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却伸出手摆了摆示意王承恩不要说话,他双耳耸动,聆听着外面的动静:“山东的军报该到了,朕好象听到了杨嗣昌的脚步声。”

    王承恩忙侧耳听出去,万岁爷自从身子不适之后,宫中的人走起路来都是轻手轻脚,就连呼吸也下意识地着,生怕打搅了皇帝。

    这个时候的西苑安静得厉害,从这里听出去,外面的庭院里有蜜蜂嗡嗡地飞着,却是一片寂寥。

    “万岁爷听得差了,没有人过来。”王承恩小声回答。

    “往日午时,山东的军报就该到了,今天怎么拖延到现在。”崇祯问,语气中带着略微的不满。

    王承恩看了看御案,上面的折子和急报堆积如山。从这些折子的册页封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臣刘宇亮”、“臣洪承畴”、“臣颜继祖”字样,不用问,都是从山东前线那边递过来的。册数不等,依次排序,从左到右,铺满了整张大案。

    这些折子有前线请粮请饷的,有汇报战况的,有请援兵的,但更多的是洪、刘二人互相攻击的弹劾奏章。

    自从建奴进山东,围济南之后,万岁爷的整个三魂六魄都被这场战役给吸引过去了。

    是啊,如今济南已经被围一个多月,已是岌岌可危。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大明朝的战争就没断过,农民贼军将整个西北和中原打得一片糜烂,而建奴也是先后三次入寇劫掠。可以前无论大明朝的仗打得如何不堪,可鲜有城池失陷的事情发生。但如今,建奴入关南下之后半年间不但拿下了四十多座城市,就连济南也将不保。

    一省的省会若是落入敌手,那可是大明朝破天荒的事情。即便是成祖奉天靖难,好象也没打下过一座省城吧。难不成,这次要在他崇祯皇帝手头破了这个先例?

    这样的政治风险,皇帝承受不起,朝廷也承受不起。

    这一个月以来,皇帝吃不饱睡不香,每天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问前线可有战报送来。

    可就算看到了又如何,山东那边又能有什么好消息。不外是失败失败,接着又是失败。

    到如今,就连高起潜也被建奴给杀了。

    朝廷大军全线收缩,已无力救援济南。

    看来,济南是保不住了。

    崇祯十二年的这个春天,正是让人冷透了心,彻底绝望了。

    皇帝并不知道,如今内阁和六部部堂们已经在讨论一旦济南失陷之后的后续补救措施。比如,邸报上该怎么写,相关责任官员该如何处置,怎么向天下人交代;比如,建奴退兵之后,灾民该如何赈济如何安置;再比如,济南城建奴抢杀够退兵之后,城防该如何休戚……林林总总,都需要钱。而这些钱,又该从什么地方腾挪。

    更有甚者,未来山东布政使司的一众官员、济南知府等职务又该如何任命,都拟出了一个长长的名单。

    在阁老和部堂们心目中,济南城中的官员们只怕都是要以身殉国的。

    无论是腾挪赈济款子还是任命空缺的官员,都牵扯到朝廷各大势力的切身利益。一时间,朝野暗流汹涌,争个不停。

    这事王承恩自然心中明了,却不敢在皇帝面前提上那么一句。

    万岁爷这阵子已经心情落寞抑郁,若是再让他知道外间的事情……我等又于心何忍?

    听到皇帝问,王承恩:“万岁爷,依奴婢看来,到现在还没有消息过来,正好说明山东那边没有事情发生。”是啊,反正济南就没有好消息送来,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若再来个八百里六百里加急,那才是糟糕了。

    话刚说出口,王承恩就后悔了。

    崇祯皇帝也是面色大变,身子一颤抖。须臾,才颓然叹道:“是啊,是啊,没有消息才好,朕如今已经没有盼头了。”

    听到皇帝话中充满了哀伤,王承恩心中一酸,正要安慰。

    崇祯突然道:“不对,朕确实是听到杨嗣昌的脚步声了,还很急,说不定有大事发生。王承恩,你去接一接。如果是好消息,就尽快送到朕这里来。如果不是……那就……”

