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万骑出金城郡击西羌。他远斥候,坚营壁,先计而后战。酒泉太守辛武贤向宣帝建议边郡屯兵并出酒泉、张掖,合击■、开诸羌。赵充国考虑大兵一出,转运烦费,徭役复发,同时,匈奴、乌桓也可能乘机骚扰北边,因此坚持集中力量先平定先零羌,而以威信招降■、开羌。宣帝终于采取了这一部署。先零羌被击溃后,■羌果然不烦兵而服。随即赵充国又奏罢骑兵屯田,条陈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振旅而还,复为后将军卫尉。神爵二年秋,若零、离留等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帅诸羌四千余人降,汉始置金城属国安顿降羌。后赵充国以年老请求辞职,但朝廷遇有关于少数族的重要事务,仍不时征询他的意见。甘露二年(前52)卒。

  (田人隆) 
 


    
赵高
    赵高

  (?~前207) 秦朝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后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审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并恢复原来官爵。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为玺书赐长子扶苏,命其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咸阳主持丧葬。赵高得幸于胡亥,又考虑到蒙氏兄弟掌权对自己不利,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诈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诸公子、公主皆被处死,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赵高惟恐大臣入朝奏事告发他,又劝二世深居禁中,不朝见大臣,以此进一步专擅朝政。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谏说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结果被迫自杀。左丞相李斯则被赵高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市。章邯也因受到猜忌,在巨鹿一战失败后投降项羽。此后赵高拜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其意旨。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就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田人隆) 
 


    
赵恒惕
    赵恒惕

  (1880~1971) 1920~1926年湖南军政首领。字夷午、彝五,号炎午。湖南衡山人。1880年1月11日(清光绪五年十一月三十)生。湖北方言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09年回国,随蔡锷主办广西陆军小学堂,历任广西常备军协统、广西督练公所会办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率新军拥广西巡抚沈秉堃宣布独立。旋率部北上,驰援武汉,任左翼军司令,驻孝感,与南下之清军对峙。民国成立后任第十六旅旅长,返湘协助湖南都督谭延辏д嗑印6胃锩穑巫苤富勇适ザ酰辉揽汕踩胂嬷儡济瘢航馊刖┡行淌辍1915年因袁世凯欲称帝,颁赦令,经蔡锷等具保,获释出狱。次年袁死,赵回湖南,任湘军第一师师长,嗣后代督军。1920年11月被广州军政府任命为湘军总司令,后又任省长。赵倡议联省自治,创制省宪,名为自治,实与直系军阀吴佩孚联结甚紧。1921年4月通电反对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次年春反对北伐军入湘作战;1923年前后,镇压农民,破坏农会,压制民众运动,为湖南各阶层人民所反对,于1926年3月被迫去职,退居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官,1939年8月任湖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抗战胜利后为省参议会主席。1949年去香港,后去台湾,1951年在台湾为“总统府资政”。1971年11月23日在台北病逝。

  (严如平) 
 


    
赵孟
    赵孟

  (1254~1322) 元朝文学家、艺术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出身宋朝宗室。南宋末年,为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元灭南宋后,闲居家中。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笼络南方地主阶级,派人寻访江南有声望的人物,赵孟钣φ

  到大都,任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等职,后出任济南、汾州(今山西汾阳)、泰州等处地方官。至大三年(1310),复召入京,先后任翰林侍读学士、集贤侍讲学士等职。延祐三年(1316),为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元朝实行四等人制,赵孟钗先硕僦烈黄罚诘笔笔羌奔某栌觥5导噬希て诘H蔚氖且恍┫猩⒅拔瘢谡紊喜⒉黄鸲啻笞饔谩

  赵孟钤谑摹⒁袈伞⑹榉ā⒒婊⒐盼锛ǖ确矫娑加泻芨叱删汀K氖逍伦匀唬谠柚姓加兄匾匚弧K谑榉ㄉ咸岢垂牛┎芍诔ぃ猿梢桓瘢⑿小⒉菔槲抟徊痪小罢蕴濉敝疲院蟠跋旌艽蟆T诨婊矫妫悦项擅长山水、鞍马、花鸟、人物。他反对南宋的院体,开一代风气,成为元代画坛的领袖。

  赵孟睢对÷硗肌

  他的诗文有《松雪斋文集》十卷;传世的书法作品有《仇锷墓碑铭》、《许熙载神道碑》等;绘画作品有《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等。

  参考书目

  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陈高华) 
 


    
赵普
    赵普

  (922~992)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属天津)人。后周时即为赵匡胤亲信幕僚,是帮助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之一。

