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回事?”王承恩问。

    一个小太监回答:“禀干爹,山东大捷的消息已经在城中传开了,百姓们都在庆贺呢!”

    王承恩也笑起来,眼泪下来了:“我大明朝总算获得了一场空前大胜,万岁爷这些年吃太多苦了。胜了就好,胜了就好!”

    一刹间,他动了感情。

567。第567章 谣言

    那个小太监却不离开,反小声问:“干爹,那个孙太初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怎么了?”王承恩并不掩饰自己面上的泪水。

    小太监低声问:“干爹,宫中传言,这个孙元身高体壮,跟铁塔一般,食量极大,遍体生得黑毛,就跟生番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都是传言而已。”王承恩倒被他逗乐了,笑道:“这人我听人说过,也就是一个普通军汉,不过,同边军的将军们却有很多不同。”

    听到王承恩提起孙元,几个小太监都悄悄地围了过来旁听。

    这如果是往日,以是大大地不懂规矩。

    可今日的王公公心情极好,也不在意。

    “干爹,孙太初和其他将军又什么不同?”

    王承恩道:“崇祯七年孙元进京的时候,咱家派人过去宣过旨意。据回来的人说,这个孙元其实也就比普通人壮实些,看起来很普通,甚至不像一个军汉。真若比拟,倒像是个文士。听人说,这个孙太初字写得不过,能做得一首好诗词。如果咱家没想错,他以前想必是读过几天书的。”

    听到王承恩说孙元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众太监都有些失望,这同他们心目中的小张飞可不搭。

    王承恩将大家这种表情,一笑:“其实,能立非常之功者,必是非常之人。若说起这个孙元,倒是有个奇处。”

    众人太监顿时来了精神,都竖起了耳朵。

    王承恩道:“据山东的军报上说,上次高起潜阵往一战役时,孙元正与奴酋多铎作战。多铎兵多将广,宁乡军只出动了一千骑兵,眼见就要支撑不出。而孙元也被多铎等人围在垓心,身负重伤。看着就要以身殉国,这个孙元竟一口咬死了一个建奴,这才将多铎给吓退了。后来,山东那边又有传言,说这个孙太初喜食人肉,每餐都要吃一个建奴。”

    “丝!”众太监惊得同时抽了一口冷气:“这不是演义书儿上隋唐时的麻叔谋吗?”

    王承恩笑道:“坊间传言做不得准的,不过,壮志机餐胡奴肉,这个孙元倒是豪气。”

    “是极是极。”众太监都感叹道:“对付建奴,就得用这种比他们还凶狠的猛将。看来,这个孙元能够打败东夷,斩杀岳托却是有道理的。”

    这一段谈话不知道怎么的就从宫中传了出去,很快在京城中流传开来。

    如此,孙元的名头这才是真正的名震京华了。毕竟,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并不缺少百战百胜的猛将,比如开国时的徐达、常遇春,比如后来的戚继光戚爷。可生吃人肉的大将军,孙太初却是独一份儿的,想不出名都难。

    又有谣言说,孙元这人吃人和隋唐时的麻叔谋只吃小孩儿不同,他的嗜好是吃名人,名气越大越喜欢。岳托乃是建奴亲王级的贝勒,被孙元斩首之后,身体就被孙元细细的洗净,在雪地里冻得瓷实了。在吃的时候,用刨子刨得片,一片片地涮汤,足足吃了六天才吃得干净。

    另外,当出朝廷剐高迎祥的时候,孙太初也派人守在刑场上,每剐一片都抢了回去,煮熟蘸蒜泥吃,很是过了三天瘾。

    说的人眉飞舌舞,听的人寒毛都竖了起来,皆是面色发白:“我的老天,这就是一尊凶神杀神啊,也只有我大明朝的崇祯天子这种明君,也只有卢都督师这种文曲星才镇得住。还好,这种杀神乃是我大明朝的将军,真乃我等百姓的福气啊!”

