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2-伤寒论翼-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气行,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弦脉象长,数脉象短。脉数因于气之不足,则数为虚可知。风为阳邪,风则为热, 
虚为阴邪,虚则为寒。虚寒相搏于营卫,卫气不足以御之,此恶寒所由来也。上条阳中有阴,而反征其发热,此 
条阳中见阳,而反征其恶寒,是互文以见义。此二条皆当发汗,而与但浮者不同。故又云∶“脉浮紧者,法当身 
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不可发汗,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可知用麻黄汤不专治寒伤营者,皆仲景 
法矣。又云∶“脉浮数者,法当汗出愈。若尺中脉微,此里虚不可发汗。”则又见脉浮数者,不得竟用麻黄汤。 
又云∶“伤寒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则所云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者, 
为稀热粥示法耳。夫人之尺脉,如树之有根,不拘浮数浮紧,皆据尺脉以审虚实,此又仲景为浮为在表之注疏 
矣。十脉中无紧脉,紧即弦之转旋。当知按之不移,是静为阴之体;转旋无常,是动为阳之用。故浮中见紧者, 
系在中风,与伤寒之阴阳俱紧者殊矣。紧又与数相似,紧见于法象,数见于至数。然紧以气来之长,反得为阴中 
有阳之实脉;数以气来之短,反得为阳中有阴之虚脉也。若脉浮而大,是阳中见阳,此两阳合明之脉。然脉不遽 
大,必至三四日乃大,是阳明内热外见之脉,此浮不得仍为在表。当知大为病进,故见心下反硬,即攻之不令发 
汗耳。若浮脉而迟,面热赤而战栗者,是阳中见阴,故面见假热,而身见真寒。此因迟为在脏,故无阳不能作汗, 
而浮为在表,则又当用渍形为汗之法矣。迟因浮而从表,浮因大而从里,浮无数而反虚,紧入浮而成实,则表里 
脏腑阴阳虚实之间,悉属定不定法也。 

卷下
太阳病解第一
属性: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书者须紧记提纲以 
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 
如太阳提纲提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八字,是太阳受病之正面。读者要知三阳之脉俱浮,三阳俱有头痛症,六 
经受寒俱各恶寒,惟头项强痛,是太阳所独也。故见头连项强痛,知是太阳受病。盖太阳为诸阳主气,头为诸阳 
之会,项为太阳之会故也。如脉浮恶寒发热,而头不痛项不强,便知非太阳病。如头但痛不及于项,亦非太阳定 
局。如头项强痛反不恶寒,脉反沉,不可谓非太阳病。或温邪内发,或吐后内烦,或湿流关节,或病关少阴,法 
当救里者也。因当浮不浮,当恶不恶,故谓之反,所谓看出底板法者以此。前辈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七日复传 
之说拘之,故至今不识仲景所称之太阳病。 
太阳病有身痛、身重、腰痛、骨节疼痛、鼻鸣干呕、呕逆、烦躁、胸满、背强、咳喝、汗出恶风、无汗而喘 
等症,仲景以其或然或否,不可拘定,故散见诸节,而不入提纲。又太阳为巨阳,阳病必发热,提纲亦不言及者, 
以初受病者,或未发热故也。其精细如此。故诊者于头项强痛,必须理会此等兼症,更细审其恶风恶寒之病情, 
有汗无汗之病机,已发热未发热之病势,以探其表里之虚实,是从旁细看法也。即于此处辨其有汗为桂枝症,无 
汗为麻黄症,无汗烦躁是大青龙症,干呕发热而咳是小青龙症,项背强KT KT 是葛根症,用之恰当,效如桴鼓。前 
辈以桂枝主风伤卫,麻黄主寒伤营,大青龙主伤寒见风,中风见寒分 
三纲鼎立之说以拘之,所以埋没仲景心法,又败坏仲景正法。 
