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握住机会,就一定能够将他彻底击败。
古今中外,许多武术大师都十分崇尚先下手为强的原则,李小龙、霍元甲俱是如此。先下手为强的好处可谓数不胜数。首先,在激烈的街头打斗中,随心所欲地打是不可能的,对手心黑手辣,你必须当机立断、手疾眼快,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只能贻误战机,使自己身心受创。
第28节:什么是首善?(27)
④“来而不往,非礼也”。一般交往中的你来我往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也是一种善始善终的做法。
中国是关系大国。一方面国人的关系有数千年传统和系统的理论基础。“投桃报李”,“滴恩泉报”,“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儒教的关系原则。
不符合“来往”原则就不符合儒家礼的教义,而且还把关系交换的钱、物冠以“礼”的帽子,分别称做礼金、礼物,以示其之正统。另一方面,国人好吃,把许多时间用在吃上。国人的美食癖成了关系的催化剂。国人好在宴会上谈重要的事情。
关系的威力很大。有关系,说行就行,不行也行;无关系,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春秋战国时候,管仲因鲍叔牙的朋友关系,不但捡了条性命,而且大展宏图,助齐桓公成霸业。
西汉时,曾使“洛阳纸贵”的新锐贾谊因和老家伙周勃的关系不好而郁郁不得志,终至早逝。
贫困潦倒的司马相如却因养狗太监、同乡杨得意的推荐为汉武帝所用。
吕产、吕禄本是草包,只因吕后的亲戚关系而被重用,权倾一时。吕后一死,他们也就完了。
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树底下好乘凉”,用到市场营销中就是背靠大树,借力营销。例如,电影是一种极具大众传播力的文化载体,其在普通消费者当中的影响力不可限量。借力大片电影,已成为品牌企业进行商业传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MOTO赞助《手机》,使国内品牌企业看到了电影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随后的《指环王》,企业广告赞助如潮水般涌来,以至到了《英雄》,不少观众都抱怨电影的贴片广告太长。
这当中,借电影之势造品牌之实,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名酒“剑南春”,由于其广告片的创意与品牌诉求的历史都与《十面埋伏》有着相关联的内容,品牌嫁接比较到位,因此,其一句广告语“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古之首善:元元本本
在中国古语中,首善的含义有三种:
①出自《史记》,以为其没有异谋,以为其首善。
《史记》中的首善典故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反,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晁错以安宗庙”。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齐王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居无何,汉将栾布、平阳侯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齐围。已而复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寿为齐王,是为懿王,续齐后。而胶西、胶东、济南、菑川王咸诛灭,地入于汉。徙济北王王菑川。齐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为厉王。
②犹言第一个归顺从善。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云南,“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史记西南夷列传》)
③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以“首善”指首都。如《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在古语中与首善同意的还有:《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国语》:“坚树在始”;《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论语?学而》:“君子务本”、《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淮南子?原道》:“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潜夫论?本训》:“必先原元而本本”等。
第29节:什么是首善?(28)
?誕 重新定义:决赢战前
在本书中,我们对首善的定义是:
首善是基于目标、方向的一种前置作业的法则、规则、基准、模型、框架、定式,是战略前面的战略、视野背后的视野。做好首善,就是要达到“决赢战前,一步到位”的目的。
首善不是战略的同义词,而是战略设定之道、高于战略,是战略之前就做的前置工作,就是“判断要准确、思量要细密、规划要周全、准备要充分”。
首善模式就是以结果为导向而形成的前置思维模式,要求“判断准、思量细、设计好、准备足”。
这种前置作业,就是在思想哲学、价值观念、认识角度方面的一种预先准备,也是立足正确思维判断之上的一种思维模式。