    这个坏名声在未来几乎伴随了孙元一生,弄得他异常恼火。虽说这个名声固然能够威慑敌胆,可这不是孙元所想要的啊。自从穿越到明朝之后,再加上前世也算是一个名牌大学生,因此,平日间他都竭力做出一副和蔼而温文尔雅的模样。

    他的最高人生理想用干戈以济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现在好了,周公当不成了,却成了麻叔谋,

    几人正说得热闹,突然间,就有人过来:“干爹,万岁爷已经醒过来了。”

    王承恩:“哎,倒忘记万岁爷还没用膳呢,咱家先去侍侯。”

    等再次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他正坐在榻上呼哧呼哧地喝着粥,面前的几上难得地放了一盘酱肉。

    “万岁爷怎么不多歇些时候,这才睡了一壶茶工夫就醒过来了?”王承恩道:“万岁爷一身系着天下臣民,你的龙体就是我等的福气。”

    崇祯皇帝美美地睡了一觉,看起来心情极好,笑道:“你这老奴,尽拣受用的话儿说给朕听。朕不能再睡了,这么多事务都压在朕的肩膀上,天津卫那边洪承畴的秦军应该已经截住建奴归路了,这一仗会打成什么模样,谁也猜不到结局,又如何睡的塌实?”

    王承恩道:“万岁爷,建奴死了个贝勒,左翼军也被孙元给击溃,可说是已经丧胆。秦军在西北打了那么多年仗,百战百胜,依奴婢看来,也是不逊色于宁乡军的雄师,建奴被他们截住,还能讨得了好。再加上六镇边军,说不定这次能聚歼建奴于渤海之滨了。”

    “你真这么想?”

    “万岁爷,陕西自来都是出强兵的地儿,孙传庭和洪亨九练出的兵剽悍得紧。”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恩,如此朕也放心了。对了,孙传庭的眼疾好些了吗?”

    “回万岁爷的话。”王承恩:“好多了,吃了一个月的药,据孙家的人说,孙总督之所以患了眼疾,那是心中忧虑。如今经过调养,已经能够看到东西了。”

    “能够看到东西就好,能够看东西就好。此战之后,洪亨九要就任蓟辽总督,西北那边朕还要用孙传庭。”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语气突然一顿,愕然发现,这满朝公卿大夫中,能够带兵打仗,独镇一方的人还真没多少。卢象升死后,就只剩下杨嗣昌、孙传庭和洪承畴三人。

    朕的夹袋里还真没几个人才。

    孙元或许也算是一个,不过,他是武人出身,做个总兵官冲锋陷阵还成。出任总督却是不成的,朝廷自有制度,统帅一职只能由文官担任……却是可惜了。

    见崇祯皇帝突然有些抑郁,王承恩忙打岔:“万岁爷,该服药了。”

    崇祯这阵子身上瘙痒,太医院开了两张方子,叮嘱皇帝饭后服用。

    “服药……”崇祯皇帝一愣,突然惊喜地叫了一声:“朕身上好象不痒了,这些天,可将朕给痒死了,直恨不得将身上的皮给剥下来。”

    王承恩也大为欢喜:“恭喜万岁爷,想必是万岁听到前线的好消息,身上隐疾不药而愈了。”

    “哈哈,应该是这样的。这个孙太初啊,还真是朕发福星啊!”崇祯皇帝笑着抓了抓腿,发现在没有以前那种瘙痒难耐的感觉:“外臣们所议封赏有功将士一事议出来没有?”

    “哎哟,我的万岁爷啊,前线捷报才传回京城不过一个时辰,哪里有那么快?”

    崇祯呵呵一笑:“那就让他们赶紧议,对了,朕是不是也该对孙元有所表示,比如赐些东西?”

    王承恩逗着趣,附和道:“万岁爷说得是,是给赏些东西给孙元才成。不过,赏什么呢,万岁爷的日子过得也清苦,还真没什么好赏的。一般来说,都会给几匹绸缎什么的。”

    “绸缎,朕可舍不得,就连朕不也一身棉布道袍。”崇祯一是穷,而是为人也吝啬,想了想,笑道:“王承恩,要不,你去寻些人肉,细细地腌了,给孙元送几十斤过去?”

    “啊……万岁爷……”王承恩惊得面皮发白。

    “哈哈,哈哈,玩笑玩笑了,你这奴婢竟然当了真。”崇祯将成功地将王承恩吓住,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屋中其他几个立在旁边侍侯着的太监也都掩嘴偷笑。

    “可把奴婢给吓坏了。”王承恩故意苦着脸:“如果真有圣旨下来,奴婢哪里去寻那么多人给孙元吃。难不成去人市场买,可人家也的肯卖才成。”

    崇祯笑得眼泪都下来了,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好了好了,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已。反正朕已经下了诏书,传孙元进京。听说此人喜欢吃,每餐无肉不欢,到时候,朕赐膳给他就是了。”

    “对了,王承恩,从济南到京城,要走几日?”