脉浮,只讲得脉体之正面,诊者当于浮中审其强、弱、迟、数、紧、缓、滑、涩、弦、芤。故太阳一症,有 
但浮、浮弱、浮缓、浮迟、浮数等脉,散见于诸条。或阳浮而阴弱,或阴阳俱紧,或阴阳俱浮,或尺中迟,或尺 
中脉微,或寸缓、关浮、尺弱,必体认以消息其里之虚实,是从中索隐法。若谓脉紧是伤寒,脉缓是中风,脉紧 
有汗是中风见寒,脉缓无汗是伤寒见风,夫既有伤寒中风之别,更有伤寒中风之浑,使人无下手处矣,岂可为法 
乎?凡见脉浮迟、浮弱者用桂枝,浮紧、浮数者用麻黄,不必于风寒之分,但从脉之虚实而施治,是仲景治法, 
亦是仲景定法。今伤寒书皆以膀胱为太阳,故有传足不传手之谬。不知仲景书,只宗阴阳大法,不拘阴阳之经络 
也。夫阴阳散之可千,推之可万。心为阳中之太阳,故更称巨阳以尊之。又中身以上,名曰广明,太阳之前,名 
曰阳明,广明亦君主之尊称。广明居阳明之上,故六经分位,首太阳,次阳明。又腰以上为阳,膀胱位列下焦之 
极底,其经名为足太阳,以手足阴阳论,实阴中之少阳耳,以六腑为阳论,与小肠之太阳,同为受盛之器耳,不 
得混膈膜之上为父之太阳也。仲景以心为太阳,故得外统一身之气血,内行五脏六腑之经隧。若膀胱为州都之官, 
所藏精液必待上焦之气化而后能出,何能外司营卫而为诸阳主气哉?岐伯曰∶“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 
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是心肾为一身之大表里也。膀胱与肾为表里,第足经相络之一义也。且表里亦何常 
之有?如太阳与少阳并病,刺肺俞、肝俞,岂非以肝居胆外,为少阳之表,肺居心外,为太阳之表耶?少阴病, 
一身手足尽热,以热在膀胱必便血。夫在膀胱而仍称少阴病,是知膀胱属腰以下之阴,得为少阴之府,不得为六 
经之太阳,故不称太阳病。又太阳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热在下焦,下血乃愈。盖 
太阳位最高,故太阳病以头项强痛为提纲。此云热结下焦,是太阳阳邪下陷之变症也。其云随经,云在里,是知 
膀胱属在下焦,为太阳之根底,而非主表之太阳;为太阳之经隧,而非太阳之都会;为太阳主血之里,非诸阳主 
气之太阳也明矣。 
伤寒最多心病,以心当太阳之位也。心为君主,寒为贼邪,君火不足,寒邪得以伤之,所以名为大病。今伤 
寒家反以太阳为寒水之经,是拘于膀胱为水府,因有以寒召寒之说,而不审寒邪犯心、水来克火 
之义矣。夫人伤于寒,热虽甚不死者,以寒所在,是邪之所留,热之所在,是心所主也。如初服桂枝而反烦,解 
半日许而复烦,大青龙之烦躁,小青龙之水气,十枣汤之心下痞硬,白虎、五苓之燥渴心烦,皆心病也。若妄治 
后,叉手冒心,恍惚心乱,心下逆满,往往关心,是心病为太阳本病也。然心为一身之主,六经皆能病及。故阳 
明有愦愦、怵惕、懊 等症,少阳有烦悸、支结等症,太阴之暴烦,少阴之心中温温欲吐,厥阴之气上冲心、心 
中疼热,皆心病也。何前辈有伤足不伤手之说?夫心主营,肺主卫,风寒来伤营卫,即是手经始。且大肠接胃, 
俱称阳明,小肠通膀胱,俱称太阳,伤则俱伤,何分手足?如大便硬是大肠病,岂专指胃言?小便不利,亦是小 
肠病,岂独指膀胱?且汗为心液,如汗多亡阳,岂独亡坎中之阳,而不涉离中之阳耶?因不明仲景六经,故有传 
经之妄耳。 
人皆知太阳经络行于背,而不知背为太阳之所主;竞言太阳主营卫,而不究营卫之所自;只知太阳主表,而 
不知太阳实根于里;知膀胱为太阳之里,而不知心肺是为太阳之里。因不明《内经》之阴阳,所以不知太阳之地 
面耳。《内经》以背为阳,腹为阴,五脏以心肺为阳,而属于背,故仲景以胸中心下属三阳;肝脾肾为阴,而属 
于腹,故仲景以腹中之症属三阴。此阴阳内外相输之义也。营卫行于表,而发源于心肺,故太阳病则营卫病,营 
卫病则心肺病矣。心病则恶寒,肺病则发热,心病则烦,肺病则喘。桂枝疗寒,芍药止烦,麻黄散热,杏仁除喘。 
所以和营者,正所以宁心也;所以调卫者,正所以保肺也。麻、桂二方,便是调和内外表里两解之剂矣。如大青 
龙用石膏以治烦躁,小青龙用五味干姜以除咳嗽,皆于表剂中即兼治里。后人妄谓仲景方治表而不及里,曷不于 
药性一思之? 
