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由此可见,道德的价值有时高于求生。
  人受了教育,有了礼仪的陶冶,有时候又会习于形式,而忽略了真正的内涵,那么这种形式反而变成毫无意义的浪费了。因此子张勉励人:祭祀的时候要有真正的恭敬之心,参加丧礼时要有真正的哀凄之情,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士人呀!
  见危致命有一定的前提,不是见到任何危险都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其前提当然就是义。须知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不考虑义,很轻率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五)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②,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③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④,硁硁然⑤小人⑥哉!抑⑦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⑧,何足算也!”(《子路》第一三·二〇)
  章旨
  孔子开示子贡,成为一个士人的条件是行己有耻、孝悌信果。
  注释
  ① 行己有耻自己的立身行事有廉耻之心,也就是有所不为的意思。行是动词。
  ② 使于四方奉命出使到四方各国。使,音shì,出使;方,有方位、方国二义,在这里重在方国之义。
  ③ 乡党称弟乡里的人都称赞他敬重兄长。周代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④ 行必果行为坚定果决。
  ⑤ 硁硁然坚定的样子。硁,音kēng。
  ⑥ 小人识量浅狭的人。于此不指道德败坏的人。
  ⑦ 抑则也。
  ⑧ 斗筲之人识量极小的人。斗,容十升;筲,音shāo,竹器,容五升。
  析论
  士是周代社会贵族的最低层,在受过完整的知识、道德教育之后,就要开始为社会服务。因此,子贡问如何才可以算是一位士时,孔子的回答,第一是“行己有耻”,也就是在道德上“有所不为”;第二是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也就是在能力上“有所为”。只做到道德上“有所不为”,那是个自了汉;只做到能力上“有所为”,那可能是个奸雄。当这个标准达不到,退而求其次时,孔子的回答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也就是宁可才不足而德有余,不可才有余而德不足。再退而求其次,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虽然器量不是很恢宏,但是立身处世,也可以无所亏欠了。至于当时的从政者,连这个最起码的诚信都做不到,那是斗筲之人,不够资格称作“士”。
  在孔子所叙述的四个层次中,“行己有耻”是包含“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的人必然也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反观今天的社会,“诚信”已经很难要求了,“行己有耻”就不用说了!
  问题与讨论
  1。 人类都喜欢追求衣食的美好,为什么孔子却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 你认为现在的知识分子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试着发表你的看法。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言 语 类
论语卷·论法语(1)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一、时言
  语言是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话说得好,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达成很多目标;话说得不好,可以造成人与人的误会,产生对立和争斗。所以君子要知言,由知言可以知人,同时要知道在最适当的时候说最适当的话,才能发挥语言的最大功能。
  本单元讨论说话的时机及说话的价值。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口上。”同样的,话也要讲在刀口上。言语为孔门四科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①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第一五·七)
  章旨
  孔子示人知人和知言的重要,智者不会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注释
  ① 知者有智慧的人。
  析论
  人生在世,成功与否,和知人和知言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遇到可以谈话、可以使我增进德慧的人却不和他谈,这就会错失了人才。韩信在项羽帐下,无所知名;但是投效刘邦麾下之后,一席话就把刘邦定三秦、安天下的规模决定了。项羽可以说是“失人”啊!相反地,和不该跟他说话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这就是失言了。唐太宗时,皇太子李承乾有罪被废,太宗以一时私情,随便答应立第四子李泰为皇太子,差点酿成宫廷灾难,这就是失言。身为帝王,一言九鼎,岂可随便许诺,又随便改变?失信于民的次数多了,人民再也不肯相信政府,国家也就危险了。
  (二)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第一五·二二)
  章旨