    王承恩:“回万岁爷,如果是坐船,得七八天吧。孙元可是带着大军进京的,速度还会更慢,怎么着也得一个月吧!”

    “朕还真有些等不及了。”

    “万岁爷,听说宁乡军来去如风,应该会走得很快的。”王承恩:“下来之后,奴婢让人去催催。”

    “不必了,等下朕要去拜祭祀太庙,亲眼看看岳托的脑袋。”崇祯突然来了兴趣,笑道:“说起来,朕以敌酋头颅献祭太庙,以慰列祖列宗之灵也只有两次,上一次是高贼迎祥的脑袋,这次是奴酋岳托……”说到这里,他一呆。是啊,这两次祭品不都是孙元的斩获吗?放眼整个大明朝,还有谁的功绩比得上孙元。

    若是其他将领有这样的战绩,早就封侯了。可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这很不公平。

    朕以前是不是对他太苛刻了,就因为他有可能是魏党派余孽。

    不得不说,济南之围和岳托的头颅让京城,让宫内宫外都弥漫着一股欢庆的气氛。在他们看来,洪承畴在天津卫围堵已经丧胆的建奴北归大军,应该也会获得一场不小的胜利。

568。第568章 是不是低了些

    此刻,在杨嗣昌府中。

    济南之围既解,奴酋岳托授首,作为署领兵部的内阁辅臣杨嗣昌也是兴奋莫名。

    晚饭的时候,一向不饮酒的杨嗣昌破例让人给自己温了一壶绍兴女儿红,喝得一张脸满是红光。

    不得不说,作为明朝实际上的军事第一人,建奴入寇这半年以来,他承受了巨大压力。

    建奴纵横京师、河北、山东,袭破四十余县,俘虏生口三十余万,乃是历次东夷入寇祸害之罪。

    大明集六镇边军精锐,集中全力抵御。

    可结果是,连战蓝败,整个黄河以北被建奴打成白地不说,还阵亡了两个总督级统帅。

    一直以来,杨嗣昌都以知兵著称,入阁之后,所上的十面张网之法在剿灭农民贼军中效果也是极好。也因为他身上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

    可以说,只要他所上的战策,天子都一概许了。

    也因为他实在太得宠,却难免遭受百官的嫉恨。

    尤其是东林那群清流们,更是眼睛都红了,整日都瞪大了眼珠子想鸡蛋里挑他的骨头。这些人,做事不成,可折腾起人来却非常了得。这半年以来,随着朝廷大军被建奴打得灰头土脸,特别是卢象升殉国之后,弹劾他杨嗣昌的折子更是如雪片一样飞到皇帝御案上。卢象升可是东林的人,他的死说句实在话,杨某人还是有一定责任的。

    百官们明面上是为卢象升抱屈含冤,其实,哼,还不是盯着我内阁的位置。内阁的椅子就那么几把,尤其是老夫掌管兵部,这官职更是炙手可热。

    如果济南再丢,只怕老夫还真要引咎辞职了。

    ……

    在真实的历史上,清兵拿下济南,屠尽城中百姓大摇大摆北归辽东之后,愤怒到极点的崇祯皇帝对相关将帅进行了清算。他命内阁议文武官员失事罪。分为五等: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纵敌出塞。

    后来,山东巡抚颜继祖、保定、顺天巡抚,蓟镇总兵,山东总兵(不是山东总兵官刘泽清,总兵和总兵官在权势上有极大的差别)等三十二名高级官员被叛处死刑。可以说,整个京畿、山东、河北的官员被崇祯皇帝一扫而空。

    大学士刘宇亮被削籍,赶回家当老百姓养老。

    但作为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的杨嗣昌却没有受到崇祯皇帝任何处罚。朝野大为不满,一片大哗。

    后来,崇祯皇帝没有办法,为了平息百官的怨气,只得免去了杨嗣昌的所有职务。不过,依旧让他在内阁视事。一来,他确实是信任杨嗣昌;二来,崇祯皇帝也确实没有什么人才可用。特别是如杨嗣昌这种统御全局的干才。