  北宋建立后,历任枢密使、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针对五代军阀割据的情况,建议宋太祖赵匡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不让名位已盛的大将掌握兵权。赵普的建议为宋太祖所采纳,对北宋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宋太祖在统一战争中所执行的“先南后北”方略。赵普也曾参与制定。赵普原为村学究,无甚远见卓识,故宋初“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与赵普也有密切关系。赵普为相,刚毅果断,然亦颇专权,太祖末,罢相,出镇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南)。太平兴国六年(981),他帮助宋太宗赵炅制造所谓“金匮之盟”的伪证,声称杜太后临死前,命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宋太宗,由赵普起草誓书,藏之金匮。赵普遂得以复相,并参与迫害宋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不久出镇邓州(今河南邓县)。后又入相,又出为西京留守。赵普罢相期间,仍不断向宋太宗上奏,对军政大事提出建议,淳化三年(992)三月,以太师、魏国公、给宰相俸禄的优异待遇致仕。不久病死。

  (吴泰) 
 


    
折变
    折变

  宋赋税输纳办法之一,实际上成为一种加税名目。征科赋税有固定物品,官府根据一时所需,变而取之,谓之折变。按照规定,折变并用平估,使其值轻重相当,且以纳月上旬时估中价准折,实际上却往往增取其值,亏损人户。如纳麦在六月,州县遂串通市司于五月中先减麦价,仅留三四分,待科折已定,即顿增价。大观二年(1108),京西路以盐钱、杂钱折变物料,孟州温县小麦实价每斗为钱一百二十文,而折变只作五十二文;颍州汝阴县(今安徽阜阳)实价一百一十二文,折变只作三十七文。陕西路粮价,大观四年已数倍于往昔,折变却仍用熙丰之价,致使税户陡增六七倍之赋。按照规定,折变物色数额,须于起纳前揭榜晓示,实际上却往往临时变更,反复纽折。如应纳现钱,即小估价值令纳绸绢,又以绸绢之值折纳丝绵,复将所纳丝绵回纳现钱;以绢较钱,绢倍于钱,以钱较绵,钱又倍于绵。反复纽折,辗转增加。南宋初,两淮州县一亩地的赋税,经过纽折竟高达四五斗,为正税的四五倍以上。

  (梁太济) 
 


    
折帛
    折帛

  南宋折纳绢帛的一项重赋。南宋初,在和买演变为定额税的同时,又将夏税与和买绢帛之类折纳钱币。广西路在北宋时已将夏税麻布改纳折布钱,南宋时又加重税额。川峡四路有两川(成都府路、潼川府路)畸零绢估钱、四川激赏绢(后利州路与夔州路减免,则称两川激赏绢)、两川绵估钱、西川(成都府路)布估钱,则将绢、绵、麻布等折铁钱与纸币钱引输纳。在江南、两浙等路,则有东南折帛钱。最初在建炎三年(1129),规定两浙路全部上供䌷绢,每匹折钱二贯。后又按夏税、和买䌷绢一半折钱的比例,推广于各路。

  南宋东南各路各个时期的折帛比例不尽相同,如宋孝宗赵昚时曾规定䌷折二分,绢折三分,绵折五分,而各地官吏又往往不按规定比例征收折帛钱。东南折帛钱额最高曾达每匹十贯以上,绍兴十七年(1147),规定两浙路夏税䌷绢每匹折钱七贯,和买䌷绢每匹六贯五百文,绵每两四百文,江南路䌷绢每匹六贯,绵每两三百文。宋孝宗时,规定东南折帛钱以铜钱、东南会子中半输纳,南宋晚期,又改为以铜钱、关子中半输纳。在某些地区,官吏还迫令百姓折银输纳。据绍兴后期统计,东南折帛钱收入达六百万贯左右,为南宋极其沉重的一项赋税。

  (王曾瑜) 
 


    
折冲府
    折冲府

  唐代府兵基层组织的名称。府兵的基层组织泛称军府。西魏、北周时期军府的长官是开府,其副为仪同。隋初为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军府即改称骠骑府。隋炀帝改骠骑、车骑两将军为鹰扬郎将与副郎将(副郎将后改鹰击郎将),军府也改称鹰扬府。唐初恢复骠骑、车骑将军官称,各自置府。武德六年(623),车骑将军隶属骠骑府,次年又改骠骑为统军,车骑为别将。贞观十年(636)军府统称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其副为果毅都尉。

  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折冲府分布各地,随时置废,全国府数增减不恒,较多时为六百三十三(一作六百三十四)府,一说多达八百,少则不满六百。为了维护居中驭外的军事形势,唐代军府集中设置于关中,大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为河东、河南,南方军府很少。诸府大都因所在地立名,每个府的管辖区域别有规定,称为“地团”,大小不等,折冲府和地方长官没有统属关系。但设置都督的州,都督多兼任州刺史,他对折冲府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力。

