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台条约》
    《烟台条约》

  1876年(光绪二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名《滇案条约》、《芝罘条约》。

  1874年(同治十三年),英国陆军上校柏郎率领一支近二百人的武装探路队探测从缅甸到中国云南的陆路交通,英国驻华使馆派遣翻译马嘉理前往滇缅边境接应。次年(光绪元年)2月,马嘉理引领柏郎一行未先行知会地方官,由缅甸八莫进入云南。滇西边境居民对突如其来的人马深感疑惧,2月21日在腾越(今云南腾冲)曼允杀死马嘉理及随从数人。柏郎一行被迫折回八莫。是称“马嘉理事件”或“滇案”。事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乘机要挟清政府,把事件的发生归咎于中国边吏的指使,要求将云贵总督岑毓英等提京审讯,并称要撤使、绝交和用兵;同时提出广泛的讹诈要求,包括减免税厘、增开通商口岸和开放云南边界贸易等等。清政府与英交涉历时一年多,采取了一再退让的态度,先谕令岑毓英从速调查该案,继派湖广总督李瀚章赴滇究办,后又申斥岑毓英办事拖延,并捕杀十多名边民以示“惩凶”。1876年8月21日,经赫德斡旋,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举行正式谈判。9月13日,双方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烟台条约》分十六款,及另议专条一款。主要内容为:①英国得派员到云南调查,准备商订滇缅边界及通商章程。②洋货在各口租界内免收厘金;洋货运入内地,不论华商洋商一律只纳子口税,全免内地说。③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开放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为轮船停泊码头;英国可派员驻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④凡遇内地各省或通商口岸有关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使馆可派员前往“观审”;各口发生中外诉讼案件,应由被告所属国官员各按本国法律审断。⑤英国可派员经甘肃、青海、四川前往西藏及转赴印度;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⑥中国对滇案及1876年以前中英间各案赔款二十万两,并派员赴英表示“惋惜”。

  《烟台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立即批准。但英国一直到1885年7月与清订立《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限定对鸦片税厘征收额后,才予批准。《烟台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西南边疆危机,并且扩大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规定的外国特权。

  (夏良才) 
 


    
焉耆
    焉耆

  中国古代西域城郭王国,唐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乌夷、■夷、乌耆等(均为焉耆语Argi的音写);佛教文献作亿尼、忆尼或阿耆尼,则是梵文Agni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定名为喀喇沙尔。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回焉

  印欧种,操印欧语系的焉耆语(又名吐火罗语A方言)。9世纪以后,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清代在此安置蒙古土尔扈特部(见厄鲁特蒙古),又有大批陕、甘、青回族迁徙到此。

  焉耆国位于天山中部的焉耆盆地(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环抱在天山、霍拉山和库鲁克塔格山间,东临博斯腾湖,东通高昌,西临龟兹,盛时领地包括今焉耆、库尔勒、博湖、和硕、和静、尉犁等县市。都员渠城,又称河南城(今博格达泌古城,一说今焉耆县城)。

  西汉时,人口三万二千余,隶属于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设置控制西域的僮仆都尉,经常驻扎在焉耆、危须、尉犁间,向各国征收赋税,转输匈奴。汉武帝刘彻通西域并征服大宛后,开始在渠犁等地屯田。宣帝时,日逐王降汉,僮仆都尉罢。神爵二年(前60),汉始置西域都护,驻焉耆西南乌垒城,监护北道诸国。王莽代汉后,与匈奴绝和亲,匈奴攻西域,焉耆首先响应,攻杀都护但钦。天凤三年(公元16),王莽遣五威将军王骏、西域都护李崇讨焉耆,焉耆诈降,袭杀王骏,不久李崇也殁于龟兹。东汉初,焉耆受治于莎车王贤。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向汉遣子入侍并献珍宝,请都护。汉光武帝刘秀不出兵,侍子留敦煌,后逃归。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攻匈奴,取伊吾。翌年,重置都护。十八年,明帝死,焉耆与龟兹攻杀都护陈睦及吏士二千余人,归属匈奴,匈奴率其攻于阗。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班超迫降龟兹,汉重设都护,唯有焉耆、尉黎、危须三国不肯降。六年,班超率诸国兵讨焉耆等国,斩焉耆王广、尉黎王汎等,立焉耆左候元孟为王。汉安帝永初元年(106),西域复乱,元孟归降匈奴。延光三年(124),班勇平车师,焉耆等国不降。汉顺帝永建二年(127),敦煌太守张朗与西域长史班勇攻入焉耆,元孟遣子入献。汉灵帝建宁三年(170),随戊己校尉曹宽讨疏勒。东汉时,焉耆人口达五万二千,有兵两万余,势力增强。