    他心中开始烦躁起来,只感觉身上一阵令人难以忍受的瘙痒。在王承恩这个贴身太监面前,也不用顾忌人君威仪,索性将手伸进裤子里对着大腿狠狠地挠了起来。

    现在崇祯皇帝已经被山东那边的军报弄成神经病了,心中既盼着,又害怕听到前线的军报。

    事到关心每怕真。

    “是,万岁爷,奴婢这就出去看看。”

    走出精舍的门,王承恩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了。外面已经静得落针可闻,又哪里有脚步声。

    万岁爷……万岁爷已经……有幻听了。

    自去年入冬以来,万岁爷整日长吁短叹,食少事烦,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在院子里立了片刻,王承恩这才伸出袖子擦了擦眼睛,朝外院司礼监的值房走去。

    里面有两个小太监正在值守,见王承恩进来,忙站起身:“干爹。”

    “坐坐坐,不用多礼,咱家也不讲究这些。”王承恩是个和气的人,虽然在天子心中分量最重,可平日间却没有一点架子。

    接过一个小太监递过来的茶水,问:“你以前不是在内书堂读书吗,怎么过司礼监来了?”

    那小太监忙回答道:“禀干爹,儿子的书已经读完了,经过考核,被派差到司礼监了。”

    看到这太监年轻的脸,又看了看自己已经生了皱纹的干燥的手,王承恩心中感叹,年轻真好啊:“好好做,人说,入了司礼间就如同外官点了翰林。不过,前程这种东西,机遇有了,你得有才干才能把握。”

    “儿子谨遵干爹教诲。”那小太监今日是第一次当差,对未来满是憧憬,满面都是兴奋,可当着内相的面却竭力做出谦虚谨慎模样。

    王承恩好象的同时,心中又是感叹,当年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就问:“山东那边可有军情递来?万岁爷等着看呢,刚才还询问来着。”

    小太监有心在王承恩面前显摆,小心道:“山东那边今日还真送来了几份军报。不过都不要紧,不外是请粮请军饷,报告地方舆情的。因为都不要紧,内阁拟票之后送过来。按照规矩,要分发去司礼监请内相批红。所以,儿子就没有去惊扰万岁爷。”

    “是刚才送来的?”

    “不是,今日一大早就到了。”小太监回答。

    “或许是万岁真的听差了。”王承恩点点头:“不用先送去批红,先拣几分进呈御阅览吧!”

    还没等小太监答话,外面就有人来报:“干爹,干爹,内阁杨阁老过来了,手中捧着一分折子,看模样很急。”

    王承恩一凛:“哪个杨阁老?”

    还能是谁,不就是杨嗣昌吗?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值房中的几人同时转过头去,就看到杨嗣昌几乎是是跑着冲了过来,口中大喝:“今天是哪个秉笔当值,陛下现在何处,快快快,紧急军务,八百里加急!”

    王承恩一刹间就变了脸色:万岁爷怎么知道杨嗣场要来,还听到他的脚步声,真是神了!

566。第566章 不可思议

    不及去细想崇祯皇帝缘何能远远地听到杨嗣昌的脚步声,王承恩就三步并着两步跨出值房的门槛:“杨阁老,今日是我当值。八百里加急,可是济南那边又打起来了……济南丢了吗?”

    是啊,前番洪承畴组织的那起救援济南的大战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此战,司礼间首席秉笔高起潜阵亡,连带着五千川军也全军覆没。高起潜的死是继卢象升殉国之后,大明朝第二名总督一级的高官陨命沙场。

    对于救援山东大军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更何况,那一战六镇大军也受到不小的损失。所有的大明朝边军都缩回营寨,依托堡垒和城池死守。能够保证自己所带的军队不从一个失败走向另外一个失败,不被建奴吃光抹尽就算是不错了,又如何还有余力出击。

    在高起潜战死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山东战场平静了许多。前线战报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有任何价值。

    如今,看杨嗣昌满面激动的模样,王承恩心中咯噔一声……

    现在的山东除了济南失守还能有什么紧急军务,还能有什么事值得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一想到这个严重的后果,一想到等下万岁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知道会悲伤到何等程度,王承恩的声音就颤抖起来。

    “不是。”杨嗣昌不住摇头,说来也怪,他的声音也在发颤。

    “那是什么?”