  孔子强调知人识言的重要,君子不会因为某人一句话讲得好,就认为这个人很好;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好,就认为这个人讲的话完全没有价值。
  析论
  人非圣贤,很难十全十美。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时会出点小差错;相反地,“刍荛之人,语或可采”,因此君子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
  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佞臣如安禄山、和薏皇悄苎陨频溃不疤秩嘶缎模灰蛭腔八档煤芎茫实鄞哟烁璩栊胖赜茫峁斐沙乃グ埽饩褪敲挥凶龅健安灰匝跃偃恕卑。
  同样地,不以人废言,也是很重要的。冯道是很有名的“长乐老”,他在五代后唐庄宗时,官拜户部侍郎,后唐明宗时官拜端明殿学士;后晋灭后唐,冯道改事后晋,累加司徒,封燕国公;契丹灭后晋,冯道又事契丹,任太傅;后汉高祖立,以太师奉朝请;后周灭后汉,官拜太师中书令。历事四姓十君,在相位二十余年,旧的朝廷被灭,他仍在新的朝廷任官,不以为耻。欧阳修以为他是最没有廉耻的人,后人对冯道也深感不齿。但是在冯道事契丹的耶律德光时,有一次,耶律德光问冯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听了很高兴,于是就没有再大事杀戮中国人。后人以为契丹没有消灭中国之人,都是因为冯道这句话讲得很好。由此看来,一位没有廉耻心的冯道,也能有“一言”而救活百万人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因为看不起冯道,连带的把冯道这句话的贡献也完全抹杀了。这就是“不以人废言”。
  (三)
  孔子曰:“侍于君子①有三愆②: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③;未见颜色④而言,谓之瞽⑤。”(《季氏》第一六·六)
  章旨
  孔子强调面对有德位的人,说话要不躁不隐,察言观色。
  注释
  ① 君子有德行的从政者。朱熹《论语集注》:“有德位之通称。”
  ② 愆音qiān,过失。
  ③ 隐隐匿。
  ④ 颜色脸上的表情。颜,两眉之间,于此扩大指面部;色,脸上的表情。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法语(2)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⑤ 瞽目盲。
  析论
  本章的君子是指有德行的从政者,这种君子考虑事情必然是德业兼顾,因此和这种君子讲话,要特别谨慎。时候还没有到就抢着讲话,这就叫做躁,“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言多错误也多,这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祸害了。该讲话的时候不讲话,这就叫做隐。“隐”,表面上是指有话不说,给人城府太深、不够坦然的感觉;退一步说,纵然没有心机,但是该讲的话不讲,也是有所隐瞒;再退一步讲,该讲的话不讲,该有的权益往往也会跟着丧失了。至于不看颜色就抢着讲话,其不易得体,甚至于说错话,那是当然的。
  问题与讨论
  1。 说话代表一个人的内心,坏人的话应该是充满了坏心眼,为什么孔子会说“不以人废言”?
  2。 古代忠臣抗颜直谏,干犯天威,博得后人一致尊崇。为什么孔子却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二、善言
  人群之中,整天有数不清的话语在传播着。其中有的是正面的,或者鼓舞心灵,或者增进智慧,或者融洽入我情谊;有的则是负面的、伤风害俗的、攻击毁谤的、了无意义的。负面的话语,使人不舒服,使人玩岁愒时,而正面的话语,则使人温馨满怀。所以荀子(《荣辱》篇)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正面的话语,对人生有莫大的助益。然而哪些话是正面的,有益的呢?实在也无法一一指陈,本单元且以三章略作举隅。第一章的重点是别人的规劝语,第二章的重点是师长的启示语,第三章则着重在自我的合理承诺,实践合理的承诺,使自己有义有信;钻研师长的启示,使人中规中矩;听从别人的规劝,使人知过改过。
  进德修业,是可以从践履这些善言展开的。
  (一)
  子曰:“法语之言①,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②,能无说③乎?绎④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⑤如之何也已矣!”(《子罕》第九·二三)
  章旨
  孔子勉人虚心接受别人的告诫与劝导,而迁善改过。
  注释
  ① 法语之言严正的告诫。
  ② 巽与之言委婉的劝导。巽,音xùn。
  ③ 说音yuè,通“悦”。
  ④ 绎音yì,抽引丝绪,引申有仔细思考省察的意思。
  ⑤ 末与“弗”、“莫”、“无”通。
  析论
  过错,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即使圣贤也不例外。但圣贤与一般人不同,他们知错能改,不作掩过饰非的无谓之举。颜渊“不贰过”(《雍也》篇)、孔子忧“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述而》篇),清楚地告示人:不怕有过,就怕有过不能改(《学而》篇)。所以,孔子对“过”有个说法,即“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篇)
  一旦有过而被发现,旁人或许会以严正的辞气加以纠正,或许会以委婉的言语从旁规劝,这应该都要心存感激,虚心接纳的,因为他们找到我们行为、智虑、情性的盲点,还指引可行之道,可以帮助我们改过、寡过,完善德行。可是,往往因为自尊心作祟,我们会不愿意承认自己作错、犯过。所以对于别人严正的指教,表面上虽满口唯诺,心里却不以为然,甚至还嫉恨恚怒;而对于别人和颜委婉的劝导,却只庆幸没有受到苛责,保住了颜面,而不思考其人劝说的微言,发现自己真正的错误所在。这两种态度,都无法改善自己的行为。
  孔子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常有的毛病,真值得再三玩味。
  (二)