太阳主表,为心君之藩篱,犹京师之有边关也。风寒初感,先入太阳之界,惟以得汗为急务,得汗而解,犹 
边关之有备也。必发汗而解,是君主之令行也。若发汗而汗不出,与发汗而仍不解,是君主之令不行也。夫汗为 
心之液,本水之气,在伤寒为天时寒水之气,在人身为皮肤寒湿之气,在发汗为君主阳和之气。君火之阳内发, 
寒水之邪外散矣,故治太阳伤寒以发汗为第一义。若君火不足,则肾液之输于心下者,不能入心为汗,又不能下 
输膀胱,所以心下有水气也,故利水是治伤寒之第二义。若君火太盛,有烦躁消渴等症,恐不戢而自 
焚,故清火是太阳伤寒之反治法。若君火衰微不足以自守,风寒内侵于脏腑,必扶阳以御之,故温补是太阳伤寒 
之从治法。其他救弊诸法,种种不同,大法不外乎此。 
发汗、利水,是治太阳两大法门。发汗分形层之次第,利水定三焦之高下,皆所以化太阳之气也。发汗有五 
法∶麻黄汤汗在皮肤,是发散外感之寒气;桂枝汤汗在经络,是疏通血脉之精气;葛根汤汗在肌肉,是升提津液 
之清气;大青龙汗在胸中,是解散内扰之阳气;小青龙汗在心下,是驱逐内蓄之水气。其治水有三法∶干呕而咳, 
水入即吐,是水气在上焦,在上者汗而发之,小青龙、五苓散是也;心下痞硬,硬满而痛,是水气在中焦,中满 
者泻之于内,十枣汤、大陷胸是也;热入膀胱,小便不利,是水气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桂枝去桂加苓术是 
也。 
太阳之根,即是少阴。紧则为寒,本少阴脉。太阳病而脉紧者,必无汗。此虽太阳能卫外而为固,令汗不出, 
亦赖少阴能藏精而为守,故不得有汗也。人但知其为表实,而不知其里亦实,故可用麻黄汤而无患。若脉阴阳俱 
紧而反汗出者,是阳不固而阴不守,虽称亡阳而阴不独存。曰此属少阴者,是指太阳转属少阴,而非少阴本病。 
太阳阳虚,不能主外,内伤真阴之气,便露出少阴底板。少阴阴虚,不能主内,外伤太阳之气,便假借太阳 
之面目。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用四逆以急救其里;少阴病而表反热,用麻辛以微解其表。此表里雌雄相应之机 
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即见烦躁是阳气外发之机。六七日乃阴阳自和之际,反见躁烦,是阳邪内陷之兆。所 
云阳去入阴者,指阳邪下陷言,非专指阴经也。或入太阳之府而热结膀胱,或入阳明之府而胃中干燥,或入少阳 
之府而胁下硬满,或入太阴而暴烦下利,或入少阴而口舌干燥,或入厥阴而心中疼热,皆入阴之谓。后人惑于传 
经之谬,因不知有入阴、转属等义矣。 

卷下
阳明病解第二
属性:按阳明提纲,以里症为主。虽有表症,仲景意不在表,为有诸中而形诸外也。或兼经病,仲景意不在经,为 
标在经而根于胃也。太阴 
阳明同处中州,而太阴为开,阳明为阖也。故阳明必以阖病为主,不大便固阖也,不小便亦阖也,不能食、食难 
用饱、初欲食反不能食,皆阖也。自汗盗汗,表开而里阖也。反无汗,内外皆阖也。种种阖病,或然或否,故提 
纲独以胃实为主。胃实不竟指燥粪坚硬,只对下利言,下利是胃家不实矣。故汗出解后,胃中不和而下利者,不 
称阳明病。如胃中虚而不下利者,便属阳明,即初硬后溏,水谷不别,虽死而不下利者,总为阳明病也。盖阳明 
太阴,同为仓廪之官,而所司各别。胃司纳,故以阳明主实;脾司输,故太阴主利。同一胃病,而分治如此,是 
二经所由分也。按阳明为传化之府,当更实更虚,食入胃实而肠虚,食下肠实而胃虚,若但实不虚,斯阳明病根 
矣。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上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总纲也。然致实之由,最宜详审, 
有实于未病之先者,有实于得病之后者,有风寒外束、热不得越而实者,有妄吐汗下、重亡津液而实者,有从本 
经热盛而实者,有从他经热盛转属而实者。此只举其病根在实,勿得即以胃实为可下之症。 
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表症之提纲。故胃中虚冷,亦得称阳明病,因其表症如此也。然此为内 
热发外之表,非中风伤寒之表。此时表寒已散,故不恶寒;里热闭结,故反恶热。只因有胃家实之病根,即见此 
身热自汗之外症、不恶寒反恶热之病情。然此但言病机发见,非即可下之症也,必谵语、潮热、烦躁、胀痛诸症 
兼见,才可下耳。 