    立在艳阳下面,杨阁老眼睛里突然蒙上了一层水气,良久,突然大声道:“是捷报,大捷。刘宇亮、孙元带兵击溃建奴右翼军,已经解了济南之围了。敌右翼军奴酋岳托……岳托已被孙元斩首。”

    “什么?”所有的人都叫起来。

    王承恩惊叫了一声,不过,他为人稳重,依旧问道:“可是真的,查清楚了吗?”

    “已然查清楚了。”杨嗣昌将手中的折子递了过去,大声道:“刘阁老和孙元的报捷折子在这里,岳托的头颅已送去兵部。另外,洪亨九的折子也在这里,说得也是同一件事。此事断断假不了。我大明军,已经在山东获得了一场空前大捷!”

    说完话,他的热泪就洒了出来:“好一个孙太初,果然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真绝世骁将也!”

    杨嗣昌为人精明,自然知道刘宇亮根本就是个混日子的老官僚,在军中也就是个摆设。这一仗,看来是孙元打的。

    即便他和卢象升有仇有恨,而孙元是卢的得意门生。可他毕竟是大明朝的内阁辅臣,大明朝的军队能够获取这场空前胜利,别的不说,作为一个大明朝的宰相,作为一个汉人,这个时候的他也为孙元的胜利而深受鼓舞的激动。

    这半年来,明军打得实在太苦,太丢人。如今,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了。

    我大明朝,自成祖以来,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还从未斩首过一个亲王、贝勒级的敌人。如今,这个孙元还真是开先例了。

    “哈哈,哈哈!”王承恩大笑起来:“好一个孙太初,好一个孙太初,果然是活张飞啊!”

    他飞快地看完折子,眼泪终于落下来:“走,走,走,阁老,咱们去见万岁爷。万岁爷爷他……实在是太需要这场大喜讯了。”

    ……

    此刻的崇祯皇帝精舍已经沸腾了,所有的太监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已经有人激动紧紧捏着拳头,不为人知地跺着脚。

    王承恩和杨嗣昌立在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坐在御案后面将刘宇亮、孙元和洪承畴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捷报捧在手头,不住地端详着,好象怎么也看不真。

    渐渐地,他的呼吸声粗重起来。苍白的脸红成一片,先前还冷得发青的额头上已是一层细密的热汗。

    没有人说话,满屋都是崇祯的呼吸,就如同拉风箱一般。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崇祯皇帝已经反反复复将两份折子看了十来遍,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语调竭力做出平和的样子:“前线的仗打得辛苦,杨阁老在内阁运筹幄,也辛苦了。”

    崇祯皇帝本就是个精明的皇帝,若不是性子太操切,欲速不达,将很多英明的决策弄得一团糟糕。加上又遇到明朝糟糕的气候,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能够在登基之处就不动声色的剪除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一党,自然是精通帝王术的。

    所谓帝王心术,讲究的是无怒无喜,让臣子猜不透你的心思。

    今日的他背地里虽然烦躁恼怒,可等见到杨嗣昌,却故意装出很平静的样子,其实内心之中却起了万丈波澜。

    对于皇帝竭力做住平静的模样,杨嗣昌故意装着没有看出来的样子,激动地说道:“鞠躬尽瘁,尽忠报国,是臣的本分。”

    崇祯:“刘宇亮、洪承畴先前虽然屡战屡败,可这次能够斩了岳托,解济南之围,也算是将功折罪。仗还真打得不错,朕记住他们,记住你的功劳了。”

    “这全然是因为皇上的洪福和德行,这才有将士用命。”

    崇祯:“公忠体国,实心用事,杨嗣昌你主持军事以来,我大明朝倒是打了几场胜,如今孙元他们又斩了建奴的一个贝勒,你的功劳却是小不了的。对了,洪承畴他们追击建奴败兵,刘宇亮他们怎么不跟着去?”

