发展,也没有表达人物的内心,只是两个人没理由的“较劲”。但这就是“大话”的本质,大话飞翔在语言价值上空之外,就是不落到语言的意义之场,大话盘旋在人物的嘴巴之间,就是不肯在人物的价值关口上停留,语言被抽象了,因而是大话、套话。这也就不难理解《大话西游》里的许多台词被演绎成各种版本,“足球版”,“美女作家版”,“王朔版”,“王俊生版”,“教学版”,“考研版”,“托福版”等,就在于“大话”的非具象性,有某种抽象的符号价值。当然,“大话”需要一个语境,这个语境除了相互熟悉《大话西游》之外,载体也非常重要,网络这个没有文章检查制度的载体,正是“大话”适宜生存疯长的温床。    
    4.大字报与废话的力量    
    大话、灌水,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废话,或者称为负语言,因为它不产生价值和意义。语言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交际工具,本身是应该产生意义和价值,废话不能成为工具,只能是一种负语言。其实,人们往往忽略负语言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事实上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量的废话,就像传媒每天产生大量的文字垃圾一样,生活的延续和连接更多的时候是靠负语言在支撑的,就像思想的存在是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思想一样,语言的价值是浮现在负语言的泡沫之上的帆船,废话也是有价值,有时候也是有力量的。《大话西游》中,饶舌的唐僧被牛魔王捉住之后,对看押他的小妖精反复灌输“人的妈妈是妈,妖的妈妈也是妈”的废话,居然让看押的小妖精自杀了,与孙悟空的金箍棒功效一样。这当然是一种夸张,但废话的力量让人生畏。    
    网络上的灌水族所使用的文体基本上都是文革期间流行的大字报,似曾相识又归来说明一种文体存在的可能性。大字报产生的时代,是大民主的时代,也是秩序和法制混乱的时代,大字报的内容无一例外是攻击性的,是不讲逻辑和论证性的,为了引起注意,无一例外要危言耸听,制造效果,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在文革期间贻害无穷。大字报的作者和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侠客们一样都使用一种暴力话语来获得霸权效应,只是大暴力话语、霸权效应与语境有关系,文革期间的大字报能够呼风唤雨,在于有合适的外部环境,有合适的“武林”背景。今天的大字报不仅违法,也没有市场,因为一个秩序已经建立,法制渐趋健全的社会里,“大话”文体活跃BBS版上,倒是情有可原。第一,它是虚拟的,不要说匿名的,即使真名实姓也因网络的虚拟性而淡化,你即使讲某人的真事,大家也以为在灌水,这和报纸就不一样。第二,它是非政治化的,BBS虽然也议论政治问题,不过,它不像大字报那样对具体人实施政治攻击,灌水者往往显示自己才情多于政治关怀,很少有人把恩怨放到BBS去解决。第三,废话也需要有出口处,城市有下水道,人身上有排废系统,废话自然也应有集散地,网络没有普及时,广播电台的听众交流充当了这个排遣角色。90年代初期广播电台重新焕发青春,便是开通了与听众直接交流的渠道,听众与主持人的交流的95%是废话,但废话有人说,也有人听。至今那些没有上网的市民还在通过电台这个半自由的载体(因为电台增设了监听系统)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个社会,如果废话没有合适的通道,没有固定的释放渠道,集中起来发酵,也会成为一种可怕的能量。    
    大字报是一种武侠化的文体,没有哪一份大字报不是大气磅礴、豪情满怀的,也没有哪一份大字报不是以除暴安良、仗义执言的身份出现的,但大字报摒弃的是秩序、法制和理性,会搅乱、破坏正常社会的正常生活。而网上的大字报(比如灌水)、网上的武侠只是语言的狂徒,他们在虚拟空间里的暴力和恐怖,在排泄他们心中的愤懑和黑暗之后,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运轨。从这样的意义上看,大话无害。王朔对金庸、对鲁迅的发难便是当代大字报的“杰作”,但丝毫也没有一向鲁迅的地位和金庸的畅销,应了唐人那句“尔曹身败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2001年的初夏,周星驰因为《大话西游》应邀来到具有百年辉煌历史的北京大学讲课,这不仅对星仔来说比任何一次演出都更为重要,对长期被内地人视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他们推崇的星仔走进中国的最高学府,而这之前,北大人曾歇斯底里地反对另一位红影星巩俐做该校的研究生,怕巩明星玷污了北大神圣的文化和高贵的学术。而同为明星的周星星(追星族的昵称)却被奉为座上宾,当国际影评委员会主任的巩小姐则连做学生的份也没有,这倒不是北大人势利,而是那部《大话西游》实在是经典。事后,我看了星仔与北大学子的对话记录,北大学子不失北大的高超和深度,而星仔或许是到了北大的缘故,俨然有文化大师的气度,真让我惊讶。    
    如今上网的三件宝已有两件被北大接纳,金庸在更早的时候在一片争论声中当上了北大的文学教授,香港搞笑巨星周星驰借《大话西游》也登堂入室,唯独王朔一人落落寡欢在三里屯自家酒吧与北大隔城相望。王朔没想到他耻于与知识分子为伍时,知识分子也会耻于与他为伍。不过,海纳百川的北大不会这么小气吧?王朔也许会过把北大瘾。    
    2001年10月5日于碧树园


第二部分 武侠、灌水与大话第9节 “三高”与真声艺术(1)

    京郊的一个夜晚    
    2001年7月13日,这是一个周末的夜晚,我在北京林业大学对面的一间二居室的客厅里和女儿一起看来自莫斯科的申奥直播。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的心在砰砰地跳,女儿紧紧攥着我的手,她的掌心在出汗。北京代表团的陈述结束之后,是张艺谋拍摄的宣传带,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镜头,那些向西方展示古老东方和现代中国的生活场景,我对女儿说,下面该看到“三高”紫禁城音乐会了,女儿说,不会吧?话音刚落,“三高”紫禁城的宏大场面便在荧屏上出现,《今夜无人入梦》的雄浑歌声响起,仿佛预示着北京将度过一个“无人入睡”的夜晚。    
    果不其然,在帕瓦洛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三大金嗓子的形象出现不久,奥运老人萨马兰奇在他权力接力棒移交前夕,用他低沉的充满勉力的嗓音向全世界宣布:北京。    
    北京沸腾了。    
    我听到了窗外的欢呼声、鞭炮声和锣鼓声。    
    我耳畔老是回荡着帕瓦罗蒂那悠扬的《今夜无人入睡》,一直到梦中。    
    另一个美好的夜晚    
    与北京申奥成功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紧紧相连的是另一个美好的夜晚,这就是2001年6月23日北京紫禁城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或许这个美好的抒情的夜晚,揭开了北京2008年奥运交响的序曲。    
    事情已经过去多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晴朗澄明的夏夜,在金碧辉煌的东方紫禁城里,西方歌剧艺术的精华大放异彩,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音乐与建筑彼此融汇,人面与歌声灿烂碰撞……京城的女士们在那样一个流光溢彩之夜,穿着也格外地靓丽和西化,各式各样的晚礼服和时尚性感的背带裙以及高耸入云的发髻成为这个夜晚不可或缺的部分。《北京青年报》6月24目评价这次音乐会用了三个“如果不是”,“如果不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不是中国人的生活水准大幅度提高,如果不是中国人的音乐文化素养有了惊人的进步,很难想像怎么会有那么多音乐爱好者自己掏腰包坐在午门场倾听天籁。”这是对“三高音乐会”意义的肯定,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说。但显然有点简单化了,“三高音乐会”显然得力于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