前一阶段流行的《富爸爸穷爸爸》,书一出版便风靡全球,罗伯特?清崎毫不含糊地指出:贫富之分,最大关键在于个人的思想哲学。比如说,面对生活的奢侈品,穷爸爸会消极地说:“我无法负担,买不起。”未发迹前的富爸爸呢,则会积极自问:“我究竟应该怎么样才能将它买下来呢?”前者运用的是自我放弃的“陈述句”,后者则用上了自我驱策的“反问句”,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在教育孩子方面,穷爸爸和富爸爸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穷爸爸会尽量鼓励孩子努力求学,学成之后,又会教他们如何填写出色的履历表以寻找一份好工作,孩子在这种家庭中长大,在考获优异成绩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的思考方式。富爸爸则不同,他会让孩子从小学习专业规划和财务安排,为他们培养出精密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孩子成长之后,便能凭着丰富的理财训练赤手空拳地打天下,而且突破万难地建立起自己的财政王国。
观念和态度等组合的思想哲学是决定两个爸爸穷富成败的首善因素。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首善不能笼统地以战略或执行来概括,而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行业特点及其竞争态势等。
首善融合了战略与执行,是二者的最完美结合。
中国的战略家们说,好的战略能够做到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决定胜负,这已经是一种高境界。但它还不是最高,还没有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境。
如果做好首善,我们就能够“更上一层楼”,真正达到“未战先赢,决赢战前,一步到位,稳操胜券”的效果。
开局的首善能够起到“未战先赢,决赢战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个重点。能够“未战先赢,决赢战前”,是因为首善是一种法则、规则、模型、定式,是一种对规律性的东西的“悟道”,而规律性的东西是不易改变的。
这种首善是一种能够协通的规律性的东西,首善不是偶然行为,法则、制度、原则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中局和终局的首善能够做到“一步到位,稳操胜券”,是因为通过事前的首善能够做到方向正确,不走弯路,通过事中的首善可以做到发现错误,马上改善。
所以说,首善是一种囊括前中后的思维,主要是“前中、始终”,包括开局的首善、过程的首善和终局的首善。从这个角度讲,首善也是战略前面的战略,战略前面的视野,战略实施中的保障,战略实施后的全胜。
?誕 起承转合开风气之先
为了更好地把握首善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如下的首善的不同角度,以及首善的不同侧面来理解首善。
角度一:局势学
首善是关于核心价值、战略、纲领、目标和规划的局势学。
从局势学的角度来说,首善形同绘画之前的立意、围棋的开局定式、象棋之布局,有如写作起承转合之谋篇、戏剧之开场锣鼓。
任何的行为,都要看它的根本利益所在;任何的结果,都是实力差距的缘由。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企业经营,都需要首先了解所处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环境带来机会,也带来威胁,把握好环境带来的机会,这是天赐之“势”。
第30节:什么是首善?(29)
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就产生了诸如战略、纲领、计划、目标、任务、方案、核心理念、价值、专长等概念和理念。
在企业管理中,这种开局大视野极为重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例如,招聘之前的首善,先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质量检验的首善,先要确定选择何种质量认证体系如ISO9000抑或ISO14000等;特定岗位从业人员的首善,是要具备执业资格认证,如医务人员,要具备医务从业资格证;绩效考核的首善是先讲KPI(关键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产品设计加工的首善,是先要定好设计图;在印刷前的首善,是先要做好制版,等等。
角度二:思维力
首善是一种全脑革命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定式思维模式。
首善是高于部分管理学科的,它囊括决策、设计的前中后,是一套系统的思维模式,具有前瞻性。
首善的全脑革命式的思考方式,无论是从组织和个人角度来说,都是必需的。例如,俗语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拆东墙补西墙”,就是缺乏首善思维能力的结果。
首善就是一种对规律的把握,如同声相异,同性相斥,同性相求,这就是一种首善规律和法则。
这种对规律的把握,其实就形同是围棋的定式。定式是针对不同的对手的缺陷来加以运用的,定式就是要少犯错误,保证最“善”的一手棋。定式虽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很好地照顾了系统性,关照全面,一定是“立于不败”的,只要找到破绽,就能一招致胜,致对手于死地。
首善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是一种定式思维。所以说,我们就是要形成定式思维模式,定式思维模式就是首善模式。
角度三:定向仪
首善能够确定方向。
首善是一种要素论,是一种意在笔先,它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定向。可以说,首善就是一种定向大于定位的哲学。通过首善做好定向和奠基,就能达到未战先赢、长治久安的目的。