  诸府分属十二卫及东宫六率(见十六卫)。每年,卫士分番上长安,于所属之卫承担宿卫任务。如调发府兵征防,须朝廷颁铜鱼符及敕书(合称鱼书),由刺史和折冲都尉会同勘对,才能差发。调发全府,即由折冲都尉率领;调发不尽,则由果毅或别将率领。每年冬天,折冲都尉主持教练军阵战斗之法。正月,折冲府造卫士名籍,名下具注三年来宿卫、征防及其他差遣情况,评定优劣,申送所属之卫。折冲府储备战马、帐幕和鍪、甲、弩、矟等武器,征行时配给兵士。府兵自备军资、衣装、轻武器和行粮。每府由国家给与公廨田四顷或公廨钱十万至二十万。公廨田大致采取租佃形式,收取地租;公廨钱以高利贷形式收取利息,这些收入作为本府公用和官员食料开支。

  唐初,折冲府曾经在军事组织、教练、指挥各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唐高宗以后,特别是武则天统治的后期,由于战事频繁,兵士死伤以及逃亡的日益增多,缺额又难以补充,府属卫士空额越来越多。到了唐玄宗统治期间,折冲府逐渐成为空壳,番上宿卫由兵员寡弱而至于无兵可交。天宝八载(749),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标志着府兵制的彻底破坏。以后,折冲府只有兵额,却没有军士、武器、马匹,折冲、果毅等官员虽时见记载,那只是一种军官的虚衔而已。

  参考书目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第6章,中华书局,北京,1963。

  唐长孺:《唐书兵志笺正》卷1,科学出版社,北京,1957。

  (杨德炳) 
 


    
折估
    折估

  唐朝后期财政收支上市价和官价的相互折算。南朝宋、齐在征收赋税时,往往把租折成绵绢。当绢布价廉时,又将折成绵绢的租和原来纳布的调都折成钱征收。南齐时钱贵物贱,布价大跌,而官价仍照宋初旧估,百姓负担加重若干倍。唐朝从前期开始,市场上的货物由政府估定牌价,按质好坏,分为上、中、下三等,是为官估。建中(780~783)以后,货轻钱重,物价下跌,各地的实际物价被称为时估,又称实估。两税中的户税,以钱定税。定税数额,皆用缗钱计算,纳税之时,又折为绫绢。由于物价下跌幅度太大,四十年间,绢一匹由四千文降为八百文,米一斗由二百文降到五十文以下,按原定税钱数额折纳实物,百姓负担无形中增长四五倍,大大超出了农民的负担能力。因此,中央政府又定出一个高于实估,接近建中元年初定两税时物价的价格,称为虚估。因为是尚书都省所定,所以又称省估。尚书省户部的度支司在接受各地的税物和把物资发给各政府部门时,都要增长本价,即按虚估折算,称为折估。官吏的俸禄,布帛部分也按虚估付给。地方官吏在把税物送交中央时均按照省估,而留州和送交节度使或观察使的税物则按照实估即时价征收。元和三年(808)裴垍为相,奏准留州、送使的钱物,一切令依省估征收,由此唐后期财赋主要基地江淮一带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其后,唐政府又规定,两税中折纳的绢帛,按一定比例,一部分按虚估即省估征收,一部分按实估即实价征收。但事实上,各地官吏以实估征敛的情况一直没有停止。

  参考书目

  刘淑珍:《中晚唐之估法》,《史学集刊》1950年第6期。

  (吴宗国)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活佛。17世纪初,西藏佛教觉南派(Jonang…pa)僧人多罗那他(Tāranātha)受请前往喀尔喀部传教近二十年,常驻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深得喀尔喀部统治阶级的信奉和支持,被尊为哲布尊丹巴(Rje…btsun…dam…pa),意为圣贤尊者。明崇祯七年(1634)多罗那他圆寂。次年,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生次子札那巴札尔,喀尔喀部遂认定是多罗那他转世,即哲布尊丹巴一世(1635~1723)。清顺治六年(1649)哲布尊丹巴一世进藏学经,达赖五世迫令他改宗黄教,授给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意为长生不老之人)的尊号。从此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由觉南派改属黄教。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进攻喀尔喀部,哲布尊丹巴一世劝说喀尔喀部归顺清朝。乾隆以后,其转世须经由清廷主持的金瓶掣签确定。1911年哲布尊丹巴八世在沙俄怂恿下宣布“独立”,成立“外蒙古自治政府”,称“大蒙古皇帝”。1919年11月撤销自治。1921年3月白俄军据库伦,拥哲布尊丹巴八世复辟。7月,蒙古人民革命党于库伦成立革命政府,以哲布尊丹巴八世为立宪君主。1924年3月哲布尊丹巴八世圆寂于库伦。11月蒙古取消君主政体,成立人民共和国。

  (王辅仁) 
 


    
浙赣战役
    浙赣战役

  1942年5月至9月,日军为破坏浙江沿海中国空军基地及打通浙赣线而发动的一次战役。1942年4月18日,美国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首次袭击日本后,在中国浙江省衢州空军机场降落。日本大本营为破坏美军飞机空袭日本,令日本中国派遣军击溃浙江省的中国军队,以摧毁主要空军基地。日军调集第十三、第十一军九个师团,约十四万余人,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俊六指挥下由杭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