  有子曰:“信①近于义,言可复②也;恭③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学而》第一·一三)
  章旨
  有子示人:言行交际当以礼、义为依归。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法语(3)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注释
  ① 信与人约定。
  ② 复践履。
  ③ 恭敬顺。
  ④ 远音yuàn,远离。
  ⑤ 因亲近、依靠。
  ⑥ 宗宗主、效法。
  析论
  任何一个社会,怎样的行为、怎样的言说、怎样的人格是合理合宜的,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人只要生活其中,朝夕濡染学习,都会熟悉这些共识,和因此生成的规范。只是,行为规范虽然清楚,但不遵守的,还是不乏其人;而自认遵守却又拘泥不通的,也大有人在。
  就以说话要守信、对人要恭顺、交友要互相信赖这些平常的道理来说吧,有些人便不能做得很好。有人一味要求“说到做到”,一旦做到了,反倒造成伤害自己、也连累他人的后果。因为那些话是不应该付诸实行的。毕竟人非绝对完美,平时的说话,往往会受情绪、环境、局势以及自己知识的有限性影响,而违背了理性,其中如果是属于预先承诺的话,怎么能真的去做呢?有人则一心一意对人恭顺,客客气气,却不知道表现过度,极有可能泯灭是非,不辨善恶,风骨尽丧而沦为乡愿,成为人家瞧不起的烂好人。有人则对于朋友全讲义气,不论如何都支持他、信赖他,以为那才够“朋友”,有亲切感。却不知道朋友应该互相切磋德行,规劝是非。举凡这等人,都是太固执习见了,以致失去道德判断的自由,拘固不通,似是遵循规范,却残害了规范的真精神。
  这章有子提醒我们,人在言、行、交际上,都要细细思考社会规范的真正用意。社会规范说人要守信,但自己还要有“义”的辨别;规范说对人要恭顺,但自己还要守“礼”的分寸;规范说要亲近值得亲近的人,但自己还得思考什么样的人,才值得自己信赖、依靠。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①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一五·二三)
  章旨
  孔子告诉子贡恕道之精要。
  注释
  ① 一言简单的一句话。
  析论
  道德实践最重要的凭靠是自己,而非外在规范。但是所谓凭靠自己的良知以判断是非对错,可不简单,那不是自以为是,师心自用。必须经过自己不断地思索、讲习、磨炼、修养之后,才能有清明的判断能力。孔门师弟之间,日常讲学修德,精彩的部分就在这里。他们相互砥砺切磋,以期不惑于理,不逾规矩。德行讲习中,想要掌握功夫要旨,以最简约的原则来待人处世,应该是虔诚的学者一种积极的想法。孔子曾向弟子表示“吾道一以贯之”,(《里仁》第四·一五)此章又有子贡求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即显示出孔子弟子求道若渴、积极修德的心态。
  “一以贯之”章,由曾子侧面说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章则再次提到“恕”字,足见这是儒家道德学说的精髓。外在规范既然不尽可靠,那么,指导自己言行的原则,又是什么呢?“恕”应该便是答案。唯有我们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才能发现如何的言行是合理、合宜的;才能注意自己的待人处世,修正自己的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是简约而又具体可办的原则,怀此一念以行世,必能寡过进德了。
  问题与讨论
  请介绍自己的“座右铭”,试说体会,以与同学分享。
  三、言行
  人类由思想到语言,由语言到行动,都有距离。所以有人想得到,但是说不好;有人说得出,但是做不到。人的言语要能成就人群,而不是卖弄小慧;说出的话一定要能做到,实践时一定要全力以赴;宁可做而不说,不要说而不做。
  (一)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①,难矣哉!②”(《卫灵公》第一五·一六)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法语(4)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章旨
  孔子告诫人们:群居交谈,应以义理为内涵。
  注释
  ① 小慧小聪明。投机取巧、行险侥幸的小聪明,对于德行修养反而有害。
  ② 难矣哉难以进德有成。
  析论
  人类群居,相摩以善,循规蹈矩,则渐渐养成敦厚质朴的习性,道德修养日新又新,就会走到至诚至善的路子去;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则会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性,道德修养日趋浇薄,就难以成德成事了。晋代名士好为清谈,在后人的眼中,许多都是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话,所以难成大道,甚至于还被讥为“清谈误国”。年轻学子在学校的聊天,也很容易言不及义、好行小慧,虽然不至于有什么害处,但是大好时光流逝,德业没有长进,也是一种相当大的损失呀!
  (二)
  子张问行①。子曰:“言忠信②,行笃敬③,虽蛮貊之邦④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⑤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⑥于前也;在舆⑦,则见其倚于衡⑧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⑨。(《卫灵公》第一五·五)
  章旨
  孔子答子张问行,说话忠诚而信实,行为笃实而恭谨,而且念兹在兹,时时不忘,自能通行天下。
  注释
  ① 行音xínɡ,指行事的原则。
  ② 言忠信说话忠诚而信实。
  ③ 行笃敬行事笃厚而恭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