首善的这种定向作用,也形同是写文章前的谋篇布局,如果不做好这种首善,就可能是在文章写完后,发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全然是在做无用功。这种定向,也在于把握关键和抓住要害。
首善也是制定计划时确定的出发点,如动机、计划、规划等就是首善。对于企业来说,首善就是要立定标杆,洞烛机先,是一种长期的“规划和经营策略”。它就像指南针一样精妙,适时而动,而又指向一个方向,这种方向的指引,实际是在战略之前就必须要做好的首善。
角度四:好眼光
首善是一种眼光。
首善是一种独到的好眼光,注重的是首因效应和“开风气之先”。
例如,对自主品牌的创新,就是开风气之先的做法。
而城市建设也需要有前瞻性,特别是城市规划要有发展眼光,既要面向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树立经济观念和发展的观念。
有人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服务;四流企业卖产品。这种标准的创立和制定就是一种首善的好眼光。
不具备这种首善的好眼光,就会导致企业、组织或个人的短视,最终会事与愿违。首善要求我们从自我做起,首善就在于高瞻远瞩、把握道天地将法,还在于建立一套预警机制。
要避免那种不可逆转性的大的损失,其关键就是要有独到的首善眼光。
角度五:高境界
首善是个人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德配天下。
首善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观念,是一个人的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成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意思是:善于当统帅的人,看不出勇武的样子;善于打仗的人,看不出刚健的样子;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对方作无谓的应付;善于用人的人,在众人面前常常表示谦下;这就是无人能与之相争之德。在老子看来,达到了“不争之德”就可以德配天下,尽善尽美。
第31节:什么是首善?(30)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领导者就是要“德配天下”,做到率先垂范,达到上行下效的高境界。
而这种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事先划定的心灵地图,能够在冥冥之中,把我们带往生涯中无往而不胜的境地。
角度六:巧运作
首善是一种工具化的思想体系。
首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为模式、行事规则和思维模式,是一种工具化的思想体系。
也就是说,首善是一种“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行事方法。例如,我们在招聘人才前所设立的招聘标准、对人才的素质测评以及招聘问卷的设计等,这都是一种行为过程的首善。
笔者并不希望首善成为一种单纯的学说,而希望它成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行事态度,并最终转化为一种行动。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明确原则,理清期许;有定就是站稳立场,坚定不移;能静就是动机纯正,心不妄动;能安就是身心安详,从容有度;能虑就是思虑周到,驱除偏见;能得就是合理选择,心安理得。这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程序运行的过程,就是一种境界,要想进入这个境界首先就要知道“止”,有了“知止”下面的程序才得以运行。“知止”就是“定、静、安、虑、得”的首善。
认为做企业就是“立功、立德、立言”,希图通过这种表象的东西去做,不从企业的实际去探究,这是错误的,要有知。
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不仅表现在他深知治国之本,而且也表现在他为建立蜀汉政权,统一中国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案。
他分析政治形势,除考虑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军事实力而外,还特别突出地强调恤民和用贤两事。他在论述东吴“不可图”时,指出“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论述益州“可图”时,指出益州、汉中“民殷国富”而其主刘璋、张鲁“不知存恤”,致使“贤能之士思得明君”。他把能否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从是否恤民和举贤着眼,就更加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见。
对于首善的探究,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找到破解中国企业及社会疑难问题的密钥。
第32节:首善思维模式(1)
第二篇 首善思维模式
全方位球体思维
1 造化:海纳百川,纵贯古今
d “过去、现在和未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凄美绝伦的意境,表达了天涯游子孤独忧伤的心境。但在诗人的意境中,他关注的只是现在,这不是一种首善思维模式。
也相当于佛陀首先发现的缘起,是对真理的认识、选择和决定,因此要做到首善,就不能仅“活在当下”,必须从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去探本究源。
首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