  三国时,汉、匈奴势衰,焉耆乘机兼并其旁尉梨、危须、山王等国,成为北道大国。西晋武帝太康中,焉耆王龙安遣子入侍。龙安曾为龟兹王白山所辱,安子会即位后,为父报仇,攻杀白山,自占龟兹,遣子熙归焉耆为王,国势大振,葱岭东诸国多归属。会后为龟兹人杀死。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前凉张骏派沙州刺史杨宣进征西域,龙熙拒战失败而降,入贡于前凉。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也曾遣使其国,有书信往还。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吕光伐龟兹,兵至焉耆,国王熙(一作泥流)率旁国请降。北魏太武帝太延年间(435~440),数次遣使朝贡,魏使董琬也曾至其国。太平真君三年(442),魏灭北凉,北凉残部在沮渠无讳率领下,经鄯善、焉耆入高昌。九年,北魏以焉耆剽劫使者为名,派成周公万度归率车师王车伊洛、伊吾唐和等攻伐,焉耆王鸠尸卑(毕)那率四五万人拒守,被魏军击败,都城陷,鸠尸卑那逃奔龟兹,龟兹王纳为女婿,待之甚厚。魏在此设镇,使唐和留守,万度归西掠龟兹而还,车伊洛父子及唐和也在正平初年(451~452)由焉耆东入魏都。焉耆经魏军的攻掠,国势大衰,不久即受治于北方的柔然、高车。5世纪末、6世纪初,又被嚈哒破灭,国人分散,无法自立,请求高昌王麹嘉派第二子入焉耆为王。其后,焉耆龙姓王族重新执政。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3),曾向北周遣使献马。入隋,势力极衰,仅有兵千余人,附属于西突厥。隋文帝开皇末(约594),铁勒诸部起兵打败突厥处罗可汗,焉耆又归附铁勒,称臣纳贡。隋炀帝大业年间(604~618),国王龙突骑支遣使入隋贡方物,但同时又隶属于西突厥。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突骑支遣使入唐,请求开辟焉耆直通敦煌的大碛道以便使者、商贾往来。高昌国由此失掉途经吐鲁番的中转贸易之利,于是在贞观十二年与西突厥处月、处密等部联合,击破焉耆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而回。唐太宗李世民以此为由,派兵在十四年灭高昌国,归还其所掠焉耆人。同年,西突厥大臣屈利啜弟娶焉耆王女,联合与唐对敌。十八年,安西都护郭孝恪率军出银山道,攻下焉耆城,擒突骑支,以其弟栗婆準摄国事,俘突骑支至长安。唐军一撤,西突厥屈利啜囚栗婆準,以西突厥吐屯摄领焉耆,遣使入唐,太宗责之。焉耆使龟兹杀栗婆準,立其从父兄薛婆阿那支为王,仍以西突厥为声援。二十二年,阿史那社尔率唐军征龟兹,擒斩薛婆阿那支,立其从父弟先那準(一说婆伽利)为王。唐高宗初年,焉耆王死,唐遣龙突骑支归国为王,死。龙嬾突立。显庆三年(658)阿史那贺鲁乱平,焉耆成为唐安西都护府下属四镇之一。上元年间(674~676)设焉耆都督府。调露元年(679),唐为切断吐蕃与西突厥余部的联络,以碎叶代焉耆备四镇。焉耆地位下降,国小人寡。唐玄宗开元七年(719),龙嬾突死,焉吐拂延立。因十姓可汗徙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代碎叶备四镇。唐在此屯田,总有七屯。安史之乱后,吐蕃进攻西域。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焉耆王龙如林与唐镇守使杨日祐仍率军坚守,直到贞元六年前后为吐蕃攻占。但不久回鹘败吐蕃,焉耆归属漠北回鹘汗国,国王与回鹘族官吏共同执政。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庞特勤率西迁回鹘主力入据焉耆。一大批焉耆人由龙姓王率领,东入伊州及河西走廊,成为甘州、沙州一带的部族之一,号龙家。焉耆的龙姓王朝终结,此后,这里成为西州回鹘国的组成部分,为回鹘五城之一,一般称作唆里迷。11世纪龟兹脱离西州回鹘后,焉耆成为其西部边镇。直到蒙古兴起后,它仍是畏兀儿国(即西州回鹘)下属的兀鲁思(ulus,领地,“国”)。13世纪末,畏兀儿王国在元朝与西北蒙古宗王的战争中被消灭,焉耆也结束了独立或半独立的时代。后经察合台后王和准噶尔等部的统治,最终归入清朝版图。

  焉耆依山临水,农牧渔业兼营,丝路贸易也很兴盛。焉耆佛教在龟兹影响下以小乘信徒居多,境内有著名的明屋千佛洞。近代以来,在这里发现过一些梵文、焉耆文佛教文献,其中有焉耆佛教大师圣月(Ariacintri/Arya…candra)从梵文译成焉耆语的《弥勒会见记》剧本,表明这里还流行上演佛教戏剧。而且,一些焉耆语佛教文献直接影响了回鹘文佛典的形成。焉耆还是中古时期西域摩尼教的传播中心之一,吐鲁番曾出土有关焉耆摩尼教寺院的中古波斯文和回鹘文文书。

  (荣新江) 
 