太阳总纲示人以正面,阳明总纲反示人以底板。其正面与太阳之表同,又当看出阳明之表与太阳不同矣。如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是阳明之桂枝症;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是阳明之麻黄症。本论云“病得 
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即此是也。后人见太阳已得此脉症,便道阳明不应有此脉症,故有尚在太阳将入阳 
明之说。不知仲景书,多有本条不见,而他条中发见者,若始虽恶寒与反无汗等句是也。以阳明表症本自汗出不 
恶寒,故加“虽、反”字耳。有本经未宣而他经发见者,若太阳之头项强痛、少阳之脉弦细者是也。若头痛而项 
不强,脉大而不弦细,便是阳明之表矣。太阳行身之后,阳明行身之前,所受风寒,俱在营卫之表。太阳营卫有 
虚实,阳明营卫亦有虚实。虚则桂枝,实则麻黄,是仲景治表邪之定局也。仲景之方, 
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见此症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后人妄以方分经络,非惟阳明不敢用二方,即太阳亦弃 
之久矣。阳明之表有二∶有外邪初伤之表,有内热达外之表。外邪之表,只在一二日间,其症微恶寒汗出多,或 
无汗而喘者是也。内热之表,在一二日后,其症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也。表因风寒外束,故仲景亦用麻、 
桂二汤汗之;表因内热外发,故仲景更制栀豉汤,因其势而吐之。后人认不出阳明表症,一二日既不敢用麻、桂, 
二三日后,又不知用栀豉。不识仲景治阳明之初法,所以废弃仲景之吐法,必待热深实极,始以白虎、承气投之, 
是养虎贻患也。六经伤寒,惟阳明最轻,以阳明为水谷之海,谷气足以胜邪气;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血气足以 
御寒气;阳明寓两阳合明之地,阳气足以御阴气也。阳明阴邪一日恶寒与太阳同,二日便不恶寒反恶热。故《内 
经》曰∶“二日阳明受之,”以阳明之症在二日见,非谓阳明之病在太阳受交也。仲景曰∶“伤寒三日,阳明脉 
大。”要知阳明伤寒,在一日二日,即寒去热生,三日见阳明之大脉,则全无寒气,便是阳明病热,而非复前日 
之伤寒。始虽由于伤寒,今不得再称伤寒,以伤寒之剂治之矣。阳明之恶寒,二日自止,固与他经不同,其恶寒 
微,又不若太阳之甚。阳明在肌肉中蒸蒸发热,但热无寒,与太阳翕翕发热,寒束于皮毛之上者不同。阳明自汗, 
亦异于太阳中风之自汗。太阳虽自汗,而出之不利,有执持之意,故其状曰 ,阳明自汗,多有波澜摇动之状, 
故名曰 。太阳之脉浮而紧者,热必不解;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太阳脉但浮者,必无汗;阳明脉但浮 
者,必盗汗出。二经表症表脉不同如此。 
今伤寒书,以头痛分三阳,阳明之头痛在额,理固然也。然阳明主里,头痛非其本症。《内经》曰∶“伤寒 
一日,巨阳受之,以其脉连风府,故头项痛。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二日阳明受之,其脉夹鼻络于目,故 
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是《内经》以头痛属太阳,不属阳明矣。仲景有阳明头痛二条∶一曰阳明病,反无 
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此头痛在二三日,而不 
在得病之一日,且因于呕咳,而不因于外邪也。一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身热者,与承气汤。此头痛反在太 
阳病衰时,而因于不大便,即《内经》所谓 胀而头痛,非因于风寒也。其中风伤寒诸条,俱不及头痛症,在阳 
明头痛,又与太阳迥别矣。 
本论云“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此处当直接“栀 
子豉汤主之”句。若发汗三段,因不用此方而妄治所致,仍当栀子豉汤主之。仲景但于结句一见,是省文法也。 
后人竟认栀子豉汤为汗下后救逆之剂,请问未汗下前,仲景何法以治之乎?要知咽燥口苦,腹满而喘,是阳明里 
热;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表热。因阳明之热自内达表,则里症为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