    ……

    不得不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济南陷落。

    如果济南守住了,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毕竟,建奴也不是第一次入寇,明军也不是第一次吃败仗。关键是一省的省会被攻陷,城中百姓被屠杀一空,就连躲藏在城中的几个封建山东的王爷被人俘虏。这个脸丢得实在太大,崇祯皇帝想不发作都难。

    济南的要紧处,杨嗣昌自然知道。

    如今,济南守住了,建奴退兵了,怎不让杨嗣昌欢喜莫名。

    而且,作为一个大明朝的辅臣,明军能够获取一场空前大捷,出于民族感情,他还是非常高兴的。即便孙元是他政治对手卢象升的门人,是那群成天空谈不干实事的东林党的党徒。

    这半年以来,杨嗣昌都绷着一张黑脸,如今终于高兴起来。整个杨府上下都松了一口气,皆面露笑容。

    吃过饭,乘着酒性,杨嗣场到了前院书房,开始起草朝廷对刘宇亮和孙元等有功将士的表彰。

    这道表章也仅仅是个提议,具体是否实施,则要经过百官讨论,天子点头才行。

    不过,以杨嗣昌在皇帝那里所受到的信任,和朝中的权势,应该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作为内阁中权势最大的辅臣,杨嗣昌自然聘请了一群数量庞大的幕僚团体。实际上,到了他这种地位,所有的文书稿件已经不用亲自动笔,自然有人代劳——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立即就有人提起了笔下下来,其他几个幕僚则围在旁边探讨,揣摩,斟酌。

    而杨嗣昌则背着手立在厅堂中心,一边观赏起挂在墙壁上的名家字画,一边侧耳聆听幕僚们的讨论。

    明朝的军功计算自有成法,也非常细致。细致到斩首多少勋策几转,对外对内用兵的斩获的头颅又该如何计算。收复县城、府城、省城又该是什么功劳;解围又该怎么计算军功。

    依成法来看,大学士刘宇亮虽然不至于封侯,但一个伯却是能拿到的。

    因此,幕僚们在表章上建议朝廷封刘宇亮为武定伯。武定乃是一个地名,是云南的一个府,位于乌蒙山麓。

    刘宇亮两榜进士出身,又是内阁辅臣,封一个伯也是应该的,朝廷也不会反对。明朝开国已经两百多年,如今遍地都是公侯。就连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半点功绩也无,不也封了一个嘉定伯。至于南京城那边,袭爵的公侯伯男子,更是多得跟狗一样,也不希奇。不像开国初年,功臣实在太多,就连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也只封了一个诚意伯。

    至于孙元的封赏,则很让大家抓了半天头皮。

    孙元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如果换成汉时,封侯也不意外。比如卫青、霍去病,都是二十多岁封侯。条件是,只要你能够在战场上立下功勋。

    问题是,这里是大明朝。大明朝做事,讲究的是四平八稳,让所有人都发不出反对的声音。

    而孙元实在太年轻了,以弱冠年纪就封爵,实在是太过火了些。现在就封个伯,宁乡军这么能打,而大明朝对外对内战争一时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可想,这个孙元将来说不定还能立下什么功劳。现在就封爵,将来还怎么赏?还是执重些好。

    于是,商议了半天,一个幕僚走到杨嗣昌身边,低声禀道:“杨相,我等商议了半天。孙元如今乃是正三品上轻车都尉,可拔三级,升为正二品上护军。可荫一子,世袭锦衣百户。”

    “只给一个上护军,是不是太低了些?”杨嗣昌还是有些顾虑,皱了皱眉头问。

569。第569章 收殓

    幕僚小心地将刚才他们所讨论的理由禀告了一便,说:“杨相,这孙元实在太年轻了,若是封建,有些过了。且,武官封爵,自李成梁后再无他人。这个先例一开,恐边军将门不服,恩相将来也难统御九边将士们。”

    “笑话,功以赏爵,能够在战场上杀敌报国,朝廷自然要赏,如此对边军也是个激励,对将门也是个触动。”杨嗣昌冷笑一声,可心中却是一动。是啊,如果某提议封孙元的爵位,别的将门心中不服,以后可不好再调动他们了。这些丘八,打仗不成,可眼睛却都是红的,见不得别人好。

    杨嗣昌语气一缓:“若不封建,恐朝中又生风波。”

    幕僚笑道:“恩相刚才说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