    
阉党
    阉党

  明代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明朝宦官专权十分严重。英宗时的宦官王振,宪宗时的宦官汪直皆曾树有党羽,但至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阉党势力始形成,刘瑾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号称八虎。瑾掌司礼监,永成掌东厂,大用掌西厂。大学士焦芳、刘宇、吏部尚书张綵、兵部尚书曹元锦、锦衣卫指挥杨玉和石文义等皆为刘瑾心腹,他们排斥异己,广取贿赂,权擅天下,威福任情。公侯勋戚以下忤意者,谪斥有差;并屡兴大狱,冤号遍道。

  熹宗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权势,形成明代最大的阉党集团。其成员,内监有王体乾、李朝钦、王朝辅等三十余人。外廷有大学士顾秉谦、魏广微等,其中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号五彪;其他又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此外,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均置死党。魏忠贤也依靠这个集团的势力,打击反对派,扩大权势。顾秉谦、魏广微协助魏忠贤兴起杨涟、左光斗大狱,又以三案为题,残酷镇压东林党。著名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周顺昌、魏大中、顾大章等均被迫害致死。阉党崔呈秀等更劝魏忠贤定《三朝要典》,企图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崇祯初,魏忠贤被诛,诏定逆案六等,阉党主要人物自旧辅以至庶僚,入逆案者凡两百六十余人(见明代宦官)。

  (李洵) 
 


    
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

  春秋中期,晋、楚为争霸中原进行的一次大战。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五月,晋厉公率师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兵力薄弱,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削弱了霸权。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著名的范例。

  (应永深) 
 


    

    燕

  先秦姬姓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燕本作叄В殖票毖啵郧鹩趭犘盏哪涎啵ń窈幽涎咏蚨保V芄骱螅芴U俟珚'被封于燕,他自己留辅王室,而令其子就封,成为第一代燕侯。

  西周、春秋时期,燕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都城在蓟(今北京)。其周围分布着许多戎、狄和■貊部族,仅东南与齐邻接,同中原各国来往较少,国力一直不强。

  北京玻璃河出土的堇鼎铭文关于燕侯的记载

  燕下都出土饕餮纹半瓦当

  燕下都出土兽面纹半瓦当

  燕下都出土双龙纹半瓦当

  关于西周时期的燕国,史书记载很少,只知当时共有十一代燕侯,第一至八代名号不详,最后三代为惠侯、釐侯和顷侯。

  春秋时期的燕国,史书记载也较少,《春秋》经传和《国语》都很少提及。《世本》、《竹书纪年》和《史记·燕世家》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燕世系,但彼此龃龉不合。春秋早期,承西周晚期夷狄交侵的局面,燕国常常受到北方山戎的侵扰。据《世本》记载,燕桓侯曾一度把都城南迁到临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或疑为今易县)。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燕,齐桓公出兵相救,恢复了燕的疆界及其与中原周王室的联系,阻止了山戎南下,此后(或更早),燕的都城又北迁到蓟。

  战国时期,燕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弱,但在当时的列国兼并战争中也起过重要作用。燕与齐、赵、中山相邻,四国经常发生冲突,到战国中晚期,争战愈演愈烈。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称王。易王卒,子燕王哙即位,相邦子之深受重用。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子之,又收回秩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官玺,让子之重新任命,并由他决断国事,实行政治改革。公元前314年,子之行新政三年,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聚众作乱,围攻子之。子之反攻,杀死市被与太子平。双方激战数月,死伤甚众。在孟轲的劝说下,齐宣王出兵伐燕,五旬将燕攻下。燕王哙死难,子之出亡,被齐擒获而醢其身。中山也乘机攻占燕大片土地。各国见齐国无意退兵,打算吞并燕国,遂谋伐齐救燕。公元前312年,秦、魏、韩出兵救燕,败齐于濮水之上。次年,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派兵护送回燕,立为燕昭王。昭王即位于燕破之后,立志报仇雪耻,卑身厚币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励精图治,燕从此强大。这一时期,燕国设有两个都城,上都为蓟,下都为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但也有一说认为汉良乡县为燕的中都。燕将秦开破东胡后,将领土扩大到辽东,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有今滹沱河以北的河北北部及辽宁之大部。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赵、魏、韩五国伐齐,攻入齐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齐相淖齿杀死。齐人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距守。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惠王猜忌乐毅,改用骑劫为将。田单进行反攻,收复丧失的七十余城,燕从此国势不振。到燕王喜时,又屡败于赵。公元前251年,燕派栗腹、庆秦攻赵,为赵将廉颇所败。公元前243年,赵派李牧攻取燕的武遂、方城。次年,燕派剧辛攻赵,又为赵将庞煖所败。公元前236年,庞煖攻取燕的狸、阳城。秦乘燕、赵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也不断攻取三晋之地。公元前228年,秦破赵,虏赵王迁,兵临易水,直接威胁到燕国。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派王翦、辛胜击溃燕、代联军于易水以西。又次年,王翦拔取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参考书目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李零) 
 


    
延祐经理
    延祐经理

  元仁宗延祐年间在江南地区查勘田粮的行动。经理,即查核田土顷亩、理算租税钱粮。当时江南富豪和诸王、寺观等大量隐占官、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