    杨嗣昌:“陛下,刘阁老他们打得苦,这次虽然获胜,据说损失也不小,士卒都已经疲劳。洪亨九这才命他们驻防济南,不用参战。”

    “打得苦,是啊,打得苦,天雄军自建奴入寇以来,打得真苦。朕是不能忘记他们功劳的。”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一阵唏嘘。

    倒是杨嗣昌一阵尴尬,他和卢象升不和,卢的死和他也有关系。现在,卢象升的门人孙元获了如此功勋,他在高兴的同时,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杨嗣昌:“陛下,刘阁老和孙元立下如此功勋。这一仗挽狂澜于即倒,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臣请陛下下诏嘉奖,请百官议如何封赏前线将士事宜。”

    “准了。”崇祯点点头:“就由你来主持朝议。”

    “臣遵旨。”

    目送杨嗣昌离精舍之后,一直竭力做出平静模样崇祯突然一拳砸在大案上:“好个孙元,好个孙元!”

    这一拳是如此的响亮,倒将屋中众太监惊得将脑袋一缩。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崇祯皇帝又大声问身边的王承恩:“王承恩,你说说起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承恩:“自然是古往今来一等一的明君。”

    崇祯冷笑:“你这老奴的话不过是场面话而已,别以为朕成日呆在宫中,就什么都不知道。也只有你们这些内宦惧朕,外官们对朕可没有丝毫敬畏之心。”

    王承恩惊得背心沁出冷汗来:“万岁爷,那是他们不懂得陛下的恩德。”

    崇祯:“外面的人议论朕用人如同积薪,后来者居上。而且性子又急,想用一个人的时候,也不管不顾,直接擢拔到要紧的地方。又说朕纯粹是胡来,这些年六部和内阁的人选就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这国事就是朕弄糟的。那些言官们,背后都以昏君来称呼朕。”

    “万岁爷!”太监们都惊得跪了下去。

    “都起来,呵呵!”崇祯不像是要发作的样子,咬着牙狠狠道:“可是这次如何,朕用刘宇亮,而孙元又是朕起用的。嘿嘿,这次济南之围,这山东战局可都是朕的人包打下来的。朕识人用人的眼光,已经不需要别人评论了。哈哈,哈哈,你们都起来吧!”

    说到这里,崇祯手舞足蹈地大笑起来,笑声中满是欢娱:“朕要让天下人看看,朕是如何用人的。”

    见天子兴奋成这样,众太监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面上也露出由衷的笑容:“万岁爷圣明。”

    “这一仗不用想,刘宇亮也就是个摆设,都是孙元打的。国士无双,这个孙太初还真是国士无双,朕登基以来所获的两场大捷可都是他给打下来的。先是泗州擒高迎祥,现在在济南,又阵斩岳托。别人都说孙元是小张飞,依朕看来,他才是真正的淮……”想了想,将孙元比做韩信有些不妥,崇祯就笑道:“才是真正的国士的。”

    王承恩:“国士无双,那也得万岁爷是大风起兮的汉高祖。”

    崇祯心情大快:“你这老奴,还真会说话。朕担心了这几月,现在一颗心总算落地了。既然山东战事已毕,孙元也不用再上战场,传我旨意,诏刘宇亮、孙元进京,朕要亲眼见见孙元这个小张飞,亲自校阅无敌雄师宁乡军。对了,还有一事……”

    王承恩:“万岁爷。”

    崇祯摸了摸额头,叹息一声:“朕累了几日,这些天都是夜不能假寐,如今却觉得饥饿了。你去传些膳食过来,朕要用。对了,加个荤菜。”

    “是,万岁爷,奴婢这就去准备。”

    ……

    “万岁爷想吃东西了,快快快!”

    ……

    等到王承恩带着御膳再来精舍,崇祯已经倒在床上打起了呼噜,看他的表情,睡得却是十分香甜。

    王承人心中一阵难过,万岁爷以前可从来没有在白天里安歇过。这次山东事了,他老人家的一颗心算是彻底地松快下去。

    万岁爷这半年的日子过得苦啊!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传来阵阵喧哗,隐约有鞭炮声传来。

    王承恩面手蹑脚退了出去,让人将门窗都闭上。

    抬头看去,大白天的,天空上却是腾起了朵朵烟火。

    “怎么回事?”王承恩问。

    一个小太监回答:“禀干爹,山东大捷的消息已经在城中传开了,百姓们都在庆贺呢!”

    王承恩也笑起来,眼泪下来了:“我大明朝总算获得了一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